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传-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贪图享乐。他把百姓看得如同仇人,没完没了地役使他们,这已先自取败。似乎,以圣贤之行,居室也不必是过于满意的?
窗外面的院子里传来一阵嘈杂声,有客人来了。王莽放下手上的书简到房间外去,见到堂弟王邑领着一名仆人,仆人肩上挑着一扁担东西。
“王邑,你来看探望伯母呀。”
王莽叫住了王邑。
“哦,巨君哥,你在这里呀。你好。是呀。我爸让我送些东西过来给伯母。”
王邑停住了脚步回答他说。
“五叔回来了吗?”
“回来了。昨天回来的。”
“那好呀。呆会我和你一起回去探望一下五叔。”
王莽到长安后,就按礼节拜访长辈,报一报自己的进步。四叔平阿侯王谭、六叔红阳侯王立、七叔曲阳侯王根、和八叔高平侯王逢时,他们都很为他高兴,也鼓励他继续努力。只有五叔成都侯王商到南方游玩去了,没见着。
王莽陪着王邑一路走到客厅,仆人摊贩扁担放下,伯母阳平侯夫人已经出来了。
“爸让我送些江南的土产过来。”
“哦,是吗。那太谢谢了。”
阳平侯夫人高兴地说。
“你爸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约傍晚的时候回到家的。”
王襄听到声音,不学功课也走了出来。在苦学的过程中,有人来打断一下课程倒是件乐事。他一来到,就很着急地要翻看礼物。
“伯母,我想先回去了,因为,家里有几个朋友在等着我。”
“急什么呀。来到伯母家,先坐一下,家里正好做了些点心。吃完了再走。”
阳平侯夫人不许他走。她很高兴王邑来,倒不是因为礼物,而是因为亲情。王邑还不到19岁,长得英气勃勃,爱习武。他本来约了一班朋友到家里练习武艺玩,王商着他送礼物到伯母家来,就把朋友们搁家里了,所以,心急着想回去。不过,王邑是孝义之人,见伯母这么说,他就乖乖地留下来等着吃点心。
“伯母,呆会我跟王邑一起过去,见一见五叔。”
王莽跟阳平侯夫人说。
“我也要去。”
一听有得玩,王襄也吵着要去。
“好吧。”
阳平侯夫人说。
于是,吃过点心后。兄弟三个和王邑带来的仆人便上了马,奔成都侯府而去。
成都侯府在长安城的东南角,占了不少的一块地方,有数十间房子,还有个大花园,修筑相当有气派。他们到成都侯府后,王邑带着王莽到后花园找父亲。
“我爸又想整修花园了。”
王邑对王莽解释说。他们来到花园,王莽见到五叔王商手上拿着一把木尺子在地上仗量。
“爸,巨君哥来看你呢。”
王邑对父亲说。
“五叔你好。”
他向王商行礼道。
“五叔好。”
王襄也说。
“哦。你们来得正好。来,巨君,帮我一下。”
王商让王莽捡起地上的绳子。
“你拿着。”
他说。
王莽拿着绳子的一头,王商拿起另一头,然后在花园里仗量比划。
王邑看着他们。
“爸,还要再量吗?”
“行。没事。你的朋友在那边等着你呢。”
王商对他说。
“那爸,我先过去了。”
王邑正等着父亲的这句说话呢。
“嗯。”
“来。跟我来。”
王邑对王襄做手势说,让他跟着自己。他想,父亲可能想和王莽聊聊天吧,王襄就跟在王邑身后,两人一起离开了花园。
“五叔,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我要把这里,重新整理一番。”
“但这花园很好呀。”
王莽有点不理解。
“很漂亮。是吗?”
王商不无骄傲地问道。
“对呀。”
成都侯府的花园设计很有特点,与大伯阳平侯府的花园设计相比,阳平侯府的花园是方方正正的,显得规范,有气派。而成都侯府的花园设计,植物、堆石、每一景致,都是王商到过的一些地方的微缩景观,显得特有个性。
“我要把它变得更漂亮。”
王商说。
“还能变得更漂亮吗?”
王莽想象不出来,因为,这已经是一座很美丽的花园了。
“嗯。也许,真的不能变得更漂亮了。你也许是对的。”
但王莽并不知道自己对在那里。
“不过,即使不是变得更漂亮了,我也要让它变化一下。”
王商又说道。
“哦。五叔打算怎样改变?”
王莽还是想象不出来。
“你不觉得这里少了点什么吗?”
“我觉得这里已经是很好了。”
“水!”
“水?”
“对。‘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粱曰芗萁。’水是一种多么可爱的物质,既清洁,又滋润万物。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大水池,把水引进来,造成一个湖。啊。那实在是太壮观了。”
王商吟起了《礼记·曲礼》中的一句。
“干吗不说话了,是不是觉得很令人震惊?”
