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私生公主故宫女儿墙 >

第19部分

私生公主故宫女儿墙-第19部分

小说: 私生公主故宫女儿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王路过武城县,与杨家有关吗?待姚茫进房关上门之后,他说:“岳父大人,燕王此次北上,仅仅是途经?”

  姚茫面色突严峻起来,说:“没有错,就是途经。却也不然,他是专程来看我的,听了听我对时下局势的分析。”

  这一点,吴中深信不疑。短短一年多的接触,他才渐渐看明白,岳父才兼文武,心深似海,是连皇帝也要敬畏几分的怪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4  叔侄争帝位
姚茫当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说,现在的时局对朱棣有利。原来朱元璋有二十四个儿子,按历来各朝立“长子为序”的原则,他立了多病的朱标太子。最近几年,太子病况不见好转,朱元璋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和一个重孙封为亲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另一方面,他立了朱标的次子朱允文立为孙太子,一旦大儿子不行了,二孙子就可以接任皇帝。本来朱元璋的做法是平衡儿子太多而引起的矛盾。然而就是这个平衡,更加剧了矛盾的激化。

  吴中说:“就因为矛盾激化,燕王有机可乘?”

  姚茫说:“对,谁要做皇帝,这就靠自身的本事了。”

  吴中听得心惊肉跳,这是造反苗头,篡位倾向。然而他还是有些搞不明白的地方,说:“既然是嫡长为大,孙子朱允文也不是朱标的长儿,为什么要立他为皇太孙?”

  姚茫说:“一方面皇太孙刚死,另一方面是主要的,这就靠老爷子的喜好了。”

  吴中说:“老爷子?”

  姚茫说:“就是对当朝皇帝的私下称呼。”停顿了一下,又说,“当皇太子朱标病况越来越遭时,老爷子曾想到了燕王,因为燕王有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开国皇帝与开国将领绝对是强者,否则,怎么能灭朝建国。燕王是他的第四个儿子,但他是强者,就算是从小玩家家的玩具,他的东西即便是他不要了,宁可把它摔碎,他也不给他的兄弟姊妹去玩。然而就在向群臣征求看法的时候,有个叫刘三吾的大臣提出说,假如立了皇四子,那么皇二子皇三子又将怎么办?就这么一句话,老爷子就改了主意,断送了燕王继承皇位的前程。”

  吴中说:“所以他一直耿耿于怀,伺机寻求时局的矛盾,夺取皇位?”

  姚茫说:“他敢吗?他父亲比他更加强悍,纵然他有这个贼心,也没有这个贼胆。”

  吴中说:“你说的话……很矛盾,我更加糊里糊涂。”

  “燕王当然不会公然向他的父王夺权。而是伺机,懂吗,等待时机。”姚茫说,“所以说燕王是强者,现在才开始不露声色在扩张自己。”

  “扩张?”吴中说,“不露声色?”

  “对,暗中准备。大凡能摸着石头过河的,能解决未知的,就是强者。你知道他有多少兵力吗?”姚茫说,“甲士十万。皇二子是秦王,皇三子是晋王,最多也不过一到二万甲士。”

  吴中说:“这么说,皇太子孙没有燕王强悍?”

  “当然没有。”姚茫说,“皇太子孙比你小三岁多,生他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当朝,他的性情我不太了解。但可以想象得到,他出生在没有战争的深宫,即便有高智商的老师教诲皇太子孙,他也不会强悍。因为他从小是和太监、宫女一起长大的,稍微大一点,又和儒生一起学习。古人云,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太子所学的是怎么做太监、宫女、儒生,学的是‘奴才该死’,‘主子英明’之类的东西,所以命运本身注定,他当不了强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5  猪总爱拱猪
吴中说:“生在宫里就不能是强者?”

  “也不是绝对,但很少。就像人的小孩被狼养大,就会是狼孩,人的小孩被猪养大,就会是猪孩。”姚茫说,“而燕王生在战乱中,我虽然不是他的师傅,但很多方面我是是他的老师。另外,燕王是接受老爷子的训诫长大的,几乎把老爷子的驾驭能力全部学到了手。而老爷子虽然很宠爱皇太孙,但中间隔了皇太子朱标一辈,加上皇太子多病,所以皇太子孙并没有直学到老爷子的本领,也就是说,他的驾驭能力远远不如燕王。”

  吴中陷入了沉思,国家的事,跟家事差不多,国家也好,家庭也罢,都跑不出一个绝对真理:槽里有食无食,猪总是爱拱猪。

  想起不动,突然说:“你今天给我说了这么多,目的是什么?”

  姚茫说:“想让你从政。”

  吴中说:“当官?”

  “对!”姚茫说,“而且先去当兵。”

  吴中没有做声,这无疑又是一种逆子成才之道。是燕王的授意?还是他的馊主意?

  但他不想问姚茫,这场谈话本身就很刺激,就像他只要一挨上冬梅和姚娴那样,周身就在沸腾,*。然而,也是他人生道路的重要选择:要嘛,像他吴家先祖那样,做一个纯鲁班,与世无争,靠技术吃饭。用吴安的口头禅来形容,灶里有煮的,胯里有拄的,这就是过日子;要嘛,做一个什么都懂而不精,却能驾驭他人之上的强者,做一个明知那里有刀山火海、也不能急流勇退的强者。要做好强权宦官,注定与鲜血分不开,要排除异己,要树立权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这个官也终将被更大的官给淘汰。

  突然打了一个冷颤,不知怎么的,想到了杨师爷一家的灭门,吴中抬起头,问:“燕王此次到武城县,与杨师爷一家抄斩有关系吗?”

