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武当一剑 >

第68部分

武当一剑-第68部分

小说: 武当一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可连连咳嗽,似是抵挡不住,退出一丈开外,突然间只见在他身前涌起一片“黑云”,却原来是他脱下了身上的黑色袈裟,盘旋飞舞,当作盾牌,要知他们的武功乃是在伯仲之间,圆真使出了少林绝技的“达摩神剑”,他已是不能再用寻常的招式来化解了。

裟袈挥舞,荡起劲风,蓝玉京躲在一角,呼吸亦是有点为之不舒,忽听得方丈病禅口宣佛号,缓缓说道:“凡有执著,皆落下乘。但探本源,何须求胜!”

圆真本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起了争胜之念,这才缠斗不休的,此时听了方丈的偈语,这才不由得心头一凛,想道:“是啊,再比下去,我也不会得到结果的,但没有结果,却是有了答案,那也应该适可而止了。”原来他变了几种少林寺的绝技,都试不出慧可的武功来历,但却已知道慧可的武学实是胜他一筹。

两人似乎是抱着同样心思,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

慧可那件残旧的袈裟上出现了疏疏落落的七八个小孔,慧可卷起袈裟,说道:“师兄剑术通神,佩服,佩服!”那些小孔是被圆真的指力洞穿的,和剑尖刺穿的小孔并无二致。

圆真说道:“拳法也好,掌法也好,剑法也好,有‘法’即落下乘,怎如你挥洒自如,举手投足,自成章法。慧可师兄,你用上了本寺的人门拳法,那已经是给了我的面子了,恕不远送,请!”

这番说话倒并不完全是客气的说话,它另外还含有一个意思,说明慧可并没有偷学少林派的绝技,而这也正就是他要试探的目的,不过,他得到的“答案”,只是在招式方面,至于在内功方面,慧可有没有得到少林派的内功心法,他却是试不出来了。

痛禅举起右手,虚空一招,慧可手上的袈裟突然飞起,落入他的手中,这是少林寺绝技之一的“擒龙手”功夫,蓝玉京固然看得目瞪口呆,圆真更加惊叹,心道:“我对本门绝技,真是犯了贪多嚼不烂的毛病,只要其中任何一种,练得方文这样精纯,那已是终生受用不尽。唉,但要练得这样精纯,却不知何时方才能够?”

痛禅接过袈裟,朗声说道:“脱下袈裟,还依本来面目,慧可,你可以走了。”

慧可道:“多谢方丈点化,多谢圆真师兄送行。”说罢,走出大雄宝殿。

痛禅和圆真并没跟他离开,蓝玉京走出去与他同行,说道:“恭喜前辈,闯过了第一关了。只不知前面还有什么人送行?”

这个谜底马上就揭开了。

从大雄宝殿朝着五乳蜂的方向前行,走没多远,就是少林寺名胜之一的昆卢阁,内有著名的五百罗汉壁画,据传是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所画,过了昆卢阁,有一幢山门,山门下面有一块光滑如镜的石壁,这块石壁更加有名,据说达摩祖师当年在此山上面壁九年,他所对的石壁,就是这一块石壁,因此名为“面壁石”。达摩面壁九年,石壁印下他的影子,迄今一千多年,仍然清澈可见。

蓝玉京和慧可一路同行,听慧可说“达摩面壁”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正自加快脚步,想去看那壁上留影,忽然看见那石壁下面,放着两个蒲团,其中一个蒲团,坐着一个老僧,蓝玉京好奇心起,想道:“这个老和尚不在禅房坐禅,却跑到这个地方来坐,显然是在效法达摩祖师的所为了,但若不是大有身份的高僧,恐怕也不敢在此地面壁。”蓝玉京正自发觉背影似曾相识,那老僧已是在蒲团上转过身来,不是面壁,而是面向他们了。

不是别人,竟然是达摩院的首座长老本无大师。

本无大师道:“我奉方丈之命送你一程,我在这里已经虚位以待了,你要下山,先得坐一坐这个蒲团。”

慧可悚然道:“弟子不敢!”

