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江山美人志 >

第664部分

江山美人志-第664部分

小说: 江山美人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疆大都护府行政机构下设政务署、外务署、法务署、军务署(军务参谋联席会议)四大署和国家安全局、情报总局、军事情报局三个直属局,另设立一个民意机构咨议院。四大署分别执掌行政事务、外交事务、司法事务、军事事务,其政务署下设各司分类别掌管各项行政事务,而法务署则直辖各府审理院和监察司,咨议院作为大都护府管辖区内一个了解民意的渠道而设立,分别从各地区和各阶层选出代表,负责沟通民意。

    郡一级不再设郡守府或节度使府,而设立一个单一的总督府,每郡设总督一人,但总督府下不设具体行政机构,总督府仅有高级幕僚数人,负责协助总督处理日常事务。总督负责统领指导全郡行政事务工作,主要负责对府一级官员人事监督考察和管理,但不参与具体行政事务,具体行政事务一律由府一级行政机构操作。这样一来扩大了府一级政府的行政权力,取消了郡一级行政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而总督府的设立则保证了大都护府对各府日常行政事务的监督和指导,防止府一级地方政府政策导向偏离大都护府确定的方向。

    相较于行政体制和区划改革引的激烈争论,军务改制扩编相对来说要顺利得多。由于有了粮食保障和从印德安获取的大量资金作后盾,无论是军方将领还是政府要员对军队扩编一事的态度上都表现出了难得的一致,只是在扩编数量上有所差异而已。

    由于已经出现了南北两线同时面对两个强大敌人的现状,西疆大都护府需要更强大的军队来保证领地的安全,无锋目前自有领地内的四个军团(西北军团、北吕宋军团、腾格里军团、西南军团,南捷洛克军团与印德安军团不计入本土军团)以及三个近卫师团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领土守卫和严峻的外来挑战,尤其是前不久南线因三江而引的与马其汗一战同时遭遇了北线卡曼人的入侵,措手不及的西北军一时间竟然抽不出足够的机动预备队应急,如果不是游牧骑兵日夜兼程,只怕平6一战带来的伤痛真的会让无锋痛彻骨髓。

    扩军整编似乎迫在眉睫,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无锋本人反而有些举棋不定。以无锋个人的看法,军队在精不在多,过分追求数量上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军队整体实力得到增长,某些时候甚至可能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但是鉴于自己领地短时间内的确得到了相当大的扩张,而这些新纳入管理的地区恰恰又处于与几大强敌交界地区,如果没有足够的军力来守卫疆土,至少从心理上也会让领地内的民众对自身安全感到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无锋仍然坚决的否决了军方几名将领提出的增加七到十个师团建制正规6军,只同意了在除开南捷洛克军团和印德安军团之外的情况下保留五个军团正规6军编制的意见,这甚至连政府一方建议的扩军基数都没有达到,应该说从数量上仅仅只增加了两个6军师团的编制,这也引起了包括凌天放在内的军方将领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不过在这一点上无锋固执己见,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但作为补充,无锋同意在天水和河间利用流民组建三个预备役师团,在关西地区组建两个预备役师团。另外无锋也要求军务署及军务参谋联席会议加大对6军军团的快反应师团战斗力训练的同时,也要求战备署加快度对这些6军师团装备的升级换代改造,进一步提高6军师团装备、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其综合战斗力和反应能力的提升。

    同时无锋却对来自于东腾格里地区的游牧骑兵和弓箭兵进行了大规模整编,为了方便骑兵队伍的指挥,无锋按照大6南方的兵团编制组建了六个轻骑兵团,每个骑兵团设三个万骑队,共计十八万人,取消了原游牧部落对军队的控制权,改由自己和军务参谋联席会议直接控制。其莫特骑兵十万人,图布骑兵六万人,求尔骑兵二万人,除第二、第四骑兵团作为西疆大都护府在腾格里草原上的军事存在驻防乌兰府外,其余四个骑兵团则作为无锋手战略机动部队两个骑兵团常驻西康,两个骑兵团常驻天水,保持对邻近地区的快反应能力。与此同时,已经增加到三万名的求尔弓箭兵也分批次作为师团的直属队进入各6军师团。

    新组建的五大军团分别为第一军团(原西北军团)、第二军团(北吕宋军团)、第三军团(腾格里军团)、第四军团(西南军团)、第五军团(近卫军三个师团,另外两个师团在建),另外两个驻外军团也同样补充齐备,尤其是印德安兵团也从四个师团增便到五个师团。

    由于人事调整问题一直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所以虽然将五大军团明确,但无锋并未在会议上宣布任何人事变动,只要求萧唐会同苏秦、王宗奚三人迅完成都护府和郡一级总督府架构的设置规划,为下一步的正式人员任命以及工作推开打下基础。

    至于西疆大都护府后期展方向,这个议题也在会议后期被提了出来,但由于众人的注意力大多集在了政改和军改上,出了寥寥几人注意到这个话题外,大多数人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个问题上,这让无锋很有些失望。



………【第一节 揽才】………

    两道人影漫步在池边高岸上,长久的酷暑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雨,虽然对旱势并无多大帮助,但却为一直闷热不堪的天气减凉了一丝暑意。已经是九月初了,却丝毫没有往年这个时候秋高气爽的味道,悬挂在天际的红日热力依然不减,若然没有方才那一阵雨,纵然池边杨柳依依,二人也是不敢出来散步的。

    “成松兄,怕是有好久没有来此一游了吧?”当先而行的年轻人朗眉俊目,青衫玉带,束高冠,双手虽然背负身后,但手那黑缎大扇却是不时开阖,宽大的袖袍间滚边金丝独角蛟型花纹隐约可见。

