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材料为王 >

第231部分

材料为王-第231部分

小说: 材料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大范围的跨行支取,现在是用结算中心的方式来解决。

    各银行的柜员机,可以识别互相结算银行的取款卡,为储户提供取款业务。然后每日业务结束。银行将打印出来的票据送到结算中心进行统一结算。各家银行相互为对方支取的票据互相对冲,超出金额才转到对方银行,由对方转账给支取一方。

    从取款、结帐、票据清算、账目平衡,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原来是“伪通存通兑”啊!

    郭逸铭很是失望。他还以为银行柜员机实现了远程数据交换的技术突破,原来还是采用信用卡的结算流程。

    “这样的计算方式,漏洞很大吧?几天的时间,会不会被人恶意透支?”他的金融知识不多,但信用卡透支这种新闻,他可是看过太多,多少也了解一点。

    “漏洞确实很大——好看的小说:!”这个问题,郎行长也能接上话了。“所以现在银联卡只发给少数信誉好的优质客户,并不是谁都能申请的。而且每天的取款上限也有限制,每天最高取款金额不能超过5000港币。同时我们也在减少清算中间环节,加快清算中心周转效率,尽量减小客户恶意透支的可能性。”

    还是信用卡,而且连信用卡都不如!

    信用卡还能有一定透支额度,这个取款卡完全就是方便储户小额取款无需等待,节省了时间而已。

    郭逸铭心中一动。一个想法跳出来,他眉máo跳了跳,但瞬即平稳了心态。

    接下来的交谈,郎行长表lù出了真实来意。原来他们此行,一来是拉太平洋银行加入银联网络,共同对抗汇丰,二来还肩负着一个使命。是来游说太平洋银行和中银等其他银行一起联手,稳定香港金融。

    具体的也不需要他多做什么,无非是不要在这个敏感时机抛售手中的股票、产业,不要拒绝储户取款,稳定人心。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总而言之,就是别再往这纷luàn的局势上雪上加霜,造chéng人心大崩溃。

    郭逸铭对此自然是慨然应允,他才接手这家银行,把市面搞luàn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别说抛售股票、债券了,巴普蒂斯塔还打算再入市趁低吸纳一批呢。

    这次股灾,本就不是正常经济行为,而是非正常的政治施压手段。

    港府原来打算压中方低头的打算全盘落空,反而有被提前赶出去的危险,现在比谁都急。不管是为了以后更多地捞钱,还是平息大陆的怒气,它都有尽快让摇摇yù坠的经济重新稳定下来的急切渴求。

    市面一稳,现在大跌的港币、股票、地产、商铺等等都会止跌回升。能升多少,要看这项产业是否有价值——其他书友正在看:。巴普蒂斯塔团队这些日子一面在接手银行,整理账目,理顺业务,同时也睁大了眼睛在市面上搜寻具有投资潜力的项目,准备趁这次股灾大赚一笔。

    说不定他们的这次投资所有成本,都还能在这次股灾里赚回来!

    这就是专业投资团队,和普通股民、投资人心态上的最大不同。股灾对股民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但在巴普蒂斯塔等人眼中,却是赚钱的大好时机。一些以前惜售的优质产业、股票,都在股灾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不得不靠着出卖产业以维持生存,而且价格只有高峰时的一半乃至更低。

    这个时候买回来,等到未来经济好转,他们收购的资产立马就可以获得翻倍的利润。到时候是逢高抛售,还是拿来自己经营,都可两便。

    郭逸铭对于郎行长的请求,满口答应。

    对方来意圆满达成,也很是高兴,他也看出来郭逸铭对金融业务不太关心,便和他谈起香港的经济、风貌、人物,闲坐了一阵,便即告辞而去。

    郭逸铭送走了对方,回来便将巴普蒂斯塔叫到自己办公室,沉yín了一阵,将自己刚才所设想的业务和对方描述了一遍,询问对方的意见。

    “这个业务非常好!一旦开展,我们的银行肯定会大发展!”巴普蒂斯塔对他描述的业务前景没口子称赞,但也提醒道,“不过这种业务,其实很多银行都设想过。问题在于投入太大,谁也承受不起。”

    “成本?呵呵,这你不需要关心。技术上的问题,自有我来解决。你只需要专注经营问题就可以了。”郭逸铭扯扯嘴角,似笑非笑道。

    在他深厚的后世技术积累面前,那些技术原因而造成的成本高企,又算得什么?

    只要他想,就可以把那些现在贵如黄金的东西,打压成白菜价!(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 银行业务自动化改造】………

    郭逸铭设想的业务说来平平无奇,就是通存通兑。

    这也难怪,他的金融知识少得可怜,说是个门外汉也一点不过分。他能想到的,也就是后世经常接触的通存通兑、网上银行这两种。

    这种设想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从金融业诞生以来,人们就设想过很多方便储户跨行、跨地区取款的业务。例如旅行支票、信用卡,都是根据现有技术条件,为方便客户异地取款经过长期完善形成的成熟业务。

    这些业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时效性。

    一笔业务从发生到银行确认、结算,中间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也给金融诈骗留下了可趁之机口正因为有种种弊端,通兑业务始终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实行。就拿信用卡来说,尽管从,哺年第一张银行卡问世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其间也曾有过爆发增长期,但很快就因为金融诈骗频发,使得发卡行损失惨重口各家银行不得不再次制定严格的信用卡签发机制,从而严重制约了该项业务的发展。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金融行家,巴普蒂斯塔当然知道通存通兑蕴含着多大的价值。

    想想吧,一张可以在存款行任意网点支取的存单、存折、银行卡,足以摆脱只能在储户居住、工作地附近吸纳资金的限制,瞬间将业务范围由一个狭小的街区,拓展到整个城市。而储户们也无须为了取一点钱专程去一趟开户行,而可以就近选择营业网点提款,对比那些传统的银行,他们会选择哪家开户行,这还用问吗?

