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读鬼谷子 >

第18部分

我读鬼谷子-第18部分

小说: 我读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所作所为和他的言谈举止进行类比、推理,必然可以推测出正确的判断。

  人的语言总有与之相匹配的表象,任何事物所呈现于人们眼中的现象都是可以进行类比的。这就给我们剖析事物的本质提供了前提,通过事物的表象进行类比,就可以预先预知到事物下一步的变化趋势了。

  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再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进行对比、类推。用隐蔽无形的眼光观察,再用巧妙的语言技巧诱导对方滔滔不绝的陈述,再通过他说的话类比他干的事,就可以得到对方的真实意图。有如张网捕兽,就要多在野兽常常出没的地方布设,按照他的生活规律行事,必然自投罗网。这就是诱导人的方法。

  利用语言的表象和类比作为基础,按照这个规律去说服别人,反反复复、你进我退、你来我往,万事不离宗旨。有大智慧的人利用这种方法诱导聪明的或愚蠢的人,没有人能够怀疑,可以达到神出鬼没的境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仪两次戏怀王
张仪两次戏怀王

  张仪的外交谋略就是:连横破合纵。按照当时的局势,能够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只有齐国和楚国。齐楚一旦合纵,如果秦国准备攻打齐国,楚国必然相救,秦国想称霸天下只怕是很难。

  公元前三一三年,秦王派遣张仪出使楚国。

  楚怀王听说张仪来楚,安排他住在上等馆舍,并亲自接待。怀王问张仪说:您来我们楚国有何贵干哪。张仪对怀王说:“大王如果能够关闭边关与齐国断绝来往,我愿献上商於地区六百里的地方给楚国。秦王也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大王,秦、楚两国永远成为亲如兄弟的国家。这样一来,北面削弱齐国,西面有利于秦国,您看怎么样?”怀王非常高兴,采纳了张仪的意见。群臣都为此向怀王贺喜,唯有陈轸向怀王表示哀悼。怀王发怒道:“我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六百里土地,这么大的喜事,你哭丧着脸干什么?”

  陈轸答道:“天下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呀!依我的看法,商於之地大王既不可能得到,齐、秦两国还会由此联合。齐、秦一联合,那楚国可就倒霉了!”怀王问道:“有什么根据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背后有齐国。现在楚国关闭边界与齐国绝交,那么楚国就会孤立无援。秦国怎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而奉送它六百里商於之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必定会背叛大王。这样,楚国北与齐绝交,西面又有秦国之患,它们两国必定都会犯境了。大王不如表面上与齐绝交,暗中却与齐修好,然后派人随同张仪到秦。如果秦给了我们土地,再与齐绝交也不晚;如果不给我们土地,我们与齐暗中联合再作主张。”怀王不听。怀王一面将楚国的相印授与张仪,一面关闭边界,与齐断交,并派一员将军随同张仪前往秦国接收土地。

  张仪到达秦国后,假装上车时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在家里躺了三个月没有上朝。楚怀王听说此事后,还以为张仪嫌他与齐国绝交做得还不够坚决吧,便派勇士前往宋国,借宋国的符节进入齐境,大骂齐王。齐王那里吃的消这个,心说,你不跟我好也就罢了,也犯不着怎么绝吧。于是转而投靠秦国。

  当秦与齐恢复邦交后,张仪才上朝,对楚国的使臣说:“我有六里封地,愿意献给你们大王。”使臣说道:“我受楚王之命,来接受商於之地六百里,怎么是六里呢?”使臣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陈轸说:“大王慢来。现在我们与其攻打秦国,不如反过来割地贿赂秦国,再与秦国联合攻齐。这样我们向秦国割出的土地,可从齐国取得补偿,大王的国土还可以保存。”怀王又不听,终于发兵派将军屈匄率领攻打秦国。结果遭到秦齐联军的攻打,大败而回。

  公元前三一一年,秦惠王派人对楚怀王说,愿意用武关以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楚王说:“我不要你的土地,你把张仪交给我就行了。黔中地就是秦王你的了。”

  秦王很想派张仪赴楚,但不忍说出口来。张仪却自告奋勇,说自己愿意出使楚国。秦惠王说:“楚王恨你恨达到了骨头里,你去了不是自投罗网吗?”张仪说:“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我与楚国的靳尚相好,靳尚受楚王的夫人郑袖信任。郑袖说的话连楚王都要听从。况且我是拿着大王您的符节出使,楚国怎敢杀害我呢?即便杀了我,秦过也得到黔中之地呀!大王你放心吧!”

  张仪于是出使楚国。楚怀王待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靳尚对郑袖说:“你知道吗?你有可能将被楚王抛弃了!”郑袖问道:“为什么呢?”靳尚说:“秦王很喜爱张仪,一定会来救他的。据说秦王打算用上庸所属的六县送给楚国,并且选送一批美女嫁到楚国,还要用秦宫中最善于唱歌的女子作为陪嫁。楚王是一个看重土地的人,这样一来,他一定会尊敬秦国,秦国的美女肯定会得宠,而夫人您就会受到冷落了。我看还不如说情释放张仪。”郑袖于是日夜向怀王进言说:“做臣子的各自为他的君主效劳。现在我们的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国就派遣张仪前来,这可是非常尊重大王。大王不以礼相待,反而要杀掉张仪,秦必然会在大怒之下进攻楚国。我们就要大难临头了。请大王准许我们母子二人都迁居到江南去,以免被秦兵所残害。”怀王听多了枕边风,便赦免了张仪,并且依然像过去那样隆重地接待他。

