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为王 >

第253部分

材料为王-第253部分

小说: 材料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样多花钱,但相对于那些牺牲的战士,只要能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我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如果我们将天线设在山顶,很容易遭到对方远程炮火的破坏因此天线只能建在山后,利用山头挡住敌方的炮弹,同时采用从侧面发射定向电波的形式来传送、接收前线信号比较安全

    这样的话,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就不够了,必须通过数个基站,从几个方向来提高覆盖率

    而且为了避免对方的炮击,基站的位置要后撤至容易检修线路的距离同时我们需要避开对方封锁交通线的炮击路线,选择一个安全的角度好在一旦夺下主峰,这里就是后方,安全性能有所保证,就算线路被炸断了接通也容易但距离远了,前线信号会变得微弱,所以我们还要增大天线功率……”

    屈洪凯匍匐在灌木后方,一面指示组员绘制地形图,一面小声地和身边的军区通讯股股长交换意见

    “我们也可以在主峰山脊背后设立一个中继站,接收来自后方的信号,放大以后再发送至前沿阵地”一名组员探出头来看了一阵子,指着峰顶的方向说道

    “那就需要我们的人紧随部队前进,等部队攻下山头,我们就立即冲上去,以最快度抢建中继站……”

    “不行不行这样太危险了你们教我们如何建站,我们通讯股出人”通讯股股长连连摇头,激烈反对

    “你们的人没搞过这个,要是拖延了时间怎么办?影响了战斗胜利怎么办不用说了,我们出人,你们负责我们安全就是了”屈洪凯坚决地否决对方提议

    “可是……”通讯股长还想说服

    “可是什么?你们能牺牲,我们就不能牺牲了?都是为了这个国家,还分什么你啊我的?小胡,把图画精细点,路线也标清楚,我们回去好好商量一下,如何用最快度,在主峰后方组建一个信号中继站”屈洪凯不容置否地独断专行道,并仔细地打量着上山的道路,以确认从那条线快上山

    信号中继站不同于基站,接收、传送的都是电波,不需要通过数据线和后方联系

    也只有采用这种方式,才能解决敌方密集炮火封锁下,可能炸断数据线的难题,实现前后方不间断的信息传送

    我军的传统,在坚守阵地时施行前轻后重式配备前方只放少量部队,起到监视敌人、阻滞敌人快推进、指引后方炮火精确打击的作用,因此移动设备无需人手一部,能做到班一级有两部就足够了

    支持的用户数量不多,设备投入也可以少一些

    !#



………【156章 战场数据链】………

    第一百五十六章战场数据链

    郭逸铭对军方的这次紧急订单给与了高度重视,立即召集了移动电话项目组的所有研人员,对如何满足军方要求展开讨论DANKAN赢话费,

    “大家都知道,军方这次要求我们在南疆前线修建一个简易型移动电话网络,以实现前后方通讯的安全保密

    对于产品的性能并没有做过高要求

    毕竟我们研的是民品,在高温、酷寒、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远远比不上军品由此可见,军方的预期是做一笔临时买卖,仅仅是为了满足军方此次作战需要,而并没有对我们抱太大希望

    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降低要求

    我们的产品,一向是以技术先进、质量上乘而赢得口碑我不希望在这笔买卖、哪怕是短期买卖中,砸了自己的招牌

    从军方要求我们在明年2月份以前完成建设来看,军事行动展开将是在明年2月以后,足够我们对现有产品进行完善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对设备进行改进,以达到军品级别的要求”

    郭逸铭在一开始,就给会议定下了最终基调

    对他的苛刻要求,参加会议的研究人员们并没有大惊小怪老板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要求,从来在所里无人不知他不能容忍自己研的产品在南疆使用中出纰漏,要对其进行改进,以接近乃至达到军品级要求,也绝非心血来潮哪怕时间很紧,大家也必须尽其所能将产品尽可能完善

    在座的研究员不少都曾参与过军品研,对于军品的要求也都很熟悉

    众人交头接耳讨论了一阵,电磁实验室主任、移动电话项目组组长耿杰先言道:“军品就性能来说,不一定要求比民品高,但却在可靠性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这次我们的设备将主要用于南疆战斗,就我们了解,南疆从5月开始,天气就会变得很闷热

    因此我们要对设备的散热性、潮湿环境下的使用进行针对性改进

    另外,虽然越方的电子战能力不强,但也要考虑到苏方可能会对他们给与援助,甚至是亲自出马所以设备还须具备一定防电磁攻击的能力

    我认为,防电磁攻击先要对元器件的封装进行全面换,将我们目前民品规格的陶瓷、塑料封装,全面换为金属封装,以达到信号屏蔽在关键,也要进行局部屏蔽,最后是设备的整体屏蔽、接地,以防信号泄露,并抵御外来电波干扰”

    郭逸铭点点头,国内几十年研究,在如何防电磁干扰方面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要对现有的移动设备进行屏蔽防护加固也是驾轻就熟

    他看着耿杰,进一步问道:“那么电磁脉冲防护呢?”

    “电磁脉冲?”