    方便普通市民只是一方面,一个能够在全城每个地方通存通兑、使用方便的银行户头,对于那些富豪、大公司客户来说吸引力尤其巨大口有了这个通兑户头,他们以后在同客户谈完业务,达成交易之后,直接就可以到附近一家太平洋银行的网点,完成资金转账,从而防止商业诈骗降低商业运作成本,加快商业流通速鬼...…

    等等等等,由此带来的好处简直数都数不清!

    可以说,只要通存通兑真的能够成为现实,就必将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惊人价值,将银行的客户群扩大十倍、百倍,无数的普通市民、公司都会趋之若鹜,蜂拥而至!

    这里面只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一定要独家拥有!

    通存通兑这个业务并不是郭逸铭首先设想出来之所以始终无法实行,只是成本太高,换句话说就是技术实现难度太大。

    建立一个完善的通兑体系,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数据传输网口而建设一个数据传输网,又离不开可靠高效的通讯线缆也就是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

    光纤数据传输量大,速度快,可没有银行用得起。对于柜员机来说,与主机之间仅需要验证客户账户、密码、存款余额,数据传输量很小、使用昂贵的光纤完全没有必要口即便少量远程柜员机,通常也是采用同轴电缆来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同轴电缆又有细轴、粗轴之分。

    细轴电缆价格只比双绞线贵三四倍,但银行所用更多是粗如儿臂的粗缆,其价格就相当昂贵比之双绞线贵了数十倍!而且同轴电缆传输距离也只有数百米,超出距离就必须使用信号放大器,对信号放大以后,再通过下一段电缆进行传输。同时,同轴电缆信号衰减极快,传输中数据丢包现象严重。因此每经过三次信号放大,还需设置一个信号中继站,将数据信号还原,然后重新向后发送。

    如此一来,哪怕选择较便宜的同轴电缆,建设一个远程ATM机,在成本上都是不划算的。用来实现将银行所有网点都串联起来的内部数据网络,更是无法接受的。

    到目前,通存通兑也只能在理论上存在,而无法变为现实!

    正因为巴普蒂斯塔对于通存通兑的巨大价值,和实现难度了如指掌,才对老板的提议举双手赞成,却又担心实现不了。

    而当老板大包大揽,让他无须考虑技术问题,只需专心负责经营,他便疑虑尽消。

    就如同他是金融业务的行家里手,金融相关业务,老板都要向他咨询请教口而技术方面的问题,只要老板打了保票,那就从没完成不了的,在这一点上,他无条件相信老板的承诺。

    对他来说,只需要完成操作层面上的准备,接下来,等待老板给他一个惊喜就可以了。

    通存通兑啊!

    一想到太平洋银行有可能成为全世界首家开创通存通兑业务的银行,并且它所建立的通存通兑业务,以后可能会成为其他银行效法和学习的标杆,从而在国际金融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忍不住热血沸腾。

    被这个计戈,激励起来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当巴普蒂斯塔金融团队的人,得知老板的这个设想和承诺以后,都无一例外地迸发出了无尽的口建立全球第一个通存通兑网络体系,可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每一个人都摩拳擦掌,立即狂热地投入到了实现这个计划的工作中去。

    可尽管他们都恨不能马上建成这个通存通兑网络,但仍然只能按部就班,一项项完成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银行业务自动化流程。

    原恒隆银行副董事长詹亚斌是银行的老人了,当初张董事长成立恒隆的时候,他就是其中一员,并也投入了资金,拥有银行百分之4院的股份。

    在张家准备卖掉恒隆的时候,他也曾经犹豫是否也卖掉股份但在巴普蒂斯塔的劝说下打消了念头。

    华粤集团全部收购张家所拥有的恒隆银行慨的股份,是因为银行由对方白手起家一手所创,其对银行内的影响力太大。因此集团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将其对银行的影响力彻底清洗干净,以利于集团顺利掌控。但对于其他小股东,集团却不想银行高层出现太大变动,因人心浮动影响银行正常经营。

    巴普蒂斯塔先生在完成收购以前就向他允诺,让他继续担任董事局副董事长一职口而集团也只准备向董事局内派遣几名代表,组建董事局监查室,除此之外,并不会干涉银行原来业务。

    詹亚斌也舍不得离开银行,恒隆成立他也是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他眼看着银行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对其倾注了太多感情。张家是不得不走,可他却没有必要一定要离开。况且在得知华粤集团的强大实力,和幕后老板的真贰实身贰份以后,他对银行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就更舍不得离开了。

    事实证明张家对银行的影响力之大,还超出了巴普蒂斯塔预先的估计。就在张家失去银行的同一天,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