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一脉香 >

第8部分

一脉香-第8部分

小说: 一脉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平本就有七八分醉意,如今被崔锦用力一推,直接跌坐在地,还不曾反应过来,便只觉脑袋昏昏沉沉的,连坐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

赵平完全清醒过来的时候,还未睁眼便已摸到了身旁的温香软玉。
那一处丰盈之地竟然比自己想象中要大了些许。
他心中不由大喜。
虽说醉酒后他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但计划依旧按照他所想那般进行着。他在茶里下了药,只要崔锦喝了,便只能成为他的人。
赵平心中沾沾自喜,已经开始想着被自己要了身子的崔锦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嫁给自己,甚至是为妾。以他的才华与相貌,兴许还能娶个更好的。
不过想归想,赵平晓得自己要好好地安抚崔锦。
左右都离不开“酒”之一字,更何况酒还是崔锦自己带来的。此事可怨不得他。
赵平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
然而,他还未完全看清身边的美人儿时,美人儿已经放声尖叫。赵平很快就意识到不妥,不对,声音不是崔锦的。
睡意和酒意顿时全无。
一个激灵让赵平猛地坐了起来。
地上是凌乱的衣衫,一赤条条的身影不停地往坐地屏风挪动,笨重的身躯撞到屏面,轰然倒塌。齐大姑娘鼻涕眼泪俱下,手掌扯着赵平宽大的袍子遮挡自己的身躯。
“赵郎,你……你怎能如此待我!”
赵平懵了。
而与此同时,外头听到声响的小二跑了进来。门一开,路过的茶肆客人不经意往里头一瞥,立马认出了赵家三郎。茶肆里本就是三教九流汇合之地,一传十,十传百的,在赵平还陷在震惊不已的情绪中时,雅间外边人头攒动,若干道明亮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雅间里头的热闹。
尽管齐大姑娘手脚迅速地躲到了屏风后面,可众人却早已认出了她。
齐家的胖姑娘,樊城有谁不知。
这下可好了,赵知府的儿子在茶肆里跟正经人家的姑娘做出了苟且之事,赵知府的颜面这回是不保了。

那一日过后,不到半天,整个樊城都知道茶肆里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闻讯最先赶过来的赵家人是主母郭氏,郭氏的手段雷厉风行,二话不说便决定了赵平的婚事。
短短一盏茶的功夫,郭氏便让人抬回赵平,送回齐大姑娘,当天夜里就派人去了齐家商定了婚事,甚至省去若干礼节,很仓促地定下了成亲之日。
赵平娶齐大姑娘那一日,虽不是个良辰吉日,但是秋高气爽,天气极好。
崔锦在屋中作画,神态悠然自得。
画毕,阿欣捧了糕点进来。
自从家里有了金,珍嬷便时常去糕点铺子买来好吃的糕点。珍嬷自己尝了一回,很快就摸清了糕点的做法和用料。
阿欣说道:“大姑娘,这是珍嬷做的,比糕点铺子里买的还要好吃,夫人赞不绝口呢。”
说着,阿欣打量着崔锦的神色,见她毫无沮丧方稍微放心了一些。
其实阿欣也不明白,那一天明明是大姑娘去见赵家三郎的,她在下面候着。后来好端端的,齐大姑娘就跑进来了,没多久大姑娘就出来了。
之后大姑娘闭门不出。
之前那些针对大姑娘的闲言蜚语也因赵家三郎与齐大姑娘的事情转了个风向,再也没有人说大姑娘半句不是,反而都说赵平才是那个薄情负心之人。
崔锦尝了一口,笑道:“果真不错,珍嬷这手艺可以去开糕点铺子了。”
此时,阿欣又道:“对了,大姑娘,那个唤作阿宇的少年还在外头候着。方才听说大姑娘在作画也不敢打扰,便一直在外头等着。”
崔锦问:“在后门?”
“是。”
崔锦搁下糕点,说:“带他进来,莫要让阿娘看见了。若是……阿娘看见了,便说是来讨水喝的人。”不一会,崔锦整理了下衣裳,方离开了西厢房。
阿宇在一棵枯树下站着。
地上的落叶被打扫地干干净净的。
崔锦过来后,阿宇便道:“大姑娘请放心,小二说崔夫子对他有识字之恩,那一日茶肆中的事情他什么都没有看到。”
顿了下,阿宇又说:“那小二还说大姑娘您……值得更好的。”
崔锦微微一笑。
“嗯,你做得很好。”
阿宇又担心地道:“若是齐大姑娘主动告诉了赵家三郎,那该如何是好?”
崔锦说:“这个不必担心,她若想以后有好日子过,就绝不会告诉赵平。倘若说了,赵平定会认为是我与她一道算计他,若不说赵平只会以为他想算计我,不曾想到却搭上了一个意外。”
心气如此高傲的赵平娶上一个自己厌恶的正妻,恐怕这一辈子他都会意难平吧。

