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问镜 >

第640部分

问镜-第640部分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是,玄黄杀剑承受住了。此剑不愧是十余劫来,最能竞争“第一杀剑”宝座的绝顶剑器,磁光杀场的力量,没能动摇它的结构,最多是起到了禁锢的作用。

相比之下,余慈的分身躯壳,就没那么好运了。

磁光杀场内恐怖的扭曲力量,还有相应的阴雷磁火,在杀场成形的瞬间,就密集轰炸,把那身躯打得血肉横飞,几轮下来,已经彻底没了人形,最终在扭曲的磁力作用下,崩散为一团灰暗的雾气,围绕在玄黄杀剑周边,与放射的血杀之气融在一起,勉力保全。

若就常理来说,余慈距离形神俱灭,也就是一线之隔,除了那些练就不死不灭奇功的强者,没有人能在这种局面下逃得性命。可余慈还活着,其主体固然远在亿万里之外,不受任何影响,便是心念分身,也在天龙真形之气的包裹下,深藏在灰暗雾气之中,静寂如死,但生机不散。

强绝的磁力,奔涌的阴雷,还有阵势特意烧炼出的磁火,此来彼去,但在玄黄杀剑处消耗了些,在三方元气形成的灰暗雾气中又消耗了一部分,真正冲击天龙真形之气的,暂时已不足以击穿其防御。

此时此刻,分化念头没有形成任何思绪,它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贯穿本体和分身躯壳的中介,躯壳形成的灰暗雾气中,那一枚玄黄剑符,正不停变化。

原本的七大分形,已经多了两个,但六十四个窍眼,却少了近三分之一,只余下四十四个,血红的符箓,此时的外形,就像是一个狭长的扁豆,上面开了几十个通透的孔洞。

无论是分身躯壳所化的雾气,还是玄黄杀剑放射出的血杀之气,都渐渐习惯了,在符箓外围环绕,时不时穿行于孔洞之间,每一次的“穿行”,都让改进后的玄黄剑符微微闪烁,气机变化形成的细微声响,就像是夏蝉的清鸣,连成一片。

便在响声中,其结构也在持续不断地微调,速度不快,但从未被任何外力打断。

对余慈来说,这是一个奇妙但熟悉的状态。

他的本来意识,其实正漫步星轨,遨游太虚,体悟上清传承之奥妙;分化出的念头,分做两股,一股操控远在东海上的鬼厌,另一股,本来是主持当前这具分身的,却因为过于纯粹的剑意心念,与眼下的情况“格格不入”,在天龙真形之气的护持下,陷入了休眠。

真正主导玄黄剑符变化的,与其说是分化念头引来的本来意识,还不如说是他常年修行钻研的本能。

最初,这一本能只不过是简单的复刻,就像是《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诸天飞星”中的各类符箓,还有玄黄剑符,都是本来就有的,受分化念头或者是那几个信众的刺激,便有一给一,有二给二。

但这些年来,余慈在三方虚空的禁锢中,始终没有放弃修炼,没有放弃钻研,多年的挣扎,便是粗糙的本能,也给磨出了灵动的锋芒。

这一点灵性和意念,便在本来意识远走太虚之时,撑起了主体的思维流动,它或许在各个角度,都比余慈的本来意识逊色许多,但比分化出的念头更高出一个层次,而且,有着无可比拟的专注、细致和耐心。

前后三次分化出念头,它功不可没。

而从余慈借来玄黄剑符,控制玄黄杀剑的那刻起,一方面是余慈有意识地引导,另一方面也有血杀之气对符箓的刺激和共鸣,经过三十多天的适应,使得双方的契合度越来越高。

改变就这么一点一滴地堆积,不算快,但也从未停滞。

至于接下来,敌人会给他多少时间,够不够形成一个决定性的质变,并不在余慈的考虑范围内。

因为那一道在冥寂空无的三方虚空中,磨炼出的灵性和意念,不会浪费任何精力,到没有意义的方向上去。

目前,它只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玄黄杀剑的纯粹剑意如何以符箓形式解读、描述;三方元气的躯壳,在玄黄杀剑的影响和变异下,性质究竟怎样;要怎么调整祭炼的方式,使之即使是在崩散如雾的躯壳上,也能发挥妙用。

随着对前两个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记忆深处,一个似曾相识的面目浮出来。他叫什么来着?许……三爷?

