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571部分

民国投机者-第571部分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对,”李宗仁插话说:“所谓的国家实力仅仅是战争胜利地一个要素,日本的行动已经公然违背国际法则,英美现在对它采取纵容手段,殊不知,这正是搬石头砸了自己地脚。”

“李将军的判断因何而来?”史迪威问道,他心里有些警惕,中国政府很希望西方力量支持,为此在大肆宣传,认为如果日本在中国得手,那么日本下一步行动方向就是南洋。

“日本自中国地行动,以及美英法的软弱,让欧洲地德国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希特勒将趁机在欧洲进行扩张,比如对捷克,对波兰的要求,一步步挑战英法底线,最终会挑起欧洲战争,一旦欧战爆,英法在南洋的力量空虚,日本就会必然南进,那时美国是否还能置身事外?所以今天对日本的纵容,就是明天的战争开了绿灯。”

“不,不,将军,”史迪威摇头说:“您错了,法国构建了马奇诺防线,而且以德国地力量与英法相比差得很多,他没有力量动欧战,而且日本的目的只是征服中国,他完全没有必要南下,与强大的英美海军为敌?除非他们疯了。”

庄继华有点意外的看着李宗仁,他没想到李宗仁居然能看到这一步,党国人才何其多也,心中佩服不已。

“史迪威上校,愿不愿意与我打个赌?”庄继华笑着问。

“哦,将军想打个什么赌?”

“战争的展将如李将军那样进行。”

“可以,我愿意打这个赌,不过赌注是什么?”史迪威大有兴趣,连声问道。

“就赌一瓶威士忌吧。”庄继华淡淡的说:“当年北伐时,李将军赢了苏俄的加仑顾问一打白兰地,将来我就赢你一瓶威士忌。”

“noo,no,将军,赢的肯定是我,除非日本人疯了。”史迪威无论如何不相信日本人会向英美开战,日本与英美地实力差距就像中国与日本的差距那样大。

“将军,刚才我听了您对战争的总体看法,可我想知道,您怎么看待这场津浦路战役。”史迪威感到罗斯福的要求还没能满足。

“这场战役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我们大量消灭日军,却没有守住徐州;另一种是我们大量消灭日军,也守住了徐州。”庄继华郑重其事的说道,可史迪威却感到他好像什么也没说。一种是守住徐州,一种是没守住,这不是废话吗。

正说着,一个参谋进来在李宗仁耳边悄声说了几句,李宗仁点点头,参谋离开后,他对史迪威和庄继华说:“板垣出来了。”

“青岛?”庄继华不动声色的问。

“对,青岛。不过不是他一个,还有一个,番号是十六师团,在烟台登陆。”

这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日军居然在胶东投入了两个师团,这下韩复恐怕跑得更快了。

史迪威初始对他们这样平静感到有些惊讶,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看来日军的行动就在他们预料之内,他对津浦路战役的信心陡然增添三分。

不过庄继华却不想与他谈了,日军在胶东登陆的部队是他们预计地一倍,这会产生那些影响呢?他们必须立刻进行预估。

“上校,看来我们的谈话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欢迎你下次来徐州做客,到时我们再详细谈谈。”庄继华站起来向史迪威伸手告别。

史迪威也不以为意:“非常感谢,我会一直待在徐州,我想看看这场战役地全过程。”

“非常欢迎。”庄继华淡淡的说,李宗仁也随即与史迪威握手告别。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二章 津浦路防御战 第五节 友人(三)

开司令部后,尼普顿有些纳闷的说:“上校,真是难他们居然依靠两千年前兵书打仗,难怪……。/”

“听他们说起来,还头头是道,”迈克也难以置信的摇头,他忽然问:“上校,您在中国这么久,看过这部书吗?”

“noo,”史迪威摇头:“不过听他们说起还有几分道理,即便克劳赛维茨也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他的基本原则依然适用,有机会找找这本书看看。”

说完他拉开车门上车,迈克坐到副驾驶上,翻译看来是兼任司机的,坐到驾驶座上,汽车动,缓缓驶出司令部的大门,车头的星条旗迎风飘扬。

走出一段距离后,尼普顿忽然说道:“上校,您认为日本真的会向南洋进攻吗?”

“除非希特勒挑起欧洲战争,那样的话,有三分可能性。”史迪威想想后说:“中国人现在很困难,如果日军进攻南洋,恐怕他们会大声为日本叫好,然后跟在我们**后面收拾小日本,所以他们现在拼命宣扬日本威胁,一方面将来如果真的生这样的事,便可以说他们已经提醒了我们;另一方面,希望挑起我们对日本的防范之心,可以多卖点武器弹药给他们。”

“听说希特勒已经决定召回军事顾问团了,武汉的部分德国顾问已经走了。”尼普顿望着窗外,大捷上的行人很少,偶尔一个也是行色匆匆。

“两个盟友中,希特勒选择了日本。”史迪威淡淡的说,他的眼中忽然露出一丝忧虑,这会不会与德国在欧洲的行动有关呢?德国需要日本的舰队。

这个忽然萌生的想法把他吓了一跳,急忙抬头看看,见几人都没注意,他才暗中松口气,在心里嘲笑自己:“这是怎么啦,居然被两个中国人给蒙住了。”

“失去德国地支持,中国就只能指望苏俄人了。”迈克的语气很是惋惜,他对苏俄没有好感,一个老是希望颠覆其他国家政权的政府很难得到其他人的好感。

尼普顿淡淡地说:“除了苏俄他们还有选择吗?现在全世界都抛弃了中国人。只有苏俄。苏俄。他们也只好抓住这根救稻草了。”

