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读鬼谷子 >

第45部分

我读鬼谷子-第45部分

小说: 我读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贴身藏了,领了500 士兵护卫刘备前去东吴。到了南徐,赵云打开第一个锦囊,心中有数,即令士兵们去商店购买结婚用品,并大肆张扬:“刘备要与孙权妹妹结亲了。”并劝刘备去拜见乔国老。

  乔国老将此事告知吴国太。吴国太大怒,召见孙权骂道:“男女婚嫁是大事,怎么我做母亲的不知道?”传令在甘露寺相亲,一见刘备仪表堂堂,就完全同意将女儿嫁给刘备。孝顺的孙权只得依了母亲,结果周瑜安排的假戏变成了真事。孙权让人把消息告诉在柴桑的周瑜,周瑜心里叫苦不迭。

  周瑜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写信给孙权,说:“刘备出身很苦,从没享乐过。现在利用声色犬马迷住他,离间他们上下之间的关系,我们再出兵攻取荆州。”孙权依计而行。

  果然,刘备迷恋新婚的甜蜜生活,暂时不想回荆州。赵云劝告也无用,非常焦急,想想到了年底,便打开第二个锦囊,立即心领神会,向刘备报告:“曹操兴兵50 万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主公要赶快回去。”

  刘备大惊,只得将实情告知夫人。夫人表示愿跟他回去。刘备说:“你哥哥孙权阻止怎么办?”

  孙夫人想了一会儿说:“借口到江边祭祖离开此地。”夫妻商议停当,于次日就去江边祭祖,出了城沿江一路朝荆州方向飞奔而去。

  等孙权知道真相,刘备他们已走远了。孙权大怒,先后派两起人马追赶。刘备一行人快到柴桑地界,又有周瑜派出的一支军队拦住去路。赵云见形势危急,忙打开第三个锦囊给刘备看。刘备依计向夫人哭诉孙权、周瑜用美人计诱杀自己的阴谋,夫人大怒,命推出坐车,对东吴追赶的几个将军严辞斥骂。将军们如何敢得罪孙权的妹妹,便让开大路让刘备他们通行。

  刘备一行走到快近荆州地界,东吴追兵又至,诸葛亮把刘备接应上船。忽然,周瑜率战船追来,诸葛亮叫部下弃船上岸,周瑜也上岸汇合陆路士兵一起追赶,却给诸葛亮安排的关云长、黄忠、魏延三支伏兵杀得大败。周瑜急急下船,岸上刘备的士兵齐声喊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又羞又恼,大叫一声,伤疤迸裂,昏倒于地。部将将他救醒,开船逃走。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

  刘备与诸葛亮在荆州广聚粮草,调练军马,很多英雄豪杰都来投靠,刘备感到踌躇满志。

  一天忽报鲁肃来见。刘备问诸葛亮:“鲁肃此来何意?”诸葛亮说:“要来索取荆州。”刘备说:“何以答之?”诸葛亮说:“如果鲁肃索要荆州,主公便大哭,哭到痛处,我会出来劝解。”

  商量好以后,便请鲁肃进来,客套一番以后,鲁肃说:“今奉吴主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已借住多时,是不是该交还了?”刘备听罢掩面大哭。鲁肃大惊:“皇叔何故如此?”

  诸葛亮从屏后出来说:“子敬知我主为什么大哭么?”鲁肃说:“不知道。”诸葛亮说:“当初借荆州时答应,攻取西川以后,就交还荆州。而西川主刘璋是我主的同宗兄弟,如果攻打,会被天下人耻笑。如果不攻打,交还荆州,我们到哪里去安身?”一番话说到了刘备痛处,真的放声大哭。鲁肃劝道:“皇叔不要烦恼,与诸葛亮从长计议。”诸葛亮说:“烦劳子敬回报吴侯,再宽限一些时间。”鲁肃说:“如果我主不答应怎么办?”诸葛亮说:“吴侯既以亲妹聘嫁皇叔,哪有不答应的?”

  鲁肃是个宽仁长者,见刘备如此哀痛,只得应允。

  鲁肃径到柴桑,见了周瑜,告诉他事情经过。周瑜顿足说:“子敬又中诸葛亮之计了!当初刘备投靠刘表时,就有吞并之意,何况西川刘璋呢?如此下去会让老兄下不来台的。我有一计,烦劳子敬再去一趟。”鲁肃说:“什么妙计?”周瑜说:“子敬再去荆州对刘备说:孙、刘两家,既结为亲家,便是一家,如果刘备不忍去取西川,我东吴起兵去帮他们取,取得西川时,以作嫁资。到那时把荆州交还东吴。”

