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江山美人志 >

第796部分

江山美人志-第796部分

小说: 江山美人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闻其详。”应建明当然也很想借这个机会与这位号称秦王殿下手下刀枪组合有“屠刀”之称的大将交流一番,一来本来他也对这方面情况很感兴趣,二来借这个机会亲近一番,也能让自己更快的融入到西疆军这个大团体去。

    “腾格里草原上的战马在整个大6上也是赫赫有名,对了,我要修正一下我方才的说法,腾格里草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大6,所以称之为东大6的产马地并不太适合。这些游牧民族驯养出来的战马由于天生的气候以及大量的野马种群不断交配优化,号称大6最佳产马地也不为过,这里的骏马是最好的轻骑兵用马,耐力好,度快,易于驯化,唯一的缺点怕就是对气候的适应稍差,难以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而北利伯亚地区所产的良马则是最好的重装骑兵用马,耐力虽然比不上腾格里马,但它们能负重,度也不差,但在训练上要求的条件更高,但一旦练成,这些马却是重装骑兵的最佳坐骑,它们的缺点和腾格里马一样,对于气候的适应也有限制。至于卡塔库姆沙漠和潘帕斯草原上产的角马和斑马则是马其汗人的特产,角马力大,耐热耐干,但度不够快,更适合重装骑兵,斑马度快,耐力也勉强可以,但比起腾格里马上来说却要差上一截,这两种马驯化都不易,除了有饲养习惯的马其汗人外,南部地区其他国家要想用这两种马都有相当难度,至少要花上不少时间来作适应。所以马其汗人能够在南方称雄,在骑兵上占据着绝对优势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作为西疆骑兵的创始人,崔秀在骑兵研究上花的功夫可谓不小,单单在马种的选育上就耗费了不少心思,在这一点上也是让军务后勤部门的人吃了不少苦头,为了选育良种马,曾经不止一次从各地大批量引进优良战马进行杂交,让监察部门的人对于在这方面的花费一直颇有微辞,认为花费太大。

    崔秀的一番介绍立即让应建明刮目相看,他不过是礼貌性的请对方作一介绍,没想到对方竟然能够如此详尽的分析东大6诸地所出产的战马,连这些地方所产战马的好坏优劣所在也是了如指掌,这个家伙能够稳坐秦王殿下的刀枪位置果然不是等闲之辈。

    “我们西疆现在控制着腾格里草原和西康府,还有西域也能出产一些特殊的战马,腾格里草原上出产的战马现在不但供应着我们西疆所用的大部分战马,而且草原诸族的骑手们也是殿下建立的几个骑兵团的光荣战士,他们在前一段时间里的北方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轻骑兵这个兵种上,我个人看法还是没有谁能比这些游牧民族的骑手们做得更好,好在很多时候,战局不是光凭骑兵英勇就能决定的,哈哈哈哈!”崔秀朗声大笑,似乎回忆起了一些什么,“西域战马也有不少优良的货色,他们出产的乌孙马和高昌马品质都相当优异,尤其是短距离的突刺度更是过了腾格里战马,只是它们的耐力远不及腾格里马,所以在选择范围上有所限制。至于西康马,个头不是很大,度也不快,但是它们能够入选军用马的特点就是耐力特别好,善于爬山负重,对于气候的适应能力也远远出其他任何一种马,既耐寒也能耐热,是最佳的运输用马,当然对骑兵来说它们是否适合,那就要看条件需要了,有些时候它们也许能够挥比其他马种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位已经成为同僚的壮年汉子,应建明自然了解对方其这几句话和笑声的含义,号称“阎王”“屠夫”的他这两个,名号就是在西域和腾格里立威而来,让西域和腾格里人至今谈崔而色变,现在秦王殿下将这个“阎王”“屠夫”派到晋,虎视帝都,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崔秀有些惊讶的瞅了对方一眼,他现这位新同僚似乎有些走神,这种现象可是有些少见,尤其是在两个人之间关系还并非很熟悉的情况下,他很想知道对方究竟因为什么而走神。

    立即就感受到了对方疑问的目光,应建明有些抱歉的一笑提出自己的想法,道:“崔兄,不好意思,兄弟有些走神了。你说殿下现在在帝都打的究竟是什么主意?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的主力都集在这清河――龙泉――晋一线,加上我们的三个师团,已经有过十个师团的大军集结在这一片,我手这三个师团其他不敢说,帮助稳定后方应该没有问题,现在摆在咱们面前的城卫军团一直像一根刺一般卡在咱们喉咙上,让人很不舒服,咱们完全可以彻底解决它,拔掉这根刺,为下一步的行动铺平道路,这样战不战,和不和,好像不大符合殿下为人行事的风格啊?”

    “老应,我看你比我的心还急啊。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殿下现在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但一直没有一个谱,殿下的心思可比咱们这些纯粹的军人考虑得要周全许多,许多事情他现在已经不能完全从一个军事统帅的角度来考虑了。”有些感叹的叹了一口气,崔秀手马鞭一扬,击断一支探出头来树枝,“不过我始终坚信,殿下这一次这样布置肯定有什么大的计划,也许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他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徒乱人意吧。”

    推荐票啊!