本无大师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你在佛门多年,怎的还是执著人相,我相?达摩祖师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你懂吗?”要知佛法讲的是众生平等,四大皆空,慧可不可敢与达摩院的首座比肩,那已是存了尊卑之念,落入下乘了。

慧可道:“多谢首座指点迷津。”

本无大师道:“坐禅是佛门弟子的基本功课,你虽然不在本寺,也还是佛门弟子,所以在你临走之前,我要考一考你的坐禅功夫,只要你坐得稳这个蒲团,不管世路怎样崎岖,你也可以走得稳了。”

慧可如有所悟,合什说道:“蒲团不是祖师带未,蒲团无处不在。若不坐穿蒲团,焉能得大自在?”念罢佛偈,便即坐上蒲团。

本无大师拿着一串念珠,这串念珠共有一百零八颗.用细绳贯串,拉直了有六尺多长。本无大师将它屈曲,弄成了一个椭圆形,分为上下两半,叫慧可握着另外一端,说道:“你会念什么经?”慧可道:“弟子不会念经。”本无大师道:“好,那你心中默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拨一颗念珠,我也是如此,待你的这串念珠移到上面,我的这串念珠移到下面,这个功课就算做完了。”

两人都是在蒲团上盘膝而坐,面对着面,低眉阖目,只是手指在动。不久,慧可将一颗念珠拨到绳圈的上面,本无将一颗念珠拨到绳圈的下面,快慢都是一样。

蓝玉京站在一旁,看得莫名其妙,心道:“难道他们当真只是比试念经、坐禅?”心念末已,忽见慧可握着那端,珠串如受震荡,绳圈也在微微颤抖。本无大师握着的那端,珠串和绳圈,都是纹丝不动,蓝玉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比试内功?”

不错,他们是在比试内功,原来本无大师正是因为圆真无法识破慧可所学的内功心法,所以才由他亲自出马的。

蓝玉京只看出表面的差别,慧可却是身受其苦了。本无用上了“隔物传功”,慧可只觉对方的内力似波浪般从珠串传来,几乎令他掌握不牢,渐渐他的真气运行也受了干扰,呼吸为之不舒。

慧可暗暗叫苦,“达摩院的首座果然是非同小可,嗯,他苦苦相逼,看来他是不肯让我离开少林寺了。”

此时正是少林寺的僧人做午课的时候,钟声一声声传来,看本无大师,只见他好像已是入了禅定的境界,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慧可忽地心中顿悟:“佛家不打班语,本无大师说要考我坐禅,我却怎能只是想到内功的比试上面,方丈刚刚说过,有胜负之念,即是有了执著,我必须先去执著!”上乘的内功心法本来就是和禅理相通。他消除了患得患失的杂念,心无尘垢,灵台重返空明,内功的威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发挥了。

说也奇怪,刚才他用尽心力去抵御本无大师的“隔物传功”。尚且抵御不住,如今他把胜负置之度外,根本就不去想它,反而感觉不到那股压力了,珠串虽然仍在轻轻颤动,但在他的感觉却是有如春风吹起湖面的涟漪,那起伏的节拍也和他心灵相通。他在不知不觉之间,已是忘记了自己正在和本无大师比试内功了。

春风吹起湖面的涟漪,不仅只是一种感觉,而且变成了他眼前幻相了。他好像回到三十年前,在西子湖边,追踪他意中人的足迹。

咦,那是什么声音?是她在低吟“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跳杨花过谢桥”,还是他自己在低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唉,都不是,是牟沧浪吹萧踏月而来,他脱下自己的戒指给她戴上。啊,不对,怎的牟沧浪却变成了另一个人了,是他的好友西门牧。

要达到心中毫无杂念的“禅定”境界是很难的。慧可忘记了现实的世界,却神游于太虚之间,只是“太虚”也并非空无一物,因为他还不能如太上之忘情。于是“心魔”也就乘虚而入了。

