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柒零人三部曲 >

第2部分

柒零人三部曲-第2部分

小说: 柒零人三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一代人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美好的青少年时代已经轰然倒塌,我们所面对的是现实的生活和成人的责任。第三部是一本揭示未来的书,但她却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谜底是一个彼此联系的网站。这也许是一个遗憾,但只要我们彼此联系,对七零人来说,就一定能找到未来之路。
  这套书的名字叫…《柒零人三部曲》。
  阮顺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柒零人三部曲》7月7日隆重问世
《柒零人三部曲》今天之情感
  欢笑、汗水、眼泪,三年磨一剑倾心献礼
  过去、现在、未来,十载柒零人心路历程
  这本书究竟能做什么?
  它能带你寻回遗忘已久的童年温馨;
  它能帮你总结一路走来的所得所失;
  它能让你找到失落已久的共鸣与认同;
  它能为你带来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它能让你在明天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它能让你的儿女也了解爸爸妈妈的童年;
  它能让千里之外的父母理解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它能替你向爱人说出你不敢直接表达的想法;
  它能让你与老友一起回味曾经的快乐!
  它能代表我们70年代的很多很多同龄人,
  因为它就来自我们的中间,
  你可以看到亲情、友情、爱情、事业、家庭,
  也可以看到欢笑、泪水、迷惘、思索,
  当然,还有爱。
  它就是我们70人,真正的自我。
  《柒零人三部曲》分为《情怀…柒零人的昨天》、《情感…柒零人的今天》和《情续…柒零人的明天》三部分,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情感为魂,形成纵横交织的网状结构。本书力图通过缅怀70年代生人的过去,探讨现在的生活状态,以及展望未来、共同发展三个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这一代人独特、复杂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并由此对70年代生人更好地调整心态、适应社会、谋求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情怀》分为童年时光、校园时光、家庭时光和回忆聚焦四部分,主要通过对深藏在大家心灵深处的标志性事物的描绘,体现出那个年代我们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那种单纯、朴实的情感,幸福、温馨的生活,成长中体会到的迷惘与酸涩,以及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时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相应发生的变化。通过最能够引发共鸣的人与事,配以美妙的全彩插图,使读者重新回到过去那个欢乐而亲切的时代,体会朴实、纯洁、甜蜜的情感,从而找到自己心理、情感的根,找到归属感,找到生活的真谛。
  《情感》独辟蹊径,根据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分为单身、两人世界、家庭、事业、自我五部分,主要通过形形色色70人的心路历程、感情世界、所感所悟,分析这一代人正在经历的人生轨迹,面临的现实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状态,并配以颇具现实色彩的漫画。通过这一代人今天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体会相似的感受,希望使挫折的读者感到原来自己面临的情况并不比别人更加恶劣,也并不孤独,燃起对生活的信心;幸福的读者则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幸福,更加珍惜现在,热爱生活。
  《情续》通过独特的形式,引入了“70to70”网络互助平台,提供了一个互动性、参与性极强的舞台,力图通过这一平台,为70年代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应该说,这虽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是全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书从最初的策划开始,组稿、编撰、审校、设计、插图、印刷,直到最终的宣传和销售各个环节,全程由70年代人共同完成。它是一部真正由70人自己打造的,可以作为70人永久纪念的献礼之作。国内规模最大的70人站点“柒零派”为本书提供了大力支持,何炅、孙继海、李琳、朱文颖等70年代的公众人物也均鼎力加盟本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白烨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并祝愿:“就让新的历史页面由他们的回忆拉开序幕!”
   。 想看书来

