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读鬼谷子 >

第42部分

我读鬼谷子-第42部分

小说: 我读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遂说:“楚国有5000里土地,100 万兵甲,称得上威势赫赫。但是,秦国的白起,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子,只带了几万兵马,就占了你的好几座城,把你们国都拿去改成了秦国的南郡,你们的祖先也遭到了他们的蹂躏。这样的耻辱,这样的仇恨,每个楚国人永生永世也忘不了,难道大王就不想雪耻报仇吗?今天跟您商议抗秦的事,还不是为了楚国,怎么单单是为了赵国呢?”

  这几句话就像锥子似地扎在楚王的要害之处,楚王无法辩驳。只得温和他说:“对,对,我同意与贵国联合抗秦。”

  毛遂于是吩咐楚王身边的侍从拿来鸡血、狗血和马血,捧着盛血的铜盘子、跪到楚王面前说:“您应先献血来表示联合抗秦的诚意,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

  毛遂三言两语,就使楚王和平原君歃血为盟。堂下的十九个人,都佩服毛遂的胆量和辩才,纷纷说:“这把锥子,今天算是脱颖而出啦!”

  平原君回到赵国,拜毛遂为上客。

  鬼谷子说:“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毛遂采用“先征之”的办法,激怒楚王,然后“重累之”说出了楚王的切肤之痛,逼得楚王没有退路,不得不歃血为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的事,让秦昭襄王知道后,秦王便派使者带了国书去见赵王,说愿意拿出15座城来换那和氏璧。赵王就召集大将军廉颇和其他大臣商量。大家觉得,如果答应秦国,恐怕上当;如果不答应吧,又怕秦国打进来。讨论了半天,也拿不出一个好主意。再说,没有谁能担当答复秦王的使者。

  宦官长缪贤的门客蔺相如说:“秦国用城换璧,如果我国不答应,那么错在我国;我国交了璧而秦国不给城,那么错在秦国。我说,宁可答应秦国,让他们担当不交出城的罪名。”

  赵王说:“先生能当使者去秦国吗?”

  蔺相如说:“臣可以走一趟。秦国交了城,我就留下璧;秦国不交城,臣就把璧完整地带回来。”

  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来到秦都咸阳,在离宫章台向秦王进献了和氏璧。秦王看完壁,高兴地把璧传给左右的美人和臣子们观赏。蔺相如在一边等了半天,也不见秦王提起交换城的事,知道秦王没有诚意,就走上前说:“这块玉璧上有点儿小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就把璧交还给他。蔺相如拿到玉璧后,后退几步,靠着柱子,怒发冲冠,说:“当初,大王派使者送信来,说是情愿拿15座城来换这块和氏璧。赵王于是诚心诚意地斋戒了五天,然后叫我送来玉璧。

  我们是多么郑重其事啊!可大王却不在朝廷正殿而是在离宫别馆接见我,并且态度非常傲慢,拿了璧又传给周围的美女玩赏,故意戏弄我。我看大王根本没有割地的诚意,所以才把玉璧拿了回来。大王如果逼急了,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璧同时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完高举着璧,对着柱子要摔。

  秦王慌忙连声道歉,一面把管图籍的官吏召来,在地图上指出从某城到某城割给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不过是想欺骗他,就说:“和氏璧是闻名天下的珍宝。赵王送璧时先斋戒五天,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在大殿上备设隆重的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只好答应,叫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想,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一定不肯把15座城割给赵国的。他就派自己的随从人员,穿着破旧的衣裳怀里藏着和氏璧,从偏僻的小道,偷偷地逃回赵国。

  秦王经过五天的斋戒后,在朝廷中备设了九宾大礼的正式仪式,请蔺相如上殿。他知道蔺相如已叫人把玉璧送回赵国后,就喝令武士要把蔺相如绑起来。

  蔺相如说:“慢,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如果秦国真的能先割15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会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必须接受烹刑,就请用大刑吧!不过,我的话还是请大王和您的大臣们仔细想想。”秦王想:“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破坏两国的关系,还不如放他回去。”