    “殿下,请勿再用此称谓,成松承受不起。”脸色有些病态苍白的年男子脸上浮起有些尴尬而又感动的苦笑,略显瘦弱的身躯一袭白袍更将他衬托得瘦骨嶙峋,略高的颧骨下胡须仿佛是才修整过,虽然整齐,但总有那么一丝不大协调,“这太液池大概是成松十五年前游历时来过,后来一直逗留河朔,再也未曾有机会得以一游,一晃十余年,物是人非啊。”

    瘦弱男子的话语充满了伤感,眼眶竟然隐隐有一丝泪光,显然是想起了什么伤心往事。

    这太液池那是前朝君王开挖的一处大型人工湖,引汉江之水而成,面积浩大,高岸环湖,清泓荡漾,犹如‘沧海之汤汤‘。池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山,并用金石雕凿鱼龙等奇禽异兽。池边水草繁茂,平沙上禽鸟成群,风景优美,为前朝君王游乐胜地。往东去入汉江处有一桥著名的灞桥,乃是关西地区有名的风月区,四周柳树成荫,每逢春季团团柳絮飞舞,如风卷雪花,汉人送客东行多在此折柳赠别,故又名消魂桥,昔日诗仙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一语,“灞桥风雪”遂成关西八景之一。

    见自己随意话语勾起了对方昔日伤心往事,年轻男子也有些懊悔,对方入狱经年,妻儿老小均已战乱丧生,已成孤家寡人,难免触景生情,早知道如此还不如不来一游,免得坏了谈话的兴致。

    瘦弱男子突然言对方不语,随即从感伤惊醒过来,淡淡道:“殿下不必为成松担忧,成松既然能在狱经年不死,世上种种磨难业已见得多了,等闲之事只怕是难以将成松击倒了,只是这几日里天翻地覆,一时间有些难以适应罢了。”

    年轻男子便是已被唐河帝国央封为秦王的李无锋,而这瘦弱男子则是无锋从河间府大域获得的收获之一――原河间府城守方成松。方成松因与其上司河朔郡守谭可仁不睦,被谭可仁在太平教人起事前夕诬陷入狱,后太平教人席卷河朔,谭可仁仓皇出逃,这方成松便被丢弃在河间府大狱无人问津,而太平教人接掌河间后,于永志等人忙于捞取金银财货和控制地盘,对于这等大狱的囚犯也是懒得过问,致使这前任城守也就被搁置在这牢日复一日,而后太平教人亦有重要犯人投入河间大狱,对这残留凡人索性因为无人作主,索性一股脑儿赶至外院轻犯所在地,平时打扫卫生,烧水做饭,一日日也就这么过来了。

    无锋早在城卫军西征之时便闻得这河间城守方成松乃是河朔奇才,帝国大学毕业后因庶民出身而从基层官吏做起,几年间辗转天水、龙泉、河间,后升任河间城守,五年时间将河间府从一个盗匪丛生、经济萧条的混乱之地变成名副其实的河朔府,其经济实力也一举越了一直稳居河朔之冠的晋府,河间百姓提及自己的城守,无不赞不绝口。只可惜此人虽然务实廉政,却与他上司河朔郡守谭可仁格格不入,两人屡起争执,最终方成松还是栽在了谭可仁手,只是谭可仁还未来得及为拔掉这根眼钉庆功,太平教人便在河朔起事,河朔转眼沦陷,一直到西北军进入河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无锋轻轻拍了拍对方肩膀,一脸严肃,郑重其事的道:“成松兄既然能经受这等磨难,想必亦以接受各种重任,当今帝国形势险恶,外敌频频入侵,内乱相煎太急,本王颇想请成松兄助我一臂之力,救民于水火,不知成松兄意下如何?”

    方成松其实早已料到了对方将自己拯救出狱,又不远千里将自己从河间接回汉,不但锦衣玉食,而且还派郎大夫替自己治疗疾病,这番恩情不能说感恩戴德,但也让素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信条的他自己已然身陷对方情义,对方的想法和意图自己也能够隐隐约约猜得到。但无论如何,对方的一番好意也让他铭记在心,论理,像自己这等在沦陷之前便已被定罪入狱的犯官,已经是毫无翻身余地,尤其是在河朔局势大坏,根本无人能对当年之事说得清楚。

    其实从一获自由之时起,方成松便努力的想尽快了解帝国国内的形势,报刊杂志以及与周围士兵官员们的谈论成为他掌握目前局势状况的主要途径,几天下来,他已经对整个帝国局势有了大致了解。

    眼前这位秦王殿下与其说他是外藩亲王,不如说他已经是掌握着半个帝国的一方诸侯更为恰当,帝国辖地九郡一州,掌握在这位秦王殿下手已经是过了三成,另外还外带控制了昔日连帝国鼎盛时期势力都未曾达到的西域诸国、北吕宋和缅地,甚至那腾格里草原上桀骜不逊的游牧蛮族也匍匐在他脚下,现今之势,就连小孩子也能看得出来这位秦王事实上已经完全脱离唐河帝国央的控制,独霸西陲,而唐河帝国将来的走势甚至很大程度上还得看这位秦王殿下的眼色行事。

    而这位秦王殿下手控制的强大军事实力更是帝国国内其他几方无法比拟的,曾经风光一时的天南郎氏转瞬覆灭,帝国几十年如哽在喉的三江林家不得不依靠这位秦王殿下支持才能在马其汗人军威下得以苟延残喘,自己是不是该选择这株参天大树作为自己下辈子的栖身之地呢?

    见对方似乎有些犹豫,无锋也不逼对方,只是沿着池边放慢脚步。他对此人其实做过相当调查,对他的脾性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