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庶女继妃 >

第382部分

庶女继妃-第382部分

小说: 庶女继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敏昭看了他的折子,气得浑身发抖。“兵符,兵符,他要是这么守规矩,之前西山大营的兵是怎么调来的?”用兵符调兵确实是一项好制度,好就好在这个制度让所有的兵马都掌握在皇帝的手里,避免将领拥兵自重,称兵造反,一般的将领哪怕手底下人再多,没有兵符他也调不走一兵一卒。
  可叶邑辰不是一般的将领,他在军中经营十数年,中高层将领几乎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加上他是武军都督府的大都督,算是除了皇帝以外的最高的军方首脑,所以这些兵马和他的私兵也差不多,甚至不需要兵符,他的金牌令箭就能调动这些兵马。
  虽然叶敏昭很快就要登基当皇帝了,陈嘉却去看慧妃。他们三个之中,拥有最终决策权的仍然是慧妃,甚至在很久的将来也会是她。
  慧妃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对陈嘉道:“既然他想要兵符,那就给他好了!”
  叶敏昭不可置信地问:“叶邑辰本来就狼子野心,先帝刚刚驾崩,就把兵符交给他,岂不是把我们自己置于险地之中?”
  “你这么聪明的孩子难道连这点儿道理都想不到?现在凭他的威望,他想调动哪支军队调动不了?他把兵符要到手里,不过是为了更加名正言顺而已。既然给和不给都是一个样子,我们何必为了这些虚的东西,和他撕破了脸呢。何况我们之前答应他,军政两方面的大事,悉数交由他处置,如果现在他的第一个要求我们都不答应,说不定他会改变主意,铤而走险直接兴兵攻下紫禁城!”
  陈嘉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娘娘说的在理!”
  慧妃道:“陈公公你去取了兵符,亲自送到王爷府上去吧。”只有痛痛快快地交出兵权,叶敏昭才能平平安安登上皇位。
  叶敏昭脸孔铁青,双拳紧紧握在一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慧妃安慰他道:“只要你当上皇帝,终归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将是你的,他从你的身上拿走了什么,以后你加倍拿回来就是了。”
  叶邑辰在书房里接见了陈嘉,接过陈嘉恭恭敬敬递上来的兵符,看都没看就像是扔垃圾一样将兵符仍在书案上。
  “潞王殿下的登基大典准备得怎么样了?”
  却说正统皇帝驾崩之后,全国上下不管真的假的,全都处在一片愁云惨雾的悲痛之中,所有人一律换成青服角带的丧服。在京官员每日到衙门办事之前,一律先到会极门外参加一连七日的跪祭仪式。
  四品以上的命妇也要进宫去哭灵。雨澜身为亲王妃,即将的摄政王妃,自然是首当其冲,叶邑辰放心不下,特意将已经出嫁的袁大脑袋的妹妹袁紫请了回来,上回她保护雨澜有功,回到京师叶邑辰就满足了她的意愿,将她嫁给了她的“二牛哥”。二牛哥本来就是叶邑辰的亲卫,不但长得英俊,人也机灵,如今更是被叶邑辰放了出去,到十二团营里当了一个千总。
  雨澜也有一两年没见到袁紫了,她也已经是做娘的人了,还是和原来一样,十分直爽、淳朴、憨厚。主仆两人见面自有一番契阔,雨澜又叫了女儿出来和袁紫相见,珠儿见了袁紫高兴坏了,缠着要和她学武!
