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恶之花 >

第28部分

恶之花-第28部分

小说: 恶之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一个天使,我在信中吻你的双脚,吻你的泪眼。我收到你那封可爱的信,尽管我这个可怜的苦役犯得日夜不停地工作,仅仅有时间给你回信。但你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我爱你,你是我眼睛的光辉,心灵的活力……我爱你;你看到了吗?……我对你的爱是言语、目光和拥吻所不能表达的……即使是最热烈、最温柔的抚爱也不及我全身充溢着的对你的爱……”
  这与当年写给朱丽叶的信简直一模一样。
  同样的诗句,同样的书信,表达同样的感情,在不同的人身上起着相同的作用。其后相似的情景不断发生,没过多久,莱奥妮的后继者就一线排开:艾丽丝·奥齐、玛丽·梅西埃、于迪德·戈蒂埃、勃朗歇……雨果竟然能把自己相同的感情、相同的诗句和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人身上重复无数遍,而且完全出于真情实感,一点儿也不厌烦。其实,雨果很明白,他所喜欢的、所心爱的女人是一种女性意象的不变角色。不过,这角色的要求永远是美丽漂亮,青春长在。所以,他总是要把角色不断地分派给更年轻、更美丽、更适于担任这一角色的富有魅力的女人。
  化身的另一局限性表现为意象的不完整性。化身只是永恒完美意象单一特征的显现。现实中体现永恒完美意象的人,只能表现永恒意象的一个侧面。众所周知,既没有一个男人能将永恒完美的男性意象的所有特性集于一身,也没有一个女人能将永恒完美的女性意象的全部特性都表现出来。美是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的。在艺术中,为了实现这种愿望,人可以塑造出将完美特征集于一身的人物形象。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集中这种丰富与完美。
  毕加索把不同类型的女人纳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仿佛为的就是要克服化身的单一性的缺憾。
  费尔南多天生美丽聪慧,富于创造性又非常性感,她动物性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毕加索。她既喜欢毕加索的事业,能和他一起挥毫作画,又能随时满足他的性要求。
  

