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墙见证录 >

第15部分

红墙见证录-第15部分

小说: 红墙见证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现在又兼任了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司令员,工作异常繁忙。
  陈赓接过彭德怀的话头说:“彭总这次回国,要当军委常务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周总理太忙了,还兼着军委常务副主席,忙不过来,所以非要彭总回去不可。”
  彭德怀背着手,说:“回去具体干什么不知道,还没和我讲。”说到这儿,他指指陈赓,说,“我回去以后,我在志愿军的一切职务,由陈赓同志代理。他是1922年的老党员,资格比我还老,你们要支持他的工作,配合好。”
  陈赓又开起玩笑:“可是,我在志愿军里的资格可没有学智同志老哟,我是后来的。”
  洪学智向彭德怀表示:“彭总,你放心,我坚决服从他的领导。”
  彭德怀点点头:“好,好。”
  陈赓冲着洪学智大声说:“什么服从不服从的,你把你后方那摊子抓好了,就行了。”(见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
  1952年4月12日,彭德怀被接回北京,周恩来亲自到北京饭店来看望他。随后,彭德怀住进北京医院,接受对前额上肿瘤的手术治疗。为了对外保密,化名“王校长”。经检查,他额上的瘤子是脂肪瘤,4月下旬便做了切除手术。5月初出院后,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是很快返回朝鲜前线,但是中央要他留下休养一段时间,由中央办公厅安排他住进中南海永福堂。
  永福堂是个小四合院,前院住着任弼时一家,西边不远是刘少奇、朱德的住所,东南边隔着春耦斋是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和常开中央会议的颐年堂,同军委的办公地点居仁堂也只有一墙之隔。彭德怀在这里休养两个来月,中央讨论了他的工作安排。
  7月初,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正式提议把彭德怀留在北京,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总参谋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大家一致同意,但彭德怀本人却表示不愿接受这一工作。
  多少年后,根据他在一本笔记中回忆,他是不想再从事军事工作了。而这种念头,并不是在这时才产生的。远在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他就有过离开军队去做地方工作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常常在他脑海里盘旋。这次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这一工作,人们无从知道,只是在他的笔记里,有这样的话:“因为当时总参谋长的工作确实繁重,自己难以胜任。原来的总参谋长徐向前同志久病不能工作,粟裕同志(1951年10月调来任副总参谋长)也有病,聂荣臻同志(代理总参谋长)的身体被拖垮了,曾有一次昏倒在地。所以我想推举一个身体强健的人来顶住这个繁重的任务,这样也可以摆脱我自己的军职。”

