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孝经智慧 >

第13部分

孝经智慧-第13部分

小说: 孝经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那就是展开被子给弟子看。或说是视、看,这里取此说。“免”,指免受损伤,也免受肉刑。
  这则也解读了《孝经》里的一个理念,即一生都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到损伤,这才对得起父母。这也是孝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还说过:“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篇》)曾子大约快要死了,而让弟子看自己手足无损,从此可以免去不全的不孝,能够全而归了。这样做,一方面表现了自己对孝道的终生奉行,一方面用自己的行为活生生地教育了弟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曾子与孝的故事(2)
不过钱穆有个评语也值得一读。他在《论语新解》里说:“《论语》言‘杀身成仁’,《孟子》言‘舍生取义’,曾子临终则曰‘吾知免夫’,虽义各有当,而曾子此章,似乎气象未宏。然子思师于曾子,孟子师于子思之门人,一脉相传,孟子气象固极宏大。论学术传统,当通其先后而论之。谓曾子独得孔门之传固非,谓曾子不传孔子之学,亦何尝是。学者贵能大其心以通求古人学术之大体,以过偏过苛之论评骘古人,又焉所得。”其实我们去读《孝经》,不也是这样吗?
  7。 曾子出妻
  《孔子家语》:“及其妻以藜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参曰:‘藜,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娶。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曾子因为妻子没有将藜叶之菜蒸熟,就休了其妻。有人提出异议,说这不属于“七种”休妻的规定。曾子说:藜叶之菜蒸熟,这不过是一件小事情,但还不服从我的话,更何况大事呢?于是休妻,终身不再娶妻。他的儿子曾元请求父亲再娶,告其子曰:“高宗因为后妻而杀害了儿子孝己,尹吉甫因为后妻放逐了儿子伯奇。我上不及高宗,中比不了吉甫,哪里会知道再娶妻能免除不对的事情呢?”曾子对妻子的要求也太厉害了一点,有点儿不近人情了,是否能多一点关爱之心呢?现代女性如果读到这一则故事必定怒气冲天,如果曾子还在世,非把曾子告到法庭不可!当然,这些都是传说,只能当作传说看待的。就像文中所说,“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其实并不是后妻杀死了孝己,而是孝己被放逐后,自己死在了野外。
  8。 慈爱育子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下同)还,顾反为女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曾子养育子女重视真诚不欺,这也是一种慈爱。如果父母欺骗子女,那么子女就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不好的习惯了。《说苑》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善教也。”今人深可体味之。
  再说一个故事。《说苑·敬慎篇》:曾子重病,他的两个儿子,曾元抱着父亲的头,曾华抱着父亲的脚。曾子说:我没有颜回之才,没有什么告诫你们的。我虽无能,但是君子讲究效益。繁花多,果实少,这是天意;言语多,行动少,这是人事。飞鸟还以为山低卑,把鸟巢筑在上面。鱼鳖还以为渊浅,而在泥土中穿洞穴。然而人们之所以能捕捉到它们,全凭着那诱饵。“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生不要为各种贪欲所诱惑,不要“以利害身”,那么就不会遭受耻辱。人生要警戒“四事”:一是官位得到了,而懈怠了;二是病稍微好转,可能会重新加重;三是灾祸产生于懈怠懒惰;四是孝行因为妻与子而衰减。因此一切要“慎终如始”。这些应该是永不过时的谆谆教诲。
  9。 批评愚孝
  《韩诗外传》、《说苑》、《孔子家语》均记载:一次,曾子有过错,在瓜地里除草,将瓜苗的根斩断了,其父曾皙就拿起拐杖揍他。曾子被打得仆倒在地上,好长时间才苏醒过来,说:“您老人家还在生我气吗?”鲁国的人认为曾子的做法是孝子,就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孔子听后对门人说:“曾参如果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认为自己没有错误,就请人转告孔子。孔子却说了一番道理:“曾参,你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的父亲用小竹鞭子轻轻打他,他就忍受着。如果用大拐杖打他,他就逃跑。经常叫他做什么,他随时都在;如果要加害于他,就找不着他。今天你让父亲暴怒鞭打,拱手站着不逃走。你想,你不是一个百姓吗?如果杀死一个百姓,那给你父亲留下什么罪啊?”这就是成语“小受大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等的来历,是说轻打就受,重打就逃开。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成语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这个故事很深刻,不要“愚孝”,而要学舜的“至孝”、“大孝”,这是孔子孝的智慧,又是从舜那里得到启发的。再说,如果曾子被父亲打死了,那么其父就有罪,辱没了父亲,曾子也就是不孝之子了。孔子的这种逆向思维也很有意趣。
  这些传说,可以明白一点:曾子是个大孝子。孔子锁定曾子为传授《孝经》的对象,是得其所哉,慧眼识人!孔子评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论语·先进篇》)挑出一个“鲁”字来评曾参,真是一字千金!曾子上面的孝行故事不就是一个“鲁”字吗?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言不亦“鲁”乎!程子说:“参也,竟以鲁得之!”诚者斯言!
  

