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风马牛 >

第7部分

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风马牛-第7部分

小说: 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风马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不丹,神秘、纯净,领略了一二,体会了幸福。
  

宝岛千里走单骑(1)
2009年我50岁,作为给自己的一份生日礼物,我在台湾骑自行车环岛一圈儿,9天骑了1 100公里。其实刚开始我是约了一些朋友,想到台湾进行一些深入的了解和观光,走路时间太长,骑自行车可能是一个好方法。专业运动员一般要7天,普通人的行程是12天,而大家都是企业家时间比较紧,就压缩到9天。行程一定,我二话没说,行,提包准备上路。结果报名临走的时候,俞敏洪刚体检完,腰椎间盘突出,李彦宏9天中有些重要安排,王石紧接着后面有个大型爬山计划,担心体力跟不上,最后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朋友俩人,同行还有4人,均是台湾捷安特自行车企业的医生、技师。因为我每年都有些户外运动的锻炼,每天长跑1小时,坚持了13年,所以对麻烦事一点不害怕。我在大陆曾经骑最烂的自行车用了24天从北京骑到青海,走了2 000公里,我就是个爱折腾的人,收不住。
  知道人生的上坡下坡,审时度势
  说着这就上了路。到第二天早上出发的时候,我以为先要训练,结果车都准备好了,发了一身衣服、一辆车、一顶帽子。我联想到22年前我骑的是梅花牌自行车,车挺破,闸是竖着捏的,座儿也挺硬。捷安特是全球第二大自行车企业,自行车的车带特别窄,车座特别高,屁股得翘起来。车把虽窄但很活,有十几个变速挡。我从来没骑过,上去就犯晕,不会操作,第一个转弯就摔了。20年前摔的左腿,这次摔的右腿,好了,对称了。让技师将车把调紧了一些,好了点儿,坚持骑了下来。
  我们最多的一天大概骑了150公里,在高雄赶上台风,气温37摄氏度,用汗如雨下、挥汗如雨形容,一点儿不夸张。我们每天一里一里地骑,别人在前面骑,我一个人被落下很远,也就在后面慢慢骑。当然他们有补给车,老有人提醒我,是不是坐车,我说我肯定不坐,就是晚到点儿。这能锻炼我的耐力,每天骑12~14个小时,骑完之后什么都不想,我还带了很多书,以为路上可以看书,写点儿字,最后什么事儿也没有干,每天晚上都累到瘫倒,第二天继续上路。
  台湾东部都是山,起伏特别大,最大一个坡儿有将近11公里,实在是骑不动。我有一个体会,人生也是这样,有多少上坡,就有多少下坡,上多少就下多少。有时候会感觉是不是上坡短、下坡长,其实只是用劲儿不一样,上坡使的是吃奶的劲儿,下坡是紧张,下坡我最快放到时速43公里,我们有一个人放到50公里。上得最慢的时候是时速1公里,实在上不去。但是我在想,其实做一件事情,“上坡”的时候会特精神,“下坡”的时候反倒容易松懈,也容易出事。这次骑行对骑上坡的印象非常深刻而且感触颇深,所以我回来后当即就跟公司团队开会,提到不能在上坡的时候用劲儿太足,下坡不用劲儿。我们发现有两个女孩子,开始认为她们不会骑得过我们,可是她们骑得很匀速,一直在我们前面。在骑速上要匀速,而不是疾速。
  不可小视无形的力量
  第二个体会是关于台风。这次是我在台湾第二次遇到台风。我们曾经作过实验,风1级的时候什么样,10级的时候什么样,12级的时候什么样。风到12级的时候,你发现风是硬的,最软的东西也变成了硬的。风到10级以上,你会感觉迎面有一堵墙,能把人推倒。我们看到骑摩托的女士被风整个掀倒,车砸到身上。人生有很多东西像风,达到一定级别就能将人掀倒,你会感觉到流言飞语、别人的议论、潜在的威胁,我们看不见却能将我们打倒的东西很多。互联网也是风,通过互联网我们能救人、捞人,但也能毁人,一句话就可以把你毁了。世界上有些看不见的力量,突然之间变成强大的东西,足以让你去死,但是你没有办法生气。有形的力量,别人挥拳,你抽刀,但是像风一样的力量来了你怎么办?舆论、道德、媒体,所谓这些软性的东西,像风一样把你吹倒的时候,你没办法急,你不能跟所有人急,你跟所有人急,你就是恐怖分子。一定要体会软和硬的东西,在生活当中去避开这些软性的东西,不要让你的敌人像风一样存在。而你自己应该逐步形成一种巨大的软实力,道德力量、能力、影响力、眼光,包括人格力量,让所有敌人见了你望风而逃,这样才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宝岛千里走单骑(2)
文化的隔膜在于一小时后有无话题
  第三个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对台湾的观察。什么叫文化的隔膜,这回特别有体会。原来我们认为台湾人没什么文化,虽然都是中国人,说中国话,彼此之间也都很好。这回我发现了,所谓文化的隔膜和差异是什么——谈话进行了半小时、一小时以后就没词儿了。这次骑行活动我们天天跟台湾人在一起,从早到晚吃饭,除了睡觉不在一起,几乎都在一起,你总得说话,我已经够能说的了,但后来也发现找不到词儿了,不是没词儿,是我怕说错了。大陆人嘛,政治不能谈,台湾人彼此也不谈政治,不知道对方是“蓝”的还是“绿”的。我们在大陆说个荤段子,这儿也不能谈,怕人家说大陆人没教养。你只能问对方多大了,在哪儿住,上过什么学,但这话10分钟就能说完。再问,又不能问人家结婚没,这种个人私事也不便于打听。谈企业管理,倒是可以谈一阵,但骑车很累,谈这么沉重的干吗。最后你发现文化的隔膜,就是一小时之后没有话聊。此行还有一个人是大陆的朋友,我们两个在一起都有同感。你跟外国人谈恋爱也是这样,跟外国人开商务会议,谈五六个小时,都是谈规则、谈利益,但是除了这个之外很难找到其他话题。这次近距离跟台湾人接触,发现两岸文化差别非常大。
  举一个例子。我实在没什么话说了,就随便找了一个问题。我说假如你买不起房,你有三种选择:第一,骂政府,政府不好,不让我买房;第二,骂开发商,把房价涨起来了;第三,骂自己,挣不着钱。你会怎么选?回答的是3个台湾朋友,出人意料的是这三个人没有一个人骂政府,也没有一个人说地产商,都在说自己。男的这样,女的也这样,岁数大的这样,岁数小的也是这样。三人中两人都说自己命不好。有两个人展开了一下,说市场是波动的,贵的时候买不起,等便宜的时候看看能不能买得起。另外一个说,如果政府来管这件事,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那么政府越干预、社会成本越高。这是王品集团的部门经理说的,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对比大陆这边呢?人们第一骂政府,第二骂开发商,从来没有人骂自己,这就是文化差异。他们为什么不骂台湾社会呢?很奇怪,在台湾,官员害怕法律,老百姓敬畏神灵,道教的庙宇超过千座。以前在台北的时候,每村、每镇、每县都有庙宇,公务员有法律管,害怕媒体,怕媒体揭露、法律制裁,老百姓敬鬼神,社会很有次序。回头看大陆人,无神论者多,官方统计信教的就是一亿多,还有信*主义的,加起来两亿多。
  上一次去台湾爬山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姐,这位大姐三十*岁,喜欢爬山。我问她买房了吗,她说没有,租房快20年了。我问她有小孩吗,她说有3个。我追问为什么不买,她说买不起。我又问那小孩怎么办,她说那是他们的命,让他们自己去想,她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她就这样。这次我又联想起那位大姐,感觉台湾跟我们很大的差异在于法制、信仰这两件事上。如果没有信仰,人总是骂别人,总是在抱怨,这个社会就特别不稳定。
  台湾女孩跟大陆女孩的眼神也有很大差别。台湾女孩内敛,眼睛向下,大陆女孩多半是东张西望的。我们总是看别人有什么毛病,政府怎么着,开发商怎么着,邻居怎么着,同事怎么着,总是在注意别人的眼神。两地的差异在这点上非常明显。最近又在谈房价,我想起这件事,实在是难以置评中国房价问题,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台湾人学学眼睛向下看。 。。

