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第一王朝 >

第10部分

中国第一王朝-第10部分

小说: 中国第一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伯益完全是为了城中的官员和百姓着想。他心里清楚的很,如果他大张旗鼓地带领家人逃亡,势必引起城内大臣和百姓的恐慌,一些大臣和百姓就会加入到逃亡队伍里,整个都城就乱套了。而那样一来,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弄不好还要造成许多人无辜的伤亡。

  从这一点来看,伯益还真是一位品质优良道德高尚的人。

  傍晚时分,伯益全家在城西女娲庙会齐,清点人口,老少三代共计三十九人。

  虽然天色已晚,好在正值月圆之夜,伯益便带着全家人借着月色连夜逃往翼山(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因为伯益精通鸟兽之语,进入深山与鸟兽为邻,这是他最好的选择。从此伯益的赢姓家族隐居山中,再也没敢露面。

  伯益的后代在夏王朝统治时期,一直隐居在民间,始终没有入朝为官。直到夏王朝灭亡,伯益的后代才敢出头露面。商灭夏后,伯益的后裔被商王重用,一直在商朝为官,世袭费侯之爵。第十任商王子太戊执政时,子太戊任命费侯中衍为车正,中衍就是伯益的二十八代孙子。车正是夏商时期的重要官员,主要掌管车辆的制造、使用和管理。夏商时期,车辆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极为重要,所以当时的车正在朝中很有地位。中衍的后人蜚廉生有二子,长子名叫恶来,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的祖先(也就是秦始皇的祖先);次子名叫季胜,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的祖先。这些都是后话,在此简单交代几句,表过不提。

  ——————————————————————————————————————

  翌日辰时,已经到了上朝的时间,群臣都陆续来到殿外,等候上朝。

  可是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新王伯益还是没有出来。

  群臣都很纳闷,新王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姒启的军队吓得病倒了?

  此时已经是巳时,再过一会儿就是午时了,伯益依然没有动静,群臣议论纷纷,胡乱地猜测起来。

  就在这时,在外巡哨的探马来报,说姒启的军队已经离都城不远,不出半个时辰就兵临城下了。

  大臣们立刻恐慌起来,这都十万火急了,天子怎么还不出来?大家急了,催促殿头官赶快请天子临朝。

  殿头官便转入后殿,工夫不大,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喘嘘嘘地说:“不……不好了,他……跑了!”

  “谁跑了?”大臣们瞪大眼睛,迫不及待地追问。

  “天子跑了!”殿头官说,“听宫里人说,昨天下午他就带着全家人跑掉了。”

  大殿上一片哗然。

  群臣立刻嚷嚷开了,七嘴八舌说什么都有,仿佛一杯开水浇在了蚂蚁窝上,顿时乱成了一团。有的人顿足捶胸地说:“上当了,上当了,我们全都上当了!”

  如今兵临城下,想跑已经来不及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改换门庭,投靠姒启,尊他为夏王;另一条就是与姒启对抗到底,宁愿一死,也不肯尊他为王。

  于是大家商议,结果,群臣谁都不想死,无一人选择后者。他们都很明白:名声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还是保住性命要紧。

  群臣闹哄哄走出大殿,登上城楼。

  他们手搭凉棚放眼看去,只见远方尘头起处,旌旗招展,一支队伍宛如一条长蛇正在向都城这边前进。“来了,来了,队伍马上就到了!”众官员赶忙走下城楼,换上了素衣孝服,大开城门,徒步走到城外,列队迎接姒启的队伍到来。

  姒启神气地坐在马车上,他的将军和士兵都步行跟在后面。因为夏朝时马匹还极少,两军作战都是步下拼搏,还没有骑马作战。因此,除了主帅乘车指挥作战外,其余的将军和士兵都是步行。

  正行间,忽然前方探马跑回来报告,说伯益带着全家已经畏罪潜逃,如今朝中无主,满朝文武大臣正在城门外列队迎接大将军入城,恭请大将军继承王位。

  姒启听罢,立刻来了精神,吩咐车夫加快车速,将军和士兵跟在车后跑步行进,队伍很快便来到了帝都阳城的城下。

  姒启命令队伍驻扎在城外,留小儿子武观和众将官镇守军营。自己与四子仲康和五子叔康及四大贴身护卫,带着200名卫队进城入宫,准备即位称王。

  正是:

  无能莫把君位贪,

  伯益逃亡进深山;

  中原霸主归夏后,

  让国阴谋成笑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三章 起野心扈侯叛夏
“哈哈哈!”姒启闻报,在车上仰天大笑,对身边的将士们说,“天下是我夏后氏的天下,我是王子,我不称王,谁敢称王!”

  “王子称王,天经地义!”姒启身后一位将军高声喊道。

  “王子称王,天经地义!”士兵们随声附和,喊声惊天动地。

  大臣们都吓得齐刷刷跪倒在地,异口同声说:“恭迎新王入城!”

  姒启也没下车,只是冷冰冰地说:“都起来吧,随我一同入朝!”

