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亡军的将领 >

第2部分

亡军的将领-第2部分

小说: 亡军的将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部荒诞的史诗里,幻想现实主义涂上了一层淡淡的幽默色调。这是一种从地下目击的战争,即从墓穴里目击的战争。这部书透过死者的魂灵使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阿尔巴尼亚进入了共同的图书市场。
  ——巴黎《费加罗报》,1970年4月12日
  毫无疑问,这部书的出版,将是一种新发现,发现了我们几乎不了解的阿尔巴尼亚文学;这一文学首先使作家伊?卡达莱进入到高不可攀、求之不得的层次。
  ——巴黎《最后一分钟报》,1970年3月13日
  幽默,含蓄的激情,轻松自由、朴素自然的叙述,机敏的语调,不外露的技艺,曲折的教诲,异乎寻常的景观,喜气洋洋的新人——所有这些因素使这部小说比任何别的作品都更精致。这里有当今正在觉醒的世界的画像,它葆其能量、力量和色彩。
  ——法国《罗兰共和报》,1970年5月17日

译序:阿尔巴尼亚出了个卡达莱(4)
几十年来,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一直是阿尔巴尼亚作家最爱表现的题材,卡达莱对此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以多部长篇创作拉开他一生小说创作事业的序幕。紧接着《亡军的将领》,他又创作了《石头城纪事》(1971)和《一个首都的十一月》(1975)两部与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息息相关的长篇。《石头城纪事》也是一部匠心独运、奇妙别致的小说。它摆脱了常见的描写战争小说的窠臼,不去直接地描绘游击队员同法西斯强盗你死我活的争斗与较量,而是选取战争即将结束,曙光就在眼前为历史性时刻,入木三分地描绘社会各阶层一些最有代表性人物的心理状态、情绪和表现,着力展示各种社会力量对待新旧时代、新旧社会、新旧风气的不同立场和感情。卡达莱确实有一支多彩的妙笔,在很短的篇幅里,出神入化地勾勒出历史转折关头的芸芸众生。卡达莱巧妙地编织了各种人物的关系网,读者透过这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目睹了新、旧世界交替时刻整个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卡达莱对创作这部《石头城纪事》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要在这部小说中反映那些混乱、充满英雄气概、荒诞气氛和悲剧性的日子。那时候,整个山城带着沉重的负担从黑暗走向自由,摆脱了中世纪的陈规陋习,又陷入外国占领者的落后野蛮的桎梏之中,全部生活都处在敌人的威胁之下,这种痛苦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光明就在前头……”卡达莱的这番话对我们理解《石头城纪事》这部小说颇有裨益。
  《石头城纪事》也引起他国有识之士的重视,不少法国评论家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吉尔?拉布兹认为“它是我们时代的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对这部小说的艺术尝试,有的评论家评论道:“这部小说打破了小说要有主要人物和围绕主要人物编织全部情节和故事的老观念。小说中没有主要人物,有的是集体群像。作者还吸收了现代主义电影的许多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评论家雅克?雅乌布尔特指出:“在卡达莱的这部小说中,或多或少还有黑色幽默的味道。”而阿兰?博斯凯还进一步评论说:“卡达莱将肖洛霍夫和卡夫卡紧靠在一起,让萨特靠近布莱希特,没让海明威离聂鲁达太远。”德比杜甚至还预言:将来卡达莱一定会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候选人。
  《一个首都的十一月》在描写的内容方面与《石头城纪事》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仍然没有把新生力量、人民群众的英雄业绩、游击队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作为描写的重点,主要表现被革命砸碎了的旧世界和被推翻了的统治阶级、腐朽势力以及他们的心理、精神生活。不过,这种描摹和渲染远不像《石头城纪事》那样宽泛。作者的目光并没集中在整个旧世界,而是在被埋葬了的社会制度的上层建筑领域里捕捉要描写和塑造的形象。但卡达莱如果能对当时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和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士气作些描写和讴歌,小说就会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然而,他没有这样去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乔治?卡斯特辽特?斯坎德培(1405—1468)是阿尔巴尼亚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曾领导全国人民同野蛮的力量超过阿尔巴尼亚几十倍的奥斯曼土耳其侵略者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用恩格斯的话说:是斯坎德培的利剑阻挡了奥斯曼土耳其对欧洲的进犯,保卫了欧洲的文明。斯坎德培的英雄业绩和对阿尔巴尼亚及欧洲所作出的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为历代的阿尔巴尼亚作家、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历史知识渊博并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卡达莱,也在这一领域里显示出杰出的艺术才华。这一点集中地体现在长篇小说《城堡》的创作中。。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译序:阿尔巴尼亚出了个卡达莱(5)
《城堡》的故事情节很富有传奇色彩:15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将阿尔巴尼亚的一座城堡团团围住,欲逼迫城里的人缴械投降。土耳其人发现,软硬兼施的手腕,“朋友”的中间拉拢都不能奏效,于是决定向城堡发起攻击。先用大炮狂轰一番,然后便向城堡猛烈冲击,但他们失败了。敌兵军事指挥部岂能善罢甘休!他们又派骑兵攻城。与此同时,工兵也采取攻势,挖了一条暗沟,妄图到城堡内部瓦解对方,以实现夺城的梦想。可是,由于城堡里的阿尔巴尼亚人保持高度的警惕,敌人的这一计划也落了空。凶恶的奥斯曼进犯者又采取断绝水源的罪恶行动,向阿尔巴尼亚人施压。坚强的阿尔巴尼亚人节约使用每一滴水,誓死不向敌人屈服。残暴的敌人开始用新式武器,然而,这一招也以失败而告终。气急败坏的奥斯曼侵略者发起了总攻。攻城最终也未得逞,敌军总司令以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侵略行径。狼狈不堪的敌兵丢盔弃甲,仓皇鼠窜。全书的情节安排得非常紧凑,主要矛盾集中在敌我双方的###中展开,突出了时代特点和历史气氛。小说对奥斯曼侵略军的行动计划写得非常详细,层层深入地揭露了敌人野蛮、凶残和茹毛饮血的本性,极其深刻地剖析了杜尔索然?巴夏总司令及其党羽们阴暗、龌龊、险恶的心理。敌人的阵容被描写得兵强马壮,武器装备足以显示出天下无比的威力。但就是这样强大的军队,却在骁勇顽强的阿尔巴尼亚人面前遭到惨败。作者对这种反衬手法的成功运用,很是值得称道。卡达莱还把表面上威风凛凛、趾高气扬的奥斯曼军队的首领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腐朽堕落揭露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他驾驭重大历史题材时思想的稳健和艺术上的成熟。
  我们对《城堡》作了较为细致的概述和评说,是为了向我国读者说明:卡达莱在描写军事内容方面,也完全懂得并能成功地使用常见的写法。前面提到三部与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相关的小说在写法上有些奇异,那只能说明卡达莱在艺术上有强烈的追求,而不能说明这时候的卡达莱就是一个反传统的先锋派作家。
  卡达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享有很高的威望和特权的作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很听劳动党中央和恩维尔?霍查的指示,并且与霍查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在有的作品中,他还把霍查作为中心人物加以描写和歌颂。这是文坛内外人人皆知的事实。由于他的身份和贡献非同一般,所以连续多年他都是人民议会代表,最后还当上了劳动党中央委员。卡达莱的政治嗅觉很灵敏,并擅长紧跟变化的政治形势创作符合上级要求的政治小说,这一点在《冷静》(1980)、《伟大的冬天》(1978)及《冬末音乐会》(1988)几部长篇中展示得尤为充分。这也是他得到国家领导人格外的器重和赏识的主要原因。可是,他荣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时对采访的记者却说:“如果你在很年幼时涉猎文学,你就不会懂得太多政治。我想这拯救了我。”言外之意他是不懂政治,对政治不感兴趣,从年幼时起就是与政治无缘的。卡达莱的这番话不符合他本人的真实情况,也缺乏一个大作家应有的真诚。
  诚然,卡达莱的全部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在劳动党丧失政权的前10年,他的确是亦步亦趋地跟着党中央的国际政策从事政治小说的创作。但有时因为跟得不准或过于赶浪头而使作品严重失误,因此受到有关部门的严厉批评,这也是事实。例如,因《冷静》和诗篇《中午政治局聚会》等作品“与社会主义根本思想相悖”,而落到非常难堪的境地,甚至公安部门、国家档案馆都立了关于卡达莱的专案。卡达莱也被迫作过检查。只因他是一个具有特殊才能并且得到高层领导关照和保护的作家,所以当时对他的批评和指控只在内部进行,一般人士和读者对此全然不知。许多年过去了,前不久出版的《一部关于卡达莱的档案》,才将许多从前人们不了解的真情公布于天下。