抗美援朝成了头等大事(20)
为此,彭德怀在参加那次政治局会议后,专门来到菊香书屋,向毛泽东陈述自己不当总参谋长的意见。毛泽东让他推荐个人,彭德怀脱口而出:“让高麻子(高岗)当,他优点比我多,比我合适。”
  毛泽东对高岗已有戒心,但没有明说,只是反问彭德怀:“高岗难道就没有缺点吗?”
  “那就让*同志来干,他身体好,又年轻。”
  “*是可以干的,他有这个才能,这么多年,他同军队各个方面都有较多的联系,是个适合的人选。可是他从现在的岗位上抽不出来呀。我的意见还是你来干,恩来同志实在忙不过来,你再考虑一下。”
  彭德怀回到永福堂,还在反复想兼任总参谋长的事。其实,从1945年*七大以后到1947年春天,彭德怀曾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过总参谋长。后来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他临危受命,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军委的日常工作和总参谋长的职务,便由周恩来接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因病由聂荣臻代理,军委的日常工作仍由周恩来主持。到1951年10月,中央确定*主持军委工作,他上班仅三个多月,就病倒了,周恩来不得不继续把军委工作管起来,一直兼管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从1947年3月到1951年的5年间,是军事工作极为繁重又卓有成效的时期。但是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身兼数职,哪个职务都很累人,哪个职位似乎也缺少不了他。他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身体也疲累得很。在这种情况下,才向毛泽东提出,让彭德怀管起军委的工作。
  彭德怀不再推辞了。
  周恩来为此很高兴,他见到彭德怀,略显轻松地说了一句:“我这不是让贤,而是物归原主,你本来就是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嘛,啊?”
  周恩来的建议被批准后,他即于7月9日向军委主席毛泽东和其他几位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写了一个报告,作为正式向彭德怀交接工作。周恩来在报告中建议“彭德怀同志自即日起过问军委日常工作,直接向主席和中央负责。以后一切经过我处转呈主席或主席交我阅办的军委文电,均改送彭副主席处理。”
  从此,彭德怀又一次进了统帅部,肩负起新的军事使命。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新时期,也是最后一个时期。
  卸下军委这副重担子的周恩来,仍然和毛泽东一起掌管着抗美援朝的事。
  1952年8月17日,周恩来率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商谈朝鲜战争停战谈判问题。斯大林同意中国的谈判方针,并同意帮助中国装备60个师。他在与周恩来的交谈中,几次表达了他对毛泽东主张的看法。他说:朝鲜战争对美国是败血症,实际上北朝鲜和中国都没有损失领土,美国也了解朝鲜战争对他们的不利,迫切需要停战。如果宣布苏军继续驻在旅顺口,它将更伤脑筋。美国在朝鲜既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其他地方也就更难以实现自己的想法。停战谈判是一大问题,毛泽东主张忍耐、坚持是对的。我们援助朝鲜是不吝惜的。美国扣留战俘是非法的。
  当时有人认为朝鲜战争打下去,会引起世界大战。周恩来针对这种看法说:“朝鲜战争推迟了世界大战。毛主席的估计是5年、10年、15年不可能爆发世界大战。”
  斯大林脸上微笑了一下:“毛泽东的估计是对的。但要说明一点,美国没有本领进行大战,它的英法朋友更不行,人民也不愿打仗。”他在桌面上敲敲烟斗,“我们对美国应坚持立场,只有硬,才能解决台湾问题、朝鲜问题。公道对美国是不存在的。美国以原子弹和空袭吓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决定战争,还是靠陆军。”他同意援助朝鲜5个高射炮团,以增强防空能力。但他认为中国空军不能出击三八线以南,出击等于正式参战,因为空军不是志愿军的,而是国家的。不管在战略上还是战役上现在都不要出击,不要破坏谈判局面。
  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斯大林同意彭德怀、金日成、朴宪永秘密访苏。
  周恩来回国后,接受毛泽东的建议,和邓颖超一起到海边胜地大连去疗养了一阵子。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意志与智慧较量的战争,也是一场后勤供应的比赛。这个伟大胜利,其实也是两位领袖人物默契配合的结果。当时在周恩来身边的秘书王伏林将其概括为:如果说主席是总设计师,总理就是总工程师。雷英夫则分析得更为具体:“仅就军事方面而论,我党我军有毛泽东、周恩来这两位历史巨人相辅相成、协调运作的统帅部,真是一大幸事啊。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最高统帅,他站得高、看得远、魄力大,在战略决策问题上,往往是独具匠心,高人一筹。周恩来是名副其实的副统帅兼参谋长。他既有远大的战略目光,又有周密的组织能力;既能协助毛主席运筹帷幄、深谋远虑、一掷千钧地下定战略决心,又能将主席的意图和决策,化作严谨细致的技术措施,环环相扣的具体步骤,贯彻到千军万马的行动上,落实为千里之外的决胜事实。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的掌舵和周恩来的辅佐,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细心的人们也许已经发现,毛泽东与周恩来工作上的配合的确可说是“天衣无缝”;周恩来对毛泽东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这样的例子委实很多。比如,一次中央领导人开完会从新六所进城,车过公主坟后,毛泽东座车的车门突然被甩开了。周恩来的车就在主席的车后,他马上对车上的警卫人员说:“你们看!主席的车门开了,这有多危险!你们这些负责安全保卫的,以后给你们规定一条制度:上车后,把车门锁好才能开车。”成元功将总理的指示报告了汪东兴,从此上车后锁车门就成了领袖们乘车安全的一条重要措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刘亚楼为建空军呕心沥血(1)
毛泽东说:“我们组建空军要苏联人帮忙,刘亚楼在苏联8年,通俄语,了解苏联情况,他在东北还办过航校,看起来,他是空军司令的最好人选了。”
  刘亚楼打了个比喻:“陆军是老子,空军是儿子。”以后空军官兵都称陆军为“老大哥”。有了军衔后,刘亚楼规定,遇到同级的陆军军官,空军军官要先敬礼。
  毛泽东选定刘亚楼
  在战争年代,领袖们就深为没有空军而遗憾,如今建国在即,建立空军一事已提上议事日程。
  关于空军司令员的人选,中央军委确定由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担任。刘亚楼曾于1939年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那时他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长。临近毕业时,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了,他参加了苏联红军,并一直战斗到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后,于1945年随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回到东北野战军任参谋长。
  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很赏识思维敏捷、办事果断且善思善辩的刘亚楼。周恩来曾问过毛泽东:“主席认为该由谁来组建空军呢?”
  “让刘亚楼干!”毛泽东回答得很干脆,显然他对此早已反复考虑过了。
  “主席原想让刘亚楼到总参工作呀!”周恩来又问。
  毛泽东说:“是啊,刘亚楼在东北当过参谋长,对合成作战比较熟悉,如果让他到总参,他会干得很好的。可是我们组建空军要苏联人帮忙啊,刘亚楼在苏联8年,通俄语,了解苏联情况,他在东北还办过航校,看起来,他是空军司令的最好人选了。”
  平津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正式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刘亚楼被任命为第十四兵团司令员。1949年4月下旬,四野各兵团由平津地区南下,准备解放中南6省,第十四兵团赶往汉口,刘亚楼因原东野司令员一些工作尚需移交,暂留在北平。到了5月初,刘亚楼移交工作完毕准备南下时,忽然接到中央军委的通知,说不要南下了,准备受领新任务。
  什么新任务?还没等刘亚楼猜出来,一辆吉普车将他拉进中南海。
  刘亚楼走进丰泽园的菊香书屋时,毛泽东正在审视桌上的一张地图。刘亚楼向毛泽东敬礼报告完毕,着急地问:“主席,叫我来一定有重要任务吧?”
  毛泽东微微一笑,指指沙发,让他坐下,说:“你的感觉很敏锐哟,是有任务,很重要的任务哟!”
  “解放台湾?”刘亚楼兴奋地问。
  毛泽东摇摇头。见刘亚楼费神思忖,毛泽东又说:“刘亚楼,你仗打得不错,又在苏联吃了几年面包,要你从陆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