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世界电影史 >

第12部分

世界电影史-第12部分

小说: 世界电影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去的场面是梅里爱一再常用的主题:即行星和星座的展览,北斗星由六个手里擎着星形东西的美貌女郎来代表,金星神、火星神、土星神则在星球的窗子旁边出现。……当这些星星用迭印的方法在舞台黑暗的背景上连续出现时,探险家们则躺在地上大做其梦。后来他们被冷风吹醒了,钻到洞窟里去避寒。在洞里他们看见了巨大的蘑菇、月亮神和象贝壳之类的动物,如H.G.威尔斯的小说里所描写的那样。被俘的探险家们从洞里逃了出来,找到了炮弹,飞离了月球,然后乘着降落伞降落到地球上。经过一小段海底旅行以后,影片在一个奇特塑像的揭幕典礼中宣告结束。

    梅里爱宣称,这部能放映15分钟的影片,共花去摄制费1500金路易。放映一分钟的影片摄制费约需100金路易,这与今天的影片摄制成本相差不远。梅里爱在写他的回忆录时似乎把摄制这部影片的费用增加了三倍到四倍之多。

    《月球旅行记》取得的成功,标志着舞台导演对卢米埃尔式的“户外摄影”的胜利。为了收回摄制所花费的成本,电影已有成为国际商品的必要。当时影片是不出租的,而是把它卖掉。《月球旅行记》一片共长280米,它的拷贝按每米两个法郎的价格出卖。这里面需要扣除胶片和洗印费50个生丁。假如人们把这部影片按照它的实际成本评为一万法郎的话,那么,要想收回这部影片的成本,只需卖出30部左右的拷贝就够了。

    1900年以后,梅里爱在英国游艺场里找到了主顾。这些游艺场将梅里爱的影片作为吸引观众的一个“精彩节目”来上映。同时,欧洲各地和美国也向他购买了一些影片。

    在法国,当《月球旅行记》上映的时期,两家大游艺场仍在放映新闻片。当时城市里的电影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广告,所以常在大建筑物的屋顶上或咖啡馆的露天花园里放映。杜发叶尔百华公司曾经为了兜揽顾客来购买它的“几千种家具”,曾设立一个放映厅。但由于人们对电影缺乏兴趣,结果不得不将入场券免费散发到各住户家里去,并且还答应散发者如果有人前去观看的话,可以按座位数得到奖金。

    1902年,无论在法国、美国或欧洲大陆,只有巡回电影院才是唯一的真正“收费”的电影院。

    因此,梅里爱把那些巡回放映商人召集到歌剧院所在的那条街上来,放映《月球旅行记》给他们看。他在自己剧场的隔壁,设立了洗印间和售片所。影片放映完毕以后,商人们争着问价钱,可是当他们听到一部影片要550法郎之后,一致认为太贵,结果梅里爱一部影片也没有卖掉。这就使得梅里爱决定将自己的影片毫无代价地借给一个设在“王座市集”的临时影棚去放映。为了这次上映,他还特别画了一张宣传画。这次上映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个消息马上在巡回放映商人中间传开了。梅里爱仅在法国国内就把摄制这部故事片的费用全部收回。

    在美国获得的成绩更大,几十部以至几百部的拷贝被销售一空,梅里爱对这点感到非常奇怪,因为他送往美国的拷贝事实上只有五六部。美国在这一时期对于艺术作品的权利是不尊重的。“爱迪生”、“比沃格拉夫”、“维太格拉夫”、“刘宾”这几家公司,把《月球旅行记》翻成底片,然后印上几十部拷贝将这一不费他们分文拍摄的影片售卖出去。爱迪生对于这种翻印行为毫不感到羞耻,他认为这是收回自己的财产,因为梅里爱的影片曾利用了爱迪生发明的凿孔办法。《月球旅行记》一片使第一个经常性的影院在洛杉矶城设立,在这个边远城市的郊外,当时已有“好莱坞”这一地名了。

