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千年祝祭 >

第107部分

千年祝祭-第107部分

小说: 千年祝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飞的利箭

    射进勇士的心脏;

    冰冷的钢刀

    对我把一切诉讲,

    兵器如风

    倒下奥丁神的脊梁。

    埃吉尔的诗歌在赞颂埃里克的宽宏大度中结束。这首诗如同魔法一样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国王告诉他,“饶你一命,作为奖赏”。埃吉尔的这次成功地保命,有人说其实是一位宫廷顾问为他求情的结果,但是这首诗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至此以后,它作为埃吉尔的“赎头”诗而声名大振。此后他的后裔将其记录在《埃吉尔英雄传奇》中,并著书解释了像埃吉尔这样的宫廷诗人们常用的各种隐喻。比如:“盔甲上的火星”,想象一下剑砍在盔甲上时火光四溅的样子,便可知道是在暗示利剑。而“倒下奥丁神的脊梁”,是指战斗中的北欧战士,因为他们都是献身于奥丁神,由神决定他们在战斗中的生死。由于相传诗学的蜜酒是由而侏儒酿造,巨人看管,是奥丁将他窃取与崇拜者分享,所以他们也常将诗歌称为“侏儒的美酒”。

    第二乐章鲁特琴的弦与乐笙的风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中世纪,回到十二世纪,回到那个拥有着骑士、贵族、公会浪漫却又黑暗的遥远年代。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中世纪吟游诗人,诞生在法国的普罗旺斯、阿奎丹和图卢兹一带,最初的吟游诗人们多数是贵族子弟,相传阿奎丹公爵威廉九世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吟游诗人。毕竟只有悠闲的纨绔子弟们才有那个时间和财力带着自己的仆从来往于各个贵族领之间,炫耀自己的曲风和才华,或者与别的纨绔子弟利用音乐互相争风吃醋,以获取夫人小姐们的芳心。然而,纨绔子弟终究只是纨绔子弟,他们对女人和美酒的兴趣远胜于对音乐的兴趣。因此一个“吟游诗人”贵族若是没有几个捉刀之人扶佐,是完全没有任何炫耀资本的。而在等级森严的总世纪,平民若是想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唯有迎合贵族在各方面的需要,于是平民中学习作曲与音律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并将一些民间的音乐元素带入了贵族们的世界之中。这些生活在贵族旗下的仆役歌手多半才气并不输给他们的主人,因此也成为贵族之间极为受宠的表演者。逐渐地,这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先从法国传到了德意志境内,从贵族阶级那里传到了平民之间。它感染了全欧洲,成为浪漫风潮的推动者。特别是在西班牙与意大利,贵族少年们往往愿意成为吟游诗人,为的是能在自己的心上人窗下吟唱一首动人的情歌,赢得她的芳心。而平民也用名正言顺以它作为谋生的工具。最终,伊比利亚半岛与亚平宁半岛的声乐发展到了一个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而那些为乐而生的乐器,如吉他,曼驼林,鲁特琴诞生于这个时代也是顺理成章的。

    在历史典籍中,吟游诗人的相关记载并不多,也许是因为口头的吟唱不需要文字,而被历史的汪洋湮没了吧。然而,音乐却能描述音乐本身,我们可以在数部歌剧中见到历史中吟游诗人的影子。比如威尔第的四幕歌剧《吟游诗人》。此剧作于1851…1852年,1853年初演于罗马,1857年修订,由卡马拉诺根据古铁雷斯的同名戏剧撰写脚本,是威尔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体现了威尔第在创作技法上炉火纯青的境界。它讲述的是,15世纪,西班牙贵族卢纳伯爵之父曾将一个吉普赛女人当成女巫烧死。这个女人之女阿苏切娜将伯爵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盗走,打算烧死以报母仇,不曾想却将自己的儿子误投入火堆。伯爵多年搜捕劫持其弟弟的吉普赛人,却一无所获。此后西班牙内战争爆发,伯爵属皇室一方,并由此而热恋上了皇室女官莱奥诺拉,但她却深深爱着受宫廷邀请而来表演的吟游诗人曼里科。卢纳与曼里科相遇后,方知他为敌方首领。两人决斗,曼里科获胜,但饶恕了卢纳。可是卢纳非但不知感恩,还下令卫兵追杀他。他负伤被母亲阿苏切娜救回。之后,他带兵将莱奥诺拉救出,然而,两人正要举行婚礼,伯爵却带将其保卫包围,并抓走了阿苏切娜。诗人为救其母而被捕。莱奥诺拉以嫁给卢纳为代价令他释放了两人。但她为保住自己清白,服毒死于曼里科怀中。卢纳下令将曼里科处死,并要其母目睹儿子之死。行刑时,阿苏切娜冷漠地告诉卢纳,曼里科就是他的亲弟弟。但此时行刑已毕,阿苏切娜高喊着:“妈妈,你的仇已报了!”接着就倒了下去。