白烨:从回忆出发
………《柒零人三部曲》序
  文/白烨
  我原以为这是一部七十年代作家的作品选集,贸然应允了写序,但拿到部分资料与书稿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各个行业的七十年代人的回忆性文集。
  关于“七十年代写作”,我说过不少我想说的话,几年前曾在《深圳特区报》法国《不要“妖魔化”七十年代作家》的文章,前几天在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上作了《压力下的成长——关于“七十年代写作”》的发言。主要意思是“七十年代写作”先是因为卫慧、棉棉等人的作品的被处理,一些批评者用“美女作家”和“身体写作”的说法给以“妖魔化”;随后又因“80后”的陡然涌现,以及媒体与市场的联手推动,又在舆论上构成了对于“七十年代写作”的整体覆盖。我为他们鸣不平,是因为他们在夹缝中生存,在坚守中发展,一直在默默进取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与评价;我为他们鸣不平,是因为他们承继了文化传统又不固守传统,吸纳着新的文化营养又不放弃“本土”和“自我”,他们是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新活力与新希望。
  我以为,整个七十年代人,在总的文化处境上,也与文学领域里的“七十年代写作”大致相似。“七十年代写作”的处境,既可以说是累及了整个“七十年代人”,也可以说是“七十年代人“遭际的一个缩影。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阅读了这部文集中的一些篇什,很高兴也很激动。在这部文集中,他们记童年往事,忆青春经历,讲留学感受,述情感故事,以他们的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记忆个人的成长的同时,也记述了时代更替的印记与社会演进的足迹。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浪漫的八十年代、动荡的九十年代在眼前的不断“切换”与飞速“流动”,更能感受到一颗颗不驯顺的心灵对于生活与人生的小心触摸与细心揣摩。因而,从他们的众声讲述中,我们感到了一种历史的温热,一种心灵的悸动。
  似乎是一种怀旧的回忆,其实也是成长脉络的梳理,个人经历的盘点,还是情感之旅的回望,人生之路的“寻根”。我已经从这些薄物细故的文字里,看到了“信念”,感到了“激情”,看到了“反思”,觉出了“自省”。我依稀觉得,他们的这样一个回忆式写作,好像是在大步前进中的一次“休整”,而在这个“休整”中,他们首先是在调整自我和调动自己,以便获得更为充足的精神能量,其次,他们也以这种方式象人们宣示一种“奋起”与“崛起”:七十年代人要以他们的方式在当下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上演有声有色的时代活剧了。
  好吧,就让“七十年代人”从回忆出发!
  好吧,就让新的历史页面由他们的回忆拉开序幕!
  2006年12月26日晚于北京朝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自序:扮演自我
传说中,大威德金刚九头三十四臂,能视不同对象展现面目,调伏众生;齐天大圣七十二般变化,妙用无穷;观音菩萨更有法身千万,水月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至今流传民间。
  其实,无须羡慕如此神通,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身份角色,而无论怎样的角色,归根结底,都是在扮演自我,或者说,是在扮演最适合当时情境的那部分自我。
  工作时间,我们也许是不苟言笑的老总,也许是兢兢业业的员工,也许是狡猾老练的客户;
  休闲时刻,我们也许是吆五喝六的酒徒,也许是声嘶力竭的歌者,也许是心静恬淡的旅人;
  父母面前,我们也许是绕膝承欢的孝子,也许还是没轻没重的孩子;
  妻儿面前,我们也许是温柔体贴的伴侣,也许是慈爱周到的父母;
  同学老友面前,我们可能还是当年那个懵懂少年,放浪形骸,为老不尊;
  ……
  懂得把握生活脉搏的人,能在各种角色之间穿梭转换,游刃有余,在每一种状态都全力以赴,每一个角色在他的精彩演绎之下,都能得到周围的认可,都能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被动适应生活的人,拖泥带水,拿不起放不下,上班操心着孩子上哪个幼儿园,下班毫无必要地磨蹭一阵子走才觉得踏实;陪老婆逛街心里惦记着正在直播的球赛,和朋友聚会又怕回家晚了挨骂……累!太累!而且往往是希望面面俱到,结果处处不讨好,做人相当失败。
  有人说这种行为虚伪,其实角色都是自我本心某个侧面的反映,扮演不需刻意,不是伪造。
  有人说这是八面玲珑,太难做到,其实只要专注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段生活,就足够了。
  身体力行,尝试一下吧,你会发现生活的面目竟会变得如此亲切,老婆再不反对你的聚会,老板批准你的假条时也痛快许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人和,就从踏踏实实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开始。
  泰戈尔大师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我们正可借鉴。虽事事关心,却无声声乱耳,虽游走于种种大相径庭之角色之间,却无一不发自本心。
  区区一家之言,似有禅机暗蕴,实为生活而已。
  是为序。零零七年六月一日于半鱼斋
  

自序:怀旧不是时尚
《柒零人三部曲》昨天之情怀
  七十年代人,生于公元一九七零至一九七九年之间,现时芳龄二十七至三十六岁,风华正茂,社会中坚,怎么就开始怀旧了呢?
  父母长辈的老人说我们嫩,年纪轻轻经历有限,以后要走的路还长呢,怎么就开始多愁善感,无病呻吟?
  八十年代的后辈嫌我们假,年纪不大倚老卖老,比他们也大不了几岁,哪来那么些前尘往事,怀古伤今?
  更有甚者,打出了“怀旧是一种时尚”的概念大旗,炒作牟利,一时间,此类商品风起云涌,来势汹汹。
  非也,非也。其实怀旧就和很多其他事物一样,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当它该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
  或者说,怀旧是一种需要,是七十年代人现实的需要。
  不想过于深入地探讨我们这一代人的特质,因为诸如此类的论断已经太多太多,简言之,七十年代人现在正处于一个最有潜力,但也最有压力的时期,事业上、家庭中莫不如此。而偏偏这一代人身上从小就铭刻着由时代造成的矛盾烙印,开放与保守的矛盾,进取与稳重的矛盾,传统观念与时尚潮流的矛盾,良知未泯与龌龊现实的矛盾……这许许多多的矛盾体,让我们在面临选择时难于决断,承受压力时无所适从。
  这个时候,让我们索性静下心来,怀怀旧。
  怀旧是一剂中药,它不能让七十年代人药到病除,更给不出解决上面那些实际问题的锦囊妙计;它所能做的,只是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在哪里,让我们固本培元,凝神正气,从而在面对现实时,有一份平和的心态,有一番冷静的判断,有一个坚定的选择。
  就像“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看到家,看到母亲慈祥的脸,心里自然就踏实了,脊梁也挺直了,家,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