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为王 >

第77部分

材料为王-第77部分

小说: 材料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喜恭喜!这个月初就听说professiona已经研发出来,正在进行最后检测,我知道通过检验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霍克也是笑容满面,不管怎么说,他是西部计算机公司的总经理,而公司又是DEC的股东,奥尔森的成功,公司投资也将受益,他的高兴出自挚诚。但接下来,他便话锋一转,“不过我们这次来,并不知道professiona正好是今天通过测试,而是另外有大项目,想来找你合作的。”

    “哦?是什么项目?和软驱生意一样好么?”奥尔森憨厚的笑脸中,看不出一丝别意。虽然他大致猜到了对方这次的来意,却不打算首先开口。

    西部计算机公司近期的动作,DEC派去提供技术支持的工程师都原原本本向公司作了汇报,联系到霍克口中所说的合作,他这次过来的意图显而易见。

    双方在沙发上落座。

    奥尔森坐在正面的宽沙发上,宽阔的身体占据了大半的沙发座位,霍克只能坐在他旁边单人沙发上,侧身与他交谈。

    霍克不是非常好的销售员,他这幅屈就对方的态度,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有求于人。

    看他的表情,奥尔森心中更有把握,撑在扶手上的大手抬了一抬:“说吧,来找我什么事?”

    “是这样的,我们双方不是在合作研发一款微处理器么?我刚刚接到消息,微处理器已经研发成功,而且也通过了严格的测试,刚好就在昨天。真是巧啊,我们的处理器昨天通过测试,你们的最后一款个人计算机今天也正好通过测试。”霍克对奥尔森的态度毫不在乎,他在当销售员时这样傲慢态度的客户见得多了,传言中奥尔森就不是一个好打交道的人,现在一见,给他的感觉也不过是果然如此。

    “嗯,我听说了,据说性能还不错?”奥尔森不接话,轻飘飘转到一边。

    霍克笑容不减,示意随同来的那名中国工程师打开文件包,从中取出一份打印件,放在奥尔森面前:“这是我们最新的测试报告,您可以看一看。”

    “哦,哦,我看看……”

    奥尔森却不过对方的热情,漫不经心拿起报告,一面随口应付,一面翻开封面。

    这份报告他其实无需细看,派驻在对方公司的工程师,早已把相关测试数据报给他听了。混合并行处理器的设想,似乎确实很不错,性能也让人惊讶。应该说他刚听到的时候,还是动了以下心的,但随即就将这份心动扼杀掉了。

    DEC的处理器都是自己开发的,在他看来,处理器不用DEC自己做的,那还是DEC么?

    只有这次,为了应对IBM的巨大压力,迅速拿出满足所有用户群认可的产品,才例外采用Z80、8088作为了商用机核心部件。

    如果西部计算机公司与他的合作再早上一年,就有了这款处理器,那他倒说不定会被它的优异性能所打动。DEC技术力量再强,但一年时间也拿不出所有三种型号处理器,既然如此,用它作为其中一款的核心,也未尝不可。

    但现在吗……

    嗯?

    看到报告序章部分,列明的处理器综合性能数据指标,奥尔森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

    嘶……

    他倒抽了一口凉气。

    在这份报告中,西部计算机公司研发的这款混合并行处理器,性能比之前工程师反馈回来的,竟然又陡然提升了一大截!

    以8088芯片作为比较对象,混合并行处理器同时运算大型科学计算,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处理器竟然领先对手27%!

    比当初微弱领先,运行速度又猛增20%以上!

    “你们怎么做到的?”

    他惊讶之下,脱口而出,眼睛迅速向下看去,随即便无需霍克详细说明,一下子看到了另一项说明,震惊道:“铜互连?你们竟然采用铜作为互连材料,取代了铝互连线!”

    “不错!我们公司新近对使用铜作为互连线材料,有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霍克说得很客气,但眼中笑意盎然,哪里有一点谦虚的意思在里面,“因为采用了铜互连技术,芯片线宽由原来的1微米,降低到了现在的425纳米,算上铜离子扩散造成的影响,线宽也只有645纳米左右。奥尔森先生应该知道,互连线在集成电路中占据的面积比重,接近、甚至超过了集成的元器件面积。现在我们采用了铜互连技术以后,线宽缩减了三分之一,多出来的位置,正好可以多集成一些元器件。我们最新的处理器在硅晶元衬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集成度上升了15%左右。由此带来的性能提升,也是非常可观!”

    奥尔森脸色一沉。

    他手中飞速地翻着测试数据,作为一名老技术人员,各种数据他一晃而过,随即就将报告放回到方几上。

    铜互连,西部计算机公司居然用铜作为互连材料,硬生生把芯片的集成度提升了15%,使得原本就表现优异的性能再次急剧提升15%……,不,应该是30%!铜互连减小的15%面积,使得处理器能够多容纳15%的元器件,一增一减,这是两笔账,由此带来的性能提升,何止15%!

    他脑子里迅速运转,一把从方几上抓起报告,但还没打开就立即又将报告扔了回去。

    这还用看吗,相关数据他比谁都清楚。

    铝的电阻率是0。0027欧姆,铜的电阻率为0。00168欧,铜的电阻率只有铝的60%!采用铜材质互连线,效率可是飞速提升啊!