王商倒是很骄傲的。
“有点。好像大家都没这样子。”
“哈。就因为大家都没这样子。我才要去做。你五叔就是这种性格。我这次到江南,就见到有这样美丽的花园。”
与自己多位兄弟相比,王商是敢想敢为,做事尤其爱要出奇效。在他看来,房子不仅是居住的地方,还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次从江南回来,刚洗去路上的尘土,他就兴致勃勃地构思起要改造自己的花园的工程。这样的改造,总能带给他一种创造者的巨大乐趣。
“走吧。我们回去喝杯茶去。”
他们来到客厅,跪坐下来。王商让仆人冲茶。然后,问了一下王莽有关《礼记》上的问题,最近他也在读这本书。后来又闲聊了一下自己游江南的见闻。
“来长安上任也有些日子了吧?”
他问王莽。
“一个多月了。”
“哦。就是我刚外出的时候了。感觉如何?适应吗?”
“适应。感觉很好的。还认识了一些朋友。”
王莽说道。
“哦?”
“象刘歆、扬雄他们,我们经常一起谈经论道,挺有意思的。”
“不错。他们都是很有名气的学者,和他们交朋友,能增长不少见识。”
王商对他的这个侄子也是满喜欢的,王莽不仅知书,而且识礼,也不嫌他们这些长辈啰嗦烦人。
“见过太后了吗?”
“还没。”
“哦。现在还是住在大伯那里?”
“是的。今天正巧碰到王邑到伯母家,才知道五叔回来了。”
“你五叔就是爱动,喜欢到处走走。”
“象五叔这样好,能见识天下事物。”
“呵呵。五叔拉着你说话,让你觉得没趣了吧。陪着一个老头子。”
“没有呢。”
“你去找王邑他们玩吧。不用陪我这老头了。有机会的时候,好好教一下你弟,他整日就只知道舞枪弄棍,让人头痛,一点都不喜欢读书。好了。不用陪我这老头子了,你们年青人一块玩玩吧。”
王商也是通情达理之人。
于是,王莽站了起来。向王商告辞后便到前院找王邑,果然,王邑和他的一帮朋友正在练习武艺。王邑倒是十分骁勇,拿着铁戟,一招一式,舞得象模象样。他的几个朋友,也是俊气十足。而年少的王襄,也一样紧握着红缨枪,做些刺杀式的练习。读书固然重要,但能舞枪弄棍的人,同样是国家所需要的。
第九章 中国古典××
刘歆虽是王家后裔,但他家的府第并不恢弘,也没有令人触目的美丽花园,大致上和普通的商人家庭相仿,有间较好的住房而已。但与普通商人家庭不同的是,他家的书房很大。完全就是宫殿的规模,是他家里最大的一间房子。里面藏书丰富,布置优雅,是探讨学问和研究问题的好地方。
扬雄爱到他家里来坐,因为,刘歆父子俩的收藏,实在是座知识的宝库。王莽和刘歆交上朋友后,也象扬雄一样喜欢到刘歆家里来。这不仅可以读到刘歆家的藏书,更为他喜欢的,是几个朋友可以一块儿讨论问题,互相启发。通过这些讨论,有时近乎是争吵般的,许多过去他靠个人研读认识不清的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
“西周社会无疑是一个大同世界,一个美好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政治上,天下为公;管理上,选贤能,有诚信,讲和睦;社会方面,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人人皆有所养。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们怎不会感到幸福?但是,实在地说,这个社会,由于它曾有过的美好,在我们今天似乎是越来越不可思议,越来越像一个传说而不是曾经真实的存在。”
每当想到孔子周游列国要复辟周礼,王莽就会这样感慨。他相信孔子这样做,一定有充足的理由。一定是周朝社会的美好,促使他不辞劳苦,试图重建这一美好社会,让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他很想清楚地认识周朝社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周朝社会如此美好。
“社会已经发生了改变,周朝时很普通的一切,在我们今天,已经稀罕。但其实仍有不少东西是保留着的。比如,男有分,女有归,我们今天基本上是做到了吧。而选贤与能,我们今天甚至更重视,力度更大的。”
刘歆的回答很有见地,他虽然读得书多,但眼睛并没有因此脱离现实。
“但是为什么,即便有这么多好东西保留到今天,但我们的社会与西周时代相比,还是不如了呢?我们象是在坠落中。比如,盗窃乱贼,已越来越多,富人虽然不少,穷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事情造成的?”
这是压在王莽心底中的疑惑。要说社会,不能说没有正义的追求,要说皇上,不能说没有爱民之举措。但为什么社会之两极分化却越来越严重,社会罪恶,也越来越有泛滥之趋势呢?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王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把消除这些罪恶看作是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
“这问题要说原因,应是复杂,涉及许多事情。简单而言或许这一点最为关键,就是天下为公的伟大理想,成为了社会的共同意识。因为大家怀着这样的想法,才可能做到一方面货恶其弃于地,另一方面,又能做到货不藏于己;一方面人们力恶其不出于身,另一方面,又出力而不必为己。而在我们时代,这是不可能的了,谁还愿意真地怀抱着一颗为公之心?所以,有些事情虽然不为我们所乐见,但想来,也只能与之共存了。”
刘歆也怀抱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不过,他常感到自己势单力薄,实在也干不出什么实际的事情来。
“周公是如何使天下为公的理想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意识的呢?我们今天为什么就不可以,我们同样也是可以的吧,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作为孔子的信徒,理当为恢复这样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吧。”
王莽说。
“天下为公。这思想,在今后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