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多情剑客闯荡江湖:古道惊风 >

第328部分

多情剑客闯荡江湖:古道惊风-第328部分

小说: 多情剑客闯荡江湖:古道惊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我喜欢天上的月亮,你快去摘来给人家!”

  楚枫一愣,挠挠头,抬头看了看,为难道:“这个……有点难……现在月亮还没有出来,摘不了……”

  “哼!净找借口!”

  盘飞凤扭身欲挣开楚枫,楚枫那肯放手,凑嘴她耳根道:“要不今晚等它出来我再摘给你?”

  盘飞凤耳根一痒,浑身一阵酥软,倚在楚枫身上,嗔道:“少滑嘴!”

  楚枫将那片竹叶放在她手心,道:“飞凤,你就先收下这片竹叶,今晚我再为你摘下月亮,好不好?”

  “那好!你记住,你欠我一个月亮,你摘不下来,我饶不了你!”飞凤到底把竹叶收入怀中。

  楚枫乘机捉住她一双玉手,搓揉起来,只觉柔润绵绵,那还舍得放开。

  飞凤嗔道:“臭小子,光天化日还想占便宜!还不寻公主、兰亭去?”

  楚枫一惊,心道:这翠竹林不算大,公主和兰亭怎还没有寻来?

  连忙与飞凤寻去,却见兰亭和公主正立在一块碑石前,细细看着。

  只见这碑石刻着两竿翠竹,拔地而起,雄健挺劲,那丛丛竹叶清新俊逸,疏密有致,在东风中吹拂下轻轻摇曳。

  楚枫见兰亭看得十分出神,十分奇怪,碑刻两竿翠竹虽是清奇,也不至让兰亭如此着迷?正要问,兰亭忽惊讶道:“是藏诗画,画里藏诗!”

  “藏诗画?”

  兰亭已经开始念道:“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

  众人十分奇怪,再一细看,豁然而悟。

  原来碑石上刻的两竿翠竹,那随风飘曳的片片竹叶,恰似一笔一划组成了一个个字,串联起来便是兰亭念诵的诗句。

  以竹隐诗,字画相兼,构思可谓精巧妙绝。

  兰亭欣喜道:“这是《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传闻出自关公手笔!”

  “哦?”

  “当年关公身在曹营,心怀汉室,时刻思归刘备。后来他斩颜良报曹操之恩后,决意离开,乃挥笔成画,画下两竿翠竹,即《风雨竹》,画中藏《汉夫子》一诗: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乃借竹之名节暗喻自己对汉室矢志不移,不会折从曹操。后来不知那位高人将画刻在碑石上,就是这碑刻。原以为碑刻已经失传,原来藏在这一片翠竹之中。”

  楚枫惊讶道:“原来关公如此才气?还晓画画作诗!”

  兰亭道:“这多半是后人敬仰关公忠义,乃讹传是他所作。不过以画藏诗,以诗明志,实在精妙。”

  楚枫凝视碑刻,忽觉那一片片纵横交错飘曳的竹叶正仿似一道道闪起的剑光……

  盘飞凤见楚枫看着碑刻出神,问:“臭小子,你又发什么呆?”

  楚枫没有答话,忽“铮”的拔出古长剑,“唰唰唰唰”剑光连出,盘飞凤倒被吓了一惊,再看楚枫出剑,杂乱无章,十分凌乱,细看之下,却是行云流水,无丝毫凝滞,甚是古怪。

  盘飞凤看不出端倪,兰亭却觉得楚枫出剑似在泼墨挥毫、纵笔狂书,她连忙退后几步,惊讶地发现,楚枫剑光如同碑刻上的一片片竹叶,正组成一个个字,连接起来便是《汉夫子》四句诗: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

  盘飞凤和公主亦连忙退后几步一看,大感惊异。

  楚枫“唰”的收回长剑,盘飞凤想不到他顷刻之间从一块碑刻悟出一套剑法,惊讶道:“臭小子,你倒是天纵奇才!” 

  楚枫得意道:“老道士一向说我是不世奇才!怎样,关公是画里藏诗,我是剑里藏诗,还可以吧?”

