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

第75部分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第75部分

小说: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毛泽东于12日12时又电将周恩来的建议转告林彪、彭真。

13日,中央又致电林彪:

“马歇尔有于文日动身来华说。马到后东北可能停战,国方必于数日内尽力攻夺四平、本溪。望注意在可能条件下击退其进攻,守住四平、本溪以利谈判。情况如何望告。”

11日,国民党新6军50师兵分3路再次猛攻泉头车站。我新四军3师7旅20团经顽强阻击给敌以严重消耗后,于当晚主动撤出泉头车站北移。

位于四平西南金家屯的敌71军87师于4月15日中午进至大洼以南一带,正好进入我军包围圈里。我山东1师、新四军3师10旅、8旅、第7纵队3个团、独立旅以及辽西工人教导团等计14个团的兵力,乘敌立足未稳,于黄昏向敌展开进攻,迅速将该敌分割压缩于大洼以南的十几个村子里。激战至次日7时,将87师大部歼灭。共毙800余人,伤2;000余人,俘1;669人,缴汽车30余辆,各种炮30余门,机枪36挺,步枪1;214支。前来增援的第71军91师进至宝力屯,被独立旅3团等击溃。

蒋介石得知大洼失利后大怒,发电让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查办71军军长陈明仁。

杜聿明觉得陈同自己皆为黄埔一期同学,蒋介石不直接下达处分令,他也不好定罪,于是复电蒋介石为陈开脱,说战斗发生时陈回沈阳了,不在部队指挥。

陈明仁听说后,赶紧赶回前线指挥作战。

激战四平

大洼战斗之后,国民党军新1军和第71军会合,并逼近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已没有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机会,遂转移主力到四平以北作为机动力量,支援四平守军进行坚守防御。

至此,敌我进入了四平攻防争夺战阶段。

中共中央对四平保卫战非常关注。中央分析认为:蒋介石没有估计到苏军很快撤走,想利用苏军牵制我军在东北的行动,所以前一时期把作战重点放在南线,现在苏军突然撤走,蒋介石必然把作战重点转向北面,以与我军争夺长春、哈尔滨为目标。而我军要确保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及北满广大地区于我手中,四平作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切决定于战争的胜负,不要将希望放在谈判上。希望我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化四平为马德里,争取战局好转。

四平保卫战由林彪直接指挥,他的指挥部设在梨树(公主岭附近)的范家屯。

我军部署是:以保安1旅1团、7纵56团共约6;000人坚守四平城区,成立了以保1旅旅长马仁兴为司令员、中共四平市委书记刘瑞森为政治委员的四平卫戍司令部。以小部分兵力坚守四平正面,部分主力集中于四平侧背的八面城、梨树等地,支援守城部队,待机打击敌人进攻。

国民党军的前线指挥员是郑洞国,他的指挥所设在昌图以北的双庙子。

国民党军的部署是:以新1军沿中长路向四平正面进攻;第71军攻击八面城至旧四平之线;第195师为预备队,在两军之间随时准备策应两军作战。

四平保卫战分为3个阶段。

4月18日至26日为第一阶段。此时双方锐气俱盛,正是“一鼓作气”之际。

18日上午,新1军新30师一个团在飞机支援下,向四平南郊的海丰屯、玻林子、鸭湖泡等地猛攻,落在我军阵地上炮弹平均每分钟达35发。我守城部队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敌人。

战役打响后,我军为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于19日急令完成解放长春任务的第7师南下,调参加本溪保卫战的第3纵队7、8旅北进,参加四平地区作战。

20日开始,敌第50师连续向玻林子发动攻击。敌人使用100余门大小炮,以每分钟25发炮弹的密度向我军阵地狂轰滥炸,均被我击退。24日,第50师150团由东平车站向东迂回,新30师1个团也由南向东迂回,均在我顽强阻击下不能前进。

与此同时,新38师迂回到四平西北三道林子北山,企图攻占北山制高点。我保安团冒着敌平均每分钟400余发炮弹的冲击坚守阵地,使敌一筹莫展。

由于我守城部队顽强作战,巩固了四平阵地。我军进一步调整部署,将主力逐步向四平东西两侧延伸防御,从东起火石岭,西到八面城50公里的战线上部署了6个师(旅)的兵力,防御更加巩固。

四平街在两条铁路交叉的一个十字口上,是一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公允的说,这里不是什么稀奇、险要的地方。附近只有一两处20米高的高地,没有树林,面前有一条小的河流,反动派军队从南面、西南,同时要从西北面的一部分,同时向这个城攻击。

炮声从30里外就听到了,震耳欲聋,战士们佝偻在低矮的地堡里头,执行任务。

当他们第一次走下这些地堡,10连的连长、政治指导员和一排排长向大家宣誓:“我誓死坚守,死了也要用尸体挡着敌人。”

最严重、紧张的第一天打响以后,突然——由一个连扩大到一个营,扩大到一个团,这话成为大家的话。他们在炽热的炮火之下,缜密地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信寄到总司令部去。在春风和春雨的变幻之中,四平火线,日日夜夜是响成一片的炮火。战士们白天从地堡里射击,夜晚偶一间断的时候,就修筑起碉堡来。有一处防线上,有一个地堡是一个班的重机枪阵地,在工事里面的右壁上写着“射手正确瞄准”,左壁上写着“不怕流血牺牲”。里面是编有号码铺设草袋的弹药手和射手的位置。我可以这样相信,我们的战士对于他的地堡,有着很深的情感。在一次激战当中,有一个班最后只剩下两个人——班长范金合和战士王景春,他俩下了最大决心,班长说:“咱们俩在,就不能叫阵地丢了,手榴弹准备好,上来就打他!”果然,反动派一个连,在这阵地前冲了三次,都被打退了。他们坚持了一日一夜,天明以后,新的部队来换他们下去休息,他们对他们亲爱的阵地是那样恋恋不舍了。

我想了解,我想找到一个答案,这英雄的来源在哪里?