  ☆、第十一章

赵平成亲后,崔锦便再也没有见到他。听说赵知府知道赵平在茶肆做出那般有辱赵家颜面的事后,气得脸色发青,还对赵平用了家法。
崔锦听到的时候,不以为意地一笑。
如今的赵平与她不再相干,而她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接连几日,不大的樊城蓦然变得热闹起来。也不知是从哪儿走漏了消息,说是那燕阳城中将有贵人来樊城。赵知府战战兢兢地准备着迎接的事宜,街道上巡逻的衙役也逐渐增多,连乞儿也被赶走了不少。
赵知府这般郑重其事,作恶宵小之辈也急遽减少。
一时间,樊城是前所未有的安宁。
赵知府越是这般,樊城百姓们便越是好奇。
在樊城里活了这么多年,大人物也不是没有来过。之前燕阳城中还曾有过皇子微服呢,但赵知府也没有这般郑重其事。莫非这次来的贵人比皇子还要金贵?
这天下间比皇子还要金贵的莫非是太子?
茶余饭后众人猜得如火朝天。
而此时崔家一派祥和。
崔父扫雪煮酒,崔母在屋里头小睡,崔湛仍旧在东厢房里埋头啃书,崔锦亦是独自一人在西厢房里作画,阿欣与珍嬷坐在厢房外头的小板凳上,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
阿欣时不时呵出一口暖气,搓着冰冻的双手,兴奋地喋喋不休地说着外头听到的趣事。
她今日去外头买猪肉回来炖汤时,听到菜场里的人说起即将要来樊城的贵人。阿欣也很是好奇,她说:“阿嬷,比皇子还要金贵的是太子和皇帝么?除了这两位还有谁能比皇子还要金贵?”
珍嬷说:“我不懂,你呀,别整天想些有的没的。再金贵也跟我们没干系。”说着珍嬷起身,往灶房走去,边走边呢喃:“猪骨汤也应该快炖好了。”
阿欣撑着下巴,使劲地揉了揉脸。
此时,背后忽然嘎吱一声,东厢房的门打开了。随之而出的是崔湛。崔湛负手看着院里结了霜花的枣树,说道:“竟然下雪了。”
阿欣扑哧一声笑出来。
郎君连着好几日没有离开过东厢房,吃食也是由她端进去的。这几日郎君可刻苦用功了,夫人见状,不忍心扰了郎君的思路,索性让郎主独自在厢房里用饭。
雪是前些时日下的,也难怪郎君没有察觉。
崔湛瞥了阿欣一眼。
阿欣登时噤声。
此时,崔湛又道:“阿妹在厢房里头作画?多久没出来了?”
阿欣道:“午饭后便进去了。”
崔湛皱眉,寻思一会,大步迈向西厢房。他敲了敲门,说:“阿锦,是大兄。”屋里头很快便传来崔锦的声音,说:“进来。”
崔湛刚要推开门,却又住手。阿锦将到及笄之年,与自己该避嫌了,不能像小时候玩得肆无忌惮的。思及此,崔湛心里有几分失落。
他对阿欣招招手,说:“你也进来。”