  公主道:“却不知楚大哥这套叫什么剑法?”

  “这……”楚枫挠挠头。

  兰亭道:“既是剑里藏诗,不如就叫‘藏诗剑法’?”

  “对!”楚枫拍手道,“就叫‘藏诗剑法’。今次不虚此行,悟了一套剑法。”

  公主问:“楚大哥,你这剑法只能写《汉夫子》一诗么?”

  楚枫道:“当然不是。只要融会贯通便能剑随意转,喜欢写啥诗就写啥诗。要不要我写一首‘床前明月光’给你看看?”

  公主笑道:“你出剑如写诗,能交手么?”

  楚枫道:“公主,这你就不懂。我是借助出剑藏诗来提高剑意,真正交手当然不会这样。”

  飞凤道:“好啦,别吹了,快走吧,还要赶路去大同!”

第五百三十九章 晋祠主人
第五百三十九章 晋祠主人

  楚枫、飞凤、兰亭、公主四人晓行夜宿来到了太原。

  太原,古称晋阳,曾是唐尧故地,所以又被称为“唐”,历史十分悠久。

  楚枫见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道:“原来太原比大同还要热闹。”

  兰亭道:“太原乃战国名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且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就是这里。”

  “何谓‘桐叶封弟’?”

  “史载,周武王崩后,成王年幼,周公相辅。有一日,成王与其弟叔虞戏耍,削桐叶为珪给叔虞,曰:‘以此封汝。’周公听后,乃请成王择日封立叔虞,成王说只是戏言,不为真。周公以‘天子无戏言’,乃请成王封叔虞于‘唐’这个地方,就是晋阳这里。”

  公主接口道:“叔虞至唐地后,励精图治,百姓安居,其子继位后,改国号为‘晋’,便是晋国由来,叔虞被尊为晋公。叔虞死后,晋人便在悬瓮山麓修建祠堂以为纪念,取名‘唐叔虞祠’,即是‘晋祠’。”

  兰亭又接口道:“人言,三晋之灵,尽在晋阳,而晋阳之灵,尽在晋祠。晋水亦由晋祠而出,里面园林、雕像、碑刻让人叹为观止,连唐太宗也曾撰写御碑赞其雄秀。”

  楚枫笑道:“你们一唱一和,无非是想去晋祠一游,直说嘛,何必引经据典,故弄文才。”

  飞凤道:“臭小子,你不要去晋祠么?你忘了慕容托你的事?”

  “哎呀!”楚枫一拍脑袋,“差点忘了,慕容托我送信给晋祠主人!”

  飞凤哼声道:“我看你根本就是忘了,别不会连信也丢了!”

  楚枫连忙伸手入怀一探,松了口气,笑道:“没丢!没丢!”

  正欲问一下如何去晋祠,忽见路边有几个人哭哭啼啼走着,是一对老农夫妇,一个几岁大的小孩,还有一个年已花甲的老人。他们背着提着大大小小的破旧家当,还有两匹十分鲜艳的绸缎,与他们身上粗旧衣服极不相衬。

  楚枫听他们哭声悲戚,忍不住下马一问。

  原来他们一家四口是本地农户,守着祖传的几块田地过日子,安守本分。前几日,赵王府接来两名歌姬,赵公子为讨好她们,要为她们兴建一座仙衣坊,相中了他们那处田地,逼他们搬走。他们亦不敢反抗,只希望赵公子可以补偿多少银子或另寻一处安置他们。谁知今日一早,赵公子派人丢给他们两匹绸缎,就赶了他们出来,强占了他们屋舍田地。

  说到这里,老农已泣不成声,道:“我们本靠着一方田地度日,如今失去,还如何过日子。”

  盘飞凤恨得咬碎银牙,怒道:“岂有此理!让我碰着那赵公子,一枪挑了他人头!”

  兰亭问:“你们何不报官?”

  老农答道:“几位不知,我们这里有三处是开罪不得的!一处是魏侯府魏公子,一处是韩侯府韩公子,最后一处便是赵王府赵公子。这三府均是当朝大官,尤其是赵王府,势力最大,且是王爷,本处晋阳县官还是赵王爷的门生,我们就是被县官派来的衙役棒打出来的。”

  兰亭问:“你们现在打算去何处安身?”