    耿杰皱了皱眉头,沉思起来

    19世纪80年代,德国科学家赫兹次通过电磁振荡,人工产生出最早的电磁波同时他认为这种电磁波可以作为一种动力源,去摧毁一些特殊的目标在1925年,研究人员现电磁干扰是由康普顿效应所引,从而为电磁攻击研奠定了理论根据

    但要将理论变为现实,难度之大乎想象

    二战时期各国就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可都没有太大进展战后,美苏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少许有了些眉目,但还依然属于概念性武器

    就理论而言,电磁攻击很简单,就是人为制造一个大功率的电磁场,件吸收量的能量就会引起过载,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失效

    国内在防电磁脉冲攻击方面,也在根据电磁攻击的原理进行针对性研究但在实用武器都没出现的时代,这多的是属于技术储备

    “要防止电磁脉冲攻击,我看金属屏蔽罩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然后……,可能还需要专门的短路保险……”耿杰纯粹是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些不太确定地迟疑道

    “的确这两样可以拦截绝大部分电磁脉冲,但要注意,短路保险不是只在接口处进行设置,而必须对所有与外界相连的线路、电路都增加短路保险,并做好接地,以迅释放过载脉冲电流”郭逸铭伸出手指,严肃地说道

    如何防电磁攻击,这个时代还不甚了了,但在后世却有着完善的规范

    “其次,要对的敏感脆弱器件、电路进行专门的保护,以防残余能量造成器件损坏

    另外,要在关键设置多重滤波器,将耦合频率缩小在一个很小的频段内,不允许大能量脉冲电流通过采用自动增益和增益限制技术,必须保证波形平稳

    最后,还要准备一套备用设备,做好全面屏蔽工作,平时不开机当生电磁攻击,而主要使用设备损坏时,可以立即启动以替换

    这几点必须齐头并进,缺少任意一项都不可

    还有散热,我们要分别对元器件进行散热,利用金属外壳、延伸散热片等让元器件在高温状态下能够迅散热量,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在设备内部,还需要安装强力风扇,这需要我们对空气流体、散热有多地了解,经过计算得出最优解决方案……”

    郭逸铭扳着手指,将后世军品的各种保护措施一条条解说起来,并直接将整个条例照搬过来,强令众人遵守

    耿杰等研究员们听着这苛刻的要求,都不由得咂舌

    从他们的专业技术角度来分析,按照老板的要求设计的保护方案,比我军现在的军品要求还要严格数倍如果都完全做到,设备在高温、酷寒、复杂电磁环境、强脉冲攻击下的保护可以说做到了万无一失

    可这样一来,成本必然也会急剧上升,这值得么?

    “我不只是想为这次军方的行动提供一款临时性的通讯解决设备,而是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向军方推销一款陆军基层部队数据链解决方案”

    郭逸铭最后的一句总结,暴露了他的真实野心

    数据链啊

    耿杰等人猛然心头一振,顿时变得火热

    数据链这东西,其实没什么神秘的,无非是不同设备之间相互数据的传输、处理、交换解决方案说穿了,数字移动电话本身就是一种数据链解决方案,原来最初就是为野战部队所设计,只是在近些年转为民用了而已

    美军早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整合国家防御体系,将21个作战中心、214部雷达进行并网所有的数据都直接传送至北美防空司令部,由计算机对飞机的飞行轨迹进行计算后显示在大屏幕上,从而使指挥官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北美上空飞行物的数量、方向、度,及时对各处防空阵地下达指令

    这套系统最大的好处,是缩短了作出反应的宝贵时间

    以前雷达站在现目标,判断其类型、方向之后,一般是先报告给作战中心,由作战中心来确认其是否含有敌意作战中心的权限有限,在出现突事件后,需要再次上报至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部又要有一个反应时间,然后再一级级传递下去,并由最终执行单位执行拦截命令

    整个反应时间长达数小时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中,几个小时都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了

    自从有了这套系统,不明意图飞行物一出现在防空雷达上,北美防空司令部就能立即现,然后对其进行跟踪、研判,并下达最终指令

    原本需要数小时的反应时间,迅缩短至半个小时、乃至十几分钟,防空效率和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这套系统其实相当简单,所显示的数据也非常有限但就因为其实时观测性,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让防空司令部最高指挥官直观了解空情变化,迅下定决心,做出应对,便使得作战效率大大提升

    在这套最初级的li型数据链出现,并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北约空军方面也开始采用同样的防空数据网络体系随后是美国海军、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备队等等,各军种纷纷开始研各自的数据链系统,并投入使用

    但这套系统在越战时却遭到了巨大失败

    由于各军种都有自己的数据链,且各不匹配,在军种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协同作战要求越来越精确的现代战争中,不但没有帮助部队提高作战效率,反而在某些时候成为了战斗胜负的阻碍

    陆军无法识别空军信号,不能及时引导空军攻击正确目标空军不能识别地面友军,自主判断胡乱轰炸,甚至投下炸弹攻击己方军队而且不同区域之间的信号也不相同,同一架战斗机,从这个空域进入到另一个空域,便无法再接收到预警机的数据,从而变成瞎子

    也就是在越战之后,美军痛定思痛,决定整合各军种之间的数据链,提出了一个规范的数据接口规范,这就是大名鼎鼎的li数据链体系

    这种数据链体系,一直使用到了二十一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