九  不断刷新感觉,刷新爱(5)
马赛尔·亨伯特则是位纤弱的美女;她不像费尔南多那样强壮性感,但她别具一番风韵。毕加索非常爱她,将她更名为伊娃。她像飘飘欲仙的天女,给人以梦幻般的美感。
  奥莉嘉是出生于东方的俄罗斯贵族。她是使毕加索第一次动了结婚欲念,与之成婚的女人。她的贵族血统令毕加索倾心,她的东方美艳和神秘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毕加索,他曾经为她的魅力征服。
  玛丽·泰雷丝是位年轻漂亮的金发女郎;她对毕加索一片痴情;为毕加索提供灵感,满足他的欲望,又特别知趣;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从不给毕加索带来任何麻烦。不仅如此,她心甘情愿承受毕加索各种变态、倒错的色情虐待和古怪行为。
  多拉·玛尔则是位天才的美女;她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在先锋派圈子里也颇有影响。她能理解毕加索最深刻、最古怪的思想和感觉,给他提供颇具建设性的真知灼见。她既是他爱榻上的密友,又是文化上的知己。
  弗朗索瓦兹·吉洛是出众的画家。吸引毕加索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和青春活力,而且更是她坚强的意志力。她是一位敢于公开同毕加索进行较量的女人,毕加索的生活中第一位女对手,第一位能让毕加索哭的女人,也是唯一一位敢于抛弃毕加索的人。与她在一起生活,毕加索感到了生活的挑战性的乐趣。
  佳克琳娜是毕加索的最后一位女人。她美丽年轻,不仅对毕加索敬若神明,而且对毕加索充满母性的关爱,她像母亲一样,照顾他,一刻也不离开他,随时随地为他献出一切,她伴随毕加索度过了他最后的生命时光。
  毕加索把这七位不同的女性适当地安排在自己生命的不同阶段。这样,他的爱是圆满了,但这七位女性则从某种意义上成了他的欲望对象了,成了他的爱的牺牲品。
  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一说到爱,人总是要把它与温馨、暖意、关怀、顾念、献身、欢乐、幸福、销魂联系在一起。
  爱又是一种残酷的感情,理想的永恒之爱尤其如此。这种爱要求完美、圆满,要求永恒、固定不变,这种爱不允许掺入任何其他的成分,其中包括仁慈和宽容。理想永恒之爱是苛刻的,它强调爱就是爱,不是其他别的什么,没有任何变通的可能。它不能用同情来代替,不能用关怀来代替,也不能用亲善来代替。这种爱缺乏兼容性,它极为挑剔,要求百分之百的纯粹。凡是与它的要求不相符的一律排斥,凡是与它相左的一概拒纳。
  永恒理想之爱是残酷的,它的残酷性集中体现在它的纯粹和不宽容性上。在作家、艺术家的生活里,他们只接受与其永恒理想意象相契合的人,一旦对象本身发生变化,背离了意象之爱的要求,他们马上就会将与自己意象之爱的特征不相符者排斥掉。人作为被爱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总要逐渐衰老,而且也总是只能体现永恒理想之爱的完美属性的某一特征。因此,当她们衰老时,当作家、艺术家所爱的美的属性发生变化,从一种偏爱转向另一种偏爱时,她们就会被更年轻、美丽,更有魅力,更适合作家、艺术家内心完美之爱的标准的人所取代。他们总是根据永恒理想的苛求之爱来审视被爱的人,总是根据内心的要求来保留和更换爱的对象。作家、艺术家认为,爱一个人就因为她(他)值得爱,一旦她(他)与永恒理想之爱的意象不相符时,她(他)就不再值得爱,而注定要被淘汰,由新人代替。
  法国“新浪潮”电影剧作家兼导演罗杰·瓦迪姆曾造就了三位世界超级电影明星:碧姬·巴铎、卡特琳·德诺芙和简·方达。她们都曾经是他的妻子,虽然卡特琳·德诺芙是他的非正式妻子。她们都曾经是他最爱的女人。碧姬·巴铎是瓦迪姆的第一任妻子,他们曾经有过完美的爱和生活。但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不像以前那样相爱了。瓦迪姆在《我的三个明星妻子》中是这样描述的:
  碧姬正在闹平生第一次“成熟”危机。她深深感到,我们的婚姻阴云笼罩。她手中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一想到阴暗的前景便感到不寒而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九  不断刷新感觉,刷新爱(6)
我们正在听着布拉桑的一首歌曲《小马》,双双躺在沙龙的沙发床上。
  “你不像以前那样爱我了,”她冷不防对我说,“我怎么你了?”
  我把问题反踢给她:
  “你不像以前那样爱我了。我怎么你了?”
  她想了一会儿说:
  “也许谁也没有过错……”
  理想永恒的爱情正在他们中间慢慢消逝,他们不像以往那样对于对方的要求那么迫切了,他们内心里都明白这一点。勉强在一起生活毫无意义,于是,碧姬·巴铎离开了瓦迪姆。接着,法国影后、法兰西新象征卡特琳·德诺芙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们完成了现实意义上的又一次完美的结合。不久,这种完美逐渐变成了新的不完美,德诺芙又离开了瓦迪姆。德诺芙离去后,出现在瓦迪姆生活中的新来的女人是美国好莱坞影星简·方达。在瓦迪姆的生活史上,他们的结合又是一次新的完美结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同样的不完美的情景又出现了,他们之间完美的爱逐渐变质,简·方达又离开了瓦迪姆。
  追求永恒完美之爱的人都是浪漫的人,他们追求感情上的一种绝对和永恒。男人这么做,女人也这么做,但由于现实的人身上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绝对和永恒,所以他们就从一个人转向另一个人,以求发现他们所渴望找到的绝对与永恒。对于女人颇有研究的瓦迪姆说过:“浪漫女人寻求绝对,但她们在任何男人身上都找不到绝对的东西。她们祈求‘永远’,但实际上则由此及彼地追求眼前。”
  海明威的生活中也曾有数位女人走过,她们在他不同的生命时期介入他的生活,参与他的生命活动,又最终退出。先是聪明伶俐、妩媚动人的哈德莱,然后是聪慧和气的波林·法伊芙;然后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玛莎·盖尔荷恩,最后是玛丽·韦尔斯。就连世界超级电影明星英格丽·褒曼的生活也未能逃脱这一规律。她曾经三次获奥斯卡奖,深受广大影迷的崇拜。她曾把圣女贞德演活了,有圣女之称。她与第一任丈夫彼德·林德斯托姆的爱曾经是圆满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爱渐渐变得不圆满了,于是他们离了婚。随后,褒曼又找到了她新的完美之爱罗伯特·罗西里尼,这种完美的爱维持了几年,后来再次变得不完美了。她又一次离婚。接着,褒曼又找到了新的理想之爱,并第三次结了婚。
  永恒完美之爱是非常残酷的,它总是逼着忠实于内心感觉的人作出新的选择。
  理想的永恒完美之爱不仅在作家、艺术家生活中显露其残酷的面貌,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中,它同样也很残酷。它使人不能一生始终如一地爱自己曾经爱的人,不能坚定不移地去爱曾经爱得那么执著的人。人们为了某种现实的利益或由于害怕舆论,往往不会与不再那么相爱,甚至不再相爱的人分手,而照旧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虽然照旧生活在一起,却不能保证感情还在原处,通常,永恒完美之爱使人去寻求新的对象,在内心中为新选择的对象留下最神圣的位置。这是一种很残忍的生活,既不能与原来的生活伴侣分手,又不能与自己相爱的人结合。如果没有这种苛求之爱,没有这种完美之爱的意念存在,人们的生活可能会平静得多。
  永恒完美的爱是一种生活的不安定因素,无论它在哪里,总是搅得人不得安宁。可是,人又无法把它从生命之中清除出去,何况人并不真心想要这么做,它毕竟给人带来了最美好的生命感觉和希望。永恒完美之爱总是位于人们情感生活的中心,但曾经与这种爱相吻合的被爱之人因在不断变化而不可能始终居于这一中心。爱的意象、意念不变,对象则不可能不变,这是生命的一种真相,也是生活终极意义上的悲剧。人们因相爱而结婚,但并不因为有了婚姻就能保证爱情永远不变。有婚姻没有爱情的家庭比比皆是。《犹太法典》曾极聪明地说道:“婚姻比爱情更长久。”为了冲淡这种生活的悲剧,人们就用基督教宣扬的爱和道学家所倡导的爱来代替那种永恒完美之爱,用包容、善意、关怀、同情来维护人们之间原有的感情纽带。婚姻毕竟不仅仅只是爱情,它比爱情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九  不断刷新感觉,刷新爱(7)
这种喜新厌旧、辞旧迎新不仅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个人生命活动之中,也表现在他们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创造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创造本身就意味着对已有的反叛,对于旧的形式的否定,创造不仅是无中生有,更是打破已有的旧的形式,推出新的形式,为新的感觉赋予前所未有的形式。就艺术创造而言,新的感觉非常重要,没有新感觉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因此,作家、艺术家非常看重新的感觉。
  作家、艺术家是规范感觉的反抗者,在感觉的世界里,他们时刻要求变革单一规范的感觉形式,无论是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