  农妇道:“我原是贵阳黔西人,如今唯有投靠娘家,希望暂得收留。”

  楚枫道:“贵阳离此数千里,你们如何能到?”

  “唯有沿路乞讨。”

  楚枫不禁心酸,伸手一摸,才发觉自己也是身无分文。

  兰亭打开药箱,取出一包银两递给那妇人,道:“千里跋涉,路途艰辛。这有些许银两,你们权且收下吧。”

  老农夫妇又惊又喜,拜谢之后正要上路,忽有一骑快马急驰而来,坐着一名绿衣婢女,一身翠青花蝶衣,挽着双环垂荷髻,十分俏丽,手上提着一个大包裹。

  她一直赶马至那老农夫妇前,下马躬身道:“我是晋慈公婢女绿衣,我家主人知你们为赵公子所迫,流离失所,特遣我送一包银子给你们,权作路费。我家主人说,身为晋祠主人,未能保一方百姓安居,无颜面见你们。”

  说完将那包裹递给老农。

  老农夫妇慌忙面朝西北跪拜道:“晋慈公宅心仁厚,我们晋阳百姓谁人不曾受其恩惠?如果晋慈公是晋阳之主,我们何至于此!”说着泪如雨下。

  绿衣扶起他们,道:“我家主人说,贵阳离此数千里,你们扶老携幼,一路小心。”

  老农夫妇千恩万谢,将兰亭所给的银子递回楚枫道:“公子,这包银子我们不敢收下,公子请收回!”

  楚枫连忙道:“路途遥远,你们就收下吧!”

  老农妇人一家四口再三拜谢而去。

  绿衣瞅了楚枫一眼,转身上马正要离去,楚枫急喊住:“绿姑娘!”

  绿衣回头,颦了颦秀眉,问:“你叫我么?”

  “是!”

  “我叫绿衣,不叫绿姑娘!”

  楚枫连忙道:“绿衣姑娘,我们正想去晋祠拜会晋慈公!”

  绿衣奇道:“你认识我家主人?”

  “不是!是慕容公子托我交一封信给你家主人!”

  “姑苏慕容公子?”

  “正是!”

  “那请随我来!”

  绿衣带着楚枫等人向西北而行,很快便来到悬瓮山下晋祠前。

  只见晋祠背负悬山,面临汾水,依山就势,凭水添姿,未入晋祠,已感其壮丽巍峨之势。及至走入,眼前一开,但见古木婆娑,楼阁幽雅,清风拂面而来,水声潺潺而至,说不出的清幽灵秀。

  至厅中,绿衣道一声“请稍等”乃转入内去,自有小丫鬟献上香茶招呼。

  楚枫四下看看,这厅布置得十分雅致,墙壁上挂着不少古画古字,衬壁上有笔墨纸砚,古色古香,更显主人清雅。

  楚枫喝了一口茶,失声呼道:“好茶!”

  旁边小丫鬟“噗哧”笑道:“这是我家小姐刚煮的茶,当然好!”

  “哦?你家小姐?可是晋慈公孙女么?”

  未等小丫鬟答话,一阵轻盈的脚步声响起,从屏风转出一位端庄秀丽的大家小姐。只见这位年约二十二、三,眼如秋水,面若桃花,齿白唇红,丰姿妍丽,头挽端云扶摇髻,斜插两支珠翠玉簪,玉簪端还坠着两枚滴珠,走路时滴珠微微摇颤,既不失端庄清雅,也不失婀娜多姿。

  她一转出,便躬身道:“不知几位光临敝舍,失敬!失敬!”声音温婉悦耳,音韵楚楚。

  楚枫连忙拱手道:“在下受慕容所托,送一封信给晋慈公。敢问小姐可是晋慈公孙女?”

  那小姐一听,掩嘴而笑,连跟在后面的绿衣也笑起来。

  楚枫自语道:“莫非是晋慈公小女?”

  那小姐更加笑得花枝招展,玉簪上两枚滴珠“叮叮”作响。

  楚枫更加莫名其妙,呆呆望着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