    这部歌剧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吟游诗人生活的场景。当时的军人、平民都让威尔弟用合唱和重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了出来。而曼里科的高傲,浪漫与勇敢的气质,则一度成为在人们心中吟游诗人的典型形象。

    另一位歌剧大家瓦格纳的作品《唐…何塞》,则将贵族吟游诗人的放荡生活展现的栩栩如生,如果说《吟游诗人》这部歌剧给了我们一个正面的诗人形象,那么《唐…何塞》则恰恰相反。歌剧《唐…何塞》的全名叫做《唐…何塞和瓦特堡唱歌比赛会》,它取材于中世纪的两个古老传说:一个是关于维纳斯堡骑士唐…何塞的故事。另一个是关于十三世纪瓦特堡恋歌诗人的故事。由于唐…何塞沉溺于与美神维纳斯的肉欲,从而成为维纳斯堡的一个忠实卫士。后来他厌倦了这种生活,回到了瓦特堡。然而,他在参加唱歌比赛时却忘乎所以地赞颂维纳斯堡妖冶娇媚的美女,那些盛怒的骑士认为他败坏了美德与伦常,违背了骑士道精神,几乎将他杀死。而深爱着他的伊丽莎白此时则给予了他无私的保护和解救。为此,唐…何塞深感悔恨,并参加了朝圣者的行列以祈求教皇赦罪。然而,当他终于完成了试炼之旅,获得宽赦返回家乡时,伊丽莎白却早已因他杳无音信而忧愁致死。

    然而,这些吟游诗人也由于在各王公贵族之间的交游,往往可以在酒酣耳热,人们失去戒心之时得知许多重大的秘密,因此,他们也成为谣言和情报的重要来源,也正因为如此,警觉性高的皇室开始聘请专属于自己的宫廷乐师,避免重要的情报外泄。然而,宫廷乐师却也依然是宫廷阴谋的制造与传播者。公元1286年,丹麦国王艾力…克理平在田猎中遇刺身亡,王子艾力…孟斐德继位。王子刚刚即位之后,便以设计谋害先王为由处死了大批贵族。据说,在丹麦王宫中担任宫廷乐师的吟游诗人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老国王与一位非常忠诚的贵族的妻子有染,贵族一次外出归来时,无意中发现了妻子的访客。感到被出卖与背叛的他,邀集了另外几位密友在国王出猎时报复了国王的淫行。尽管在人名都做了巧妙的演示,也没有宫廷乐师将此作品公开演出,但是,新国王还是知道了。于是,新国王便报复了贵族的不忠与大逆不道。相对于宫廷专属乐师制度的兴起,民间的吟游诗人就再也受不到贵族的垂青了,渐渐地沦落为走唱卖艺,只求温饱的庸俗之辈了。

