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带着异能兴农家 >

第323部分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323部分

小说: 带着异能兴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栈老板连连点头,咬着牙说:“只是那呆房客若知我冒名骗婚,跑去吵闹岂不露马脚?干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为了荣华富贵,为了那娇滴滴的颐家千斤,也只好让呆房客消失了。”

于是,客栈老板与手下打手一起,抢劫了冯良存之后,又把他装入麻袋,沉入河水之中。

正文 第423章 冯良存买娘成就婚姻(三)

客栈老板没想到他的这番行动也提醒了米四,他暗想:老板一个糟老头子,都想冒充他人骗婚谋富贵。我年轻力壮,眼巴巴看别人吃肉,自己连汤都没得喝,岂不是窝囊?

米四想来想去,就想出一条毒计,悄悄地埋伏在了去府城的路上。

客栈老板冒充冯良存去认亲,本来就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他想等生米做成熟饭,万贯家产到了手,爱咋滴咋滴?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怀疑,连个随从也没带,瞒着家人独身上了路。

当走到一个僻静处的时候,被等候在那里的米四暗中劫杀,并将尸体装进麻袋扔进大河。然后米四拿着金牌赶到颐府,冒充冯良存骗娶美女。

米四万万没有想到,颐家对这次招婿很重视,一切考虑周全。

原来,当时那个自称瞎老太婆干儿子的小伙子,其实是颐小姐女扮男妆。她随夫人一起去客栈住了三天,认准冯良存相貌,看清楚他的为人,方才离去。

颐夫人更是眼瞎心明,早考虑万一走漏风声,既怕有人冒名骗婚,又担心冯良存的安全。她人虽回到府城,却在客栈里安排下保镖,暗中保护冯良存。

冯良存被抢劫并装进麻袋沉入河水中,颐家保镖看的真真切切。因颐夫人有交代:不到万不得已,不许暴露行踪。便紧紧跟随在后观察。等客栈的人离开后,下河将冯良存捞起,带回颐府专等冒名之人。

米四进颐府认亲,自是自投罗网。最终跟客栈老板一样,见了阎王。

再说冯良存。

冯良存来到颐家后,闲来无事,便在颐府内到处走动游玩儿。

颐府是座老宅。有些房子他甚觉熟悉,一些情景依稀似在梦中见过。一天,冯良存来到后花园看花。觉得这园里的构筑形状、以及园中路径,甚觉眼熟,自己仿佛在这儿玩耍过。

尤其是花园里那座小楼,就仿佛在里面住过一般,站在门口,就能想象出里面的房间布局。双脚似被人牵着一般,不由自主上了楼。又不由自主地在一间关闭的房门口停了下来。想也没想,伸手向门推去。

让冯良存没有想到的是。那门锁本来锁的好好的,经他这么一推,竟然脱落。房门大开。映入他眼帘的,是灰尘厚积、蛛网遍布。

然而,房间的布局陈设,却与他想象中的一模一样:一张双人床的右侧,摆着一张单人床。上面放着玩具,八仙桌上放着茶壶茶碗,墙上挂着挂钟……整间屋子布置得小巧玲珑,十分可爱……

冯良存一见这情景,一种久违的记忆被打开,他回忆起小时跟母亲住这间房里。母亲的亲抚疼爱一一涌上心。冯良存清楚记得,那时他顽劣贪玩,在母亲去药店看病、丫鬟使女去花园采花的空隙。偷跑下楼逃到府外玩耍,被人贩子诱拐异乡,卖给一对没有儿女的年轻夫妇。后来闹饥荒,年轻夫妇带他去逃难,不幸饿死。自己则被路人送到邻村的族长家里,后来。便被宏远爹、娘收留了……

冯良存记起往事,不由得放声大哭。

陪伴冯良存游玩儿的小厮见状,立马禀告了颐老爷和颐夫人。颐老夫妇让下人把哭哭啼啼的冯良存带到身边,问他因何事啼哭?

