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问镜 >

第1013部分

问镜-第1013部分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妾身以为,万物之源出于太虚,生灵亦如是,是谓天人合一;而吾等为人,灵性一成,又自觉居于中位,故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说,背逆太虚源流,可谓天人相离,离合之间,冲和阴阳之法,由此成矣;

“天人各一中心,位置、立意都不相同,观察、见解万事万物,也必然会产生差异、错谬,故而真幻之法成矣;

“人人又有趋于圆满之心、改谬归正之意、超脱桎梏之愿,故超拔之法成矣;由此吾辈若能超拔法则囚笼,成就圆满,顿悟终极……”

幻荣夫顿了顿,苦笑道:“此后如何,妾身不敢言,然而天人九法,逐项流变,不拘一格,可知之矣。

“主上既曰‘平等’、‘差异’,不是自然造物,而是后天理念,不论何‘理’,非智慧生灵不可得也。既然如此,这便是属于天人之法,可与真幻法则相类。

“而其中再有移质换性之能,则可归入造化法则;

“再者,万物源起,本质如一,亦有太虚之法作用;

“故而,此乃天人九法的沟通化合之道,何必拘于一项?又例如,各‘界’创立,无不需要天人九法并用,故有‘古巫九变’之说,单独使来,焉有万物化生之能?岂可得此界无尽神通妙诣?”

至此,幻荣夫人言罢,再不吐露一字。

这一番长篇大论,看似泛泛而淡,其实已经是把她一身所学,尽都注于其间,里面就是一个字都不能虚假错谬,整个人其实是在生死线上来回摆荡,以至于一旦讲完,竟有虚脱之感。

可一旦讲完,道基内化,天人交感,远在不知多少个亿万里之外的本体,都有好处,因缺失了“无明”之位,以至于陷入停滞的修为,都有一丝长进。

福祸之道,难测于此。

余慈也是一样。

幻荣夫人知道,由于二人的特殊关系,心神互通,又进入了“论道”状态,她所言所述,其实部分包含了余慈的见解心得,等于是两人一起将这个问题解答出来。

真论收获的程度,她是远远不如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概应如是。

好处确实不小,幻荣夫人都想立刻回去闭关,消化所得,但在此之前,她必须再给余慈做一个警醒:

“天人九法里面的学问,太过深邃,观其大略已经如此,若究其枝叶,不知几千几万年才能脱身,也有绝顶人物,就此糊涂掉的。故而轻论天人法度,有口无心也还罢了,一知半解,信口开河,实是取死之道,主上慎之!”

余慈闻言,没有反应,但他也没有糊涂。

相反,他正有悟于心,只是与幻荣夫人一样,需要再做整理。

性相之法则,细思来确实如幻荣所言,很有可能是各根本法则沟通化合所成。

要知那“平等珠”,其前身,不正是十法界中的“缘觉法界”么?

诸般根本法则化合,才是正理。

余慈再结合自己在天地法则体系最高层的“见识”,明白过来:

所谓“天人九法”的名目,真的只是名目而已。

可以这么说,这九个名目,只不过是根本法则在古往今来、无边无际的不可计量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九个规则。

其实就是对“真实”的某种近似解读。

每一项规则,也许都有多个“近似”,也都会与其他规则互通,生就无穷变化。

拘于一项,锢于一时,都是很容易造成误解的。

倒是在真界,由于是巫神创立,将天人九法经过了一番解析阐释,固化下来,应该比域外星空中所显示的,相对更明晰,也更僵硬。

这桩疑难,算是通达了。

他由此也明白,当年以三方虚空法则为基,分流划立的解析结构,其实还是错了。其中颇有许多重叠芜杂之处,更有许多疏漏。

还是以“天人九法”为根本,溯源分流,形成一个完整结构体系,才最理想。

此念一生,封印的海量信息,再次蠢蠢欲动,万魔池上乱起波涛,由此带动整个心内虚空,都是风雨交加,霹雳横飞。

唯有承启天百亩之地,半边云楼树枝叶伸张,温润如玉,支起一方天地,无数符纹流转其上,随着风吟道唱,将泠泠清音,洒播四方,任雨声、涛声、雷声,均不能掩盖分毫。

虽然心内虚空异象纷呈,余慈却只将心力注入到解析之中,重新铺设结构。

他只是重新扎个架子而已。

这是个大工程,还需要将之前已经归拢好的,重新再转移到新体系中,真不知还要多少年,不过在此过程,但可以顺势解封大量信息,那也就是新的力量。

刚做完这一切,薛平治的呼声入耳:“道友?”

余慈的“沉思”状态还是过了头。

他和幻荣夫人论道,虽都是心念沟通,千言万语,都在一瞬,但体会把握的时间是没法打折的,而且心内虚空的摇动,终究是泄露了一些气机。

由薛平治看来,余慈听闻罗刹鬼王的图谋,深思熟虑也就罢了,到后来甚至是神游天外,内外感通……

何至于此?

还好,这时,余慈快速脱离“沉思”状态,迎上薛平治的视线。

薛平治仔细打量他一番,问道:“道友或有所得?”

如果是之前,余慈恐怕只能转移话题。但如今,观睹魔图,又承接了幻荣夫人的经验所得,他在“天人九法”上的见识,已决不在薛平治之下,相当一部分,还要胜出,一些困惑和疑难,都不再是问题。

但与之同时,新的疑难又翻了上来。

余慈就问:“元君以为,罗刹要自你处,获得阴阳法则之秘?”

“理应如此。”

“那太玄魔母,就是动静之法。”

“太玄禁法,正是穷极万物动静之极。”

“那,叶岛主呢?”