    中世纪,流传于个各类吟游诗人口中的诗歌,大致上说来分为四类: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和寓言。英雄史诗是历史与传统的产物,他们大多反映了日尔曼人和诺曼人接受基督教一的军事民主制度时代的生活。例如盎格鲁撒克逊史诗《贝奥武甫》;还有的则是反映了民主神话与民族传说,比如在德意志地区广为流传的《尼伯龙根之歌》;当然,也有神话与历史结合的产物,比如法兰克一带流传很广的《罗兰之歌》和伊比利亚半岛上流传的《熙德之歌》。《罗兰之歌》无疑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圣武士(Paladin)首领罗兰伯爵随查理曼大帝征讨西班牙的撒拉逊人,为掩护主力撤退而率部断后,最后英勇战死。这个故事因为吟游诗人的传唱,在欧洲几乎众人皆知,而罗兰的英名,也因为它的关系,响彻了整整数个世纪。

    罗兰感到死亡摄取了全身,寒冷从头顶直透心尖……

    他急忙跑到一株松树下,

    在一片草地上将身子卧倒……

    罗兰躺在那株松树之下,

    面对西班牙,回忆着往事:

    他想起,攻占的广大河山;

    想起美丽的故乡法兰西;

    ……

    罗兰合掌停止了呼吸。……

    英雄的死亡,总是壮烈感人。而吟游诗人们也用这些壮烈与感人将听众的心紧紧抓住。

    如果说,英雄史诗是平民们最爱听的故事,那么骑士抒情诗就是前面所说到的中世纪贵族吟游诗人们所作曲与表演的诗歌,内容太多反映贵族生活的准则及理想,即是对爱情的赞美,以及对言语、礼仪、狩猎、比武、歌唱等诸多方面的描绘。当然,亦如前文所述,爱情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宫廷爱情以及其中贵族的行为,最为这些宫廷诗人们津津乐道。不过,你却不能把骑士抒情诗描写的爱情等同于他们的生活。事实上,它们是折射了贵族的爱情生活。有人说:“它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爱情,其特征是谦卑、恭谨、通奸,它是爱情的宗教。”不过,这些诗歌也确实充满了细致而浪漫的色彩。

    骑士传奇则是英雄史诗和骑士抒情诗歌结合的产物。传奇一般是取材于古老的故事,例如最重要的传奇《亚瑟王传奇》,它是12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吟游诗人们的杰作。亚瑟王可能是6世纪左右的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凯尔特人王子,在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时战死。死后,他被其同胞神化成为了基督教的英雄,他的传奇故事也迅速传遍了欧洲。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主要有两类主题:一类是宗教的,为了寻求耶酥于最后晚餐用过的那只圣杯,亚瑟王不为任何物质的和生活的诱惑所阻碍,与他的圆桌骑士们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终于成功;一类是世俗的,亚瑟王与神秘、美丽,而优雅的少女玛丽的爱情故事。两者都是这一系列传奇中的重要部分。英雄史诗中,对领主的忠诚是第一位的;而在传奇中,对女士的爱情则最重要。因此在传奇中,骑士们往往是爱上了领主的妻子,并最终爱情战胜了对封建领主的忠诚。尽管情人们最终都在爱情走向了毁灭,但在死亡里,爱情得到了成全。这样的情节与桥段,无疑体现出了作者——吟游诗人们心中一些有异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东西,那就是对情感的重视与尊重。

    至于寓言,则是城市市民的娱乐方式。一些诗人不采取吟唱诗歌,而是采取更为通俗的配乐讲故事的方式来娱乐大众。然而,也不仅仅是娱乐,这些寓言中也包括了吟游诗人自身对于社会的思考。例如英国的寓言诗歌《猫头鹰与夜莺的争辩》,便借助两只鸟儿的眼光来思考宗教的意义。夜莺看见了修士们午夜在教堂中歌颂,它便以自己的歌喉与他们一起歌唱祈祷以求得到永恒。而猫头鹰则嘲讽倒,仅仅歌唱是难以到达天国的,人们需要洗清他们的罪孽。此外,其他一些寓言诸如《列狐传》,《玫瑰传奇》等,各自讽刺了贵族与教士们,人格化了情感,透露出当时吟游诗人们一种讲求实际的生活态度。

    事实上,另有一些中世纪的吟游诗人不仅追求着音乐与情感,也追求着各式各样的逸闻与知识。然而,由于中世纪教权的极大兴盛,和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绝对控制,这写人的地位却远远不如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