  蔺相如回到赵国,被赵王拜为上大夫。

  后来,秦国并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就没有送和氏璧给秦国。 

  鬼谷子说:“或先重累,而后毁之。”蔺相如采用“先重累之”的方法,深明大义迫使秦王不得不斋戒五日。然后采用“毁之”的办法,将和氏璧完璧归赵,弄得秦王杀他也不是,不杀他也不是,只好把他放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费无忌的丑恶嘴脸
费无忌的丑恶嘴脸

  楚平王熊居; 以诡诈杀两王自立; 害怕诸侯及国人不服; 于是对百姓施惠; 假意恤小怜民; 重用卿士; 修政教.他又将陈蔡的国土归还给陈蔡; 使陈君、蔡侯的子孙奉祀。又把楚国侵占郑国的地方归还给郑。

  狐狸尾巴虽可藏它一时; 可是终究是藏不住的。在为太子建娶妇时; 他那狐狸尾巴就露出来楚平王娶的是蔡国女; 生下太子建。他为太子建聘了秦女为太子妃; 让太子傅费无忌为太子接亲。费无忌是个阿谀主子的势利小人。

  费无忌来到秦国; 以接亲使臣的身份得见秦女。他见秦女生得美貌非凡; 顿生歹心。他想:太子只尊敬太傅伍奢; 不喜欢自己这个少傅。将来平王弃位; 太子建立为楚王; 对自己不利。不如离间了平王父子; 先巩固自己的地位; 再下手整治太子建。坏主意想好; 待秦女上路; 他就打马先回楚国; 来见楚平王。

  楚平王见费无忌跑得气喘汗流; 不知何故; 问他; 他请平王屏退左右; 方低声说道:“秦女绝美; 大王可以自娶; 另给太子娶妇。”如果楚平王是个有道之人; 不但不会采纳费无忌的主意; 还会降罪与他。可是费无忌吃透了平王是个无道的好色之徒; 才敢如此大胆。

  楚平王听了费无忌的话; 待新妇入宫下来参见。平王见她果然生得美貌非凡。平王见她参拜时; 似随风趄舞的花枝; 如飞翔慢落的轻雁; 真个看得出了神; 傻了眼。费无忌心中暗喜。楚平王乐不可支; 于是便将新妇霸占为已有; 另为太子建娶了个媳妇。

  楚平王娶了秦女后; 极为爱幸。不久生下个儿子。取名叫轸。太子建的生母; 本来淑静; 楚平王自娶了秦女后; 对她更加冷淡。

  费无忌为平王立了一“功”; 取得平王宠信。可是他心怀鬼胎; 他怕一旦平王去世; 太子建定饶他不了; 就加劲向平王进谗言。平王对太子建和太子建的母亲更加疏远。因为平王也觉得自己娶了太子建的新妇; 左看右看; 都觉得太子建碍眼; 于是借口让太子建备边; 使他去守城父 (在今河南宝丰县境内) 。

  太子建离开了郢都; 费无忌进谗言就更加方便。太子建离去不久; 他对楚平王说:“太子建已知君王娶了他的媳妇; 心怀怨望; 希望大王多加戒备。太子将兵在外; 外交诸侯; 恐将为乱。”

  楚平王听信了费无忌的话; 心中不悦; 便把太子傅伍奢召来; 责问他。伍奢对费无忌害太子的事; 了如指掌; 他知道保护太子将会遭遇凶险; 但伍奢为人正直; 决不在危难面前说违心的话; 做昧良心的事。他说:“王奈何因为谗贼小人; 疏远至亲? ”

  楚平王听了; 不再言语; 伍奢退下。费无忌知道了伍奢对平王讲的话; 心中自思; 伍奢老贼真是厉害; 如果平王听了他的话; 我焉能活命; 于是又进谗言道:“伍奢暗中教唆太子仇视君父; 如今不制伏; 待其事成; 大王将……”费无忌卖了个关子; 不说下去。其实他不说比说出来还厉害。费无忌的这话打中了楚平王; 平王一想; 先是害怕; 后来大怒; 命人将伍奢捉来; 投入狱中。又命城父司马奋扬; 去杀太子。城父司马奋扬; 也知太子无辜; 不忍下手; 在他未到太子住处前; 先令人去告诉太子:“太子急急逃走; 不然就会遭杀害。”

