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读孙子兵法 >

第57部分

我读孙子兵法-第57部分

小说: 我读孙子兵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撤。但有些士兵在路上投降了魏军,把宋军缺粮的情况报告了他们。魏军于是紧紧追击,宋军处于险境之中。这天晚上,擅道济在军营巡视一圈,见士兵因为吃不饱肚子,怨声载道,他心里也很着急。是啊,眼看就要断粮,魏军又步步紧逼,总得想个退兵之计呀!他找来一些心腹商议了一阵,最后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会儿,营帐之外燃起无数火把,征南大将军指挥数千名士兵往空米袋里装进沙子,一边装,士兵们一边高声数着:“一斗,二斗,三斗。。”另有一群士兵来来往往,把沙袋搬到东,运到西,看上去像是在分粮食。就这样忙乎了大半夜。

  天快亮了,檀道济命令士兵把一袋袋沙陈列在帐外,袋口故意敞开着,上面覆盖少量的米,看上去好像是一袋袋粮食。

  此时,魏军中早有人把宋军半夜里分粮食的事报告主帅。主帅很是疑惑,忙吩咐探子去查个明白。天蒙蒙亮时,几个探子打扮成老百姓,来到未军营帐前,看到一袋袋的粮食摆在那里,几个伙夫从上面挖出来做早饭。慌得他们连滚带爬地回到主帅那儿报告。主帅一听,心里暗想道:“檀道济一向诡计多端,分明是军粮足够,却叫士兵来诈降,谎报粮草已绝,让我们紧紧追赶他们,到时候他再突然来个回马枪。我得提防着点。”想毕,喝道:“来人啊,把那些来诈降、谎报军情的宋兵给杀了!”

  且说檀道济因为兵力薄弱,很难摆脱势众的魏军,他就命令士兵都穿上整齐的铠甲,自己穿着雪白的衣服高坐在兵车上,带着队伍慢慢地突出包围圈。魏军主帅得知宋军威武雄壮,从容不迫,恐怕宋军有伏兵,不敢再靠上去,反而向后退了几十里。檀道济趁机迅即指挥全军加紧撒退,安全地向南撤回大本营。 

杨政假招伏兵
杨政假招伏兵

  公元1141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宋朝国力虚弱,金朝乘机兴兵,屡屡攻打宋国城池。那年金秋十月,宋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官职名)杨政主动出击,在宝鸡(今陕西宝鸡)迎战金万户(官职名)通检。

  当时,通检得知情报后,龟缩在渭河北面屯兵驻扎。整个营地防守严密得如铁桶样坚实。

  这天黎明,杨政率领精兵强将扑向通检军营。通检接报,忙点齐一万精兵,列队出战。

  两方旗帜鲜艳,战鼓劲擂,战将在阵地上捉对儿厮杀。太阳冉冉升起,双方接战砍杀已五十多个回合,尚难决雌雄。

  “金兵气焰正盛,看样子硬拼不行!”杨政思忖了一会,唤来一旁的裨将悄悄吩咐:“如此这般。。”

  那位裨将得令,乘敌不备,单身匹马冲出阵地,策马奔到阵后一座山上。

  他站在山顶,双手突然高举红旗,左右摇着,严然一副招引、指挥山后伏兵前来参战的样子。

  眼尖的金兵看得清晰,以为山后真的藏有大批伏兵,急得扯直嗓子高呼:“不好啦,宋朝伏兵杀过来啦!”一时间军心大乱,惊慌失措地溃败而逃。

  杨政见计谋成功,大呼:“冲啊!”宋军乘势追杀过去,金兵忙向城内龟缩。

  通检慌不择路,气喘吁吁逃到城门。无奈,桥早被宋军拆毁,他长叹一声,给尾随追至的宋兵活捉。

  成为阶下囚的通检做梦也没想到,那宋营裨将的挥旗是欺诈之计,那儿有什么伏兵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节:避其锐气
第四节:避其锐气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笔者字面理解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所以,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军队刚投入战斗时土气饱满,过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完全衰竭了。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敌人的轻燥,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用自己部队的接近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对付奔走疲劳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饱食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笔者感悟

  孙子阐述了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方法。

  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面对士气高昂的敌人,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士气低落。面对意志坚定的敌军将帅,可以想办法,让他决心动摇。

  两军对垒时都普遍存在一种规律,就是:军队刚投入战斗时,斗志昂扬、土气饱满;只要过一段时间,士气就开始逐渐懈怠,战斗力开始下降;到了最后阶段,士气几乎完全衰竭了,战斗力丧失殆尽。所以善于用兵的将帅,一定要掌握这种规律。在战斗初期,首先要避开敌人来势汹汹的锐气,要想办法消磨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就可以组织有效的进攻了,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

  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总会用自己的治理有方的军阵,来对付敌人军队的杂乱无序。始终让自己军队保持镇静,而想方设法让敌人的军队狂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

  用自己部队的接近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对付奔走疲劳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饱食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

  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孙子说:“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企业发展最忌讳的就是“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企业不能可持续发展。

  我们来分析一句大多数企业惯用的口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大有同生死共存亡之感,乍一听言简意赅而又气吞山河。任找一位员工发问:何以为荣?何以为耻?回答多为俗不可耐的大道理,然而其骨子里的回答定为:荣辱与我何干。漂亮的企业文化和华丽的口号,不过是“金玉之外”,如果再加上“败絮其中”的话,长久反倒成了一件怪事,多年来发生在眼前的中国企业兴衰史,证明了这一点。

  对此,我大胆的提出一个口号:“企业是我家,工作是家务”,如果员工把企业视为家,定可奋不顾身;把工作视为家务,定可废寝忘食。

  要把企业与个人联系在一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多年来,人们耻谈“利益”(企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鼓励“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老黄牛精神,认为高谈“利益”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为社会所不齿,殊不知“利益”就是联系企业与个人的纽带,而且是唯一纽带。

  当企业的远景规划和员工的远景规划、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达到最接近时,企业文化才是最成功的文化,这是当今国际企业界总结出来的真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才能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把工作视为自己的家务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口号才不是一句空话。

  “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就是这样诞生的。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建立企业文化,这个课题摆在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面前。企业的远景规划应该建立在广泛吸收员工意愿,围绕广大员工的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员工的进步速度相匹配,行之有效的企业发展模式,围绕着这个模式来建立企业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能够使企业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使企业的各个环节连贯顺畅,同时使企业不断发展的管理手段,就是企业管理之道。掌握这些管理流程的就是企业管理人才,掌握企业关键技能的就是技术人才。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人才所掌握的管理经验和技能水平都将得到发展进步。这就是企业的良性发展模式。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 

  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

  孙子说:“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曹刿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