    “你们公司真舍得花钱啊!用铜作为互连线,花费不小吧……”奥尔森心中波澜起伏,脸上还维持着表情不变,淡淡地说道。

    “那是!所有的公司都知道铜的电阻率远低于铝,是极好的互连线材,可谁都没有这样做。毕竟铜这东西,与硅晶元的粘连性太差,而且还特别容易扩散。为了让铜附着在硅晶衬底上,先要沉积一层阻隔材料,让它不致扩散。沉积物中还要包含少量铜籽晶,这样当铜离子扩散时,才能与之产生附着,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成本非常高得让人无法接受!”

    霍克一点也不隐瞒,坦然承认道。

    铜互连技术,各大半导体公司或多或少都有所研究,毕竟铜的各方面电学特征实在吸引人。他们对于铜连线技术的渴望,与对铜连线高企成本的痛恨几乎并列。

    西部计算机公司采用铜材料作为互连线,下的这份本钱可是太高太高了!

    对方追求成功的迫切心情,也可见一斑。

    “你们是想用这款处理器搭建一款个人计算机?并且希望和我们合作是吗?”到了这个地步,奥尔森也不用装作不知道了,开口问道。

    “是的!这款处理器的性能是如此优越,如果不能安装在DEC的计算机上,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遗憾。DEC正面对IBM和苹果公司的两面夹击,处境非常危险。这次个人计算机尝试对于DEC来说相当于一次决战!胜利了还可以继续和IBM抗衡下去,如果失败了,那么DEC将无可避免地很快衰落下去,说是生死存亡也不为过。而经过我们的分析,DEC这三款个人计算机,我们都认为成功的可能性,远远小于失败的可能性!”霍克也不是只会软言相求,该威胁的时候,硬话他也会说,只是以前没有本钱,底气不足而已。

    “哈哈哈哈!哦,我倒要听听,我们的个人计算机,怎么个必然失败?”奥尔森勃然大怒,他最恨别人在他面前诋毁他的产品了。霍克这样直言不讳的话,让他非常愤怒,口中哈哈大笑,脸上却怒气冲冲。

    坏了,我好像说过头了!

    霍克头皮一炸,但事到如今,他已无法回避,只能将当初郭逸铭在产品讨论会上的分析,如实地转述了一遍,不敢再添油加醋。在他转述郭逸铭分析内容的时候,他注意到奥尔森的表情,由愤怒渐渐带上了一丝忧色,然后忧色越来越浓。显然郭逸铭的分析很有道理,让他也开始为自己的冒险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而产生了一丝忧虑。

    这次的游说,有可能成功!

    霍克心中一阵狂喜。



………【第四十七章 指令集,势在必得!】………

    【顶不住了,这章一直写到早上六点钟,实在撑不住了。今早更完就休息,下一章明天下午更,歇口气再说。

    在此感谢网友ail0722、明泽静羽给与的打赏,非常感谢。感谢网友livealone的评价。

    感谢所有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再次深深鞠躬以谢!】

    “这么说,他同意了?”

    郭逸铭说话的语气很淡漠,但心中却极为兴奋,总算这么长时间的总裁没有白当,及时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外泄。

    好的开始,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个以倔强著称的奥尔森先生,终于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看来DEC艰难的处境,已经把他逼到了无路可退的绝境。这对奥尔森先生、对DEC是痛苦的决定,但对他而言,却是最大的喜讯。

    没有DEC的巨大号召力,要靠刚刚才有了一点小小名气的西部计算机公司,单枪匹马迎战IBM,无异于举着长矛向风车挑战的唐吉柯德。

    IBM是什么级别,他是什么级别,人家一年的研发投入就可以砸近四十个亿,这是他能比的么?

    说起来,西部计算机公司到现在也算是小有身价了。经过八个多月的快速发展,从卖单晶硅迅速转为软驱、计算机大卖场、软盘,到现在也有了近一个亿的总资本。

    按照报表显示,到今年2月,也就是本月中旬,经过霍克卖力拓展,计算机大卖场已经在全美二十三个城市展开,其中十二家已经或即将投入经营,剩下的城市也正在紧张的装修中。

    迄今为止,大卖场总计实现销售收入十八点三亿美元,公司提成比例平均为12。4%,毛收益两千二百六十九万美元。

    自从采用美富公司设计的先涨价、再收取专利授权费以后,前来签约的公司络绎不绝,目前达成授权生产的计算机公司已经有三十三家。

    这些大公司的生产能力确实不是国内可比。最早拿到授权的,到现在也才四个月,最近拿到授权的前脚才离开公司,合同上的墨迹还没有干。就是这种还没准备充分,工厂尚未全面运转的情况下,各公司授权生产并卖出的软驱也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一万台。

    西部计算机公司从每台收取专利费39美元,合计收入六千二百万美元!

    而他们自己售出的软驱,几个月下来,到这个报表日,也销出了七十五万台,每台纯利润为105美元,税前收益达到了七千八百万美元!

    当公司设计的软驱逐渐成为行业标准配置的时候,之前不温不火的软盘销售也开始迅速火爆起来。总计销售数量已经达到1873万盒。这也是软驱刚成为计算机标准数据存储装置以后,爆发式的增长阶段。许多公司刚刚换装软驱,急着将原来的数据转存入软盘,因此常常一整箱、一整箱地购买。

    由于各获得软驱授权的计算机公司尚没有形成完全生产力,软驱还无法大批供应市场。更换了软驱的公司企业还只是很小一部分,未来的潜在客户至少十倍于此,他们全部更换完毕将不会短于两三年时间,相信这种火爆的场景不但不会降温,还会继续持续飞涨。

    20片装软盘,每盒售价19美元,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三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