智慧:孝是会延衍滋生的
《古文观止》第一篇是《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隐公元年》的一则历史故事。这里讲述了孝子颍考叔是怎样启迪国君郑庄公的孝行的。
  郑庄公的母亲叫武姜,前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就是郑庄公,因为是难产,受到惊吓,因此不喜欢他;二儿子共叔段是顺产,因此偏爱他。武姜希望小儿子即位,但是没有得到丈夫郑武公的同意。她又私下纵容小儿子对其兄郑庄公的背叛、叛乱的活动。最后,共叔段的地盘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于是就准备偷袭郑国的都城,而其母约定做内应,为小儿子开启都城的城门。郑庄公对这些都了如指掌,就在其弟将要动手之际,先下手派兵攻打其弟所居住的京地。共叔段大败,仓皇出逃。
  因为其母参与了这起叛乱,庄公就把母亲武姜赶出都城,放逐到城颖,而且还对她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是,不到黄泉,再也不会和她见面了。黄泉,是地下的泉水,因为是黄色,故有此称,这里指坟墓。庄公是说,母子之间,活着就甭想再见面了。
  郑国的一个官员颍考叔,是管理边疆的大夫,听说了这一件事情,就来晋见郑庄公。郑庄公宴请他,宴饮之中颍考叔将肉食放着不吃。庄公问其缘故。颍考叔回答说:“我有个母亲,尝到的都是小人的普通饮食,还没有品尝过国君美味的肉羹。请求您能让我带回去,留给母亲吃。”
  郑庄公感叹地说:“您还有个母亲可以留给她品尝,偏偏我没有啊!”颍考叔问:“请问这是什么说法?”郑庄公就告诉他其中的缘故,并说自己后悔了。
  颍考叔说:“国君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如果挖掘一个地道,且深至于泉水,在隧道中母子相见,难道有谁说您不对呢?”郑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挖掘了隧道,在隧道中母子相见,从此以后母子之间的关系改善并恢复了正常。
  该文篇末写道:“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延伸)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这段话很有名,被后代广泛传诵。意思是,君子说,颍考叔是一种纯粹厚笃的孝啊!他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又把自身的孝延伸渗透到庄公那里了。《诗经·大雅·既醉》:“孝子的孝没有穷尽,永远把孝赐给孝子的同类。”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这一则故事如果从《孝经》的角度来解读,也很有趣味:
  一是,作为先因为丈夫是诸侯而为诸侯夫人、后儿子是诸侯而为诸侯之母的武姜,自己不做慈母,却爱憎分明地对待儿子,且帮助叛乱,这不是称职的母亲。《孝经·诸侯章》有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诸侯之母的武姜,地位高高在上,但犯了不能“制节谨度”的弊病。
  二是,庄公作为一个儿子不及时地规劝母亲,这也是不孝,如《孝经》所说“子不可不争于父”,当然也包括应该争于母。庄公又不及时地帮助犯错误的弟弟悔改,这是不悌。《孝经·广要道章》:“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庄公这两点都没有做到。
  三是,共叔段作为儿子却和母亲一起做叛乱的事,阴谋篡夺其兄长的君位,这是不孝、不悌、不忠。
  四是,颍考叔是个孝子,他与君王宴饮而想到让母亲也尝尝这一美味,这是孝敬,当然又能孝养。他还巧妙献计,让一个良心有所发现的不孝的国君重新返回到孝道上来,母子关系得以恢复,国君的榜样与威信得以重新树立。这就是纯粹厚笃的孝在感应他人,赐予他人。《孝经·广扬名章》:“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颍考叔是“忠可移于君”,“治可移于官”,确实也得以扬名于后世。
  这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关于孝的智慧、孝的感应力量与感染魅力的案例。
  

散点透视:汉代·孝·孝治(1)
汉代,一个政论家曾面对趾高气扬的汉高祖刘邦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向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如果先前使得秦国在吞并天下之后,能实行仁义,效法先圣,你刘邦凭什么取得天下?——这人就是陆贾,他的学说收在《新语》里。
  刘邦马上从得意忘形的高端跌下来,而有惭愧之色,并恳切地希望陆贾跟他谈谈治国的智慧。确实,刘邦虽得到了天下,但面临着如何治天下的难题。秦代虽也有孝道,但是其*远远超过了微不足道的孝道,这是刘邦切身感受并体会的最深刻的。于是,他采取反秦之道而行之,从与秦*相反的维度去统治天下。汉初既用黄老之术来恢复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又大力推行孝道来治理“天下一家”的刘姓王朝。这里简略地说说汉代“孝治”的一些情况。
  1。 刘邦与“孝治”的故事
  刘邦深悟孝治天下的道理,并自己先做了个样子。刘邦当了皇帝后,每隔五天就去朝见一次自己的父亲“太公”,行礼就如同一般人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