  叶邑辰给雨澜配了二十几个武功高强的护卫,又有袁紫贴身保护,叶邑辰这才放心地叫她进宫去哭灵。
  正统皇帝的丧仪由礼部尚书亲自安排,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国不可一日无君,礼部尚书在忙着先帝丧事的同时,也没忘了张罗着新皇的登基仪式。
  陈嘉听了叶邑辰的话,十分恭敬地地道:“回王爷的话,礼部尚书葛大人今日已经上了《劝进仪注》,请潞王殿下早日即皇帝位,咱们王爷却说先帝新丧,哀痛莫名,因此所请登基之事不允。”
  一般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登基都要走这一套繁琐的程序,先是礼部上书请新皇登基,同时文武百官军民代表也要到太极门上表劝进,这时候虽然新皇上恨不得马上就坐上那把龙椅,也要装模作样的表示一下,我老子刚死,我现在没心思当皇帝,同时还要谦虚一下自己德望不足,你们还是另请贤明吧。
  新皇不肯登基,文武百官就按照之前的套路再来一遍,如此这般装模作样的三遍,新皇才发话说,看你们这样真诚,这个皇帝我就勉为其难做了吧,然后答应登基。
  典型的当□□还要立牌坊!
  不过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叶敏昭来这一套也无可厚非。
  叶邑辰听了就点了点头。陈嘉很想问问叶邑辰既然兵符都已经给他送来了,他什么时候把西山大营的兵撤出京师去。看叶邑辰的样子,他就没敢问出来。
  正在这个时侯,就有小厮进来回报说:“内阁首辅申大人、礼部尚书葛大人、户部尚书李大人求见王爷!”
  陈嘉道:“既然王爷这里有事,奴才这就告辞了!”
  叶邑辰摆摆手道:“陈公公别急,你也留下来听听吧!”
  不大一会儿,就走进来三个白胡子老头,三位大臣看见陈嘉也在,纷纷上来见礼。叶邑辰对这三位老臣倒是颇为客气,请他们坐了,又叫承影用窖藏的雪水煮了极品的铁观音给各位大人品尝。
  陈嘉心想这三个老不死的,新皇还没有登基呢,所有的人事都还没有发生变动,叶邑辰的脑袋上也尚未戴上摄政王的帽子,你们就跑过来巴结来了!真是好不要脸!
  叶邑辰道:“不知三位大人前来有何要事?”
  三位大人全都是唉声叹气的,“王爷快给咱们出出主意吧!咱们几个都快愁死了!”
  陈嘉在一旁支楞着耳朵听了半天,原来这三个人都是为了叶敏昭的登基大典来的,登基大典别的都好说,现在缺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没钱,二是没地方。
  先说这钱,这几年吏治*,赋税督缴不利,加上连年灾荒,又赶上叶敏瑜造反,军费激增,前头蜀汉北伐,为了对付刘章,叶邑辰一次性就叫户部从太仓银拨了八十万两银子作为军费。
  户部本来就没有钱了,这一下子更是捉襟见肘,现在面临着先帝丧葬和新皇登基两项大事,到处都要花银子,李尚书却怎么都筹不到钱,他也急了,便对叶邑辰道:“咱们是来求王爷的,王爷看能否先将这八十万军费缓一缓,待咱们办完了这两件大事,等秋税收上来了,再把军费给补上。”
  叶邑辰听完了断然摇头:“不是本王不想给大人这个面子,前方军士为了保卫我大楚江山,都是拿命在拼,若是连军饷都发不下去,军队岂不是士气低落,刘章本来就不好对付,我听说已经连下三城,到时候丢了鄂西之地,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事有轻重缓急,无论如何,军费是万万不能动的!”
  在叶邑辰看来,军费不能减,那就把叶敏昭登基的费用减下来好了。至于叶敏昭高兴与否,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

第323章 取函谷关
  第二件是新皇上登基的地方。中国自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古人重视礼仪,登基大典更是朝廷十数年一遇的大事;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举行大典的地方自然该是紫禁城中的代表最高皇权的太和殿,可是如今太和殿一把火被烧成了白地儿;自然不能再在太和殿举行典礼。这件事其实也好办;太和殿就是要修复;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修得好的;只要礼部上个折子请新皇上移架太和殿就是了。
  只是这样子可就委屈新皇上了;别的皇帝都在太和殿登基;新皇上却在保和殿,万一这新皇上是个小肚鸡肠之辈,礼部这道折子以上;岂不是新朝才刚刚一开;就要被皇上记恨在心里了。所以礼部尚书葛老头是怎么也不愿意上这道折子。
  可是他职责所在,这件事又非他办不可,这几天他愁得脸上的皱纹都深了几分。
  三位大人把困难全都讲完了,眼巴巴地看着叶邑辰道:“王爷,现在情况就是如此,咱们几个是真的没有办法了,您给拿个主意吧!”
