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483部分

民国投机者-第483部分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废老头明言,看着他每天跑来跑去,自己却跑到一边躲清闲,现在他也不干了,要清闲大家都清闲。

张静江的“责骂”让众人一阵乐,宋希濂快意的眨巴下眼珠说:“静江先生说地没错,文革。/我是最了解的,他算计每一个人。朋友,盟友,上司,部下,敌人,从七连开始他就在算计我们,我吃的亏太多了。”

“萌国,你小子要有点良心,你那里又吃亏了?”庄继华十分“不满”:“你看这里清风明月,江流宛转。好一番诗情画意;住在这么个地方。你还有什么抱怨的,需要抱怨吗?”

傍晚的南京城郊十分美丽。天边的云彩染出点点霞光,江山白帆穿梭。间或有一两声长鸣地汽笛,士兵已经收操,军营里一遍寂静;长江静静的从南京城边流过;战争,政治在这一刻好像忽然都远离他们了。

“是呀,真的好美,以前怎么从没发现。”宫绣画忍不住低低地呢喃道,到南京的这些天,庄继华还好,他们每一个人都把心提得高高的,直到现在也没落下。

众人都没有出声,他们静静的望着江面,望着渐渐变得黑乎乎的南京城墙,想着各自的心事。

“萌国,你说从下关架一条浮桥到对岸,需要多少时间?”庄继华最终打破沉默,宫绣画不满的白了他一眼,责备他不该破坏这种温馨的气氛。/

宋希濂显然没细想庄继华问题地含义,他随口答道:“怎么也得半天到一天吧。”

“有这么快?”庄继华表示怀疑,以前他对浮桥这类东西没有太在意,刚才这幅极美的画,让他想到一年后这里将发生地人间惨剧,如果到时有座浮桥,恐怕能跑出不少人吧,庄继华忍不住这样想。

宋希濂还没答话,张静江却插话问道:“文革,西安到现在还没消息,你就一点不担心。“骰子已经掷下了,有什么好担心,明天校长能离开西安。”庄继华肯定的说:“张杨也明白,他们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校长;如果这张牌失效了,那他们将一无所获。我们感到时间紧,他们也同样感到时间紧,汪精卫要回来了,没有师母在南京,联席会议的态度很可能转变,那时双方就都没有退路了。”

“共党方面会同意放校长回来吗?”尽管共党方面给南京发来通电,呼吁和平,但南京方面还是不肯相信,毕竟双方结下的仇太深。

“当然,我恰恰认为共党方面是真想放校长回来,”庄继华望着天边逐渐最后一抹亮光淡淡的说:“你们注意到没有,**给中央的电报,还有事变刚发生时苏俄的态度;我认为苏俄肯定给他们施加了影响,为了苏俄的利益,斯大林也会让校长回来。///”

“这点,我赞成共党方面是想放委员长回来。”张静江点头说,他转头看看黝黑的南京:“不过,他一回来,不知又有多少人要折戟沉舟,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个话题就有点沉重了,这场战和之争包含地东西太多,卷入地人群、团体也太多,庄继华已经有些感觉了,孔祥熙提出那道最后通牒前,是与他和张静江而不是与陈家兄弟商议,这已经就表明态度了,宋美龄没有忘记陈家兄弟最初的“背叛”。

不过蓝衣社肯定是最大地输家,他们至始至终主战,贺衷寒的种种举措无不引人生疑,蓝衣军,白衣誓师,两道通电,重重举措。蒋介石回来必定清算。

当然最大地赢家肯定是庄继华,他从头至尾对宋美龄坚定不移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南京的局势,蒋介石宋美龄对他的信任将增加一种空前地程度。//

“是非成败多少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庄继华叹道:“两千年了,这条江见证了多少兴衰。可回头来看,又算什么呢?又有什么呢?法西斯主义本就是个极端的思想,不适合中国。蓝衣社解散了也好。君山他们经此挫折,也不见得是坏事。”

众人沉默了会,宋希濂才低声问:“你认为校长会解散蓝衣社?这可是他老人家亲自下令成立的。”

“可蓝衣社已经变了,与当初成立的主旨背道而驰,你看看这些年,争权夺利,贪污腐化,纪律松弛。四年前宣称的铁血、纪律、廉洁。现在还剩多少?”庄继华摇头叹息道,蓬勃兴旺的蓝衣社短短几年就要烟消云散。

“蓝衣社可有上百万人。校长就这样把他们解散了?”宋希濂还是有点不相信。“一下就解散恐怕不会,不过解散却是肯定地,你们那位校长这方面的手腕高着呢。”张静江慢悠悠的说,其实他当年也不看好这个组织,不过他是从他与蒋介石私人恩怨地角度来看的,后来与庄继华交流后,他才有了反对理论基础,而这次的判断则是基于他对蒋介石的认识做出的。

“文革,接下来要做什么?”宋希濂有点好奇,他不喜欢政治。但这场事变就是政治范畴远大于军事范畴。完全让他看不明白,只好求助于庄继华了。

“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好好练兵,准备打仗。”庄继华说到这里像想起什么来:“对了萌国,把弟妹和侄儿侄女送到重庆去吧,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手忙脚乱?”宋希濂疑惑的扭头看着庄继华,忽然之间明白了:“你是说抗战就要开始了?南京还守不住?是这样吗?”