  “你也知道了?两者绝对没有关系!燕王只是途经这里,从他言谈举止之中判断,有可能是找什么人。当然,这个人不会是我,只是顺便来看一看我。”姚茫说,“至于杨家的遭遇,是老爷子那儿直接下的手,人犯直接押往大都。”

  “皇上?”吴中惊疑说,“皇上也未免管得太具体了。他也过问这般小喽罗?”

  姚茫说:“皇上不管也管不了这些小事。但这是一起诛连九族的大案,鲜血红染了一万多人,涉案的时间也有好几年。”

  案件的缘由是这样的,当朝规定,各地每年都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账目,而地方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这一年的地方财政计划才能完成。如果对不上,即使只是一个数字,账目就必须重新填造,更让人为难的是,所有重修账册必须要盖上原衙门的印章才算有效。由于各州府与应天府路途的时间差,一个地方要几个月才能到。所以,地方账目往往跟户部审核后的数字完全不相符。 。 想看书来

66  好一个冤案
有一年,老爷子突然发现了这个秘密,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官员们竟然敢搞这些名堂?他震怒了,他认为自己做了一回冤大头,于是他派遣官员对此事进行了详尽的调查。

  按说只要一调查,这个问题是不难解释的,其实即使是他派去调查的官员,也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事情的缘由大家都知道,可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话。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滑稽场景,问话的官员也知道,回答的官员也知道,只有老爷子一个仍蒙在鼓里。

  官员不敢说,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上书辩解,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同党或者包庇,这个黑锅谁背得起?

  就在此时,一个勇敢的人站了出来,值得敬佩的是,他并不是在职官员,而只是一个平凡的生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只是一个老百姓。

  这个人叫郑士利,他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靠山,只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只是为了说出真相。他利用当时平民可以直接上书的渠道,给老爷子写了一封很长的书信,

  他说:空印文册所用的是骑缝印,并不是一纸一印,而钱粮数字不同,必须一一核对,所以很难确定。说明了空印出现的原因。

  其实郑士利不但敢于直言,也是个聪明人,他估计到老爷子可能羞于认错,便在文章的最后,为老爷子开脱,写道:其实你也是为了老百姓好,你是怕贪官污吏藉机挪用这些空印纸,用来危害老百姓,你也是为了百姓好啊。

  言外之意:皇帝大人你也没错,大臣们也没错,当然小人我也没错,大家都没错,误会,误会啊!

  老爷子给他的赏赐是送去劳改。因为郑士利把老爷子看得过于简单了,老爷子并不是一个糊涂的人,他也不是不肯认错的人。其实从他的无数耳目那里,他是很容易得知事实真相的。如果他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话,明朝的天下就不会姓朱了。

  在这次空印案中很多好官也被杀掉了,最有名的就是方克勤,他是济宁干知府,为政清廉,平时肉都舍不得多吃,衣服上满是补丁,就因为他是主印官,糊里糊涂的没了脑袋。

  说完了,姚茫重重叹了一口气:“方克勤是我的好友知己,死得冤啊!”

  这个故事太冗长,却令吴中惊心动魄。官大一级有错也是对的。他禁不住问道:“你是说,这是个冤案?”

  姚茫说:“只要你进了官场,这个答案你自己去寻找。” txt小说上传分享

67  私奔贝州塔
吴中又说:“这么说,杨师爷也是被冤枉而诛连?”

  “不,歪打正着。”姚茫说,“武城县的县太爷平时不管事,一切都是师爷主宰。然而这杨师爷利用这个机会,大量贪污。案子一调查,他的问题就自然暴露无遗。所以,杀他不为错,但杀了他直系满门,是有点过了。不过,好像还留下了他儿子一条命。”说到这里,站了起来,“好了,你的长辈们估计都要到了,我也不多说了。但你要明白,我苦口婆心说了这么多,是要你做到什么?”

  吴中也跟着站起来,胸脯一挺,说:“强者,正直,清廉。”

  姚茫这才笑了,说:“你先回家去吧,记得掌灯前一定要回来。”

  一句回家,让吴中想起了冬梅,他出门找到姚贵,要了一匹快马,像燕王那样,跨上马就挥动鞭子,沿北方向急驰。

  出了北门,原野如一片绿海,望不到边。此时,阳光西斜,就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红纱,随着微微的南洋风轻轻拂过,绿海掀起粼粼碧波,好一番清心悦目的景象。

  正当他举目四望时,冬梅从绿海中跑了出,一手抱了一个小包袱,一手使劲朝他挥舞。

  他策马过去,伸出一只手拉了冬梅一把,她顺势一个腾空,跃上马背,坐进了他的怀中。

  马终于停了下来,吴中先跳下马。

  冬梅四周看了看,却见一座寺院,而不见高塔,迟疑地问:“中儿,到了吗?贝州古塔在哪儿?怎么不见塔,而却只有寺庙?”

  吴中双手把她抱了下来,正欲回答,一旁有一人说:“既然叫贝州古塔,当然少不了有塔!”

  冬梅说:“寺中有塔?”

  “就像你们夫妻恩恩爱爱共骑一匹马一样,夫中有妻,妻中有夫一样。”那人嘻嘻笑,“寺中有塔,塔中又寺,有塔有寺,有寺有塔。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脸的滑稽和暧昧。

  多嘴人的一句“恩爱夫妻”,顿时浇灭了冬梅刚刚开心一点的心情。吴中见她脸色由红转灰,瞪了那人一眼,拉她一共进了寺院。

  转了几个弯,走了几个下坡,贝州古塔赫然在目。原来是地势的关系,到了寺院跟前,并不能看到塔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