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400部分

民国投机者-第400部分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李之龙首先表态支持:“那些人吸干了农民的血,有人要敢以身试法。那我们也不用客气。“我赞成,必要时候可以把护卫队派出去。”滕杰也毫不客气,蓝衣社的农村改革方案也是减租减息,但却一直没有实施。康泽在江西组建别动队,也是以杀人的方式强力推行,不过他推行地目的是剿共,采取的方式是集家并村,对普通农民地伤害更大。现在庄继华要在重庆执行减租减息,触动士绅阶层的利益,但普通农民无疑会获得更大好处,社会上会产生什么样的震动呢?滕杰想想就感到热血沸腾。

唐纵没有这样激动。他是负责警察和特工系统地。职业地要求让他习惯保持冷静。他默默地想了会问:“庄队长。是不是可以对掌握地共C党收网了。以免他们出来兴风作浪。”

庄继华冷笑两声:“不。还是继续监控。我还担心他们不出来兴风作浪呢。他们要敢作浪。那就是自绝于农民。那是他们地基础。”

“要是他们借机要求成立农会呢?”杨永泰反问道。他也不相信共C党会出来反对减租减息。他担心地是共C党会趁机组织起农会。把农民组织起来。

“那我们就先组织农会。抢先劫道。”庄继华淡淡地说。所有人都不明白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

“减租减息地步骤如下。”庄继华看看是时候了。便把自己地全盘计划拿出来了:

“首先是宣传阶段。各种报纸。广播都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要搞减租减息。把他与抗日与剿匪联系起来。与三民主义地民生主义联系起来。这个阶段由滕杰负责。为期三个月。三青团要组织团员下乡宣传。各个村民兵队和党部都要参加宣传讨论。杨市长请您务必配合。”庄继华地口气十分郑重。杨永泰忧心忡忡地点点头。当初浙江失败有太多地教训。失败之后。各地主张减租减息地基层干部几乎被士绅们以共C党地借口屠杀一空。浙江地基层党组织几乎被毁灭一空。

“第二个阶段,组建减租减息工作队进驻各个乡镇,护卫队派出保护队伍,每个队员要有两个士兵保护,工作队所有队员都要配枪。”

“第三个阶段,全面推行减租减息,租子不能超过四成;年利息不能超过20%,超过的课以十倍重罚,有武力对抗者、阴谋破坏者一律法办。

唐纵要严密监控川军的反应,刘湘、刘文辉、杨森他们本就是当地大地主,他们很可能会放纵他们的部下进行破坏。”

“我们有几个月的时间作准备,春天下种,重庆麦收是在五月底六月初,在此之前不会有什么,到了收获的时候,就是见真章的时候。”

听完庄继华的布置,杨永泰感到有几分成功地希望,刚才他又细细衡量了庄继华与浙江不同地地方,感到庄继华好像还是有成功可能的;浙江失败地主要原因是有求于士绅,军费紧急,浙江田赋一年数征,士绅拒不纳税,张静江无可奈何做出让步。而庄继华与张静江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收税,这些士绅无从威胁他,除非选择武力对抗,可这样无疑会导致他们彻底毁灭。杨永泰现在的心情是患得患失,一会担心搞不成而一败涂地,所以反对;一会感到有可能搞成,因此又赞成。他失去了一贯的沉着冷静,身不由己的呗庄继华推着向前走。

在庄继华布置下,春节过后,重庆各大报纸忽然之间充斥了关于民生主义的讨论,从城市工人到农村农民,对他们的生存状况进行探讨,二月底一封读者来信在《渝州晚报》上披露,这是一个开发队工作组队员的来信,他在信中讲述了他所在地区农村的情况,地主收租高达八成,因为不收农税,所以地主要提高地租;租用耕牛利息原来是百分之六十,现在不收农税了,地主就敢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食油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二百,盐百分之一百五十;于是政府没收的农税,全部流地主的腰包了,而农民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甚至建议,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收农税,然后把收来的农税反哺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这篇来信一经登出舆论大哗,纷纷谴责地主的贪婪和无耻,学者们一致认为应该采取办法限制地租,卢作孚办的乡村建设学院的一位教授撰文认为要落实民生主义必须厉行减租减息,他在报上发表的文章认为国民政府早在民国18年就制定了减租减息政策,限定地租不能超过四成,利息不得超过20%,这项政策已经六年了,但却迟迟未能落到实处,这是农村动乱的根源所在。

随后又有经济学家出来论证农村经济破产对城市的影响,称农村市场一旦破产,势必蔓延到城市,失去农村市场,商品势必积压,农民随即蜂拥入城,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于是工人的工资下降,工人工资下降使他们的购买力受到严重削弱,于是商品进一步积压,最后导致工厂大量倒闭,城市经济也随之衰落。

到三月中旬,《渝州晚报》发表了一篇《抗战与减租减息》的文章,这是篇文章没有署名的文章,这篇文章首次把减租减息与抗战联系起来,一举扭转了那种只停留在经济和道义上的讨论,将讨论推向更深入。

第二更完成,求月票支持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六章 曲折 第二节 减租减息(三)

“当我们把目光投注到经济层面和道义层面时,却忽略了减租减息对广大农民参加抗战的巨大作用;去年前年长城抗战,学生们走上街头高声呐喊情绪激昂,但他们却没有把目光身边卖菜的农民,没有注意到他们目光中的呆滞与不解;在农村,昂贵的地租和高利贷已经把农民的血吸干,农民虽然拼命干活却还是不能保证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吃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愿意送他们的孩子上战场吗?走一个青壮年就等家中少了一个壮劳力,支撑家庭生活的支柱断了一根;此外,农村收入分配存在的巨大不公,……。 ”