………【第五十二节 壮志雄心】………

    应建明努力的琢磨着崔秀话语流露出来的含义,大的计划?现在不战不和能有什么大的计划?难道秦王殿下真的打算就此在帝都城里站稳脚跟,这似乎有些冒险,不过从目前在清河晋摆出的态势来看,却很有这种可能,帝都的重要性毋庸多说,秦王殿下已然摆出一副要争天下的架势,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而他却是三王唯一的异姓王,对于本来正统观念就相当强的唐河人来说,要想推翻一个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人和的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民心的向背。

    应该说秦王殿下的政策在新兴的工商业阶层是极受欢迎的,这也是秦王殿下能够在这么些年来步步壮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政治地位上给予了工商阶层从未有过的地位,已经可以与原来士绅地主相媲美,这固然赢得了工商势力的大力支持,但却让地主士绅阶层感受到了威胁和压力,尤其是思想保守的地主士绅更是将出身士族的李无锋视为叛逆,认为他出卖了贵族的利益,让那些下等人能够登上政治舞台,这种情况在西疆统治区其实已经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关西、天南较为明显。

    方成松采取的是一系列渐进式政策,让地主贵族逐步意识到工商业将会给他们带来更丰厚的回报,同时在关西郡辖地内以较为优厚的政策吸引贵族地主改变投资方式,逐步将资金转向工商业,并在农业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这方面的矛盾显得要缓和许多。

    而王宗奚在天南的改革却是先拿贵族地主开刀,在一方面大力提拔其他阶层的官员的同时,王宗奚却在有针对性的向原来依附于郎氏一族的大贵族大地主采取措施,逐步削弱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尤其是在土地方面更是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土地数量,迫使这些土地贵族们不得不把目光放在政府鼓励展的工商行业和经济作物农场化进程,在这一方面王宗奚和担任缅地总督的卢曼联手,也使得天南许多生性保守而不愿意投资工商业的土地贵族更多的参予到了对缅地的土地开进程去,由于缅地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的土地开,尤其是鼓励经济作物的展,这让天南不少贵族地主们纷纷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了邻郡的各种经济作物种植上,许多经济作物种植园和农场不断涌现,这其除了一部分来自江南等地的工商业者投资外,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天南的土地贵族们转移投资渠道而来,这样也使得土地贵族们的不满稍稍有所缓和,毕竟经济作物的大规模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

    但是即便是这样,关西和天南两地对于无锋政策不满者仍然为数不少,他们更怀念往日士族一家独秀的局面,而在帝国内地,尤其是以帝都为心的北方地区,这种仇视态度更为明显,大贵族大地主们面对地位稳步提高的工商阶层,往日根本无法上得场面的铜臭商人们居然也能够人模狗样的在朝堂上说三论四,这种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失落感更是让这些人感到不平衡。这个问题其实安全部门也曾经向无锋本人以及政务署提出过正告,要求正视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防治其在今后给整个西疆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正是由于以帝都为主要根据地的帝国保守贵族势力对无锋的不满才使得这个本来就在唐河民族处于一种特殊地位的政治经济化艺术心对于缺乏正统认可的西疆来说尤为重要,如果不能的控制这座城市或者说无法对这座城市施加足够的影响,那这座城市必然会成为司徒家族竖起抵抗西疆的一个坚不可摧的桥头堡,这将会给西疆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麻烦,尤其是对于企图以一种水到渠成方式获取民心进而得天下的秦王殿下来说恐怕更要平添无数困难。

    所以在应建明眼,如果秦王殿下真要有什么大动作,必然就是在帝都这个核心所在的区域有所作为,而在晋屯积重兵也就是必然选择了。

    “呵呵,崔兄,你也是秦王殿下手下的老人了,难道说秦王殿下的心思你还不清楚?光从这一次秦王殿下不顾自身安危非要去帝都一行咱们也能够揣摩出一二吧?民心和民意,这怕就是现在秦王殿下最关注的东西吧,哪怕是自身安危他也顾不得许多了。帝都这个地方实在太重要了,唐河帝国所拥有的一切精华大概就凝聚在了帝都,而帝都城里的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会引来国内甚至国外的所有目光关注,而帝都的舆论也影响着整个帝国的民众倾向,我记得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民众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盲从和跟风心理,当舆论一当将谬论当作真理来宣传,要不了多久,谬论就可以成为真理而被民众所接受,而帝都正是影响民众看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所在,我想殿下之所以选择要参加这次看上去并无多大实际价值的诸王之会,也许就是想试探一下底线,不仅仅是司徒泰和司徒彪的底线,也是要试探一下民众对他认可度的底线,这对殿下今后作出抉择也许会有很大的影响。”

    稍微顿了一顿,这位出身曾经是帝**事世家的第四军团副军团长似乎在考虑自己的措辞,“只是兄弟认为殿下在这方面也许顾虑太多,很多问题其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复杂,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也许有些消极或者说冒险成分,但事实告诉我们,历史往往就是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情况下被涂抹上史书的,刻意为之反而未必能够如愿。”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应建明这一席石破天惊的话语就像一场风暴在崔秀心掀起阵阵波涛。

    崔秀不得不承认在这一席话之前他多少有些小看了眼前这个看上去并没有多少出奇之处的男子,原本以为不过是一个秦王殿下暗布局的暗子,也就是在他该力的时候恰到好处的登场亮相而已,并没有什么其他特别出彩之处,但这一席话就足以让崔秀承认对方对秦王殿下现在心理的了解程度比自己甚至还更胜一筹,至少在对民心民意这一点的认识上,崔秀自愧弗如。

    崔秀对对方在后面的一段话极感认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