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古城疑案三 >

第214部分

古城疑案三-第214部分

小说: 古城疑案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爬到石缝跟前,这才看到尸体的下面的部分,尸体的五分之四仍然卡在石缝里面,这是一道深不见底的石缝,呈现在两个人眼前的石缝上略宽,下渐窄,在两个人的记忆之中,在第一块巨石消失之前,两块巨石之间的缝隙是上窄下宽。



    两个人没有多想,停下了手中的活跑下山去向领导汇报,马场长听完两个人的叙述之后,立即派他们俩下山去报案,自己带着几个人爬上山,把现场保护起来。



    这应该是一起谋杀案,欧阳平一行驱车赶到东山镇西流湾采石场。



    一个小时以后,汽车爬过一个很大的高坡,一座高大的山峰矗立在眼前,



    坡下,路边,小石桥旁,站着两个身穿公安制服的人,这两个人分别是东山镇派出所的所长鲍正标和警员顾长河,他们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左向东缓缓停下汽车,刘大羽拉开车门,将两个人拽上汽车。



    经鲍所长确认,刚才大家所看到的那座最高的山峰叫阳山,西流湾采石场就在阳山的南麓。



    西流湾采石场是东山镇最大的采石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石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今一年的开采量相当于过去二十年的开采量。



    原先,人走在公路上是看不见采石场的,因为采石场掩映在一片莽莽苍苍的山林之中,现在,人坐在汽车里面就能看见被切开的山体,青灰色的石料裸露在植被之外。
636。 第二章大坟头地名特别 灵光寺密林藏身
    在一个叫做“大坟头”的地方,刘家禄朝左边指了一下:汽车左拐进入一条石子路。



    “大坟头”这个地名很有意思,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似乎是一个很不吉利的名字。



    严建华提出了异议:“怎么取这么个名字?”



    刘家禄指着路东边一个山峦道:“你们看这座山像不像一个坟墓?”



    大家探头朝山峦看去。



    “还真像一座坟包。”陈杰道。



    “这个名字和一个传说有关,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也有那么一点意思。”刘家禄道。



    “刘所长,你跟我们说说。”韩玲玲对这个地名的由来也很感兴趣。



    “据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下令在这一带修建过自己的陵墓。”



    “朱元璋的陵墓不是在明孝陵吗?”欧阳平道。



    “传说朱元璋驾崩以后,出殡的时候是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他是怕有人在他的身后挖坟掘墓,所以才故布疑阵。既然十三个城门出棺,那就应该有十三个陵墓。”



    “刘所长,这里是不是有一个陵墓啊?”



    “这里确实有一个陵墓,但不是朱元璋的。”



    “不是朱元璋的,哪是谁的呢?”(无—错)小说M。quLEDu。 COM



    “是谁的不知道,但从陵墓的规模来看,肯定不是一般人的陵墓。”



    “刘所长,你说说‘大坟头’这个地名的由来吧!”韩玲玲及时将大家的话题转移到原来的话题上来了。



    “据说,在修建陵墓的时候,每个工匠都要完成一定的工程量,如果完成不了,就要被杀头,然后扔在这里,因为完不成任务而被杀头的人太多,所以,时间一长,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像坟包一样的山丘。‘大坟头’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向北进入一片茂密的树林,山道是修建在山坡上的,在这条路的西边不远处,还有一条既宽又平坦的柏油路。坐在车上,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这条柏油路。



    欧阳平很是纳闷:“刘所长,这两条路为什么不一样?”



    “那条路通向灵光寺,原来,那也是一条石子路,这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灵光寺的香火越来越旺,地方领导为了发展旅游业,就出资修建了一条上山的路,在灵光寺的附近还有一座规模很大的陵墓,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陵墓,至于这条路,是专供运石料的汽车走的,所以路况比较差。



    左向东忽然把车停下了,因为前方来了一辆运石料的卡车,路比较窄,只够一辆汽车走,所以要将汽车往路边靠一靠,让卡车过去之后,才能接着往前走。



    大家看着大卡车一摇一晃地从身边缓慢驶过。



    会车完毕之后,左向东踩了一下油门,打了一下方向盘,汽车继续向前。



    驶上一个高坡之后,陈杰看到了一片若隐若现的黄颜色建筑,建筑物的位置在路的西边,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林。陈杰所看到的只是建筑物的飞檐和屋脊。



    “那就是‘灵光寺’。”刘家禄指着黄颜色的建筑物道。
637。 第三章 寺院西三座汉墓 采石场人群聚集
    刘家禄的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人显得很精干。



    “刘所长,你刚才提到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在灵光寺的西边,考古专家说,灵光寺在建寺的时候,可能就是陵墓的一部分。”



    “陵墓被保护起来了吗?”



    “陵墓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开发,现在进去要收门票。”



    “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啊?”欧阳平道。



    “这是近一两年的事情。还有一件事情,你们可能也不知道。”



    “刘所长,什么事情?”