    为了保护他在美国的权利,乔治·梅里爱在纽约设立了分公司,并派自己的弟弟加斯东当经理。不久以后,这个分公司就成为他收入的主要来源。1903年梅里爱在英文本影片目录的第一页上写了这样一篇警告性的序言:

    “乔治·梅里爱是用人工布景摄制电影的创始人,而这一创造曾给予将要死亡的电影事业以新的生命。他还创造了幻想的和魔术的景象。近来,各处都在仿效他的作品,但都没有获得成功。

    “但是,许多缺乏想象力而仍想追求新颖的法国、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制片商,认为最容易而且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去翻印梅里爱独自创造出来的影片。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现在在此地设立了分公司。我们相信,法律对我们是会给予保障的。”

    梅里爱除了摄制长篇影片以外,也摄过一些100米以内的短片。这些影片大都是利用简单或复杂的特技摄影来表现魔术,在这些影片中最有名的和最成功的作品里有:《摩菲斯特的实验室》、《魔鬼庄园》、《乔治·梅里爱的魔术》(用变形法摄制)、皮格马利翁和葛拉迭》①、《魔窟》(用迭印法摄制)、《四个捣乱的人头》(用迭印的方法表现被割下来的头颅在黑色背景上活动)、《水上行走的基督》、《多变的人》、《管弦乐队队员》、《神奇的书》、《婆罗门僧与蝴蝶》、《橡皮头的人》、《显微镜里的舞女》、《音乐狂》、《地狱的土风舞》等等。这些影片有的比长片更为成功,后者虽然在导演技术上象机械一般的准确,但动作和节奏却往往松弛无力。①皮格马利翁,古代的名雕像家,传说他塑造了葛拉迭女像,栩栩如生,女神维纳斯使之变成活人,嫁与皮格马利翁为妻。——译者。

    梅里爱并未不屑为广告工作,他曾摄制过《波尔尼布斯的芥菜》和《神秘的女胸衣》等广告片,还替其他公司如查尔斯·欧本所领导的英国伐尔威克公司摄制影片。梅里爱曾经替欧本摄制了一部《爱德华七世的加冕》(1902年摄制),这是在加冕典礼举行前几个星期摄制的。这部影片是在特地由伦敦请来的典礼专家指导之下,在蒙特洛伊摄制的。爱德华七世由一个肉铺的年轻小伙计扮演,女王则由一个洗衣服的女人扮演。威斯敏斯特教堂、服装和仪式,都是参照实际的画片或者照片来拍的。巴黎一位新闻记者指责这部加冕典礼的影片,说它是一种“可恶的伪造”。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欧本和梅里爱是在举行典礼的前几个星期,就在伦敦一家大游艺场里上映了这部影片,他们根本并没有想以这部“纪录片”当作真实情况来放映。

    1902年梅里爱还摄制了一部用小模型构成的有名的影片《普累火山的爆发》。这一年标志着他的美学和企业已经达到了顶峰。当时,英国人在他们的广告上把明星影片公司所在的歌剧院街叫做世界电影中心。这位身兼制片人、影院经理、编剧、导演、布景家、特技专家、服装设计家和演员的艺匠(或更正确一点说,艺术家)的前途当时正属不可限量。这种成功推动了梅里爱前进,他无需依靠银行或后台老板,而成为独立支配自己艺术的主人。可是,在电影方面幸运是很短暂的。《月球旅行记》出现后仅仅五年,梅里爱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人们已可预料到,他将和埃米尔·雷诺一样,终将在贫困之中死去。

    在20世纪开始时,乔治·梅里爱以他发明的导演技术挽救了电影的命运,因为那时除英国以外,电影这一新的娱乐到处都处于濒危的境地,资产阶级已离开了电影,而一般平民则还没有光顾影院。