  太子建出亡; 逃到宋国去了。

  不说太子出逃; 再说费无忌思量:伍奢有两个儿子; 武艺都很不错; 斩草不除根; 必将留下后患。于是他又对楚平王说:“如今囚了伍奢; 伍奢的儿子必然怨恨; 如果杀了伍奢; 留下伍奢的两个儿子; 必成为楚国祸患。如果不杀伍奢; 太子建得到伍奢; 如虎添翼; 如何了得! 不如以伍奢为人质; 诓他的两个儿子来; 一并杀了。”

  楚平王因费无忌得了个美人; 因此对他是言听计从; 立即下令叫伍奢召他的两个儿子; 说:“能招到你的两个儿子来; 就不杀你; 不能招他们来; 必死无疑。”

  伍奢是何等样人; 一听这活; 就知道这是费无忌的调虎离山、一网打尽之计; 他思索了许久; 请人回覆楚王:“伍尚会来; 伍子肯一定不来。”楚平王听了; 不知何故; 又命人去问:“何以如此? ”伍奢深知两个儿子为人处世; 绝对不同。伍尚为人仁厚; 听到前来可使父亲不死; 他一定不顾生死前来; 伍子胥少年时好学文; 长大后又习武; 他文能治国; 武能安天下; 聪明又好谋虑; 知道来了必死; 必然不来; 于是对使者说:“伍尚重孝道、仁爱; 听说召来可免父亲一死; 他会不顾生死必然前来;伍子胥为人有智谋; 知道来了必死; 一定不来。”伍奢说完; 沉思了一会儿; 心中念道; 将来成为楚国忧患的必是此子。于是请使者上启平王:“伍子胥不来; 但将来成为楚国忧患的; 必然是他。”使者见伍奢即将就死; 还为楚国担忧; 心中不忍; 含泪回覆平王去了。

  使者覆命时; 把伍奢的话对楚平王说了; 又加上一句:“伍子胥有智谋; 能成大事。”楚平王却不理会; 立即派人前去; 召伍氏兄弟说:“来; 可以赦免你父亲。”并且假称伍奢也命他们前来。

  使臣来召伍尚和伍子胥; 伍尚听说“奉召可免父死”; 马上就要上路。伍子胥说:“平王要召我兄弟; 并非为免父死。而是怕我兄弟逃走; 产生后患; 所以用老父为质; 诈称父命召我二人; 二人前去; 一定是父子一同被杀; 有甚么好处? 不如逃奔他国; 借诸侯兵力; 报仇雪耻。”他又着重说了句:“奉召去死; 又有甚么益处? ”伍尚和伍子胥这哥俩想的不一样; 伍尚认为: 因为儿子前去; 父亲就可不死; 儿子不去; 就是不孝。他又想父亲被无辜杀害; 不能报仇是无志谋; 心中估量着; 替父亲报仇; 自己不如兄弟; 于是便说:“听到父亲能够免死不去; 是不孝;父亲被屈而死; 不能报仇是无志谋。我揣度担任报仇的事; 我不如你; 你快逃走吧! 我同父亲去死! ”伍尚让兄弟伍子胥逃走了; 自己跟着使者去了。使者见伍子胥逃跑了; 叫人紧追不舍。伍子胥弯弓搭箭就射; 一面射; 一面说:“父亲有罪; 为甚么召他的儿子? ”人们见伍子胥射倒了追在前面的人; 也就不敢再追了。伍子胥逃出楚国; 听说太子建在宋国; 于是也逃到宋国去了。伍尚跟了使者来到囚伍奢的狱中; 父子见面; 伍奢听说伍子胥逃亡出去; 叹道:“伍子胥逃走; 楚国就危险了! ”押送伍尚来的人和守监的人听到; 无不落泪.

  伍尚捉到了; 伍子胥逃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