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

第136部分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第136部分

小说: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责任推到了自己的身上,甘末林和达尔朗海军上将便接着答道:陆军和海军都已有准备。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他们在打击德国方面不能有多大作为。但是法国一经动员,就会把相当一部分德国军队牵制在我们的边境上,从而将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波兰的负担。……甘末林将军在回答波兰和罗马尼亚能够抵抗多久这个问题时说,他'610' 相信波兰会光荣地进行抵抗,这将使德军主力在明年春天以前无法调转过来对付法国;而到那个时候,英国已经可以和我们并肩作战了。
  经过了不少的讨论以后,法国人才作出了决定。这一决定正式载入会议记录,内容是这样:在讨论过程中,指出了这样一点,如果说几个月以后我们的力量能够有所增强,德国也将由于得到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资源而变得更为强大。
  因此,法国别无其他选择。
  唯一的办法就是……洛守我们在同苏联进行谈判以前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这样打定了主意之后,法国政府开始行动了。散会之后,就在8 月23日那一天,宣布全国处于戒备状态,所有边防部队都进入了作战阵地。第二天,36万预备役人员被召入伍。8 月31日,内阁发布了一项公报,声明法国将“坚决履行”它的义务。次日,也就是德国进攻波兰的头一天,庞纳经哈利法克斯的一再坚持,同意法国和英国联合一致向柏林方面提出警告:英法两国将履行自己对盟国所提出的保证。
  但是在9 月2 日,当英国人催促法国人同意在半夜就向希特勒提出最后通牒的时候,甘未林将军和法国参谋总部却踌躇起来了。毕竟,如果德国人在西线立刻发动进攻的话,不得不孤军作战的将是法国。没有一个英国兵会来支援他们。参谋总部坚持要求再等48小时提出最后通牒,为的是好顺利地进行总动员。
  下午6 点,哈利法克斯打电话给英国驻巴黎大使埃立克·菲普斯爵士,并对他说:“英国政府不能再等48小时。法国的态度使英王陛下政府深感为难。”
  两小时以后,英国政府的处境之难已经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张伯伦在下院站起来讲话的时候,大多数议员,不论属于哪个党派,对英国方面迟迟不履行它的义务都已经感到极不耐烦。等到'611' 听了张伯伦的发言之后,他们几乎快按捺不住自己了。张伯伦告诉议会,英国政府还没有收到柏林的答复。除非德国给予答复并且保证从波兰撤退,否则英国“必将采取行动”。如果德国人果真同意撤退,那么,英国政府“就愿意认为局势依旧同德军越境进入波兰以前一样”。目前英国政府正在同法国就两国对德最后通牒的时限问题进行联系。
  在波兰战事已经进行了39小时之后,下院再也不能接受这种拖延策略了。从政府席上似乎发散出一股慕尼黑的气味。当反对党工党的临时议会领袖阿瑟·格林伍德站起来准备发言的时候,利奥波德·阿末利从保守党席上向他大叫:“请你代表英国发言吧!”
  格林伍德说:“在这样的时刻,英国和英国所拥护的一切以及全人类的文明都遭到了威胁,我不知道我们还打算犹豫到什么时候……我们应当和法国人一起并肩前进……”
  问题就在这里。当时事实证明要推动法国前进是很困难的。下院怒气冲天,使张伯伦感到坐立不安,他不得不打断激烈的争论为自己辩护说,要通过电话同巴黎磋商,使“看法与行动取得一致是需要时间的”。他接着说,“如果下院竟然有人认为我所提出的声明流露出本政府或法国政府有丝毫的动摇,我就不免感到震惊”。他说,据他所知,法国政府“这时正在开会”,“几小时以后”将可得到他们的消息。总之,他极力安慰激愤的议员说:“我预料明天我将只可能有一种答复给下院……我相信下院……一定会认为我说的完全是实话……”
  正如纳米尔后来所写的那样,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考验,是“用一种特别少见的迟迟艾艾的方式”宣告其无情的来临的。
  正如英国的机密文件所表明的那样,张伯伦知道得很清楚,英国人民很不满意他,在这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他的政府很有可能被推翻。他刚从下院出来,马上就给达拉第打了一个电话。据记载,时间是晚上9 点50分,当时在旁边的贾德干作了记录留为档案。
  张伯伦:这里的情况非常严重……下院闹得很凶……如果法国坚持要把最后通牒的限期定为从明天中午起的48小时之内,我的政府就将无法维持。
  首相说,他完全明白,法国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德国的进攻。但是他坚信,'612'今晚无论如何必须采取某种步骤。
  他提出一个折衷方案……最后通碟于明日上午8 点发出……限中午12点以前答复……达拉第的回答是,除非英国轰炸机群准备立刻出动,否则法国认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对德军的进攻推迟几小时。
  过了不到一小时,哈利法克斯在夜晚10点30分给庞纳打了一个电话。他极力敦促法国方面接受英国的折衷方案:明天'9月3 日' 上午8 点在柏林提出最后通牒,最后期限为中午12点。法国外交部长不仅不同意,而且还对哈利法克斯提出抗议说,英国方面坚持这样迫不及待地行事会给人造成“一种十分糟糕的印象”。他要求伦敦再等一等,至少在中午以前不要向希特勒提出最后通牒。
  哈利法克斯:要英王陛下政府等到那个时候是办不到的……' 英国' 政府是否能控制这里的局势是很难说的。
  下院将在9 月3 日' 星期日' 中午开会,从星期六晚上那次会议的情绪看来,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都明白,如果这个政府想存在下去,他们就必须提出议会所要求的回答。第二天凌晨2 点,法国驻伦敦大使考平警告庞纳,张伯伦内阁如果不能给议会以确切的答复,就有被推翻的危险。于是,哈利法克斯在电话中最后告诉庞纳,英国打算“单独行动”。