宝岛千里走单骑(3)
宗教般的企业文化
  再有一个,是让我受感动的一件事情——大陆有那么多家自行车企业,能记住的没有几个,而台湾这么一个小地方,捷安特自行车品牌已经成为自行车行业内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品牌。老板60多岁,带头骑车环岛。一家企业只要奋斗,多么不可能的事情都能做到,在台湾能把自行车业做得这么好很让人钦佩。我问了带领我们的一个捷安特工作人员,他们考进这家企业非常不容易。两个男生是技工;两个女生,其中一个是总协调教练,每天出门让我们做操,松筋骨,结束的时候也要做操放松。这家公司专门请熊美玲写了一首歌叫《踏出一个世界》,出发时放这首歌,休息时也放。这几个人轮流带人环岛,一年环三四次,工作非常辛苦。这是让人感动的一家企业。还有王品集团,他们的员工来送餐,送饮料,鼓励我们,也令我们很感动。刚才说到文化差异,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最后我发现,王品这个公司一年净赚亿元人民币,这样一个餐饮企业还天天作培训,公司人就像宗教信徒一样,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了解他们,是因为曾给他们作培训、做讲师。我发现,台湾在企业管理上有非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打算邀请台湾的管理者来给万通的员工或骨干培训培训。
  农村姑娘vs。书香门第
  最后,我们发现台湾人的交通意识很强。我们这次骑了1 000多公里,马路上车很多,摩托车、货车等,感觉很危险,头晕得和要昏过去一样。一开始我骑得特别慢,不敢骑,但台湾人都骑得很快,我纳闷儿他们怎么不怕呢,后来我知道了,在台湾,哪怕到村到乡,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这是民众的素质。于是我就放心了,到了路口只要是绿灯就走,肯定没人轧。大概四五天,琢磨过味儿,放开骑了。在大陆可不敢这样,是红灯也怕,绿灯也怕,怕从哪儿就蹿出一辆车来。通过骑这一圈,我发现台湾人的素质、交通规则、次序感比大陆要好得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才能骑得很快,也才有安全感。骑了七八天以后,我已经不担心安全问题了,因为不可能有人乱开车、乱骑车撞到你,除非这个人突然生病或者说有别的情况。在大陆,北京市内的红绿灯次序没有问题,但到了怀柔、通县就可能会有点问题,再往村里,比如到河南信阳,我估计红绿灯都不管用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差距。
  到台湾我老是着急,为什么?在城里摩托车特别多,我就想赶紧骑到农村能快点儿,但结果是骑到村里也有很多商店、很热闹。台湾不像我们这儿城里拥挤,可以到乡村休养一阵儿,在台湾没有城乡差别,也看不出农民和城里人的差别。如果不是骑自行车这么转,还观察不了这么仔细。通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台湾经济的成长比我们早一代,大概20年。台湾的GDP人均达到1万美元已经十几年了,而北京2008年才达到。所以这样来看,很多大陆人到台湾并无骄傲的资本。我看完以后,有一个感受,就是我们要特别尊重台湾曾经比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