崔锦坐在书案前看书。
书案上还有一杯清茶和几样零嘴,崔湛扫过后,目光落在了崔锦的脸上。崔锦含笑问:“大兄怎地过来了?”
崔湛原是想说崔锦在房里坐了一下午却没有走动,这样不好,可转眼一想,自己也没有做出好的榜样,索性咽进肚里。他改口说:“最近画了什么?”
语气威严。
话一出口,崔湛就懊恼了。原先兄妹俩感情是极好的,他与阿锦说话时也不似这般生硬,到后来崔锦认识了赵家三郎。那赵家三郎,他见过的,油嘴滑舌的,长了张哄骗少女的脸蛋,一看就知不是好人。崔湛说过崔锦几次,可崔锦不听,一来二去,兄妹之间感情也不如当初,偶然说上几句话,崔湛一想起赵家三郎便没有什么好脸色。
后来崔湛索性不理崔锦了,更觉自己的阿妹肤浅。
他打小就晓得阿妹对容貌有一定的执着,就喜欢那些长得花里花俏的人,那赵三郎偏偏就符合了阿妹的审美。哼,他还觉得自己长得比赵家三郎好看呢。
不过如今赵家三郎成亲了,阿妹似乎没有伤心。
他好几次夜里徘徊在西厢房门前,原想着阿妹一哭便进去先骂她一顿,再软声哄她的。不曾想到阿妹不仅仅没有哭,还笑得很是快活,看来已经将赵家三郎给忘记了。
崔锦拿出几张画纸,一一铺在书案上,面部依旧是笑吟吟的,不过心中却有几分忐忑。
她与大兄这几年的感情生疏了不少。
每次大兄一与她说话,便板着脸,比阿爹还要威严。她看了,难免心里有些害怕,尤其是大兄也像阿娘,这不许,那也不许的,成日让她背女戒女德。她听多了,心中也烦躁。
如今见大兄主动来寻她,她心中委实没底,脑子里使劲地回想这段时日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
崔湛仔仔细细地端详着,他越看越自豪。
他的阿妹画功越发深厚了,再过个七八年,兴许还有大家之风。不错不错,他的阿妹又岂是那赵家三郎能配得上的?
“大兄觉得如何?”
崔湛沉吟片刻,道:“还好。”话一出,崔湛又懊恼了。瞧他这张嘴,心口不一的。哪里是还好,分明是极好!极好的!
崔锦不由有几分黯然,大兄待人温和,也不会说重话,如今说还好,那便是不好的意思了。她道:“大兄,我会仔细专研画技,下次一定会画得更好的。”
阿妹!我没有这个意思!
崔湛在心中想抽自己一个嘴巴,可话到了口里又变了个样。他也不知自己到底在别扭什么。只听他道:“嗯。”
嗯!嗯个头!你就不会说点别的吗?崔湛呀崔湛,你脑子糊了是不是!
见崔锦低垂着头,重新卷起画纸,崔湛蓦然给了阿欣一个眼色。阿欣不明所以,她打从一进屋便觉得大郎不对劲,见崔湛眼神有异,她懵懵懂懂地问:“大……大郎可是眼睛不舒服?”
“大兄可有不适?”崔锦望去。
他重重一咳,道:“无。”
阿欣问:“那为何大郎一直眨眼?”
崔湛又是重重一咳,只觉与其靠阿欣,还不如靠自己。他说:“阿妹,我听阿欣说再过些时日燕阳城有贵人要来,到时候城里定会很热闹。你可想出去瞧瞧?”
崔锦自是晓得此事的,她欣喜道:“好。”

贵人到来的那一日,樊城极其热闹。
赵知府带着樊城有声望的诸老一大早便在樊城数十里外等着。显然燕阳城这位贵人是不打算低调了,浩浩荡荡的队伍铺了十里,最前面的是银甲红枪,曾在战场上沐浴过血河的兵士威仪赫赫,肃杀之气浑然天成。这一路过来,山贼退避三舍,鸟惊四散。
而接着的是骑着大马的随从和穿着绸缎锦衣的侍婢,再接着才是一辆华美的马车。
赵知府大老远就看到了寒光瑟瑟的银甲卫。
他打了个寒颤,赶紧视察周围。
之前下了雪,他派了衙役和百姓将樊城外数十里的积雪都扫清了,所幸这几日没有下雪了,官道上干干净净的,丝毫污迹也没有。
终于,队伍停了下来。
赵知府领着众人前去跪拜。
银甲卫与随从还有侍婢有条不紊地散开,一辆宽敞的华美马车缓慢地驶前。虽还不曾见到贵人,但赵知府背后已然湿了一大片。
“樊城知府赵庆率领诸老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