  群臣诚惶诚恐地叩头谢恩,爬起来跟随在车后进城。

  姒启和大臣们在二百名卫队的簇拥下,从容地进入王宫。

  那些曾经拥戴伯益为王的大臣们,如今都见风使舵,积极拥戴姒启为王。

  姒启名正言顺地坐上王位,成为夏王朝的第二任王。

  《古本竹书纪年》说:“益干启位,启杀之。”意思是说伯益想占居王位,姒启便发兵把他打败,夺回了王位。这里的“杀”字不是杀死的意思,应该解释成###或征讨。对于姒启称王,史书上颇有微词,说他是恃勇夺位大逆不道。其实,这笔账也不能全算在姒启身上,如果没有他父亲生前的精心策划,他怎么可能夺取王位呢?说到底还是大禹根本就没想把天下让给别人。

  姒启即位后,以辛丑年(前2060)为帝启元年。

  —————————————————————————————————————

  姒启是在旧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市)匆匆即位的,即位后不久,他便提出要把王城迁到黄河以北的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夏县西北),理由是:旧都阳城虽然富庶,从战略角度上看,远不如安邑。安邑地势高,环境好,都城坚固,易守难攻;而阳城地势偏低,城墙低矮损毁严重,一旦发生战争,很容易被敌人攻破。

  但是朝中的多数大臣都不赞成迁都,他们认为:阳城地处中原,土地肥沃,人民富庶,是兴旺发达的风水宝地,立都于此是上应天心,下和民意,是最佳的选择。城墙低矮可以加高,城墙破损严重可以重修,根本没必要迁都。

  姒启心里明白,这些人之所以反对迁都,主要的还是出于私心,因为他们的房屋、财产和土地都在这里,他们怎么能舍得离开呢?因此,迁都这件事,绝不能听他们的。

  于是,姒启不顾群臣阻拦,强行下令把国都迁到安邑。凡是不愿迁都的大臣,一律免去官爵,降为平民,不再享受贵族的待遇。那些大臣们虽然满心的不愿意迁都,可他们更不愿失去官爵和贵族的身份,只好跟着大王一起迁都。

  姒启用暴力夺取王位,又强行逼迫臣民迁都,引起朝中那些守旧派大臣的极大不满。也引起一些宗族势力的不满。

  帝启二年(壬寅,前2059)春,夏王朝的同姓诸侯有扈氏(今陕西西安市户县西北)不服从夏王姒启的领导,公开反叛,宣布自立门户。有扈氏认为:姒启不尊祖训,背叛天道,以武力谋取王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他们决不服从这样的君王。

  有扈氏表面上是为了维护禅让制,反对世袭制;而实际上主要还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之所以敢采取军事行动,说穿了,还是由于权势和利益的驱使。因为禅让制是在本族中推选,姒姓家族的子孙都有竞选的资格,十二诸侯皆为崇伯鲧的后人,都有可能成为天子的候选人。而世袭制只是王族嫡系相传,与同姓家族没有丝毫瓜葛,这才是有扈氏反叛的真实理由。

  当时的扈侯名叫姒慿,也是崇伯鲧的孙子。和姒启是庶兄弟。姒禹称王后,把他封在了西部渭河流域终南山以北地区,爵号为扈侯。其实早在姒禹南征以前,有扈氏一族就已经占据了这一地区。姒禹南征时,姒慿曾随军参战,并且多次立功。姒禹南征归来带回了大批战俘,光赏赐给扈侯姒慿的就有八百名男女战俘(奴隶)。姒慿得了这八百名战俘,如虎添翼。他利用这些战俘垦荒种田,发展生产,开发家园,势力大增。

  姒慿是位颇有心机的人,他对那些生产奴隶(战俘)施以人道的关怀,把他们划分成四个生产兵团,每二百人为一个兵团。不但给他们自由,而且还帮助他们把单身的男女配成夫妻,组建新的家庭。这些生产奴隶都非常感激扈侯,个个都对他忠心耿耿。

  扈侯自由宽松的政策,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其它行业的发展,人口也快速地增长起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奴隶家庭都生育了许多子女,有的家庭已经由原来的两口人增加到十几口人,甚至几十口人。有扈氏的族人也由原来的几十人猛增到一万多人,势力十分强大。

  姒慿也效法姒禹,在自己的封地组建军队。他把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男###隶都编在军队里,共分为三线。第一线为十六岁至二十五岁的男人,第二线为二十六岁至三十五岁的男人,第三线为三十六岁至四十五岁的男人。除第一线农闲时进行整编训练外,第二线和第三线都是不搞军训的,只是在有战争危险时才征召他们入伍,投入战斗。

  此时,扈侯第三线军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觉得自己的势力已经很强大,野心开始膨胀起来。而就在这时,夏王姒禹去世,伯益继承了王位。他心里想,这夏王朝乃是姒姓家族的天下,怎么可以由外姓来称王呢,便想出兵###。正在他整训军队准备出兵的时候,姒启却抢先一步征讨伯益,夺了王位。他也就打消了夺取王位的念头。

  不过,姒启坐上王位以后,扈侯姒慿心中依然不服。在他看来,姒启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一介武夫,根本不具备称王的资格。但是他如今兵多将广,势力强大,自己想和他争夺王位,那是不可能的,但又不甘心臣服于他。思来想去,决定脱离夏王朝的约束,自己独立。自行管理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便以“姒启不尊祖训,背叛天道,以武力谋取王位”为借口,宣布独立。

  姒启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面对扈侯的分裂国家的行为并没在意。他觉得反正扈侯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他想独立就独立去吧,只要不损害我的利益,我才懒得管他。

  谁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扈侯见姒启没什么反应,越发狂傲起来,竟然组织军队入侵夏后氏(姒禹的直系后人称夏后氏)的领地。

  这下子终于激怒了姒启。

  于是,姒启决定要新账老账一起算,狠狠地收拾一下这个狂妄的扈侯。

  他立刻临朝召集大臣们开会,对大臣们说:“有扈氏轻慢洪范###(上古法典),废弃三正(即正德、利用、厚生,相当于现在的德政、财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