    影片《月球旅行记》标志着梅里爱的全盛时代,这一时代继续了相当长的时期。《仙女国》和《太空旅行记》无疑是此时期内梅里爱两部杰出的作品。仿效夏特莱剧院的古神话剧《森林中的麋鹿》拍摄的《仙女国》,剧情主要是在海底布景中展示出来。根据留存在现在的剧照看来,梅里爱在这部影片里的丰富想象力,确实惊人。《太空旅行记》的缺点是它简直象《月球旅行记》的翻版,几乎所有精彩的场面都被重新采用,例如:星群间的飞行、那个奇特的工厂、一群疯癫的天文学家、行星和星座的展览等等。在另一部影片《魔鬼的恶作剧》中也同样有这种毛病,这部影片大部分仿自夏特莱剧院上演的神话剧,而穿插了一个较好的插曲,即星车在天空飞驰的场面。梅里爱在他电影事业的末期(1912年)摄制的那部著名的影片《北极征服记》,也仍是以往成功作品和蒙特洛伊摄影场最有名的效果的重版,不过片中加上了一个所谓“白雪巨人”的巨大的机器木偶而已。

    乔治·梅里爱在他全盛时代,更多地应用了“戏剧电影化”的公式。他把《浮士德》、《浮士德在地狱》、《塞维尔的理发师》和《里普》等歌剧或喜歌剧拍成电影。在《浮士德》里面,他模仿戏剧中典型的演出方法,从布景、登场人物一直到姿态和服装都和戏剧相同。

    梅里爱的《天方夜谭》这部影片虽然因肤浅的东方色彩显得有些减色,但他的《巴黎到蒙特卡洛二小时的汽车竞赛》、《英吉利海峡下的隧道》、《巴黎到纽约的汽车竞赛》以及《罗培·马盖尔与贝尔特朗》这些影片却具有丰富的想象和灵感,而那部充满哲学气息、天真热情而富有社会意义的影片《历代的文明》,同样也具有这些特色。

    但以上这些影片,都比不上那部专为英国儿童们拍的《仙女卡拉波斯》。在这部影片里,有头戴尖帽的巫师、闹鬼的凶宅、妖艳而残忍的贵妇、中世纪的诗人、怪兽的雕像、令人哀怜的女俘虏、深夜出现的幽灵……这一切浪漫主义的产物,越出了19世纪的时代,而与罗伯逊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即灰色小说最盛行的时期,在幻灯中用过的那些鬼怪形象结合了起来。

    梅里爱的现实主义,即《德莱孚斯案件》和《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那种现实主义,并未消失;在某些神话剧里,如在《烟囱打扫人贾克》、《海底两万里》、《圣诞节的天使》等影片里,它和幻想结合在一起。在《放火犯》(梅里爱也把它叫做《一个犯罪的故事》,因为它是取材于齐卡的同名影片摄制的)里,现实主义更占着支配的地位。梅里爱在这个被很多人拍成电影的故事中,曾经插入了一个在自然背景中拍摄的场面。这在梅里爱实是一个唯一的例外,因为梅里爱在十年之中没有走出他的摄影场一步,但梅里爱在吹嘘克劳台尔按照他的设计而做出来的布景时,也时常称这种布景为“现实主义的”布景。

    1906年以后,梅里爱想和百代进行竞争。他拍了很多喜剧片,结果落入庸俗的老套。由于影片拍得太多,卖不出去,因而加重了他经济上的困难。

    但梅里爱在纽约的分店却做出了很好的成绩。1908年10月底,分店经理加斯东·梅里爱和他的儿子保罗,在芝加哥着手拍摄一部由美国人L.J.卡特导演的西部片。这个公司在初期很顺利,但它只能给予乔治·梅里爱一部分的帮助。这个自尊心很强、“从不和人合伙”的个人主义者,结果只好向查尔·百代告贷,而把自己的剧院和摄影场交给百代作为债务的抵押品。

    这样,梅里爱才能继续摄制了他的平凡的《闵希豪生男爵的幻觉》、出名的《北极征服记》以及新的《灰姑娘》和《布利琼家的旅行》等影片。这些影片完全由百代垄断发行,应得的租片费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