“不完全这样。他们走到一起更多地利害关系。日本占领东北后。苏俄感到威胁。两个国家走到一起来了。苏俄想借中国人地手削弱日本人。所以他注定不会坐视日本吞并中国。”史迪威不以为然地说。蒋介石打了十年。最后还得靠渡过难关。要是这个时候美利坚合众国伸出援助之手。蒋介石肯定忙不迭地抓住。

中俄在二月签订了航空协定。这是个公开协定。外交界更盛传中苏之间签订一系列秘密协定。但这些协定还只是传说。没见双方公布。但以外交界地常例。这种协定恐怕是存在地。

回到旅社。史迪威便开始动手写给总统地报告。他先把今天地与庄继华和李宗仁地谈话写上去。然后再谈自己地看法:“…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参谋进来报告日军在青岛登陆时。庄继华和李宗仁两位将军没有丝毫奇怪。仿佛本就应该如此。可是据我所知。胶东地区地兵力不多。只有一些保安团。这种保安团类似美国地民兵组织。

庄继华让我非常惊讶。他让我再次感到中国古老文明地魅力。他用中国古老地兵书来分析今日地中日战争。这个举动让我很是惊讶。庄继华将军受过很高地西方教育。但他依然对中国古老文明充满信心。联想到近期在各地生地举动。我认为这是个难以征服地民族。他们不会屈服于日本军队之下。即便中央政府有人想和谈。但也不敢公开违扭民心。

千百年来这块土地充满战争,徐州大街上人迹渺然,很多居民参加了支前队,他们用肩膀,木车,马车,牛车向前线运送物资,长长的人流望不到头。南京虽然丢失了,但中国人的抵抗之心没有熄灭,而是更加旺盛。”

史迪威写完之后,重新看了一遍,想了想,他拿不定主意是不是把他与庄继华打赌地这事写上去,迟疑半天,他最终还是决定还是写上去。

“…,由此我产生一个判断,希特勒决定召回在中国的军事顾问团,在两个盟国中选择日本,是因为他需要日本的舰队,他是在准备战争。

总统先生,凡尔赛体系已经崩溃,世界正在走向一个新体系,美利坚合众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领先优势。”

史迪威看了看,他不清楚这样写是否妥当,个人主观判断太多,想了想后,他心一横,决定就这样。

如果换一个职业外交官肯定不会写后面这些东西,这完全不符合国务院的报告规则,把一些主观的片面地东西,没有任何证据的东西报告上去,即便要写,也码应该把分析另列一份报告。

史迪威始终是个军人,即便披上外交官地外衣,骨子里还是军人。

傍晚,战区司令部的行文布官布消息,称日军在青岛和烟台登陆,烟台青岛失守。

不过史迪威得到地司机消息是青岛登陆的日军基本没费一枪一弹就拿下青岛,青岛城内中国仅有地五百名海军陆战队在市长沈鸿烈率领下不战放弃青岛,后撤县;在烟台登陆的日剧十六师团,也基本没放一枪就占领烟台,当地的八百多名保安团,在团长的率领也弃城而逃。

到南京保卫战后期,南京城内只剩下梅悠兰和韦伯两个记,所以后期报道各大报社都靠转载《渝州晚报》的文章,现在报社主编们决定改变这种状况,战情临近,各大报社记云集徐州,到徐州的记们,在旅馆占了整整两层楼。

旅馆大厅成了记的交流消息的场所,每天晚上,记们写完报道后就在大厅里喝茶喝咖啡,彼此交换消息,表对战局的看法,也有少数敬业地晚上还在跑出去,找熟悉的军官打探消息。

“老王,依我看恐怕胶东半岛守不住,据说胶东连一个杂牌师都没有,只剩下部分保安团。这不是有意放弃胶东吗?”

“其实幸亏放弃胶东,否则日军在烟台,岂不是被南北夹击了。子环兄,庄将军能在南京打胜仗,这次也能大败小日本

“我听一个参谋军官说沈鸿烈没有退到济南,而是上了蒙山,准备打游击战。”

“听说县打得很激烈,九十二军和四十六军损失很大,二十一集团军增援上去了。这个消息是作战科的科长亲信告诉我的,绝对假不了。”

“黄河对岸地日军怎么还没行动?据说有大约四个师团。”

“唉,这场仗难打呀,粗算总兵力就接近三十万了,已经超过南京战役的总兵力了。”

记们在大厅里七嘴八舌的聊天,渐渐的话题集中到日军动态上,担忧日军兵力众多,五战区现在总兵力五十万左右,这样的兵力与三十万日军相比,并不占优势,淞沪抗战,那是七十万才压住了十多万日军。

梅悠兰是这群记中的明星,她的消息往往是最快最准,这很让这群记羡慕和妒忌,可谁也没办法,没有男的底细他们早打听清楚了,宋美龄的侄女,庄副司令地妹妹,这两重身份放在那,五战区除了李宗仁不卖帐外,谁敢不卖帐。另外梅悠兰自己也争气,沪表的关于九国公约的系列分析,最后证明她的分析完全正确,这让她名声更上一层楼,隐隐有与张友鸾这样的著名记并肩的趋势。

“梅小姐,今天又有什么消息。”

梅悠兰一出现在大厅,立刻有群人围过来,梅悠兰微微摇头,含笑与同行们打招呼,经过多年历练,她已经完全成熟了,同行虽然是冤家,也可以作朋友,所以一般他在写完报道后,就把消息告诉他们,当然最隐秘地消息属于她的独家。

但今天确实没有,没有任何消息;她到大厅里来喝咖啡,是因为她感到房间里有些闷。练小森不太爱说话,而且他们也聊不到一块。

“韦伯先生,您没去贾汪?”梅悠兰有些意外的看到韦伯坐在一边与两个记在闲聊,英美记今天下午去贾汪采访驻守那里二十四集团军司令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