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滇味文化 >

第74部分

滇味文化-第74部分

小说: 滇味文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重殿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高1丈,重约16吨的香樟木迦叶造像,大殿内的壁画为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为弟子讲经的“灵山会”。大雄宝殿南侧是祖师殿,大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王子像,殿内有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的壁画。祖师殿往南数步,有一盘陀石,传说迦叶尊者曾在这上面入定500年,石旁建有受戒的“露天禅室”,此外还有方丈室、藏经室、诵经室、客房、斋房等建筑。
  背靠迦叶殿不远,还建有慧灯庵,这里是上天柱峰的必经之地。据载,在公元1605年,僧人洪平在这里结庵,后来他的徒弟募化扩建成慧灯庵。此后,慧灯庵进行了几次扩建,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云游鸡足山时在他的《滇游日记》中提到了慧灯庵。现在的大雄宝殿、方丈室和厢房,都是钢筋水泥结构,大殿是五间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塑有释迦牟尼、迦叶、阿伽、达摩祖师、护法伽蓝神、关帝像。慧灯庵后有一棵被称为“九心十八瓣”的古茶花,它所开的花为十瓣,外观像狮子头,其树龄已有240多年。从慧灯庵可仰望到天柱峰,以及山顶上的金顶寺楞严塔。
  从慧灯庵往上,就到了建在悬崖边上的铜瓦殿。大殿是明代高僧园成在土官高世擞支持下铸造的,后来经过数次重修。从大殿向西百米,有一座天然巨形石门,名为华首门,相传迦叶尊者是在这里圆寂的,在门前有两座明代的密檐方塔。从铜瓦殿向上行约不到半里地,便到达鸡足山的主峰——天柱峰的金顶寺。
  现在的金顶寺,由睹光台、大门、弥勒殿、楞严塔、大雄宝殿等组成。金顶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5世纪末),后来大理文人李元阳在此建普光殿;之后又有其他人建造了万历光明塔、观风阁、天长阁、善雨亭、罗城、四观楼、景星亭等建筑。公元1641年,黔国公沐天波把太和宫铜铸金殿迁置在此,金顶寺因有铜铸的金殿而得名。到了清康熙年间,寺院的殿阁烧毁,只有铜铸金殿与寺塔幸存。20世纪20年代,山上修建了十三层密檐式楞严塔。在*期间,明代的金殿被毁,古代建筑就只剩下楞严塔和金顶寺大门,其他建筑是近年重建的。
  金顶寺大门由白族艺人所建,门顶横列正脊,两端有垂脊,四角飞檐翘起。进入大门,弥勒殿前供奉弥勒佛像,殿后塑有韦陀菩萨像。然后就是楞严塔,在塔后是大雄宝殿,里面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佛祖两侧分别塑着阿伽、迦叶、达摩祖师、六臂护法王像。在金顶寺大门前还有一个睹光台,台基高约8米,在此可以凭栏远眺鸡足山全景。在夏秋之交,有幸者还可以看到“天柱佛光”,在雨后白云布满山腰,云中出现一轮有六七重五色外晕圆大光圈。

第三章 云南寺庙(13)
在鸡足山的文笔山左支尽头有一座佛塔寺,其原名尊胜塔院,建于公元1683年,由当时丽江知府木靖与悉檀寺僧人所建,后有不同程度的修葺。现在见到的寺院是台湾道兴法师捐资重修的,寺内原有一座高20多米的喇嘛教寺塔,重修后的寺塔为塔身圆形的印度宝瓶式佛塔,塔底的东南西北分别雕刻有造型生动的四大天王像。
  塔院四周以前有很多供僧人参禅的禅房,院中还有一口清顺治时期制的、重1吨的铜铸大钟。在白塔以西新建有轩昂大方的大雄宝殿,内塑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像。在寺里可以观赏到鸡足山八景之一的“塔院秋月”,在农历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当月亮移到鸡足山主峰上的楞严塔西面时,月亮与楞严塔、尊胜塔就连成一线,四周山林漆黑一片,只有明月与两塔十分明显,给观者以身处月宫之感。而且,在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七这五天的夜晚12点左右,尊胜塔就没有塔影,所以它也被称为无影塔。
  在尊胜塔院不远处的道路左侧有一座禅宗寺庵——五华庵,其名取自于达摩祖师圆寂前给慧可二祖的偈子中的“一花开五叶”。它是明嘉靖年间,僧人如月修建的。在清康熙时期,进行了一次重修。五华庵庭院不大,环境十分幽静。原来的佛殿供着缅甸制作的一尊雕刻精致、神态安祥的汉白玉佛释迦牟尼卧像,因为玉质洁白晶莹,油润光滑,所以被称为鸡足山玉佛像中的珍品。现在的五华庵,是在原旧址上重建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着汉白玉雕制的释迦牟尼佛坐像、卧像各一尊,在它们的两侧供奉着汉白玉雕制的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像。在大雄宝殿两边,一侧供奉着地藏菩萨、祖坛,一侧供奉着观音像和骑青狮的文殊菩萨、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像。
  在钵盂山祝圣寺以西半里处的小山脊上还有一座牟尼庵,它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起初是一个和尚为了方便向人施舍茶水而修建的茅庵,后来遭遇了火灾,当地人就在此改建了牟尼庵,并请僧人智空做住持。明代时,杨升庵、李元阳等知名学者都曾在牟尼庵客居。牟尼庵曾数次遭火灾,但又数次得到重建,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破坏后一直未曾重修。牟尼庵所在之地有一个圆印,传说是释迦牟尼分身在此打坐所留遗址。现在寺院还有一棵古老的牟尼柏,又名三会柏。这棵树分出三个树干,三个树干长出三样不同的叶子,人们很难辨认它们到底是属于哪类柏树。
  在一座笔直陡峭的石崖绝壁上,还修有一个观音阁,相传它建于唐代,在明嘉靖年间和清康熙、道光年间进行了四次重修。在去观音阁的山路上,有一个高数丈、呈天然螺旋状、被称为“压怪神石”的巨石。在神石的东侧,有一个形如月牙的玉龙桥,桥下的水被称为甘露水,据说它是观音菩萨甘露瓶中之水。往东就是文殊禅院,院内有古色古香的佛殿、经楼和禅房,禅院两侧还耸立着两幢诵经阁。到了观音岩的顶端,就是观音阁了。观音阁用铁链悬吊于岩石上,走进去阁子会微微颤动,下视是万丈悬崖,阁内的石壁上塑有三尊观音像。
   。。

参考文献
1冯增昭等著:《滇黔桂地区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谢蕴秋主编:《中国西部概览·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3刘寿如、卢定宇编著:《彩云之南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4夫巴主编:《丽江与茶马古道》,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苍铭著:《云南边地移民史》,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6杨桂芳编著:《丽江生态旅游基础知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何松著:《云南的河》,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杨寿川主编:《云南特色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9钱钧著:《云南著名景点导游词》,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李学良著:《滇南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1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西南文化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12詹英佩著:《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年版。
  13韩军学著:《佤族村寨与佤族传统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杨宗亮著:《云南少数民族村落文化建设探索》,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罗阳著:《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社区与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杨沐、春涓著:《川滇线快乐自助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