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揭开自杀之谜 >

第1部分

揭开自杀之谜-第1部分

小说: 揭开自杀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杀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家庭中的悲剧事件;对个人来说,则是心理显著不健康的反映。人为什么要自杀?自杀为什么经常会引起大家的关注?自杀现象在我国有哪些特点?如何防止自杀?……这些都是人们常常关心的问题,但又往往找不到科学的解答。刘继成同志(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刑警大队)在从事刑侦和法医工作的繁忙之余,广泛搜集资料,对自杀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探索和实地调查,并得到了李元志、胡其能、杨梅等同志的帮助,共同编写了这本书,经再三修改和补充,历时数载,在四川科技出版社的支持下,终于付梓。这是我国研究自杀问题少有的专门著作之一。希望通过这部著作能引起社会对自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和研究,对自杀的预防取得新的进展。我为作者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乐于说上几句。

  
  
  
  刘协和

  1990年8月

  于华西医科大学 。。

前言
前言

  
  自杀是一大悲剧,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对于个人来说,自杀即是某些人悲惨遭遇的不幸结局,更是他们心理缺陷、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形式;对于社会来说,自杀是社会制度或者社会管理状况不良的标志之一。自杀现象发展至今,无论在世界范围内或是中国,都已十分严重,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这一现象讳莫如深,对自杀现象进行科学的系统研究,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由于职业原因,我们曾参与处理过许多自杀事件。自杀者的惨状,亲朋的恸哭……所有这一切悲痛的情景时常萦绕于心。也由于同样的原因,我们曾将一些企图自杀的人成功地从死亡的边缘劝阻回来,但那情形至今仍令我们心有余悸,后怕不已!正是从这些悲剧中,我们产生了要探究自杀现象及其原因的想法。经过数载艰苦努力,这本小册子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期望通过这项工作,使全社会对自杀这一社会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

  本书的出版受到多方的关注。华西医科大学刘协和教授在病榻上审阅了全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为本书作序,徐怀忠、王洪忠、胡其能、张岚等同志及有关领导对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做了大量的工作。四川科技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也给予了热情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调查材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书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继成

  1990年8月于蓉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一、自杀现象概述

  〈一〉自杀现象的历史渊源

  〈二〉自杀现象与文化背景

  〈三〉自杀行为是否合乎道德

  〈四〉自杀现象的现状及其危害

  〈五〉自杀学简介

  二、自杀行为

  〈一〉自杀的概念

  〈二〉自杀行为的性质

  〈三〉自杀行为的发展阶段

  〈四〉自杀行为类型

  〈五〉自杀现象

  三、自杀原因

  〈一〉自然环境和生物机体决定论

  〈二〉社会文化决定论

  〈三〉心理学的原因论

  〈四〉自杀现象的一般原因

  四、环境因素与自杀

  〈一〉社会环境与自杀

  〈二〉自然环境与自杀

  五、个人因素与自杀

  〈一〉性别与自杀

  〈二〉文化程度与职业

  〈三〉婚姻状况

  〈四〉经济收入

  〈五〉精神病理因素

  〈六〉遗传因素

  六、现阶段我国几类常见的自杀诱因

  〈一〉婚恋、家庭纠纷引起的自杀

  〈二〉经济损失、荣誉损害引起的自杀

  〈三〉厌世引起的自杀

  七、青少年自杀现象

  〈一〉青少年自杀现象的严重性

  〈二〉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原因

  〈三〉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特点

  八、老年自杀现象

  〈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及老年自杀之现状

  〈二〉老年自杀的原因

  〈三〉老年自杀的特点

  九、女性自杀现象

  〈一〉女性自杀概况

  〈二〉女性自杀的原因

  〈三〉女性自杀的特点

  十、自杀的防治

  〈一〉自杀的征兆

  〈二〉预防措施评述

  〈三〉自杀的社会预防系统

  〈四〉专门的预防机构

  〈五〉自杀急救中心

  十一、于自杀有关的一些现象

  〈一〉安乐死

  〈二〉慢性自杀行为

第一章<;一>;
一、自杀现象概述

  
  自杀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与人类的生存本能和种族繁衍背道而驰。许多躯体健康的人过早的走向坟墓,给人类的死亡现象笼罩上一层更加浓厚的悲剧色彩。有史以来,人类就存在着一个尚未完全揭开的谜——人为什么自杀?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人类长期不能冷静、理智、客观地看待自杀现象,以至人们对此只有恐惧和迷惑。直到今天,许多人对自杀仍然持一种回避的态度,讳莫如深。

  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人类在了解、征服周围客观世界的同时,也逐渐揭开了自身的许多奥秘,唯有自杀这一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却长期被冷落一旁;特别是在中世纪,由于科学的蒙昧和哲学的武断以及宗教的不负责任的说教,自杀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得不到人类智慧的理性之光的照耀。对自杀现象的这种不科学的轻率态度,导致了自杀现象的存在。它象一个可怕的幽灵。迈着血腥的脚步狞笑着在人类社会中渡来渡去,引诱越来越多的人误入歧途,自动放弃生存的权利;追求一种万事皆休的所谓解脱。

