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问镜 >

第85部分

问镜-第85部分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有飞鸟迂回,下有猛虎出山,二者统摄一切飞禽走兽生灵之气,两侧有星图分张,规划出天地寰宇的结构位置,间以籀的“鉴”字做结,象征明光如镜,映彻大千。

正是五方通灵符。

余慈一直刷着他对符法的认识,“窍眼”的把握上,也愈地深刻:

“窍眼”很重要,可若只抓着窍眼,忽略其它,也不应该。

窍窍相通,气聚含灵,是符箓有灵应的关键,可符箓的窍眼,却也不是凭空捣出来的。而是通过“书图象”一节,以繁密的笔划牵引罡气,疏导回环,自然顿挫而成。否则,此基础上的“贯气法”也不必叫“贯气法”,直接叫“贯窍法”得了。如此“布精气”、“书图象”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才是画符技法的真义所。

图象笔划引气成窍,使得精气布满;精气流注窍窍相通,以致图象通灵。

此即“成窍”和“通窍”差别和联系。这一点,余慈不是悟的,而是成千上万次的刻苦练习,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随着符纹图画益渐丰满,余慈愈地畅快,只觉“成窍”和“通窍”两大原则形成的“河道”之,神意元气便如滔滔江水,冲折回环,只需要略略着意,窍眼便自生其,有精气穿流其间,比原来全神贯注时还要来得精微玄妙。

王八拳抡出去是一拳,沉腰坐马力贯拳锋也是一拳,可这两拳威力,相去何止霄壤?差别不是别的,只是一点窍门罢了!

不只是灵符通了窍,便是余慈自己,何尝不是通窍了也!

转眼符成,灼灼灵光呈螺旋状急速扩散,满溢小谷,视山崖巨岩如无物,穿透进去,附近的生灵反应如流水般反馈入心,清晰而深刻。余慈闭上眼睛向后仰,直接倒枯草平铺的土地上。

疲倦翻涌而上,他很想就这么大睡一场,不过他还是支撑着,维持似醒非醒的状态。

五方通灵符的效力依然持续,将周边生灵的动态传导入心间。不知不觉,余慈的神魂感应开启,以他本人为心,一组巨大的“同心圆”铺开,央的微光闪烁,驱动外围“圆环”,像是雨后湖面,向外扩张。

一向内,一内外,两边的感觉交叠,事情生了很奇妙的变化。

五方通灵符所捕捉到的周边生灵信息,经过“湖水”的冲刷过滤,愈显得层次分明。经由这么一回,那些概略的气息源头,也就是周边的飞禽走兽倒似心活过来一般,栩栩如生:跳跃的麻雀、奔跑的野兔、飞翔的雪雕这些形象也许混杂些了想象,但却是非常有趣的体验。

而“湖水”的范围,则五方通灵符符法效应的牵引下,迅速扩张。

感应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和被动双向进行的过程,余慈的神魂感应主动范围有个限,但是他接收的信息,却被五方通灵符给放大了,这从另一个角扩张了他的感应极限,余慈所能感应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两三倍,接收的各类信息则是十倍、几十倍地增长。

信息越多,感应的层次越丰富;层次越丰富,理智的判断越精准;判断越精准,感应范围内的天地也就越显得清晰明确,然后会有多细致的信息涌进来,重进入这个流程,不断心构建完善外部世界的映像,形成了一个极向好的良性循环。

余慈前几日现了神魂感应和五方通灵符结合,竟然会有如此奇妙的效果,所以每次练习结束,都会来这么一手,感受其的奥妙。

这时候,他总是想起照神图。

二者的感觉其实非常相似,只不过,照神图的映照范围要宽广太多、清晰明确的程也远远胜之;然而运用照神图,终究是用心念和眼睛去观察,也不明白里面的机理,总隔了一层。好像是请朋友帮忙,做得固然极好,却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做的。这般下来,十次次,也不是自己的能耐。

而神魂感应和五方通灵符结合,反馈的信息简洁又直观,可以直接地作出反应,且重要的是,这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外物的帮助。

要是将两边结合一下……

正思绪飞扬之时,有一个异常的感应反馈到心间。这时就看出神魂感应的敏锐和直接。

目标高速飞掠,端于五里之外,已是他此时神魂感应的极限,出现的瞬间,便映他心,等迫近了一里距离,其大致形态轮廓就已经成形,再靠近一些,便连目标时刻变动的周边环境,包括山风草石鸟兽等诸般元素都能隐约做出判断。

此时余慈心,像是铺开了一个范围狭小、映像模糊不清的简易版“照神图”,可是这层图像却是完完全全根植他心的,里面每一个变化,都能引起他直接的反应。

目标越是靠近,越是清晰。

先前神魂感应范围扩展丰富的过程,余慈对他本人附近的环境已经做出了足够且明确的判断,有了准确的把握。当目标进入这个明确的范围,“色彩”便一下子鲜亮起来。

“不是善类!”

余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判断,而判断成为清晰的念头呈现心之前,他的身体已经动了。

取剑、力、移身、飞跃,余慈从小谷山壁借力而上,像一缕轻烟,转眼便跃出谷口,又直上十丈高空。雾化……不,也许就是那半山蜃楼剑意催动,剑气破空,出“嘶”地一声轻啸,和他的动作配合得分毫不差,他上空十多丈,一只飞鸟高速飞行,恰从这片区域经过,剑气扫过,飞鸟一震,身子登时下挫一大截,虽是再振翅,朝远方飞走,但飞不过里许,便一头栽下。

剑气挥出之后,那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神魂感应世界轰然破碎,余慈再无法维持那奇妙感应,五感识都恢复到正常状态。然后,他的肉眼便看到了目标的真实外观。

一只乌鸦?

