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 >

第19部分

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第19部分

小说: 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经济领域,官方在大财阀的帮助下控制着所有经济活动,没有一个行业能躲过严密监控。在社会生活中,所有的民间团体,不管有无政治色彩都被不由分说地解散,就连人们简单的日常生活都要受到官方监管。
  在精神领域,为天皇尽忠的思想被强制性地灌输到人们脑中,成为当时日本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道德。
  高度的统一就是对民主的扼杀,法西斯统治和民主水火不容。民主恰恰是思想繁荣的前提,没有了民主作保障,日本的思想学术界一片惨淡之景,所有的西方学说都一概被斥为“弊害”,尽管正是因为它们的传入,日本才得以迅速崛起。在当时,不仅各个高校了无生气,就连向来热闹纷呈的歌舞伎座、戏剧院电影院都被迫关门,不知情的观众或被抓走,或被送去强制劳动。
  西方文明为封闭许久的日本注入了勃勃生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让日本摆脱了被欧美列强欺凌的命运,但在法西斯统治之下,这些西方文明又被极不友好地送出日本国门之外。危机感让日本人自强,自强的方式竟成了对外侵略;自信心让日本人自大,自大又助长了对外侵略的野心。好勇斗武的日本本就有残忍的一面,就在军国主义借明治维新之机现身日本政治之时,就注定了日本必会成为对外侵略、对内高压的法西斯国家,尽管日本人曾经那样渴望西方的民主、自由。
  今天,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依然不能忘却它带来的伤痛,而日本也无法摆脱侵略带给它的耻辱,战败、原子弹、美国人的占领、世界人民的谴责……都是它无法挥别旧罪的阴影,尽管一些日本人对此羞于承认。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投降的瞬间:美国人懵了(1)
虽然日本人看似不可思议的转变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事实上日本仍旧按自己的性格处事,目的一样,只是方式变了。因此,日本人没有把美国的占领看作是一种耻辱,反而觉得这是重新探索获得名誉之路的好机会。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以同盟国身份单独占领。美国为了在以后的全球性战略中利用日本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没有严惩战犯,还保留了战争的罪魁祸首日本天皇。如果日本像德国那样被同盟国瓜分,可能就不会有今时今日的日本。可以说是美国拯救了战后的日本,让日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骄傲的日本人从来不承认自己败于中国之手,他们认为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结束了日本称霸的梦想,致使日本被迫投降。一向屈于强者的日本对美国的占领毫无怨言,反而觉得这是一个依靠强国、再次强大的好机会。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完全按照美国的要求来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并在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和美国保持亲密的同盟国关系。日本按照美国的全球战略来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成为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军事基地。
  战后千疮百孔的日本,与自己的“仇人”融为一体,在美国的保护和支持下,获得了充分有利的发展空间,借“仇人”之手恢复了战争创伤,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的不计前嫌、化敌为友政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也得到了日本国民的拥护和肯定。
  日本民族是世界上少数从来没有被占领和瓜分过的民族,即使它发动了罪大恶极的太平洋战争,即使这个民族的“日之丸”上沾染了中华民族3500万人的鲜血。美国的单独占领使日本免于被瓜分的命运,在美国优越的价值观和政治模式的改造下,日本获得了战后新生。
  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加上美国背后对其的大力支持,似乎都在掩饰那场战争中日本的罪恶,反思战争这一课题更成为过时的天方夜谭。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无视曾受到日本战刀残害过的亚洲人民要求惩治日本的呼声,美国的全球战略远要比那些都重要得多。就这样,战后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在美国帮助下强大起来的日本,对战争的反省远远达不到曾被侵略国家的要求。可以说,现在日本对战争的认识和美国的占领有很大关系。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军队以盟军身份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造成了至少20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这样重大的伤亡本该让日本人对美国恨之入骨的,但是事实完全相反。在美国占领日本后不到几个月,大量的美国人即使只身前往美国,也不用担心日本人的报复行为。他们在日本逛街、吃饭都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很多日本国家官员都很有礼貌地接待美国人。日本人对美国人没有仇恨,这一点让身在日本的很多美国人都表示不解。
  战后的美国与日本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并长期占领日本、在日本设立军事基地,这些行为无疑是对日本变相的殖民统治,但是日本不但没有丝毫反抗,还表示出热烈欢迎和高度配合。
  有学者分析这是日本人缺乏坚定信念的表现。既然日本缺乏坚定信念,那么在战争时,很难抓到一个日本俘虏又该如何解释呢?他们效忠天皇的信仰是支撑战斗的精神力量,这难道不是拥有坚定信念的表现吗?日本的民族性决定了日本对不同国家的态度。日本有顺从强者、欺凌弱者的民族特性,对美国这一强国的顺从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换成是中国占领日本,恐怕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吧。
  日本人的道德观和处世哲学让很多和他们有过接触的人都疑惑不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顺从美国占领的做法作了分析。她认为正是日本人重视名誉、讲究名分和情谊的性格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日本人眼里,获得名誉的手段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变的,无关道德问题。情况发生变化,日本人就会改变策略,以达到这一目标。日本人原本以为用武力征服别国,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可以赢得大国的地位和世界的尊敬,但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资源贫乏、技术落后使日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赢得名誉的过程中失败了。被美国占领之后,日本人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用侵略来赢得名誉很显然是行不通的,遵守互敬关系,在恢复的过程中摸索成功之路,便成为被占领后日本人追求名誉的又一方式。为了获得名誉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达到目的,这一理念让被占领后的日本国民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善意地接受了美国。
  美国在充分尊重了日本人的传统道德,照顾了日本人的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占领了日本,日本人积极配合美军的占领政策的实施,积极进行战后的各项改革。在美国的保护和扶植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大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些成就的取得,让日本人认为,他们当初对美国占领时所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正因为与美国的合作才让日本赢得了荣誉,得到了各国的尊敬。
  强大起来的日本对那些还处于落后地位的亚洲国家充满了轻蔑,当初的战胜国还没有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发展得快,让日本人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赞赏。在这种社会心理和政治制度下,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日本的右翼势力日益猖獗。
  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占领日本的时候不但包庇战犯,而且没有追究天皇的责任,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当时在位的日本裕仁天皇对发动侵略战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和偷袭珍珠港都得到了日本天皇的支持和批准。同时,裕仁天皇还是当时的日本陆海军大元帅,可以说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美国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还保留了天皇制。这是美国人深入研究了日本的民族传统和日本人的社会心理之后作出的决定。
  