冯良存说:在府院内游玩时,感到景物似曾相识,今儿来到花园,觉得小时曾在此玩耍过。上楼见那小房间,甚是眼熟,猛然记起儿时往事及父母疼爱之情!故而伤感啼哭。

他这一说,把老爷夫人惊得目瞪口呆:颐家原有一子,小时因夫人去药店看病,丫鬟使女偷空贪玩采花,孩子偷出家门被人拐走。家中虽派人四方寻找终是泥牛入海,老爷因此愁肠百结得病在身,夫人想念儿子哭瞎双眼。那间小房成了老爷、夫人心上的伤疤,长年累月紧锁房门没人再进去过。

找了几年儿子不见踪影,老爷、夫人绝望了,便想收养个孩子。一年冬天,有个老乞丐拖着病体、带个女孩子风雪乞讨,夜里老乞丐冻死街头,女孩雪地啼哭,惊动老爷、夫人,二老把孩子抱回家,出资安葬老乞丐。老爷、夫人见女孩聪明伶俐,就把她认作女儿,取名颐静宜。她就是现在的颐小姐。

颐家夫妇喊来当年的家园、奴仆,几个人跟冯良存说起昔日情形,都对上了号,又拿银盆盛满清水,请来城里知名医生给冯良存、颐老爷滴血认亲,果是亲父子!颐家老少四人喜得抱头大哭。

颐夫人没想到,她为招婿卖身做娘,竟找回自己的亲儿子;

冯良存没想到,自己买个瞎老太婆做娘,竟是亲娘!

至此,冯良存方才明白梁晓乐的箴言里所说的“买娘牵引双线”是什么意思:一条是红线,成就自己姻缘;一条是亲情线,自己认祖归宗。

梁晓乐,你真神童啊!

冯良存在心里由衷地感叹道。

“儿啊,快说说你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现在家在哪里?”颐夫人哭罢,哽咽着问冯良存。

冯良存也哽咽着说:“我记得那天我出院门后,就被抱走了。现在想来就是人贩子了。后来,把我卖给一对没有儿女的年轻夫妇,让我管他们叫爹叫娘。还给我起名叫冯良存。就是现在的名字。

“第二年,那里闹饥荒。年轻夫妇带着我去外地逃难,他们不幸全饿死在路上了。我被梁家屯村里的一个村民捡回村里,交给了族长。族长又把我交给了我现在的养父母,我便在梁家屯村里落了户。”

“你养父母对你可好?”颐夫人关切地问。

“好,可好哩。”说起养父母,冯良存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养父母待我可好呢,与他们的亲生儿子同吃同睡。后来,我们还和另外的七个人拜了干兄弟,我们九个人,一块儿上学堂读书,好的像一个人似的。”

又是养父母,又是干儿子,儿啊,你把为娘都说糊涂了,快仔细说说是怎么回事?”颐夫人也高兴起来。

于是,冯良存便把在梁家屯里的所见所闻,什么养老院、孤儿院、福利院、学堂,宏远娘下神饺子,梁晓乐把死人救活,劈“借寿”谣言大摆“考场”……等一些重大事件,挨着说了一个遍,虽然讲述的简单扼要,还是说了大半下午。把颐老夫妇和颐静宜小姐说的一会儿目瞪口呆,一会儿又点头称赞,只怀疑自己是在听天书。

冯良存刚一说完,颐夫人高兴地说:“儿啊,你真是遇上了一个好人家,把你养大~成~人,还供你上了学堂,无忧无虑地生活了这十多年。等你成了婚,我要亲自到那里感谢你的养父养母去。”

“娘,等你六十岁了,我也把你送到那里的养老院里去养老。那养老院里可好哩,老人在那里面一点儿病也不得。病着的到了那里,不吃药不扎针,很快就能好。”冯良存说。

颐夫人:“那敢情好,你爹这些年,光吃药看郎中了。要是能治好他的病,上哪里去都行。”

冯良存:“娘,那我回去给我干爹干娘说说去,看能不能让你们提前过去?!还有,我打算结婚以前回去一趟,给我干爹干娘说一声。”

“是得回去说。人家把你养大了,婚姻大事,哪有不告知之理?!”颐老爷说。之后又面露难色道:“儿啊,你在家时叫颐殿豪,你看,这名字……”