  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西方社会,自杀似乎已形成流行趋势。残酷的现实呼唤着人类的理性,呼唤着珍贵的生命,企盼着最终揭开自杀之谜。

  〈一〉自杀现象的历史渊源

  自出现人类以来;自杀就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人类社会。尽管我们无法知道第一个自杀的人是谁,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杀行为与“人类同龄,说不定它还与凶杀和自然死亡同龄”。①

  据人类学家研究,原始社会就存在着自杀现象。著名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887…1948)通过对美国西南部的普韦布洛(Pueblo)印地安人、南太平洋的多布(Dobu)人和美洲西北海岸的夸裤特耳(Kwakiutl)印地安人的实地考察,发现这三个原始部落都存在着自杀现象。②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和民族都存在着古老的自杀习俗。例如,在马来西亚(Massillia法国马赛之古名)和克欧斯岛(Koes,那里的老人有自杀的风俗),对于能够充分陈述自杀理由的人,市长还公然赠送毒药。印度人自杀往往是一种宗教行为,

  ①  杜尔海姆《自杀论》,钟旭辉、马磊、林庆新译,浙江人民出版报社,1988。

  ②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何锡章,黄欢译,华夏出版社,1987。

  如盛行的寡妇*殉夫和投身于Jaggernant的车轮下(Jaggernan是指印度毗湿奴的第八化身Krischna的偶像,此偶像每年一度乘车出巡,信徒皆信被其车辗死之后可通往极乐世界,因此很多人自愿被辗死),以及舍身喂恒河或寺院圣池中的鳄鱼等宗教习俗。①古希腊和古罗马许多英雄或贤哲,也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例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因宁愿自杀,不愿衰亡而享有声誉,他感到自己已经不行了,就不吃不喝,然后死去。

  在我国,自杀现象的渊源也十分久远。传说中华民族第一个自杀的人大约是几千年前的氏族领袖共工氏。他选择的是一种惊天动地的自杀方式:“怒而触不周之山”,弄的天倾地斜。《史记﹒殷本纪》曾记载商纣王兵败国亡而自杀的情景:“周武王于是逐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拒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书》亦载:“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春秋时期,群雄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吴国,吴王夫差势穷,亦“自刎而死”。秦亡后楚汉相争,垓地一战,楚霸王项羽大败,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最负盛名的是屈原的自杀了。楚三闾大夫屈原,忧国忧民,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忧愤之余,终于“抱石投汩罗而死”。

  ① 叔本华《生存空虚说,论自杀》;作家出版社,1987。。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二>;
〈二〉自杀现象与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指构成一个特定时代或社会的特殊文化组成,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诸方面的因素。文化背景具有继承性和特定性两大特点,即任何一个时代或社会的文化背景都可能继承过去的时代或社会的文化内容,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是传统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结合。

  文化背景同自杀现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杀现象同文化背景有关的看法,最初始于法国社会学家杜尔海姆(Emile Durkheim);他认为:自杀不能用个人的形式加以解释。自杀现象是从社会现象中分离出来的独特现象。只有从社会环境中,才能找到某个人自杀的根源与背景,①杜尔海姆所说的社会环境,实际上就包括文化背景,这种看法后来逐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从此,对自杀现象的研究才开始从科学的蒙昧和哲学的武断中解脱出来。文化背景不同,自杀现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尼迪克特在谈到自杀的文化差异时说:“自杀或许也只是小事一桩,它不过是轻微挫折者的一种解脱手段,一种在某一部落中常常发生的行为,这也许是明智者所能采取的最高尚最体面的行为。另一方面,自杀的传说可能是一种使人满足怀疑的高兴的事情,但却不会把自杀行为本身设想为人人会去做的事情。或者自杀是一种可由法律制裁的罪行,或被视为一种反对神明的罪恶。”②

  原始时期人类的自杀多是习俗性的,是图腾或禁忌的表现形式之一。例如,夸库特耳(Kwakiutl)人的自杀多由羞辱所致。“一个女人因不忠而被丈夫打发回家,她的母亲会感到羞辱难堪便自勒而死;一个儿子在成年礼舞中绊倒在地,他的父亲如无力举办一次冬季仪式,就算一败涂地,只好射杀自己。”③“在实际的自杀中,即使死亡并不起于羞辱,但也常常被看成是由耻辱造成。骗术泻露的巫师,在打碎铜器中败于对手的首领,在竞赛中输给敌手的小伙子,据说都将因羞辱而死。”④美洲的另一个印地安人部落——普韦布洛人,尽管存在着自杀现象,却有着种种自杀禁忌,在那里“自杀是被完全排除在外的,即使从极偶然的形式来看,自杀也都是普韦布洛人不期望的一种过于暴烈的行为,他们不知道自杀是什么”,“与现代自杀观念相类似的情形只是出现在民间传说中。”⑤

  ①   杜尔海姆《自杀论》,钟旭辉、马磊、林庆新译,浙江人民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