余慈一时没想起那人的名字,可是记忆中那一套可行性极高,且受到辛天君赞赏,更由自己验证过的理论,却是铺展开来,并全无滞碍地运用到当前的雾化躯壳之上。

时间继续流逝,土层不知被拉入了几千里的地底深处,这个位置,不但地心元磁的力量强到无以复加,还包括强大压力下喷涌流动的岩浆、可以灭杀亿万生灵的地肺毒气,种种一切,共同构成了恶劣到极致的环境。

这是不逊于九天外域的绝地,某种意义上,甚至要更恐怖,至少没有哪个步虚修士,敢闯到这里来,真有哪个傻大胆到此,等待他的,就是灰飞烟灭的结局。

而如今,这块致命的区域,却有一人迎出来,远远就笑道:“五师兄、明初师兄,万象先生,长平这厢有礼了。”

第二十二章擎山跨海剑破绝关(六)

作为谷梁老祖的关门弟子,邵长平也是人中之杰,步入真人境界未久,一身锐气尚在,然而气度儒雅,仪采照人,往前一站,长身玉立,风标不凡,直让人眼前发亮,只觉得有勃勃生机,生发出来。

邵长平打过招呼,又笑道:“三位哥哥旗开得胜,赚了好些时间,我等在此间,倒有些手忙脚乱了。多亏徐师兄、骆师姐他们帮忙,总算没给大家拖后腿。”

说着,为初来此地的马明初、诸万象介绍阵法布置情况。他文质彬彬,言语间却是字句通俗,流利圆通,给人以亲切之感。

诸万象便不由感叹,谷梁老祖的三个徒弟,俞南讷言敏思,宋公远端厚稳重,邵长平则是儒雅灵秀,气质各异,法门神通也各不相同,却都是长生中人,只这一条,谷梁老祖便不愧是能够和太玄魔母并称的“良师”。

数息之后,庞大的土层终于停止了漫长的位移,在滋滋的声响中,从大地中脱离,却是移入周围地层中,一个早早开辟好的深邃坑穴里去。根据邵长平介绍,坑穴径长四十里,别说在光线微弱的地底,就是在地表,不拔升到一定高度,也是一眼望不到头。

诸万象等人也不知它有多深,只见到坑沿往下约百尺,便是炽热的领域,暗红的岩浆在里面咕嘟作响,像是煮沸的血浆,如此规模,可称为岩浆湖了,这也就是周边的光源所在。

分离出来的土层一送进去,便掀起一波岩浆大浪,火红的浆液溅落四壁,哧哧作响,现出一片火光。

坑穴里岩浆,深度肯定超过两里,分离的土层被完全淹没,子午磁山、两仪圈还有周边的阵势,遇到销铁熔金的炙热岩浆,气机愈发活跃,而岩浆湖中,肯定也有相应的阵势,嗡嗡声中,两边气机迅速构合如一。

邵长平说话间,也没有忘记他最重要的任务,一直等时机到来。见此长吁口气,取出一件东西,照半空一扔,便有五色霞光,如幢如伞,面积不断扩大,不久便当空罩下,却是盖在了坑穴之上。

“轰”地一声响,彩光现出形体,乃是一个炉鼎盖子,庞大到不可思议,竟然真的将坑穴盖得严严实实。

鼎盖似由青铜铸就,样式简单古朴,只中央一个如亭似塔的鼎钮,里面足以坐上三五十号人,说着很大,但在径长四十里的鼎盖整体之前,仍算小巧。

两侧各立一个提手,其上一为饕餮纹饰,二为狻猊之形,都是简单勾勒,虽只是轮廓略现,但高峻伟岸,却有苍茫古意,扑面而来。其中还有巨量符纹,贴合鼎盖材质纹理,以这鼎钮、提手为中心,分布四方。