  张仪获释后,并没有立刻离开楚国。

  向楚王进说道:“秦国的土地占天下一半,兵力足以抵挡周围的国家,有天险可守,又有黄河围绕,四面都有要塞作为坚固的设防据点。还拥有雄兵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储粮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士卒又甘愿临难赴死,国君明智威严,将帅有谋有勇,不出兵则已,一出兵就会会席卷天下。天下凡是归顺在后的国家必然先遭灭亡。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就好比驱赶羊群进攻猛虎一样。现在大王不结交猛虎却结交群羊,臣私下认为大王的考虑错了。”

  “总计天下的强国,除了秦就是楚,两国你争我夺,这种形势不可能使两国并立。大王不结交秦,秦发兵占据宜阳,韩国上郡的地方就不能通行。秦再攻下河东,夺取成皋,韩国必定投降称臣,魏国也就会趁此时机行动。秦攻楚国的西面,韩、魏攻楚国的北面,楚国就危险了!”

  “再说合纵盟约是聚集一群弱国攻打最强的国家,不估量对方便轻率作战,国家贫穷却要频繁发起战事,这是危亡的道路啊!我听说过,兵力不如对方强,就不要向对方挑起战端;粮食不比对方多,就不要同对方长期打仗。那些谈合纵的人讲的都是好听的和不切实际的言辞,拔高主上不事秦的行为,只说合纵的好处不说它的坏处,突然招来秦兵的战祸,那时挽救就来不及了!所以请大王对这事多多地考虑吧。”

  “秦国西面拥有巴蜀之地,用大船装载粮食,从汶山出发,顺长江而下,到楚国三千余里。用大船运载兵士,每条大船能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船顺着江水飘浮而下,一天可行三百余里,虽然走了这么多里的行程,但并不费牛马牵引的劳力,不到十天便可抵达楚国的扞关。扞关震动,竟陵以东的城邑就都要赶忙加强战备,黔中、巫郡就不再是大王所有了。秦再挥师从武关出发,从南面进攻,那么楚国的北境就被断绝。秦兵进攻楚国,不出三个月,楚国就会面临危难,然而楚国等待各国诸侯发兵来救,却要在半年之后,这势必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依靠弱国的救援而忘记强秦的祸患,这就是臣下替大王担心的啊!”

  “大王曾经与吴国人作战,战五次胜了三次,临阵的士兵死得差不多了;为了守卫新攻占的城邑,活下来的百姓也吃够苦了。我听说功业大容易招致危险,百姓穷困会产生怨恨国君的情绪。为了维持容易招致危险的功业而去违背强秦的意愿,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

  “秦国所以十五年不从函谷关出兵攻打齐、赵,是因为它暗中订下了吞并天下的计划。楚国曾经与秦国发生冲突,双方在汉中交战,楚国人没有打胜,有侯爵和执珪之爵的战死了七十多人,楚国的汉中之地便由此失去。大王大怒之下,发兵袭击秦国,两军在蓝田交战。这就是常言说的两虎相争啊。秦、楚两国相互削弱而使韩、魏两国以其完整无损的兵力来对付它们的后方,没有比这更加危险的作法了。请大王对此仔细考虑吧。”

  “秦发兵攻取卫的阳晋以后,必定会使天下的交通要道断绝。大王调集全部兵力进攻宋国,不到数月就可攻下,攻占宋国再挥师东向,那么泗水之侧的十二个诸侯国就会全部属于大王所有了啊。”

  “约集东方六国合纵相互坚守盟约的人是苏秦,他被封为武安君,但是在他担任燕国的相国以后,就暗中与燕王策划攻破齐国后瓜分齐国的土地;苏秦便装做有罪逃离燕国到达齐国,齐王收留他,让他做了相国;经过两年后事情被发觉,齐王大怒,把苏秦车裂于刑场。像这样用一个狡诈虚伪的苏秦,却要想控制天下,把各国诸侯连成一气,这不可能成功是很明白的。”

  “现在秦国与楚国国土相接,形势上,本来就是亲密的国家。大王真能听我的话,我可以请秦王派太子到楚国来作人质,大王也派太子到秦国去作人质。我并请把秦王的女儿作为大王您的妻子,再奉上拥有万户人家的大城,收取赋税作为大王的沐浴费用,秦与楚长期成为兄弟国家,永世不互相攻打。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

  楚怀王在得到张仪以后,又难于割弃黔中给秦国,想要同意张仪的意见。屈原对楚王说:“前次大王受了张仪的欺骗,这次张仪来楚,臣认为大王会烹杀他;现在放了他,不忍心杀他,却还要听信他的胡言乱语,不能这样做啊!”楚怀王说:“答应了张仪可以保得黔中,这是很有利的事啊。已经答应了,过后又背弃他,不好。”怀王终究应允张仪,与秦结好。

  张仪深通“象比”之术,把楚怀王的心思揣摩得清清楚楚,即便是楚怀王对他恨之入骨,也可以力挽狂澜,最终使楚怀王上当。楚怀王的决定,气死了一代英雄屈原,却成就了张仪的盖世奇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终身谨慎的郭子仪
终身谨慎的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汉族,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平定安史之乱而名扬天下,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在郭子仪家中,没有家丁守门,无需通报任何人都可以到内院找他。有一次郭子仪在给夫人梳头的时候,被外人看到了,一时间传遍了京城,在封建社会男人给女人梳头,可不是一件小事。郭子仪的儿子对舆论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找到父亲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郭子仪说:“不设家丁看门,说明我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