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天蓬纵横 >

第133部分

天蓬纵横-第133部分

小说: 天蓬纵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这卷书是老子阐述大道所写出来的,上面已经沾上了一些道的痕迹。就算是当法宝来用,也是一件很不错的法宝了。



尹喜乃是为官之人,察言观色是相当厉害的。看到君策的眼神,知道君策对这本书很是眼热。以为君策没有得到传授,便笑着说道:“大贤可是想要这卷《道德经》?若是大贤想要的话,尹喜可以让大贤抄录一份。



老子圣人既然将这本书交给我,想必也有接我之手将这卷书传播出去的意思。”



君策笑了笑,说道:“这卷书在五百年前,贫道就已经是倒背如流。又何必再抄录一份?”



听到君策在五百年前就已经把这卷书倒背如流,尹喜却是有些纳闷了。既然已经知道书里面的内容,怎么还会用这种羡慕的眼神看着自己……手上的书。想了想便明白了,君策想要的恐怕是老子的真迹。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笑道:“原来大贤是想要老子圣人的真迹,这也无妨,待尹喜将内容誊抄下来。老子圣人的真迹可以送给大贤。”



尹喜是看到君策陪伴在老子身边,想君策与老子的关系肯定不一般,想要拉拢君策。



听到尹喜的话,君策先是一喜,紧接着叹气说道:“这卷手书乃是师祖他老人家送给你的,贫道怎么能拿走呢?”



尹喜既然决定了要放弃,倒也放开了许多,笑道:“若是大贤觉得心中过意不去,那就为尹喜讲解一番这卷书之中的奥妙就是了。”



君策忙摇头说道:“不行,不行。师祖将这卷手书交给你,显然对你期望甚大,所以你只能自己去领悟。贫道却不方便为你讲解。



这本书包含天地至理。讲述天地万物。里面的智慧无穷无尽,每一个人领悟出来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贫道若是为你讲解了,你所得到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贫道领悟的东西。而不是你自己的东西,若是被师祖知道了,贫道可是要受罚的。”



想了想接着说道:“你若是真心向道,还是辞去这个官职,寻一山清水秀之地,好好的慢慢领悟吧。红尘纷杂,却是不适合悟道。”



尹喜闻言忙说道:“多谢大贤指点,若不是大贤,尹喜险些步入歧途。明日尹喜就辞去官职,深山归隐,好生领悟这卷《道德经》。”



君策点了点头,说道:“若如此甚好。”说完就准备离开。



尹喜上前拉住君策的袖子,说道:“得了大贤指点,尹喜无以为报,这卷老子圣人手书的《道德经》就权当谢礼,送于大贤。”



君策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这样不好吧?”



看出君策的迟疑,尹喜笑道:“有何不好?大贤若是不收下,就是看不起尹喜。”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君策自然是十分高兴的收下了这卷老子手书的《道德经》。而尹喜也立马开始誊抄。



尹喜誊抄的时候,君策就站在一边观看。发现尹喜手上的《道德经》与自己得到传授的,有了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对于人道有了更深的解释。



“唔,这应该是师祖在人间数十年得来的感悟吧?”



尹喜在一边誊抄,君策就站在一边仔细揣摩这些变化。两人都沉浸在了《道德经》宏大的智慧之中,连时间的流逝都没有注意到。



等到尹喜将这一卷《道德经》誊抄完毕之后,却发现这么长时间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自己不但没有疲倦的感觉,反而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不由对这一卷《道德经》更加喜欢了。



起身之后将手中老子手书的这一卷《道德经》交到君策手中。



君策抚摸着手中的这一卷《道德经》笑着对尹喜说道:“贫道虽然道行浅薄,但也勉强有一点神通。日后若有事,交代一声,只要贫道能做到,决不推辞。”



尹喜等的就是这句话,笑着说道:“不过小事一桩,何足挂齿。大贤不必在意。”



“贫道道号紫阳,就住在齐国显圣观之中。先生若有事,尽管来找贫道就是了。告辞。”说完脚下腾起一片祥云,向着东方飞去。



紫阳真人的大名,这些年来可是越来越响亮了。纵然是秦国没有太清教传教士,尹喜还是知道有这么一位大神通者的存在。



看着君策驾云远去,尹喜突然有一种后悔的感觉。紫阳真人在神州享誉数百年,天下供奉祭拜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连紫阳真人都看重那一卷老子手书的《道德经》,足可见其珍贵。自己竟然就这么简单的交给了他。



不过尹喜也不是凡人,后悔的感觉仅仅是一刹那就消失了。一件东西再珍贵也比不上一个有能力的人珍贵。紫阳真人偌大的名气,以后对自己的帮助绝对不小。想到这里,尹喜便安心的写下辞呈。第二天就离开函谷关,消失不见。



尹喜却不知道,以他日后的地位,想要为他办事的人数以千万。再说他还是君策的长辈,根本就不用这么刻意的去结交君策。



等到尹喜日后知道老子手书的那一卷《道德经》的珍贵程度,以及自己和君策的关系之后,不由的后悔连连。可是那时候后悔已经太迟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和君策的这一番交易,实际上他并不怎么吃亏。就算他是君策的长辈,能不能指挥的动君策也还不好说。况且君策在未来的成就,也并不比他弱多少。他孤单一人,有些事做起来还是不怎么方便的。