原来,颐老爷姓颐名世雄,给儿子取名“豪”,隐喻“父辈英雄儿豪杰”之意。又因走仕途必须经过科考,颐世雄希望儿子殿试一举成名,考中状元,所以就起了颐殿豪这个名字。

冯良存见问,忙说:“爹,娘,你们就叫我殿豪吧。至于梁家屯那里,他们叫惯了,就随他们的便儿吧。不过,我倒认为我是沾了‘冯良存’这个名字的光:冯良存——逢梁存。逢:遇到,遇见的意思;良:梁姓的谐音;存:生存的存。冯良存,隐喻着我遇见(逢)姓梁的就能生存。”

颐世雄想了想,高兴地说:“还真是这么个讲究!名字么,本来就是个记号。就依你,在这里你姓颐,叫殿豪;在那里还是叫冯良存。这样,大家心里都不别扭。”

见名字定下来,颐小姐羞答答地说:“殿豪哥哥,梁家对你有这么大的恩情,那个小神童能耐又那么大,你们干兄妹们整天在一起,难道你就对她没有意思?”

颐小姐今年二八年龄,比冯良存小一岁。婚姻虽然确定下来,因还没有正式举办婚礼,自是要称“哥哥”了。

冯良存闻听脸微微一红,随即又笑笑,说:“其实我们八个干哥哥,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但喜欢归喜欢,她一个女孩子,就算在这八个干哥哥里找,也只能找一个不是。终归要有七个落选。

“现在已经有一个与别的姑娘定了婚,我又来了这里。剩下的那六个,虽然还在坚持,我看,乐乐心里已经有数了。”

颐小姐脸上一喜:“噢,是吗?殿豪哥哥,你快说给我们听。”(未完待续)

正文 第424章 “箴言”的由来

冯良存面上一囧,沉思了一会儿,还是把自己第一次的道听途说没当回事,回去后梁晓乐如何相劝,并赠锦囊让自己前来“买娘”;当听说要找自己为婿时,也曾动摇过,迷惘过。后来如何拆开锦囊讨得主意,才决定前来认亲之经过,原原本本,说给了颐老夫妇和颐小姐。说完,并把锦囊里的“箴言”递给颐世雄过目。

颐世雄看罢,激动的热泪盈眶,对颐夫人说:“真是小神童!小神童啊!原来她早就算出豪儿是我们的孩子来了,才逼着豪儿‘买娘’认亲的。先知先觉!真正的先知先觉!!!”

颐夫人接过箴言看了看,也是泪流满面,哽咽着说:“梁家不但养育了我们的儿子,还把儿子亲自送到我们手上,真是我们一家子的救命恩人啊!这个小神童,真的了不起。豪儿,哪天有机会,你一定把她领咱家来,娘要当面谢她!”

颐小姐接过箴言看了看,脸上立时飘起一抹红云。激动得对冯良存说:“殿豪哥哥,你把小神童带到家来后,我一定当亲妹妹对待她。”

“气泡”中的梁晓乐闻听,心里那个乐呀:她一不乐颐老爷夸她是“先知先觉”;二不乐颐夫人称赞她是“救命恩人”;三不乐颐小姐重情义要把自己当“亲妹妹”看待。她乐的是:自己已经征服了这一家人的心,这里将成为她开发事业的又一个基点。

书中交代:梁晓乐在这件事上确实不是什么“先知先觉”,而是纯粹的“后天而知”。因为她给冯良存的“锦囊妙计”是个空白纸条。

有的读者可能要问:空白纸条为什么会变成那四句“箴言”了呢?

且看写书人慢慢交代:

原来,当梁晓乐听冯良存说了“瞎老太婆卖身做娘”的新闻后,感觉这事有悖常理。心想:这里一定有说道。便怂恿冯良存将其买了来,养在养老院里。先解决了瞎眼老太婆的吃住,然后再慢慢了解情况。

谁知冯良存心实,认为人家是“卖身做娘”。买来放到养老院里不妥。要买就自己买来养着,也算是积德行善,回报上天安排自己遇见有“神气儿”的养父母一家人。走时,只拿了“锦囊妙计”,说是要自己掏钱“买娘”。

目送冯良存走后,梁晓乐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