  叶邑辰推脱道:“几位老大人言重了,你们都是朝廷重臣,多年办老了差事的,这事情做起来自然比本王有经验,所以这主意,还是该你们拿!”
  申首辅道:“咱们要是有办法也不会来麻烦王爷,前几天贵妃在保和殿里头的话大家都是听见了的,等新皇一登基,您就是摄政王,到时候咱们都要听您的……”
  叶邑辰抬抬手打断了他们的话,“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本王现在还不是摄政王,现在就把这些事情管起来,岂不是叫人觉得我叶邑辰越俎代庖,有违国家纲常法纪?”
  陈嘉心里听得暗暗一乐。看你们几个老家伙还怎么巴结!
  几位大臣都是面面相觑,要是叶邑辰摆明了车马不肯帮忙,他们也没有办法。这件事其实说难不难,不过就是委屈委屈新皇帝,他们就是怕得罪了新皇帝而已。
  礼部尚书葛老头年纪比杨老太爷还大,今年已经七十五了,早就不求进步,而是等着找个时间光荣退休回家荣养去了。新皇一上台就触他的霉头,那自己退休荣养的美梦岂不是白做了?
  所以葛老头是万分焦急,连连恳求,“王爷,不论如何你要拉咱们一把啊!”
  申首辅和李大人也纷纷出言恳求。叶邑辰心中一动,他这个摄政王未来和叶敏昭这个皇帝大概是和睦不了的,少不了要争权夺利,如今这三个老家伙无一不是朝廷重臣,这个时侯卖他们一个好,将来在自己和叶敏昭发生纷争的时候,他们就会倾向于自己这一边……
  想到这里叶邑辰故作为难地道:“好吧!既然三位老大人这般言辞恳切,本王看不如这样,李大人是太宗朝的探花,文采最好,就由你代笔,写一封折子,在坐的都写上名字,咱们给宫里上一份折子,咱们只给建议,最后请潞王殿下自己定夺,各位看可好!”
  他们一听叶邑辰肯联名跟他们递折子,自然忙不迭答应下来。叶邑辰叫承影拿了文房四宝过来,由户部尚书李大人执笔,几个人商量着给叶敏昭写了一份折子。说是商量,实际上最后还是由叶邑辰主导,折子上提出的建议有两条,其一,国库空虚,精减登基大典的预算。李大人算了算账,除去拨出去的八十万两银子的军费,剩下的国库里满打满算只能调配出来四十万两银子,这还是把京官下个月的薪俸都拿来用了,等这四十万两银子用完了,下个月京官们的薪俸都发不出来了。
  现在要办新皇登基和先帝丧仪两件大事,因为军费不能省减,只能量入为出,省着用了。至于这四十万两银子怎么用,是先帝的丧仪多花点儿还是您老人家的登基大典多花点儿,就看您自己的意思了。
  第二件事很简单,太和殿既然烧成了白地,就委屈您到保和殿举行登基大典吧。
  折子写完了,众人都看了一遍,叶邑辰对陈嘉道:“陈公公也看看,给我们提提意见!”
  陈嘉刚才听他们在这里议论,一直没有做声。听叶邑辰这么说,他笑着道:“奴才算是哪根葱,这种国家大事哪里有奴才插嘴的余地。”太…祖当年也有太监不得干政的祖训,这些年下来却早就名存实亡了。
  叶邑辰自然不会把他的话当真,不过他既然这么说了,叶邑辰也就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众人看过了都觉得没有问题了,三位大人便请叶邑辰先署名。叶邑辰推辞了几下,也就当仁不让地将名字写在了第一位。
  陈嘉回到宫里把这件事和慧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