薛平治略一迟疑,道:“剑修主修人法,兼得天人之变,却不修天法。走是‘剑心通明,遗世**’的路子,最得‘灵昧’之妙,叶岛主又旁通真幻妙诣……”

她说的这些,换一个人过来就要懵掉,余慈却是听得清楚明白,点头认可,又接续道:

“我这里是生死法则……

心内虚空中,幻荣夫人悠悠补充:“主上莫忘了还有太虚法则,此法实为宇宙本源之妙,上下四方、古往今来,无不涵盖其中,正与主上自辟天地无上神通相合。”

余慈苦笑了下,学舌道:“我这里可能还略通一点儿太虚之法。如此,天人九法,已有其六。”

薛平治继续完善:“魔门多有精通超拔之法的强者;制器或炼丹宗师,往往有通于造化法则的;至于道德之法,儒门最多,但一些精于算计的策士,亦深谙此道。”

听到“算计”、“策士”这样的字眼儿,余慈自然就想到了黄泉夫人。

这其实就是说,如果罗刹鬼王想要“收集”的话,选择还是挺多的。

当然,能够站在天地法则体系顶端,掌握一处根本法则,十有**都是地仙大能,像他和薛平治,则算是比较例外的情况,后者应该是通过“两仪圈”这件法宝,才臻至这一次层次的。

还有成就剑仙之前的叶缤,或许也属于“例外”之列。

由此可见,罗刹鬼王选择的目标,也是挑着“软柿子”捏。

毕竟,任何一位地仙,都是登峰造极的绝代强者,想算计他们,实在太难。

像是太玄魔母……不管那一战结果如何,罗刹鬼王付出的代价必定不小。

而且,有一点必须要明确:

“做这番‘收集’,有什么用?”

余慈目注薛平治:“罗刹鬼王已经是最最顶尖的神主,屹立此界巅峰十二劫之久,像我这样的,修行时间甚至不到她一个零头。其本身又是惊才绝艳之辈,数万年时光,天人九法之妙,难道就不能通晓掌握?”

说白了,天人九法就是一整套流转不息的、分合变化的法度规矩,更多的还是彼此作用,少有“相克”这一说。

不说别人,就说余慈自己,生死、太虚两枝,都有相当造诣,动静法则也勉强可算入门,若把魔门秘法算上,是不是超拔之法也是兼通?而且他也有信心,再给他几百上千年的时间,细细打磨,肯定是要有一番极大长进的。

另外,从他听闻的巫神传说也能看出,那位大能至少也掌握了七八种,不如此,绝不能开天辟地,化生此界。

罗刹鬼王比那位差得很远吗?

薛平治想了一想,答道:“叶岛主曾言,在她步入长生后,罗刹鬼王时常寻她推衍法门。初时往往是‘剑破万法’;而到这一劫初,罗刹鬼王便再不试验此类,换成了‘诸法试剑’……”

余慈听得奇怪:“怎么讲?”

“前者,最重一个‘破’字;后者,关键在一个‘固’字……”

这是从追求“破坏力”,向追求“防御力”转变了?

或者是说,那一位信奉的是“不破不立”,到这一劫初,已经立起了相应的“成果”?

余慈不再说话,心中却是回忆罗刹鬼王、包括大黑天佛母菩萨的种种算计。

从天裂谷到北荒、从东海到南国,当然还有北地三湖,还有血狱鬼府,似乎处处都有她们的影子,处处都有她们的算计。

就目前而言,余慈所了解的,大都是大大小小的“碎片”。

可就是这些“碎片”,散落在天上地下、鬼府人间的各个角落,周覆诸界,再以根本法则为骨架,拼接起来,已是第一等的恢宏气象。

而且,仅就所见的这些,处处都是打破常规的做法,其峥嵘之意,可见端倪。

余慈长吁口气,目光指向虚空无限远处,却见繁星密密,粲然生光,恍惚中,仿佛是罗刹鬼王居于天地宇宙最高层,俯视下来。

他猛地惊醒,莫名心中怅然若失,竟是喟叹道:

“心胸格局……实不如也。”

薛平治倒是笑起来:“罗刹鬼王终究是十二劫的神主,而在成就神主之前,亦是在血狱鬼府称王称霸不知多少劫时光,道友与他相较,岂可曰心胸不如?”

你是说我心太大?

余慈也笑,并不在意,薛平治如此态度,总比沉郁悲观来得好些,也可以证明,她的情绪反应已趋向正轨。

此后,薛平治没有再说出新的信息。

想来也是,看罗刹鬼王和大黑天佛母菩萨虚虚实实的手段,就知道她们的图谋还不太能见光。如果真对其中微妙洞若观火,完全可以将之公示天下,那时候,什么雄韬伟略、计划筹谋,都要在一界强人的反噬之下,灰飞烟灭。

可到目前为止,她们都把握得很好。

就算露出来一鳞半爪……像罗刹鬼王之流,若没有些作为,还能称为神主吗?

余慈摇头,心中空空落落的感觉更明显了。

他再次遥望星海深处,忽地问起:“附近有没有星辰?不是死星那种,要大一些……”

薛平治让他跳跃的思维给弄怔了一下,这才指向远方虚空中,一颗比周围“同类”都大一圈的星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看,约有酒盅大小,光线明亮而柔和。

“此为这一片星域中,最核心的星辰,约略等于真界大日之位,但运行法理不同,道友务必要注意了。这颗星辰,在‘大日’之中,算是比较小的那种,其直径超过二十万里……”

薛平治又解释说,所谓的法理不同,是指真界大日,乃巫神在太古时代,以绝世神通,牵引先天真火,花了十劫时光,生生造出,绕界而行,规模与域外星空中的大日,差了几十上百倍,危险性也较弱。

而域外星空中这些大日星辰,威力就要可怕得多。

附近这颗还好说,有些直径动辙千万、万万的庞然大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