    “就在两个月前,省考古队在陵墓的附近发现了一个汉代大墓。其实,最早是几个盗墓贼发现的。以前,人们只知道那里有一个明朝大墓,没想到藏着几个汉代王侯墓。”



    “汉代大墓?那规模一定不小了?”柳文彬道。



    “规模很大,省考古队正在进行抢救性挖掘。这几天,报纸天天都在报道这件事情,我们所的几个同志已经在考古现场照应好几天了。”刘所长一边说,一边从黑色手提包里面掏出一卷报纸,打开来,递给了欧阳平。



    这是一份《荆南晚报》,头版头条+无+错+小说+m。+QulEDu+就是关于汉墓挖掘的报道,整幅版面一共有三篇文章。刊登在最上面的文章的标题是:“阳山考古又有惊人发现”,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数件漆器颜色如新”,欧阳平和大家对考古一窍不通,为什么单就数件漆器写一篇文章,而且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呢?从考古学的角度看,这些漆器的考古价值一定非同凡响……



    左下角的文章的标题是:“二号墓曾遭盗贼,一号墓完好无损”。



    右下角的文章的标题是:“墓主身份暂无定论”,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王侯墓无疑”。



    “既然被盗墓贼光顾过,墓室里面的文物一定所剩不多。”



    “那是一个古墓群,一共有三个墓室,其中一个陵墓被盗,另外两个墓室完好无损。”



    “待会儿,我们顺道去看看。”左向东道。



    “行,等勘查完现场之后,我领你们去。”刘所长道。



    汽车拐过几个山头之后,视野突然开阔起来。前面是一个很大的采石场,采石场上堆放着不同形状的石头,有方形石,有条形石,还有碎石子。石料场上停着不同的卡车,一些装卸车正在往卡车上装石料,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整个采石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不过,随着警车的到来,采石场一下子安静了许多,一些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跟在警车的后面往案发现场走。



    通往案发现场的石头已经被清理的差不多了。一条大致成形的路通向半山腰。案发现场在一个比较高的山腰上。



    山腰下聚集了很多人,他们大都是采石场的工人,还有一些附近村寨的村民。



    在距离案发现场十几米的地方,站着几个人,其中一个人就是马场长——他们是在保护现场。
638。 第四章 马场长迎上前来 石缝中还有东西
    欧阳平第一个跳下汽车,紧随其后的是刘大羽。最后走下汽车的是严建华和柳文彬,他们的手上各拎着一个刑侦箱。



    一直站在半山腰上的三个人迎了上来,马场长走在前面,走在后面的分别是两个报案人刘家禄和章子峰。



    “马所长,我们又发现了新的情况。”马场长一边擦头上的汗珠,一边将马所长、欧阳平和刘大羽往巨石跟前引,在一个成四十五度角的岩石上方矗立着一个高两丈多高,宽三丈多的黛色巨石,在这块巨石的西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岩石,一条条竖裂缝将偌大一块完整的巨石分解成若干块。



    欧阳平举头望着巨石道:“什么情况?”



    “石缝的下面还有东西。”



    “什么东西?”



    “看不清楚,东西在比较深的地方。”



    说话之间,六个人爬上几块大石头,为了保护好现场,马场长他们没有清理案发现场周围的石头。



    “下面有多深?”



    “非常深。你们听一听就知道了。”马厂长拿起一块小石头往石缝里面扔去。



    大家只能听到石头触碰在石壁上发出的声音,但听不到石头落地时发出的声音——始终没有听到石头落地的声音。这说+无+错+小说+m。+QulEDu+明石缝的下面非常深。



    刘大羽朝严建华喊道:“老严,拿两把手电筒上来。”



    严建华将刑侦箱放在一块大石头上,打开刑侦箱,从里面拿出两把手电筒,并打开手电筒,试了试亮度,然后走到欧阳平和刘大羽跟前。



    石缝长约五米左右,两头比较窄——宽度在十五至二十五公分之间,中间比较宽——宽度在三十至四十之间。凶手将死者的尸体藏在这个石缝之中,应该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选择。如果不是城市建设加快了采石进度——然后按照以前的开采进度推算的话,发现尸体的时间要推迟很多年。



    在石缝旁边横着两根手腕粗竹竿——这两根竹竿是刘家禄和章子峰从采石场附近的竹林砍来的,两根竹竿,一根长七八米,一根长六七米。在最长一根竹竿的头部绑着一个铁丝做的钩子——三个人想用这根竹竿将他们所说的东西勾上来,遗憾的是,竹竿的长度不够。



    “东西在这具尸体的斜下方。”刘家禄朝尸体的斜下方指了指。



    刘家禄所说的尸体的位置在石缝中间的最宽处,在死者双肩的前后下方,有几个比较突兀的部分,死者的尸体就是被这几个突兀的部分卡住的,如果没有这几个突兀的部分,尸体一定会落到石缝的底部。



    尸体面朝北,背朝南。



    刘大羽从严建华的手中接过一把手电筒,按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