可君策却是真正的手握大权,利用手中的权利,可以做很多其他人无法做到的事。



  第一四六章 二祖出世



第一四六章 二祖出世



感谢书友星之辰翼的打赏。



得到了太上道祖的手术。君策高高兴兴的返回了显圣观。不过,回到显圣观没有多长时间,君策就感觉到麻烦了。还不是一般的麻烦,是很大很大的麻烦。



因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到了齐国了。不要问君策是怎么知道的,临淄城内一股浩然正气冲天而起,就算是瞎子也是能感觉到的。



孔大圣人来了,君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按道理这位通天教主的转世之身是自己的师叔祖,自己应该前去拜会。



可是自从封神大战之后,人教和截教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而且这位孔大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自己前去偷看的时候,可是受到了一番警告的。现在去拜会,人家会怎么对待自己也不知道。



况且就算是拜会,是明着拜会还是偷偷的拜会,也都拿不准。明着拜会吧,以自己现在的名声,一定会把儒门的名气高高的抬起来。对自己不利。可偷偷去拜会吧,万一让孔大圣人觉得自己看不起人家,那也是要倒大霉的。



思来想去,君策只能是转身离开,返回了大荒太清宫。就当自己不在神州。



不过,很快君策就不得不返回了神州。没有办法,因为兵家鼻祖孙武子出来了,而且带领吴国大军征伐楚国,一路连战连捷,楚国大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虽然楚国派出了二十万大军,孙武子带领的军队才仅仅三万。可是面对这位用兵神鬼莫测的兵家鼻祖,谁遇上谁倒霉。再加上与这位兵家鼻祖配对的是伍子胥这位顶尖大能,楚国要还不吃亏那可就真的说不通了。



楚国残留的截教弟子与巫族后人也不得不出手对付吴国大军,最终的结果还是大败而归。俗话说殊途同归,孙武子虽然是兵家,但到了这个程度,也已经是入了道。自己炼制的一杆白虎凶旗杀气冲天,配合士卒列下的阵势,不管是截教弟子还是无阻后人都不是对手。



截教与巫族在楚国发展了这么多年,自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对付的。一些老不死的,本来还不愿意参与到这种凡人的争斗之中。可是看到自家子弟一群人拥上去,结果被人家一个人给收拾了。



虽然孙武子有三万士卒助阵,但在这些老不死的眼中,对敌的就是孙武子一个人,普通凡人属于直接忽略的。自然就是认为人家一个人单挑一群,结果人家还赢了。脸上自然很是下不来台,不得不出山准备去讨个公道。



不过……孙武子这种天纵奇才,一家鼻祖如果是这么容易就对付的,那也就称不上是天纵奇才了。一群老家伙冲上去,虽然没有输,不过也没有能够拿下这位兵家鼻祖。



老家伙们觉得自己脸丢光了。可真正的灾难还没有开始呢。被人不停的围攻,孙武子也脾气上来了,用事实告诉他们。自己也是有朋友的,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让伍子胥紧守营寨,自己跑出去找回来了一个帮手——王诩。同样的一代祖师,一家鼻祖。纵横家的开山鼻祖鬼谷子——王诩。



事实证明,很多人的年纪都是活到狗身上去了。相对于孙武子与鬼谷子两人来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年纪都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鬼谷子可能比孙武子稍逊一点,但也是绝对的天纵奇才,尤其是在阵法、奇门遁甲上,更是一等一的天才。



孙武与王诩两人联手,将奇门阵法和军阵之法合在一起,打的楚国人狼狈逃窜。楚国人甚至连王城都没有保住,一路逃窜。



仗打到这个份上,应该说也已经差不多了吧?伍子胥的仇已经报了,吴国也突然间变成了天下大国。不管是谁都应该满意了。



不过,阖闾这会却是雄心勃勃。认为这天下也该换一个主人了,自己身为周祖后稷的真正嫡传子嗣,这天下应该由自己做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吴国的开国君主叫太伯。太伯他老子叫亶父,亶父生了兄弟三个。老大叫太伯,老2叫虞仲。这两位名气都不是很大,不过老三名气就不是一般的大了。qǐsǔü叫姬昌!也就是人常说的周文王。



当年亶父喜欢老三姬昌,想把族长的位子让给姬昌。后来被太伯和虞仲知道了,这哥俩转身就跑了,一直跑到现在的吴国,慢慢的安家落户了。



等到周武王姬发击败殷商,成了天下共主之后,自然就有了吴国的诞生。



史书上说,是太伯和虞仲体谅父亲,为了不让父亲为难,所以哥俩就跑了,自动把族长的位置让给了姬昌。不过……事实是不是这样,那可就很不好说了。也说不定是太伯和虞仲老哥俩发现老三姬昌和李世民一样的“雄才大略”,所以跑了呢?



当然了,这个现在谁也说不清了。



所以从根子上来说,吴王阖闾这一脉,才是周部落的嫡传嫡脉。而周王室反倒是旁支,鲁国、晋国这又都属于远支了。



虽然吴国最后的结果也还算不错,也是一方诸侯。可是地位连鲁国、晋国这样的远支都比不上,更不要说和周王室相比了。自认为嫡传嫡脉的吴王一脉,心里自然是不怎么服气的。



以前周王室强盛,吴国的国力也不怎么强。就算是有什么念头,也是不敢表示出来的。只能乖乖的做自己的诸侯。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周王室的实力已经衰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吴国的国力又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吴王阖闾觉得自己应该担起担子,振兴大周了。这是自己嫡传嫡脉不可推卸的责任。



想要振兴大周,就必须要有相当的实力。现在吴国虽然说实力强悍,但阖闾并不觉得自己已经能将所有的诸侯都击败。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和殷商尚且是三战三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