  鲁肃大喜,便再往荆州来。

  刘备与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鲁肃一定与周瑜商量了什么计策,一会儿主公只要看我点头,便满口答应。”鲁肃入见:“吴侯非常称赞皇叔盛德,与诸将商议起兵替皇叔收西川。取了西川,交换荆州。但军马经过,希望供应些钱粮。”诸葛亮听了,忙点头说:“难得吴侯好心!”刘备拱手称谢:“多谢子敬了。”诸葛亮说:“如果东吴大军经过,一定犒劳。”鲁肃暗喜辞回。

  刘备问诸葛亮:“这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大笑:“周瑜死日不远了!这等计策,连小孩都瞒不过!”刘备又问如何,诸葛亮说:“此乃假途灭虢之计。虚名攻川,实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刘备说:“怎么办?”诸葛亮说:“主公宽心,我自有摆布。”

  鲁肃回见周瑜,说刘备和诸葛亮爽快的答应了,准备出城劳军。周瑜大笑:“诸葛亮也有中计的时候!”

  周瑜此时箭疮已渐平愈,身躯无事,命甘宁为先锋,自与徐盛、丁奉为第二,凌统、吕蒙为后队,水陆大兵五万,望荆州而来。周瑜在船中,时复欢笑,以为孔明中计。

  前军至夏口,周瑜问:“荆州有人在前面迎接没有?”报:“刘皇叔派糜竺来见都督。”周瑜召见,问劳军如何。糜竺说:“主公都准备安排好了。”周瑜问:“皇叔何在?” 糜竺回答:“在荆州城门外相等,与都督敬酒。”

  战船密密排在江上,依次而进,看看至公安,并无一只军船,又无一人远接。周瑜催船速行。离荆州十余里,只见江面上静荡荡的。哨探的回报:“荆州城上,插两面白旗,并不见一人之影。”周瑜心疑,教把船靠岸,亲自上岸乘马,带了甘宁、徐盛、丁奉一班军官,引亲随精军三千人,径望荆州来。既至城下,并不见动静。周瑜勒住马,令军士叫门。城上问是谁人。吴军答:“是东吴周都督亲自到来。”言未毕,忽一声梆子响,城上军一齐都竖起枪刀。敌楼上赵云说:“都督此行,究竟为何?”周瑜说:“我替你主公取西川,你不知道吗?”赵云说:“孔明军师已知都督假途灭虢之计,所以留赵云在此。我主公说:‘我与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怎么忍心背义而取西川?如果你们东吴非要取西川,我宁愿进山当野人,也不失信于天下。’”周瑜听完,勒马便回。只见一人打着令字旗,于马前报说:“探得四路军马,一齐杀到,关羽从江陵杀来,张飞从姊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孱陵小路杀来,四路正不知多少军马。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都大叫“活捉周瑜”。周瑜听罢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昏绝过去,徐徐醒来,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第六章:忤合第六
第六章:忤合第六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注:

  忤,相背;

  合,相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节:趋合倍反
第一节:趋合倍反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笔者字面理解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

  凡联合与背反,都要有合适的计谋。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每次转化都有不同的形势,要按照不同的客观条件不同的时代背景反覆探索研究,要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方法。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

  圣人在天地之间,能够立足养生、把握世事、传教学问、显亲扬名、建立功名;

  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必须遵循事物的规律行事,观察事态变化的适宜程度,因此知道成败得失,凡事预先预知,再按照预先的计划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无论怎么行事都不能违背规律。

  不管我们要实现的预期目的是“联合”还是“背反”,都要预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谋略,而且这些谋略不是铁板一块的,要根据变化中的事物而变化。因为,每次转化都有不同的形势,要按照不同的客观条件不同的时代背景反覆探索研究,要跟着变化中的事物而变化,变化后的谋略要适应变化后的形势。换言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圣人生活在在天地之间,他们能够立足养生、洞察世事、传道授业、显亲扬名、建功立业,就是因为他们始终遵循事物的变化规律行事,按照事物的变化规律来观察事物变化,所以他们能够制定出与时俱进的谋略,总是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行事。因此他们能够预知成败得失,再按照预先的计划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鬼谷子阐述了一个中国人重要的“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

  中国人认为:万事万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无所谓对谁好对谁坏,各自都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法则生存、进化、发展,相互间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维持着平衡、进化、发展。所以“顺其自然”才是“大德”。

  万事万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自然决不会对任何一方有所偏爱,所以万物都会按照自己的规律生存、发展、进化、死亡,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规律行事,这就是中华民族“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正是有了这套思想体系,古代贤哲不仅提出了朴素的自然和谐文明思想,而且在实践中通过设置专门政府机构、颁布法律法令等措施,集中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生态文明的追求。

曹操版十面埋伏
曹操版十面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