如此,鼎盖一旦罩下,四十里的岩浆坑穴,就成了巨大的丹炉。诸万象等人都啧啧称奇,对谷梁老祖的布置,更多几分信心。

按照计划,众修士要在这里耗掉不少时间,邵子平接下来就是帮忙安顿,还给诸万象等人介绍已在这里坐镇的两位真人修士。

等一切妥当,宋公远终于能找个机会,和邵子平私下里说话。说起来,他对谷梁老祖深有信心,可这截留玄黄杀剑之事,从发端到执行,不过月余,匆忙布局,实不是老祖一贯的作风,而余慈的诡异表现,也着实让他有些担忧。

“子平你常在老祖左右,这一件事,究竟如何,你要给我交个底!”

邵子平微微一怔,他这位师兄,对师尊的忠诚毋庸置疑,便是心中不明朗,执行师命,也不打半点儿折扣。但既然将疑虑说出了口,便证明确实有些压力了。这不是什么过分的谨小慎微,而是有着长生真人的特殊感应。

他暗记在心,随即也透露出一些信息:“师兄若说准备仓促,可也不对!这诸般事项,哪一件不是七八年前就开始准备。像那两仪圈……平治娘娘难道是好相与的么?”

最后一句,他声音压得特别低,附近的真人修士中,有一位骆玉娘,乃是他所言“平治娘娘”的徒儿,背后语人师尊,终究不太好。

宋公远却不关心这个,他惊道:“早有准备?这……”

他立刻住口不言,心中已知,此事非比等闲。事到如今,他也不问了,他的性格就是如此,一些秘事,老祖告诉他,就听着,不告诉他,装糊涂就可以了。正是这种性情,使他不比大师兄见事通透,不比小师弟灵动机敏,却依然能够获得老祖看重,他自然是有这份自知之明的。

宋公远安下心来,等待谷梁老祖等人回返,这一等就是五天。

千里地层之上,整整五天的积累,三阳劫已经厚积到了让人无法直视的地步,四日并行,三阳劫火,肆虐天地,使得水枯地焦,生灵涂炭。由于这一片地域是特意找出的人烟稀少之地,人的伤亡倒不大,只是苦了飞禽走兽,五日来迁徙不绝,还是大批大批地死去。

如此劫火,终究无法彻底穿透千里地层,只是明摆着告诉人们,玄黄杀剑在此!

可问题是,已经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过来。

因为就在地表,阴山派的盖勋盖大先生,在两日前追索而至,与谷梁老祖首徒俞南一语不合,大打出手。那一场大战可谓旗鼓相当,但后续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

俞南苦战不下,竟是惹出了后面谷梁老祖。

这位大劫法宗师“不顾身份”,悍然出手,虽说盖大先生在此界长生真人中,可说是第一流的强者,但和谷梁老祖相比,还是差了快要两个档次,纵然有万世冢护持,却也弥补不了这天堑一般的差距,终于惨败。

谷梁老祖却没有强取他的性命,而是以绝大神通,配合早已经布好的阵势,将其束缚在这片区域,万世冢固然是万鬼横行,在三阳劫火的烧噬下,也只能艰难渡日,一着不慎,就可能化为飞灰。

虽然盖大先生未死,可这一手,比杀了他也不逊色到哪里去,谁也没有料到谷梁老祖竟然会如此辣手,一时间,追在后面的“有心人”们,都暂停了追击的脚步,也绕开三阳劫的范围,在外围盘旋。

第二十二章擎山跨海剑破绝关(七)

地表的变故,影响不到地下。千里地层深处,传说中九泉之下,也不过如此。

暗无天日,难知光阴,总算在此的人物都是修为不俗,没事的时候,打坐修行就是,只要能忽略掉坑穴之中,时不时响起的轰鸣便成。

便在第五日上头,邵长平脚步匆匆,只在坑穴边缘稍顿,便踏上了那巨大到不可思议的鼎盖。青铜的材质,本来就很能导热,更不必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