庄继华没说话,他站起来伸个懒腰,深深吸了口江上吹来的寒风,有点沉醉的说:“我们这代军人是幸福地,也是不幸的,希望我们能把该打地仗都打完,等丫丫他们长大了,就不用再打仗了。”

“文革,如果你坚持这个判断,那么江浙一带的厂矿是不是应该迁移了?”张静江沉声问。

这让庄继华的不好回答,如果说该,那么什么理由呢?明年就爆发全面战争?依据在那里?如果不是,战争一旦爆发,这么多企业来得及搬迁吗?庄继华心里拿不准。

犹豫半响,庄继华最后还是没敢把话说死:“明年不打,后年也要打;告诉他们,不要再扩大江浙一带的生产厂了,把重心转到四川云南去。对了,先生,能不能组织一批上海的工商界人士去云南考察一下,那里的矿产比也是非常丰富的。”

“这个没问题,交给我和阿德哥了,”张静江大包大揽,现在他和虞洽卿在上海滩工商界有点说一不二的架势:“文革,杜月笙找我过几次,想与你认识一下。”

一提起杜月笙,庄继华就想起当初宫绣画的事还欠着他的情,便点点头说:“当然没问题,我还欠他一顿酒呢。不过我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上海,以后这方面地事都由在田主持,我地工作转到军队去了,争取明年练出十万精锐。”

张静江还好,庄继华回国就反复向他灌输战争爆发的时间;可宋希濂却没有,他看着庄继华,他不明白,庄继华为这么着急,难道明年真会爆发中日全面战争?更重要地是,他凭什么对蒋介石明天回来这么有信心。

可事实却告诉他,庄继华又赢了。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日,南京全城响起喜庆的鞭炮,这既是庆祝圣诞,又是庆祝蒋介石平安离开西安。

求月票

求月票支持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十节 余波(一)

十二月二十六日,蒋介石飞返南京,南京政府各大员全体出动,在光华门外大校场机场迎接,蓝衣社组织了四十万群众在机场外欢迎,当运载蒋介石的飞机从天空中缓缓降落时,机场内外鼓乐齐鸣,军乐队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中文。'

走下飞机的蒋介石精神很好,相反陪在他身边的宋美龄的精神却有些差,蒋介石在机场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认为此次事变是他平日“督教无方,防范不严所致,”为此他感到非常惭愧,对事变期间中央的处置非常满意,维护了国家纲纪,消弭变局,巩固国家基础,“使震惊世界的变局得以安全渡过,”他感谢各方关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全国各方的共同努力,也是他个人的心愿。

在迎接的队伍中,庄继华只有站在队尾的资格,他在党内政府内的地位都不高,西南开发队是个怪胎,说权力大,它的权力很大,可以掌控两省军政;说权力小,可以说权力很小,中央政府公开给与的只有矿产勘探开发的权力,至于其他的是庄继华自己弄来的,中央政府也管不着。

不过庄继华的在军内的地位不算低了,中将军衔,手下掌控整整两个军,是黄埔学生中兵力最雄厚的一个。可军官队中尽是些军事参议院的老将们,这些北洋时代就在军队中高层打拼的将军们,一个个满头白发,挂着中将上将军衔。在那等着向蒋介石表白,他又不想混到这一堆中去。于是他就干脆躲到社会贤达代表中,与从重庆赶过来的梅云天站在一起。

梅云天是在二十四号到地,西安事变发生时,他正在云南,主持云南的法币推行,以及富滇银行滇币收回的工作,事变一发生他就给宋美龄拍去私人电报,随后就与庄继华保持一致,敦促西南地方实力派支持宋美龄。

而梅悠兰这大小姐却更能折腾。西安事变一发生,那股记者唯恐天下不乱的天性上来了,她自己亲自跑西安抓新闻。结果在西安城外被拒绝入城,于是她又转身去南京,到了洛阳时见到准备去西安的宋美龄,便求宋美龄带她一起去西安,于是她又成了宋美龄的御用喉舌,陪着宋美龄全程参加了与张杨的谈判。

当然她的消息时庄继华和梅云天从报上得知的,她没有和蒋介石宋美龄同机返回,还在后一架中。但经此事件。梅悠兰民国名记的地位算是奠定了。/

看着蒋介石与何应钦、张静江、陈果夫等人笑容满面地寒暄,梅云天低声对庄继华说:“你说他会按你的计划办吗?”

庄继华摇摇头:“不知道。到时候看。”

能飞机场内的士绅是少数,四十万民众都在飞机场外,庄继华说服贺衷寒和陈立夫,发动五十万群众聚集在飞机场到黄埔路沿途,而蒋介石和宋美龄将乘坐敞篷车,接受沿途群众地欢呼。

不过庄继华一身中将军服,在士绅群体中还是如鹤立鸡群,从面前路过的蒋介石很快就看到了,他停下脚步,招手把庄继华叫过去。周围的士绅们这才发现。这个中将原来不是个“落魄中将”。

“文革。你怎么躲那里去了。”蒋介石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宋美龄早就把南京的事详细告诉他了。对庄继华的表现,他是既满意就又感激。

庄继华嘿嘿笑了两声:“那边太挤了。这边比较安静,再说少卿也在这边。”

蒋介石点点头:“哦,那也别再躲了,待会我还有些事情要与你商议。”

“是,校长。”庄继华说完后,让到一边。梅云天上前行礼:“姑父,姑母,侄儿来迟了,请姑父姑母原谅。”

“来了就好,有什么迟不迟的,悠兰那丫头还在后面的飞机上,这次她可帮忙了。”宋美龄笑着说。这话让庄继华和梅云天有些奇怪,梅悠兰除了写了些报道外,难道还做了什么了不起地事?两人满腹疑惑。

“介石,你这个学生可不得了。”这时一个大嗓门在蒋介石后面响起来:“原来以为他只会打仗,现在看来,搞其他也是一把好手。”

“冯老总。”庄继华向冯玉祥敬礼,冯玉祥随意的回个礼:“文革,这个就算了,这里上将一大堆,你忙得过来吗?”

冯玉祥说得没错,民国绝大多数上将都聚集在这里了,何应钦、朱培、龙云、程潜等十几个上将。

庄继华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