前两天,一个干燥发热的黄昏,我在满蔽尘土街路上,遇到一群从四平来的担架队,我跟其中一个姓张的,住四平三马路作皮匠的年轻人谈起来,他热诚地告诉我:

“同志!国民党进不来了,开头说三天,不进来就不吃饭,可是后来又说一个星期,现在又听说大概一个月了。同志!”他是一个十分幽默有趣的人,但他的乐观来自这十五天的铁与血的实际。我问他:“为什么?”他简单地回答:“飞机大炮把四平炸平,人家不动,也没用呀!”他的话打动我。我不禁说出我觉得他太辛苦了的意思,他却不以为然地打断我:“同志们为了谁呢?”

(刘白羽:《四平屹立在炮火中》,载1946年5月9日《东北日报》)

“国军”的最精良部队新1军,在装备低劣的解放军前一再受挫,使郑洞国又气又恼又不服气,他急忙向坐镇沈阳的杜聿明请求增加四平兵力。但杜聿明说:目前打本溪是主要矛盾,四平处在解放军坚城之下,国军师劳无功,不如集中力量先打下本溪,这既可保障沈阳安全,又可下一步调整兵力参加四平作战。

至此,双方呈对峙状态。

4月27日至5月13日为四平保卫战第二阶段。

27日,中央军委致电林彪:“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为马德里。”

30日,中央又电示林彪:“(一)击退二十六日敌之进攻,并有缴获甚慰。(二)时局正在变化,明后日可能签订停战协定。(三)望死守四平,寸土必争。(四)控制强大机动部队,养精蓄锐以为将来之用,目前不要向敌人进行大规模进攻。”

5月1日,毛泽东致电林彪:

感电悉。

(一)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如因工作繁忙需人帮助,则可考虑调高岗等同志来助你,如前线机关以精简为便利则照现状为好。

(二)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以6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而我则因取得长哈,兵力资财可以源源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

(三)力戒轻敌,每战必须集结全力,打敌一点,以期必胜。此点你已充分注意,望深入教育,一体遵行。

根据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保1旅、第7纵队、第1、2师,第3师7、8、10、独立旅,第7师20、21、炮兵旅,第359旅,第3纵队7、8旅,总兵力达14个师(旅)执行死守四平任务。并将第7师炮兵旅2团和原配属第7师的67团调入市内,加强守城兵力。

由于双方处于对峙状态,都在调整部署,构筑工事,积极准备。敌人这时主要是靠炮火骚扰,我军也只以夜间小部队进行袭击活动。

这时,林彪分析敌大军在四平附近,粮弹暂靠后方接济,且后方又甚空虚,此时为求得消灭敌人大好机会。于是5月1日,提出在敌之后方开辟第二战场的设想,决定由南满调第7、8师向双庙子以南前进,坚决夺取泉头车站,乘胜向开原、昌图攻击。如届时不能扩展,则占领铁路一段,构筑工事固守阵地,以前后夹击消灭敌人。

对此,毛泽东于3月4日复电林彪,认为“集中两个旅于双庙子以南开辟第二战场,断敌后路,计划甚好,望坚决执行。”“这是一个勇敢的计划。”但同时也指出:“两个旅兵力恐难执行此计划,宜再加一部兵力,以求大胜。”

5月5日,3纵队7师在四平以南、双庙子以东的大台子山地区,与敌195师遭遇,当即向敌发起进攻,歼其一部,该敌遂退守泉头车站。第3纵队认为强攻不利,而改向昌图、开原进攻。

郑洞国发现我之企图,急调第50师由四平回撤。

10日,我3纵攻至昌图以东之青杨堡、开原以东之马市堡地区,进行破路,并以一个团攻击开原、昌图间的马千总台车站;保3旅于9日攻占开原以南的中固车站。这一行动计划对敌造成严重威胁。这期间,敌在南线攻占本溪,遂对南满暂取守势,将注意力转向四平地区作战。此时由关内增援的93军已到东北,在南满西满的新6军和71军88师也赶到四平以南。至此,敌已集中10个师于四平前线。

5月12日,新6军进至开原一带对我3纵队发起攻击。林彪遂停止执行第二战场计划,令3纵主力担任阻援任务,迟滞新6军进攻。又令359旅立即由公主岭附近南下增援四平东侧,并调北满炮兵部队迅速赴四平参战。

从5月14日开始,战役进入第三阶段。

这时,杜聿明接替郑洞国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他命令国民党军以三路重兵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

左翼,以第71军87、91师,向四平以西八面城、旧四平以北攻击,企图从西面迂回四平;

中路,以新1军仍由正面攻击四平;

右翼,以新6军、71军88师沿开原至西丰、开原至叶赫站两条公路进攻,企图从东面迂回四平。

第195师仍为预备队。

敌人进攻展开后,我各部队虽经竭力抵抗,给敌以严重杀伤,但终因敌火力强大,造成我伤亡过大,一些有利阵地被敌占领。鉴于这种情况,林彪为摆脱被动,保存实力,遂于5月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