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风马牛 >

第3部分

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风马牛-第3部分

小说: 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风马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军山在四川汉中、成都一带。为了感受历史,我特意在定军山附近的山洼洼里头吃了一顿饭,然后去了诸葛亮墓、马超墓,最后还看了诸葛亮的祠堂。去蜀道走古栈道给我印象很深,小时候看书大概知道栈道难走,但不知道它有多难。现场一看,原来是将木头横插进石缝,然后在横木上再铺木板,形成沿着悬崖的很窄的小路,这就是当年诸葛亮打仗修的栈道。
  现在能看到的栈道已不完整,有些被烧,还有些由于下雨等环境因素而自然破败。从汉中到长安要穿过秦岭,而所有蜀道基本都是栈道,走一遍才知道栈道是多么艰险。历史上为了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有说是一种木制小推车,很精巧,推着走挺快,比一般拉车方便,当年打仗时用它大大提高了运送的效率。走过这一段,我对三国当时的交通和运输有了概念。其实我读历史一直有个疑问,诸葛亮跟定军山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六出祁山,每次都回到定军山,出兵也在定军山。来看了之后发现,定军山原来是一个军事基地,诸葛亮在那儿操练部队、演习。定军山底下有一条河,环抱着定军山,叫汉水。这样,他在那儿既能操练陆军,也可以操练水军。正因为他所有的事业都在定军山开始,所以在临死之前,诸葛亮提出死后要安葬在定军山。
  诸葛亮活了54岁,死后有人为他种了54棵松柏,到现在还活着呢,这是最大的奇迹。诸葛亮死在五丈原,最后安葬在定军山,官府为他修了武侯祠。成都也有一个,不过是民间修的。定军山的武侯祠是从官方角度来表彰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几项表彰,一项是表彰他为汉室忠心耿耿,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这是对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的肯定;另外一项是表彰他的清廉,诸葛亮死后家里值钱的东西都不够给他安葬的;另外还表彰了他的美德,传说他太太比较丑,但是他们俩一直厮守,而且诸葛亮有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还为孩子写了一些书信,在《诸葛亮集》里都有。看书是一回事,实地走了一圈后,对诸葛亮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接收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信息。
  在那个年代,诸葛亮出中原夺天下这件事不容易,《出师表》实际上表露出他的一个心理,他是在干一件实际不可能的事。诸葛亮完不成他的“业绩”和当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受地形影响,他的士兵以步兵为主,步兵要走栈道,速度没优势,时间一久就会受粮草制约。木牛流马这套活儿已经做到人能想象的极致,但栈道很容易被火攻,而其他交通方式在蜀道都行不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更能让人理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这种方法表明他对事业的执著和对君王的忠诚。可能有人会认为诸葛亮那几场仗没打好,但实际上天然的障碍你不来是感受不到的,另外还有当地的气候。冬天很冷,夏天有瘴气,湿气很重,打仗时士兵很容易中暑中毒。
  后来,我到马超墓,一位老爷爷跟我闲聊,他说五虎上将里马超最厉害。我说怎么马超最厉害呢?关张赵马黄,马超在第四啊?他说不对,马超原来是老板,人家自己改做经理人了,人家新派。西凉马超原来是自己拉杆子造反,后来跟了刘皇叔,然后甘心做帐下大将,放弃了原来小老板的位置。老爷爷居然还挺明白,他对马超的评价很高。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提到诸葛亮死后,老百姓沿路边上摆了很多祭祀的东西怀念他。到现在在当地还能看到很多他们祭祀的风俗。我回来后有一个体会,在中国一个人要征服人们的心,必须具备三个特质:
  第一,对事业有足够的忠诚和专注。成功不成功并不能决定你能否赢得尊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信念,诸葛亮赢得尊重就是因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品德好,并且足够穷。有钱人被尊重、死后老百姓还祭祀的例子迄今鲜见。如果诸葛亮当时家里田地很多,仆人、侍女、丫鬟很多,我估计美誉会大打折扣。在中国你要想留得生前身后名,最好是把钱都捐掉,不然想征服人心是比较难的。
  第三,拥有足够的智慧。诸葛亮毕竟在木牛流马方面表现出很多智慧,而且在管理国家过程中也是足智多谋的军师,被传为佳话。
  去历史现场感受历史,总会获得很多的启示,我现在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足够穷,把钱捐出去,让更多的公益事业得到发展,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熬就一个字
男人最大的问题就是30多岁还没有成功。
  现在的社会反差特别大,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特别难。随波逐流总是成本低,但与其对自己不负责任,不如设定一个特别大的目标,然后熬,一直熬下去。
  熬是个什么概念?
  20多岁刚毕业,你还处于社会的边缘,什么事都是哥哥姐姐、三四十岁的人说了算,你得求这些人;等到30多岁你才开始进入剧场的最后一排,有了一张门票可以看别人演;到四五十岁就挪到中排靠前一点了,看戏你就可以看得清楚了;如果要出类拔萃你就得坐到第一排,再出类拔萃你就要成为演员了,等到你演完了,别人一鼓掌你也就该下场了。
  20多岁时你一定要有个准备,就是尽快拿到入场券。比如说你进了公司,有了一个稳定的职业,或者一个基本稳定的生活,但是你还在骑自行车、赶公共汽车,这就需要尽快入场。这很正常,我研究生刚毕业时,工作了8年,每天都是骑自行车赶到374路车站,然后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下来再走一站地。回头想来不委屈,20多岁肯定有这个过程,如果20岁时就跟50岁人一样,那这出戏就乱了,而中国十几亿人都是这么演的。插队是属偶然性,比如像丁磊他是另外一种人生,这种概率极小极小,你可以朝着奋斗,但成功不是设计出来的,是靠信念支撑,加上各种机遇偶然蹦出来的。当你成为演员,基本上也该谢幕了,下面的人又接下来唱,这个戏才能不断演下去。现在70多岁的人基本上退回到场外了,看他儿子演、孙子演,就这么一茬儿接一茬儿地。
  熬要有耐心,熬不是你一个人熬,而是一代人在熬。
  