译序:阿尔巴尼亚出了个卡达莱(6)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也把巨大的冲击波带到了阿尔巴尼亚。1990年年底,阿尔巴尼亚政局开始动荡起来,不久,劳动党就丧失了政权,卡达莱也受到不小的冲击。有些极端分子甚至捣毁了他在故乡纪诺卡斯特城的老宅。在这种混乱的形势下,与法国文化界老早就过从甚密并早已有所准备的卡达莱,便偕夫人埃莱娜及女儿去了巴黎。
  对于卡达莱的出走,阿尔巴尼亚人民群众中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是去法国寻求政治避难,背叛了祖国和人民;有的则说他具有双重国籍,对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仍然很关心。据我观察,他虽然与家人侨居巴黎,但仍然经常回国参加某些重要的社会活动,接受媒体的采访,到大学里发表演讲。1999年科索沃被轰炸期间,他异乎寻常地四处奔波,多次去科索沃巡视难情,亲自给美国总统写信,呼吁为拯救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命运而抗争。他还写了两部关于科索沃的纪实性作品,表现出对科索沃阿族兄弟的极大热忱。不过,对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信仰、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以及霍查本人,他却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极端主义做法。他甚至扬言霍查连做一个老战士的资格都没有。对于卡达莱这种全盘否定历史、反对一切的极端做法和言论,绝大多数具有正义感的阿尔巴尼亚人都很反感。因此,作为一个作家,卡达莱确实获得了比过去更高的文名,然而,如果用一个人,一个正直公道、有良心的阿尔巴尼亚人的标准来衡量,应该说,现如今的卡达莱的名声与过去相比,委实是降低了不少,有些人甚至对他嗤之以鼻。
  也许人们要问:卡达莱毕竟是一个作家,这些年来,在法国他主要干了些什么?事实上,作为一个作家,卡达莱把主要精力还是用在了长篇小说创作上。这期间他几乎每年都有一部长篇问世。这些作品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题材小说和以民间传说为基础而创作的魔幻小说;一类是描写阿尔巴尼亚当今社会生活的“暴露性”小说。这些小说有的是在原来已有的短篇或中篇的基础上加以膨胀和扩充发展成长篇;有的是平地起高楼,纯属新作。从写法上来看,这一时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