眼前幻相纷呈,他是局内者迷,旁观的蓝玉京见他似喜似忧,忽嗔忽怒,却是不禁为之骇异莫名了。

本无大帅心里想道:“他的内功倒是止宗内功,只可惜定力还是稍欠。不过,我只是要试他有没有偷学本寺的内功心法,如今已经试出来了,那又何必还比下去,累他走火入魔?”原来慧可所学的内功心法是和少林寺的内功心法有相通之处,但也止于“相通”而已,论到博大精深,他的所学则是和少林寺的武学相差不止一筹了。

本无拨下最后一颗念珠,慧可眼前出现的幻相却是他的意中人把牟沧浪所送的戒指掷在地上,铿然有声,他一下子就从幻境中醒了过来,刚好听得蓝玉京在叫:“慧可大师,你为何不拨念珠?”

他拨了最后一颗念珠,只见本无大师把手一扬,那串念珠飞了起来,一百零八颗念珠顿时都变得粉碎,从空中洒下。

本无大师朗声说道:“遍洒虚空,无障无碍。坐得蒲团,出得山门。慧可,你去吧!”两人同时下了蒲团。

慧可合什道:“谢大师慈悲。”

本无大师道:“这是你的造化,你自己走吧。我不送了。”

蓝玉京跟着慧可走出第二道山门,说道:“恭喜大师又过了一关。”

慧可苦笑道:“前面还有一关呢。”

蓝玉京道:“少林寺中武功最高的莫过于达摩院首座,这一关都已过了,还怕什么?”

慧可道:“刚才是首座长老有意让我的。少林寺中最难学的也并不就是武功。”

蓝玉京心道:“那是什么?”但见慧可默默前行,他也不便多问了。

过了昆卢阁是千佛殿,殿中有历代巧手僧匠雕塑的一千多尊佛像,姿态各个不同。蓝玉京在武当山就听人说过,不过他却是无暇入殿礼拜了。

他们走在一条青砖铺的路上,最令得蓝玉京触目惊心的是,留在青砖路上那一排排的坑窝。这些坑窝是寺内和尚过去练腿上功夫时,踩砖地留下的痕迹。

蓝玉京刚才还在安慰慧可,此时却是不禁自己也有点担心,暗自想道:“把守第一关是十八罗汉之首的圆真和尚,把守第二关的是达摩院的首座长老本无大师。把守第三关的却又不知是什么样的厉害人物?”

行行重行行,不知不觉之间,他们已是走到了最外面的一重山门。

站在山门下面的,赫然竟是少林寺的方丈痛禅上人。

痛禅上人劈头就问:“慧可,我不是来给你送行的,你懂吗?”

慧可道:“弟子懂得。”

蓝玉京大惑不解,心里想道:“他自己说过是有三个人给慧可送行的,又说要慧可走出三道山门才能离开少林寺,那么他自己站在这山门之下,却为何又说不是送行?”

心念未已,只听得痛禅上人缓缓说道:“慧可,你来了本寺二十多年了,我还没问过你,你从何处来?”

慧可道:“从来处来。”

痛禅上人道:“如今你要往何处去?”

慧可适:“往去处去。”

痛禅上人道:“来时何所见?”

慧可道:“见山是山,见寺是寺。”

痛禅上人道:“后来呢?”

慧可道:“见山不是山,见寺不是寺。”

痛禅上人道:“现在呢?”

慧可道:“见山仍是山,见寺仍是寺。”

痛禅上人道:“此山可是原来的山?此寺可是原来的寺?”

慧可道:“说是就是,说非就非。”

痛祥上人道:“既是无为有处有还无,那你又怎能离开?”

慧可道:“来不是来,去不是去,身在江湖中,心在少林寺。”

那意思是说,他初来的时候,未闻“大道”(佛家哲理),来的只是躯壳,所以说来不是来。如今已经受了佛法熏陶,纵然还俗,也可说得是佛门弟子了,所以说去不是去。

蓝玉京不懂禅机,但亦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