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水中蓼 >

第67部分

水中蓼-第67部分

小说: 水中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倒水的声音外,房间里突然安静了下来。而当热水加完之后,安静变得更加让人无法忍耐。
  “我就……不可以吗?”少年艰涩的声音低低地响起。
  “双儿……“殷碧涵叹息了一声,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如果骆双做了什么伤害荼靡的事,甚至只是露出敌对的情绪倒也罢了,只是如今的这种状况真不知道该让她怎么回答才好。
  她回过头看向骆双,却不由一怔。
  少年显然是早有准备。
  他细软的黑发打成松散的辫子垂在胸前,既挡住了脸上的疤痕,也将他衬得益发楚楚可怜。丝绸质地的亵衣轻软地贴合在身体上,纯白的颜色更增添了少年柔软无辜的印象,虽然庄重地不露出一点肌肤,却仍是尽职地勾勒出少年纤细的身体。而刚才失手掉落的勺子将热水溅在他身上,亵衣的前襟成了半透明,殷碧涵甚至可以看见他的肌肤和胸口樱红的茱萸……
  意识到自己看到什么的殷碧涵猛然转开眼,少年脸上红得更加厉害。
  “水蓼……”静了半晌,骆双还是将手伸向殷碧涵的脸。
  殷碧涵只是愣了一愣,那颤抖的冰凉的指尖就碰到了她的唇角。
  下意识地,她猛然后退。水飞溅而出,浴桶甚至因为她的动作而晃了晃。
  待发觉不对时,抬眼却看见骆双受伤的眼神。
  狠下心,殷碧涵抬头看着骆双的眼睛,说:“对不起,我们是绝对不可能的。”
  水光在眼睛里凝聚,然后一点一滴地落到浴桶的水里,消失无踪。
  骆双突然转身,飞快地跑出了房间。
  只留下殷碧涵怔愣之后,长长地一叹。
  