  哈利法克斯给汉德逊的电报于凌晨4 点左右到达柏林,叫他在9 月3 日' 星期日' 上午9 点递交给德国政府,这份通碟提到英国政府曾在9 月1 日的照会中宣布,如果德国军队不立刻撤退,英国就要履行它对波兰承担的义务,这份通牒接着指出:'613' 虽然那份照会于24小时以前就已提出,但至今未见答复,同时德国又仍然在继续并加紧进攻波兰。鉴于这种情况,我荣幸地通知您,在今天9 月3 日英国夏季时间上午11点以前,如果德国政府不对上述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保证并送达伦敦英王陛下政府,则从该时起,两国即处于战争状态。
  这个安息日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汉德逊发现要同威廉街取得联系是相当困难的。德国外交部的人告诉他说,里宾特洛甫“没有功夫”在上午9 点接见他,不过他可以把照会交给政府翻译官施密特博士。
  在这个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施密特博士睡过了头,等他乘着一辆出租汽车赶到外交部时,看到那位英国大使正循着外交部门前的台阶拾级而上。施密特从侧门钻了进去,在恰好钟鸣9 点的时候溜进里宾特洛甫的办公室,一分不差地准时接见了汉德逊。“他走进屋子,表情严肃,”施密特后来追述道,“跟我握了握手,我请他坐下,他谢绝了,只是庄严地站在屋子中间。”汉德逊宣读了英国的最后通牒,把文件交给施密特之后就告辞了。这位翻译官连忙拿着那份照会,顺着威廉街跑到总理府。在元首办公室外面,他发现内阁大多数的阁员和几个党内高级官员都聚集在那里“焦急地等候着”他的消息。
  当我进入里面房间的时候' 施密特后来追述说' ,希特勒止坐在办公桌前,里宾特洛甫站在窗户旁边。他们俩都以期待的目光看着我走进去,我在希特勒的办公桌前不远的地方站住,接着就慢声向他翻译了英国的最后通牒,当我泽完的时候,房间里一片死寂。
  希特勒坐着一动不动,瞪起两只眼睛望着前方……停了一会没有动静,这一会儿功夫就像100 年一样长;然后,他转过脸未朝着仍然站在窗子旁边的里宾特洛甫说:“现在怎么办,”问这话时希特勒摆出一副凶恶的面孔,意思好像是在抱怨他的外交部长使他对英国方面可能的反应作出了错误的估计。
  里宾特洛南却若无其事地回答道:“我断定,法国人会在一小时之内交来一份相同的通牒。”施密特完成任务之后就退了出来,在外面的房间里停了一下,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其余的人。他们听了也都沉默了半晌没有说话。最后:戈林转过身来向我说:“如果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打败了,那就只能靠上帝发慈悲了!”'614' 戈培尔垂头丧气地独自站在一个角落里发愣。我看见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忧心忡忡的样子。
  与此同时,那个绝无仅有的达勒鲁斯却一直为了避免那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在作最后的客串努力。上午8 点,福比斯就把那份、将在一小时以后递交德国政府的最后通碟的内容告诉了他。据他后来在纽伦堡作证时说,他立刻就到空军总部去见戈林,要求戈林一定要做到使德国对最后通牒的答复要”通情达理”。他还建议元帅本人在11点以前宣布他准备亲自飞到伦敦去“谈判”,这位瑞典商人在他写的书里说,戈林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和希特勒通了电话,希特勒也表示同意。但德国的正式文件中并没有提到这件事。我们根据施密特博士在前面所说的话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当他于9 点过几分带着英国的最后通牒来到总理府的时候,戈林正在总理府元首的会客室里,而不是在他的司令部里。
  无论如何,这位瑞典和事佬的确给英国外交部打了电话,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并且还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在上午10点15分,他擅自通知英国政府,德国人对于最后通牒的答复“正在路上”,德国人仍然“非常希望能够满足英国政府的要求,并就不侵犯波兰独立的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保证”。' !' 他希望伦敦能够“从最赞同的角度”来看待希特勒的复照。半个小时以后,即上午10点50分,距最后通牒限定的时间10分钟,达勒鲁斯又给伦敦外交部打来了一个长途电话,他这次提议让戈林在希特勒的同意下立刻飞往英国首都。他不知道现在再演这套外交滑稽戏已经过时了,不过事实很快就让他明白过来了。他从哈利法克斯那里得到了一个毫无商量余她的回答。英国政府不能采纳他的建议。英国政府对德国政府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明确的,“想必他们也会作出明确的答复”。英王陛下政府不能再等着和戈林讨论了。
  于是达勒鲁斯挂上了电话,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战后,他才在纽伦堡法庭上以及在他写的书里又露了一面,追述他为了拯救和平所作的离奇古怪的努力。他的用心是好的,他也曾不辞辛苦地为和平奔走,有一个短暂的时期,他一度处身于世界历史的令人目眩神迷的舞台中心。但是那时几乎人人都被过分纷坛杂乱的景象搅得糊里糊涂而无法看清局势,他也不是例外,而且正像他后来在纽伦堡所承认的,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受到德国人多大的愚弄。
  英国最后通碟所限定的时间上午11点刚敲过不久,两小时前'6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