余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作出“不是善类”的判断,而且此物和他神魂感应的形象也有一些差别。

是判断不准?

余慈身子本就疲惫,又一口气冲上谷顶,游空剑,力气早已用,只能看着乌鸦落到山那边去。

轻巧落地,余慈抬头,正想着是不是过去看看,却见山岭那边,一道人影飞出来。见到那人身形,他极是讶异:

“解仙长?”

第114章真伪

第114章真伪

来人身形瘦高,面容木讷,正是多日不见的解良仙师。也不知道他来了多久,反正余慈之前的神魂感应,完全没有现他的存。余慈也看到,此时解良手上竟提着那只坠过山去的乌鸦。

余慈大奇,待解良飞至,招呼道:“解仙长安好,这是从天裂谷回来了吗?”

解良嗯了一声,拿目光他脸上一扫,唇角抽了下,算是笑过:“我天裂谷,于师兄恨不能一日一信告知,你贯气法有成,催我回来授课。宗门传讯飞剑,就是让他这么用的?”

余慈垂,心下不知是好笑还是感动。

像离尘宗这样的大宗门,远距离传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饲养的传讯飞鹰,乃洪荒异种,可万丈高空长途飞行,速堪比还丹修士全力挥的水准。经过训练后,可判别方位,送传信息,虽说无边无际的修行界,未免显得慢了些,但成本还算得上低廉,刚才李佑信上,便提到此物。

第二种方式就是传讯飞剑。和传讯飞鹰相比,这种方式要快捷得多,剑光一闪,里便过,从修行界东头冲到西头,也就是几个日夜的功夫。然而这法子比传讯飞鹰也要麻烦得多,因为飞剑无法自动辨识方位,一般是两个固定地点预设法阵,定点传送,只用两地间的通讯上。若是要通知个人,只能通过预先绑定目标气息和神魂印记,且距离还有很严格的限制,当然,耗费也是不菲。

若真如解良所说,一日一信这般送,真不知于舟老道要有怎样的花费。而且,很显然,老道是一直关心着他的,对他的进了若指掌,知道他贯气法有成,便想着趁热打铁,请解良回来,助他一举将《玄元根本气法》拿下。

对此,余慈什么都不说,只心里记着!

同时,余慈也闹不准解良是怎么个想法,便将话题岔开,指着那死去的乌鸦道:

“这扁毛畜牲,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我看到了。”

解良将乌鸦提起,伸手翻开其眼睑,只见内里一片紫红:“它沾染了妖魔之气,已是体质变异。近,止心观附近有妖魔出没?”

“呃,不曾见过。”

余慈颇有些吃惊:“天裂谷的妖魔真的潜到这边来了?”

解良嗯了一声,不愿多说。转而看他手纯阳符剑,点点头:“你的剑法相当不错。”

能得到这位冷面仙师的赞赏,余慈颇有荣焉。笑一笑,正要回应,面前一暗,解良已是拂袖攻他面门要害。

面对一位步虚修士的攻击是个什么滋味?

余慈不知道,因为此时,他的脑子几乎要被强压挤烂了,他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什么会有这种变故,十几年间生死磨练成就的本能反应已经驱使着他,一剑上挑,刺向解良胸腹要害。出手便是半山蜃楼,剑气如雾,以至于抹消了实体,连破空声都不见,没有半点儿留力。

下一刻,脑际压力骤减。思绪一经流动,余慈现不对:“怎么回事?”

便这困惑的当口,解良回手,抓住了他刺出的剑锋,再一抹,凌厉的雾化剑气也都消失不见,解良便这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这凶厉的反击,当然,拂向余慈脸上的那一袖子,自是虚招无疑。

随后解良便松了手,余慈忙收剑谢罪,这也只是意思一下,他觉得解良会给他一个解释。

“且不说这入微入化的剑意之来历,你这身仿造的‘先天一气’又算怎么回事?”

“仿造?”

余慈听得稀里糊涂。自从利用照神铜鉴,将一身真息数转化为“先天一气”以来,遭遇的高手也是不少,这里面也包括像金焕、屠独、于舟之类的还丹修士,却从来没有人会像解良这样,如此肯定地判断,他这“先天一气”是仿的,是伪造的。

虽然余慈自己也不能肯定真息经由宝镜转化,是否真的就变成了十成十的“先天一气”,可解良的这个结论,还是让他心不太舒服。

“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与解良交流,不用绕什么圈子,不过解良看他一眼,并没有即刻回答,只道:“跟我来。”

说完,他转身便走,并没有驭气飞行,让余慈也跟得上。

余慈跟他后面,往止心观的方向走。走了约半里路,解良便开口道:“你身上的问题,你要我解释为什么,我也很难回答。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有还丹修士身上才有‘先天一气’、才有真罡真煞,没有这个先决条件,其余的一切,不管是怎么相像,也没有意义。”

余慈完全不明白。

解良不是口舌便利的人物,他也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来组织语言,又沉默片刻,他道:

“还丹修士与前面气动、长息、明窍、通神四境界的大不同,就是这类修士始终是一个内聚无漏的势子,精气神浑然一体,相合相抱,全身生机,都受‘还丹’的统驭,绝无疏漏散逸。

“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此种状态下,不用刻意着力,举手投足都是罡力,周身遍行都是煞气,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先天一气’,才能和前面几个境界区分开来。

“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机缘,能还丹之前,便使得真息质性进一步,但这却是凭一条腿走路。你这里先走一步,后腿却还没跟上来,元气质性与形神并不融洽,除了那雾化剑气之外,你还有能完全驱动体内元气的方法吗?”

余慈只能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