西市存蹊径

  西市,茶楼。
  茶楼外写着“牙市茶楼”四个大字的布幔在寒风里轻轻晃动着。茶楼的老板红光满面地朝外面看看又乐呵呵地回厨房去做事了。最近一阵子,这店里的生意一下子好了很多。虽然整间茶楼都卖给了人家自己反倒成了受雇的厨子,但是最近半个月赚的银子能抵得上过去一个多月。成日里没了那些开张关门的烦心事,连气色也好了不少。
  “再来一壶热茶,两个米饼。”座上的客人吆喝。
  “来了。”她大声应着,回厨房端东西去了。
  这家茶楼的新老板是殷碧涵。
  她升任户部金司员外郎之后,便将这间小茶楼买下来。二楼改成书房和帐房,一楼仍是茶楼。
  二楼的书房里。
  书房里的家具均是一色的浅棕,宽大的椅子上都用了厚厚的棉垫,一旁小火炉上还暖着茶水。殷碧涵就坐在书桌后面,捧着茶杯喝了一口,问道:“最近生意怎么样?”
  坐在她对面的是黄四。她一身上好的棉布袍子,头上也用起了镶银的小冠。
  黄四虽然在牙市里也算是有数的人物,但是她在殷碧涵面前却还是正襟危坐毕恭毕敬。见问,她立刻答道:“生意方面还不错。最近十天里……”
  殷碧涵看中黄四的牙婆身份和足够老实本分的性子,在皇子府时便插足牙市的生意。当时虽然说了是合作,但是黄四对她很敬佩有加一直称呼她为老板。不仅如此,还事事向她回报,时间长了殷碧涵也就认同了黄四的身份。
  黄四定期会将帐务的细目交给殷碧涵来看,所以她并没有打算听她细说。“我成了西市员外郎的事情有没有影响?”
  殷碧涵最先来西市的目的,便是求财。相中黄四以后虽然有着半隐的意思,但是西市里稍微耳聪目明些的都知道她才是老板。原本她倚着流风,再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西市总算是名声不错。但是她前阵子刚刚离弃了皇子府转投李济乾身边,连她的同僚都难免侧目何况是市井。虽然黄四没说什么,但是不顺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黄四顿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无妨,你直说就是。”殷碧涵既然做得出来,就不会怕人说,“都说些什么?”她甚至还有些好气。
  “有很多人不信。”黄四说,“虽然外面的人都说老板你为了权势背弃忠义,不过西市这里倒还好,至少我还没见过有开口大骂的。还有替老板争辩的人,说你这么做一定是有理由的。”
  殷碧涵微笑,“这就好。”心里到底是有松口气的感觉。
  也许市井之徒更容易见真性情,即使看不顺眼甚至抡过拳头,一夜之后仍然可以爽朗地打招呼。被西市接纳过的人,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放弃的。
  比起官场里当面亲切微笑背后鄙夷构陷,不知要好过多少。
  “如今我既然坐了这个位置,少不得就要图个便利了。”殷碧涵笑道。
  黄四微皱眉,似乎略有担心的样子,说:“老板的意思是……”
  “放心。”殷碧涵一眼便知黄四想的是什么,“你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没想过去做。”
  殷碧涵看中黄四的一大原因,便是她的老实。能按着良心做事的人也许不少,但是牙婆就真的不多了。何况于殷碧涵而言,用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捞钱虽然快却着实不算什么本事。
  “我一开始让你训练了那些人再卖出去,也不单只为了卖个好价钱。”殷碧涵说,“我是想让你和各家的总管混个眼熟之后,方便卖东西进去。”
  黄四不解,“卖东西?我们除了人之外,还要卖东西?”
  “那是自然。”殷碧涵继续解释,“各家各户喜好的东西不同,丝绸、玉器,甚或是瓷器,西市有的是奇珍异宝,但是她们却苦于无法认识权贵,所以再怎么好的东西也卖不出去。”
  黄四明白过来,“是啊。就算一路通关节认识过去,其中花的银子实在厉害。有时候货倒是卖出去了,算下来反而是亏本蚀钱。”
  “既然我们认识,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殷碧涵说,“与各家总管相熟之后,打听好各家的喜好,送些东西进去。成自然最好,不成损失得也不大。”
  “是啊!”黄四眼前一亮,“我怎么没想到。”
  “所以要定时去各府里走动,而且打探的消息自然是越多越好。不过也不能随便乱问,招人怀疑便是大忌。毕竟我们只是求财,不是求祸。”
  “是……”黄四想了想说,“但是如此一来,人手实在是不够。光我一个,肯定顾不过来。”
  “嗯,我知道。”殷碧涵笑道,“不过好在我们是做这一行的。你从各地买回来的人里看看,有机灵合意的就留下来做事。这事也不着急,慢慢做好了。”
  “是。”黄四干脆利落地应了声。
  殷碧涵低头慢慢喝了口茶,掩去眼中的光芒没让黄四看见。
  做生意的确是必要的,但是这一步棋却还有其他的用途。用得好了,也许能受益无穷……
  黄四突然想起什么,问道:“老板,你那新院子怎么样了?”
  殷碧涵想到新买的院子,便想到即将临近的成亲喜筵,不由眼角眉梢都带上淡淡喜悦,“差不多了。”
  殷碧涵新近买了一个三进的院子,打算粉刷装饰过之后便可以搬进去了。
  “那府里的下人就由我准备了,就当恭喜老板成亲。”殷碧涵的事情黄四知道的不少,故而有此一说。
  “那怎么好意思。”三进院子,连着洒扫门房,还有房里侍侯的小厮,十来个总是要的。这一笔开销也是不小,怎么可以让黄四破费。
  黄四笑得爽朗,“这里面也不单是我一个人的钱。西市里好多人都凑了份子在里面的,我不过就是多花了点时间挑人罢了。”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殷碧涵笑道,“替我多谢各位。”
  “对了,老板,”黄四突然想到什么,“小郎君现在和你住一起吧?到时候花轿怎么办,难道要从府里抬出来转一圈再抬进去?”
  “这个,”殷碧涵不以为意地说,“我现在住的地方已经转到荼靡名下去了,算是他的地方。到时候轿子从那里抬出去,再抬到新院子那里就行。”
  “哦。”黄四挑眉,“还有……”
  