二、投降的瞬间:美国人懵了(2)
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分明的民族,每个日本人都安守本分,都以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家族主义制度下,天皇是整个大和民族的最大的家长,成为日本人孝顺尊崇的对象。在日本,天皇是全民的道德准绳,效忠天皇就是最高的道德。2000多年的天皇历史使天皇的存在和日本社会已经密不可分,天皇制一旦消失,日本社会的完整性也将完全丧失。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越了宗教界定的信仰。效忠天皇就是效忠国家,对天皇的命令也必须绝对服从,所以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日本国民几乎无任何异议地接受了天皇的命令,即使他们前一天还在战场上要和美国人拼个你死我活,在天皇宣布投降之后,他们也只能接受现实。
  美国人保留了天皇制,使日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美国人的尊重;美国的各项指令以天皇的名义来实施,日本人以为这是天皇的命令,会没有疑异地执行。正因为美国保留了天皇,让日本民众觉得是美国保存了日本这个国家,这样,日本人才会对美国如此感恩戴德。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美军曾以盟军总部的名义命令日本政府释放了被关押了18年的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德田球一、志贺义雄等人。美国这么做并不是支持共产党,只是为了推行政治民主化,铲除法西斯军国主义。释放在押的共产党员等###使美国赢得了日本的民心,日本国民看到了美国式的“民主”。这又是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政治所走的一步妙棋。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解体,冷战局面形成。前苏联的强大、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逐渐意识到共产主义的威胁逐渐增大,如果不加以遏制必将影响到美国的地位。美国在国内镇压共产主义运动,也指使日本进行镇压日本共产党的活动,企图把日本转化为“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直接影响了依靠美国强大起来的日本政策的转变,美国与日本的同盟国身份,使两国共同敌视、反对共产党运动。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之后,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在战后的国际政治局势中,日本受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对中国、朝鲜始终保持敌对状态。
  20世纪50年代,在中美关系极度恶化的情况下,日本也采取了敌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对中政策。时任日本首相岸介信曾经是一名甲级战犯,美国为对抗中国和前苏联转变对日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日本战犯,岸介信于1952年出狱,出狱后的岸介信立即重返政坛。1957年岸介信坐上首相宝座,日本政坛迅速右翼化,岸介信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攻击中国。在出访中南亚期间,他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名,公然鼓吹“###”,侮辱、诽谤中国。在出访美国期间,岸介信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攻击中国是共产主义重大威胁,宣称中国共产主义政权必将垮台。
  对中国政策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日本国民对侵略战争的认识。由于美国和日本在战后就战争责任、为侵略行为道歉等问题从来没有产生过分歧,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行为没有做出深刻的反省,道歉问题就更加无从谈起。日本战后对侵略战争的认识理念产生偏差与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