你,把人尊重一下
《道德经》是我认为最猛的一部学说,平时我包里总是放着很小的一个线装本,走哪儿翻哪儿,累了就看两页,随便拿出一段,慢慢体会。人生功夫都在这上面了。
  苏轼的《留侯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斗谁不会,拿刀砍人呗,关键是你能不砍人,还让他服,这才算牛。就像“攻心联”里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拿刀砍人是下策,砍完了你也进去了,那叫争,你不争就要攻心。做生意也是一样的,比如我赚你十块钱,有人会为十块钱斤斤计较谈三天三夜。理论上是应该挣十块钱,可谈三天很累,你就会觉得这人特矫情,真烦,就这点儿事计较半天。其实人都很小气,还老嫌别人小气,这是一个普遍心理。你让我我让你不就完了,都不让,所以以后生意也就没有第二回;但是要说十块钱白送给你,人家又觉得这个人神经病,也不会找你。
  让多少呢,这是门学问。
  七块钱,自己让太多心理又不舒服,那八块五,谈半天成交,双方都觉得挺好。他觉得占你一块五便宜他挺有面子,你呢,也还行。过两天他又来了。
  面子尊严很难拿捏,你让他有面子你有尊严,这很重要;如果你让他有面子你没尊严,三块钱给人拿走了,他背后倒说这人不行。所以这个人生的学问就在这儿。陕西人最懂这事儿,他们解释面子特别好玩:“你,把人尊重一下”。就是所有的事别人往前抬一下,自己往后让一下。这是陕西人的一个哲学,在人生过程中,让的学问远远高于争的学问。
  

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
很多人看过《胡雪岩》,这本书以前分很多册,包括《平步青云》、《红顶商人》、《灯火楼台》、《萧瑟洋场》、《烟消云散》共5部,讲他的一生。胡雪岩在江湖上最牛的就是人情世故,他至少有两条让我们现在仍然值得借鉴。第一条就是靠山即火山。胡雪岩一直靠左宗棠,左宗棠*把他也给牺牲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发现有这么一个历史规律,不要老相信靠山,靠山就是火山。第二条是他有一句话:“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就是检讨自己,自省,如果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会越想越搓火,他们怎么这么对我呢?前半夜想想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想,后半夜再想想自己,这样就好了,这就是教我们把人情世故上升为一种理性。
   。 想看书来

需求出发,信息勿扰
最近这段时间(2007年8月)我留意关注了各地人们对房价增长的看法,感觉人们最近对房价增长的压力要小很多,而且逐渐发现其实住房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的要求强烈,他们有话语权,在网上有各种表达方式。最近出台的政策给大家整体上的信心是:从长远来看,低收入家庭,包括偏低、中等收入的家庭,其住房问题的压力有所缓解。但另一方面价格上升的压力其实也在出现,因为整体上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好,居民收入涨得很高,整体上最近房价、地市回暖,杭州、苏州、常州,包括北京,房价都在涨。
  前两天我们西北大学同学聚会,好几个校友问我该不该买房。当时都说政府要调控先不买,但之前能买一套的现在只能买一间了,就怕现在再不买将来只能买一个厕所了。我就问他,你先别管价格,也不管市场,从自己目前的现实需要出发,比如你是不是要结婚,或者有一个重大的变动你需要买房。如果需要,这就像吃饭、过日子一样,兵荒马乱你不能不吃饭,发大水你也不能说永远不结婚,你有这个需要,该办就得办。如果你想有两套以上的房子,关心一下这个市场还可以。我的感觉是对于房子这种必要的生活需求,当你有需要的时候,根据能力在市场上选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就完了,如果没有需要,也别管它。如果你有更多能力想做投资,可以多研究一下市场。
  人有的时候是被不必要的信息侵扰,为什么和尚清静呢?和尚没这些信息,他一不看房价,二不看股市,所以就不烦恼。人有时候在大都市的烦恼和焦虑是由于周围的人焦虑和信息过分的密集来干扰你造成的。本来你挺好的,邻居自杀了,你就开始闹心。本来你也没事,突然人家的狗在你家门口撒泡尿你又烦了,这都属于信息和行为在干扰你。但是你要在庙里,狗撒泡尿你也就不管它了。你可能会视而不见,因为价值观不同了,看这件事的方法不一样了,就不会心烦。所以我说房价这件事也是,很多人被信息干扰了,造成了焦虑。
  我跟我们的校友说,只要你三天不看股市,一个月不看房价,你心情挺好,你有钱想买的时候就去买,心情也挺好。你天天看股市,隔一天看一次房价,就像老合计着周围的人为什么升官发财,这是在给自己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