府衙员外忙

  寒冷的早晨,太阳甚至都还没有升起来各部官衙的门口就有人陆续来到。每日小朝,三日大朝是定例的规矩,上殿听政自然也分个官位高下,那些不用上殿的便早早来到官衙开始做事。
  殷碧涵从大街上走进尚书省衙门。
  阶下洒扫的仆妇看了眼她绿色的官袍,还算恭敬地躬身行礼。但是走进户部大门时,周围打量的目光里就变质了。
  好奇并且小心翼翼,注视里渗漏着星星点点的不屑。她甚至能感觉到那如影随形的目光,但是主动追寻过去时却只看见一张张守礼沉稳的面孔。
  殷碧涵露出淡到几乎察觉不到的微笑,向路过的官员拱手行礼。
  这就是,官场吗?
  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是永远的敌人,看似地位低微的也许有着难以想象的靠山,高官厚禄的也许不过是一具空架子。端看如何去发现那隐藏在背后的一切……
  殷碧涵举步跨入自己的房间。
  尚书省所属户部掌天下财、民二政。举凡土地、丁口、钱谷均归于户部管理,所以安阳朝的尚书省衙门里户部占的地方最大,也所以殷碧涵虽然只是从六品下的员外郎却已经有了独属于她的房间。
  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李济乾的原因。
  “大人,早。”她的房间里,早已有人等候着。
  “宋主事,早。”殷碧涵劾首回应。
  此人姓宋名启,是隶属于户部金司的主事,自殷碧涵上任之后便派到她这里来做事。殷碧涵到的绝不算晚,但是宋启到得更早。她不仅等在殷碧涵的房间里,甚至还在她桌上放了几叠等着她看的卷册。
  “大人,东西两市上月的税钱已经呈上来了,请过目。”宋启看着殷碧涵脱下厚厚的面袍,说道。
  “今日才过来?循例不是该四天前就算好的吗?”殷碧涵把衣服交给门口的仆妇,然后走到炭盆边暖了暖手。
  “是。”宋启简单应了声之后便没了下文。
  “理由呢?”殷碧涵搓了搓手,漫声道,“为什么迟了这几日,总有个说法吧?”殷碧涵说话不紧不慢,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据说是因为年节近了,所以才耽搁了。”
  殷碧涵忍不住想挑眉。
  “据说”……
  不知道换个人来她会不会也这么答,殷碧涵有些好笑地想。
  殷碧涵坐下来,先替自己倒了杯茶。茶壶外面包了厚厚的棉套子,虽然粗茶浸久了味道寡涩,不过这水却是温热的。
  就像,这里的人一样。
  “东市三家,西市十三家,总计十六家铺子要运新货入市,提了请求上来。”宋启继续说道。
  殷碧涵瞬时被吸引了注意力,果然见书桌上有厚厚的一沓正是十六家商铺的递上来的。
  东市卖贵,西市售奇已是安阳人尽皆知的事情,年末年初正该是东市大卖西市安寂的时候,今年却偏偏倒了过来。
  想也知道,一定是殷碧涵的关系了。
  入新货,准与不准全在殷碧涵的一句话里。东市那里想必是因为摸不准殷碧涵的脾气,所以不敢妄动。而西市,则正好相反。
  “往年也是这么样子?”殷碧涵问道。
  “往年东市要多些,西市少些。”宋启答道。
  “大约有多少?”殷碧涵继续问。
  “东市大约有三十多家,西市在十家上下。”宋启答得很顺口,几乎想也不用想。说完,她看了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