“看来庄文革是下决心要在重庆搞减租减息了。”张斯可看完后把报纸放在面前的茶几上,抬头平静的对刘湘说。

重庆突如其来的关于农村高地租的讨论一开始就引起张斯可的注意,作为刘湘的核心智囊,他必须要维护刘湘的利益。别看川北红军闹得凶,张斯可判断刘湘最大的威胁来自南京蒋介石,而庄继华就是他最锋利的尖刀,因此对来自重庆的消息他一丝一毫也不敢放过。

刘湘却仿佛没听见,他最紧张的是逃到扎西的红军会不会重返四川,此外就是川北红军的动向,胡宗南王均刘茂恩等中央军和陕军已经离开四川,这让他在无形中松了口气。“他没这么傻吧,减租减息,费力不讨好。”傅常淡然摇头,减租减息这个政策早就有了,但谁也没把他当真,这个政策一旦推行,势必引起当地士绅的强烈反对,进而引发地方动荡,庄继华去捅这个马蜂窝做什么。

“真吾老弟,吃了庄文革这么多亏。你怎么还没看出他的办事方法呀,”张斯可摇头叹息着说:“这个庄文革恐怕是最善于利用民意的人了,或者说是最擅长鼓动民意的人。”说着他不经意的扫了傅常一眼,果然傅常被他开始那句话给激怒了,脸色慢慢变红。

“庄继华入川以来,种种事情都是首先从鼓动民意开始的。”张斯可开始分析道:“强调西南开发,整顿金融,建立身份证制度,落实户口制度,包括去年打死日本人,那件不是首先从宣传开始的?《渝州晚报》是什么报?梅悠兰的报纸,庄继华的御用喉舌,他发起地这场讨论难道没有目的?”

“那为什么这么久了,重庆就没有一点动静?”傅常红着脸不服气的反问道。以前的讨论都是几天,或者十几天,把民意收拢过来就开始干。可这次讨论已经快两个月了,还是没有一点动静。

“庄文革不是傻子,他深知此举的危险,所以才要充分发动舆论,或者说舆论的准备程度他认为还不够,可越是如此越说明他已经下决心了。”张斯可已经肯定庄继华要这样干了,只是他还不知道庄继华这样做地目的是什么。

“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西南开发进展顺利,钢铁厂、兵工厂、药厂,都在顺利扩张。他为什么要挑起这样一场纠纷呢?”傅常反问道。

“真吾的这个问题问得好,”刘湘终于把思绪拉回到他们的谈话中来了,张斯可一再提醒他注意重庆,可他对庄继华最近的表现比较满意,不但让他提前支取了今年的利润,卖给他武器,甚至连蒋介石得到的武器都没他多,而且通过梅云天又为他提供了二千万大洋的贷款,缓解了省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也放松了他对这场诞生在重庆地讨论的注意:“庄文革这个人不简单,两年前组建公司时,他说三年后产值会达到几千万,说实话我们都不信,可今年产值就达到六千四百多万,利润高达三千万,我们的分红就接近一千万,老实说,梅云天说出这个数字时。我都吓了一跳。这才两年,再过几年那还得了。”

说起这个分红还是春节前。梅云天在重庆召集开发公司地股东开会,在会上公布了所有的财务数据,扣除成本和偿还贷款,可供分红的利润是三千万,这个数字一公布可把那些股东惊呆了,短短两年时间,眼珠子掉了一地,梅云天对今年的预测更让他们差点就是爬不出会议室了,他的预测居然是一亿,产值一亿,利润四千万。刘湘邓锡侯他们虽然统领千军万马,但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一笔钱。

“所以我才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搞这一手。”张斯可皱眉说道:“这两年他在重庆搞兵役所。成立三青团。建村民兵队。把报社收归宣传部。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他已经牢牢掌握了重庆地地方政权。我实在无法解释他这样做地原因。”

“莫不是真得为抗日吧。就像他在报上说地那样。”傅常试探地问道。那篇文章虽然没有署名。可张斯可傅常却一致断定出自庄继华之手。

“不管他为什么。先谈谈如果他在重庆推行。我们会受到什么影响吧。”刘湘感慨过后。又开始为自己着想了。庄继华每次在重庆推出新政。都要对四川造成冲击。这次肯定也不意外。

“甫公。如果他真这样干。那麻烦就大了。”张斯可苦笑着说:“我军中低层干部有半数在重庆及其附近。庄继华这样一搞。他们要鼓噪起来。我们怎样应对?其次重庆搞减租减息。四川搞不搞?大邑刘家占有地土地可不少。夫人可愿答应?”刘湘顿时愣住了。大邑刘家就是他家。他父亲兄弟五个。五叔刘文彩占地最多有上万亩。其他兄弟占地也不少。他刘湘占有土地爷高达数千亩。这些土地都在他媳妇人称刘甫婆手上控制着。而刘湘个典型地气管炎。刘甫婆又是个没多少文化地管家婆。钱进了她地手就不可能再拿出来。就算刘湘也不行。川中内战时。刘湘败北下野。邓汉祥出谋去北京活动。刘湘都拿不出钱来。不是没钱。是在刘甫婆手上。最后还是邓汉祥卖掉自己家中地土地筹钱去北京活动段祺瑞。这才为刘湘地重新复出打下基础。如此大事刘甫婆都不肯出钱。更别说现在了。你要减租减息。那不是要她地命吗。

刘湘搓搓双手。感到难办了。一方面是后院一方面是军心。这两个都不能让他安宁。傅常见他为难地样子。灵机一动便说:“我们可以先不管。杨子惠地二十军中也有很多十六县人氏。以杨子惠地火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