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重生之大总统 >

第78部分

重生之大总统-第78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美国纽约,李鸿章后来还访问了唐人街,参观了美国工厂、学校。但李鸿章去美国的时间不巧,美国正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是美国人过度投资铁路的苦果。19世纪后半叶,为了向人烟稀少的西部拓展,美国兴起了修铁路的狂潮,过剩的铁路投资,最终形成了泡沫,1893年费城雷丁铁路公司的破产,引起了美国长期而惨重的大萧条,在整个危机期间,美国四家主要铁路公司,500多家银行,以及15000多家企业倒闭。在危机的最高峰,失业率高达17…19%,而那时美国才7500万人口。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黄金储备缩减、工业生产过剩、农产品欠收。克利夫兰总统和李鸿章见面后,就忙于四处救火,但最终,也没有把美国从这个巨大的经济灾难中解救出来,最终不得不引咎辞职。

    所以,1893年访问美国,李鸿章并没有看到一个繁荣稳定的美国,满目苍夷,最终失望而归,加上在国内的改革也困难重重,李鸿章对美国联邦共和制度彻底失去了信心,于是他解除了容闳的总统府秘书长职务,由他的嗣子李经方接任。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和女婿张佩纶联起手来,趁机向李鸿章鼓吹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李鸿章此时已经七十一岁,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想在临死前,能为中国找到一条开“万世之太平”的道路,加上李鸿章本来就认为,中国政府不可能脱离家族和儒家文化体系而存在,于是,李鸿章决定尝试君主立宪制!

    这时,一个流亡在日本的幽灵,漂洋过海,急切赶回北京,来拜访李鸿章,请求帮助中国实现君主立宪的建国伟业,这个幽灵,就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
第一章 民主乱象(求订阅支持正版)
    ps:

    今日三更,二更送到,求月票、求打赏

    宋骁飞从美国回天津后,就又全身心忙着操练十万新军,这支军队一年就耗费第一共和国海关全年的收入,也就是二千二百万两白银,购置了克虏伯重炮,马克沁重机枪等时最先进的武器。为了将这支军队训练成铁军,宋骁飞、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将领在天津小站设置了练兵处,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吃住都在军营里。他精选将弁,严定饷额、赏罚至公,号令严明,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立如植木,新军面貌日新。

    宋骁飞根据德国陆军军制,将全军分为步、炮、马、工程、辎重五个兵种,步军分左右两翼,左翼4营,右翼6营;炮队分右翼快炮队,左翼重炮队、接应马炮队6队;马队分为8队,工程营则分修械、桥梁、地垒、雷电、电报、测绘6司。

    宋骁飞给他们统一换了德国式的军装,军装上用杠、星来区分军衔。他自己任陆军大元帅,但他还兼着北洋军官学校的校长,通常,他还是喜欢军官和士兵们叫他“校长”。宋骁飞参照现代成法,制定北洋练兵营制饷章,将军队分为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三等,常备军实行新编制,下辖十二镇,分步队四镇,炮兵、骑兵、工程、辎重各两镇,每镇分两协,每协分两标,每标分三营。每营分四队,每队分三排,每排计兵三棚,每棚28名士兵,全军约200营左右,八万人左右。

    宋骁飞规定常备兵支给全饷,每月饷银4两;在营3年退为续备兵,月支饷银1两;又3年。退为后备兵,月饷减半;再3年退伍为民,遇有战事,可征调续备、后备兵入伍。所以,实际上,从1892年到1894年,宋骁飞练就的能战之现代化陆军有十二万,是日本六万陆军的两倍。

    刚开始,李鸿章筹建中华第一共和国。听从容闳的建议,选择联邦共和,制定宪法。一是形势所迫。满洲国和各地督抚无法在短时间内武力统一,二是急于得到列强的承认,以为日本是君主立宪,中国就联邦共和,比日本人更接近西方的制度,但是他没想到。有了国会和宪法,不等于有了民主和宪政。任何与乡绅和官僚利益相抵触的法案,在国会都通不过。比如,容闳曾提出要平均地权,给农民平分土地。一位乡绅议员脱了鞋子站在桌子上破口大骂,凭什么分土地。人家地主三代之前也是贫农,人家辛苦几辈子积攒下来的家业,你说分就分,社会不是乱套了吗?

    让李鸿章更为头疼的是,言论自由带来了的思想混论,各地报纸如雨后春笋,北京和上海两地就有五百多家报纸出现。这些个被压抑了几千年的书生,看不惯的就骂,凡是政府做的事,他们就反对,有时李鸿章总统推动的事,报纸照样骂得他狗血淋头,北京联邦政府什么事都干不成。比如,北京联邦政府成立之后,各省的税收收不上来,宋骁飞在天津练兵就是烧钱,所以李鸿章指示财政总长盛宣怀将他先前创办的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三家国有煤矿场合并成兴广煤矿公司,招商引资,与日本三井财团合作,改成中日合办,日方支付1500万两白银,这件事被捅出去后,各地报纸纷纷斥责李鸿章总统偷卖国有煤矿,最后迫于舆论压力,国会否决了这项合作。

    更让李鸿章难以接受的是,结社自由让各地会党迅速滋生,以广东最为兴盛,他就任两广总督时,在广东剿匪砍头近万人,好不容易压制下去的会党,如星星之火燎原了。每天几乎都会新党产生,以天地会、青帮、哥老会的势力最大,他们联合成立了最大的在野党:复明党,成员还包括很多以前义和团的成员,复明党的党魁叫朱象帝,自称是朱元璋的后裔,此人是安徽人,出生于1860年,是留美回来的洋学生,原来在餐厅刷盘子当服务生,1893年碰到美国经济危机,找不到工作了,就回国谋生,他托老乡的关系,去找过李鸿章,拿着铁路工程图,一开口就说要为中国修十万里铁路,李鸿章把交通总长詹天佑叫来,詹天佑一看朱象帝画的铁路图,弯弯曲曲就像蚯蚓,当时就想自戳双目,碍于不知道他和李鸿章是什么关系,只说了一句常识:“卑职不才,但窃以为铁路应该以直为佳”。李鸿章叫人把朱帝象赶了出去,他怀恨在心,到广东忽悠那些被李鸿章杀头了土匪,成立了复明党,提出了“光复明朝、均分土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这对中国的失地农民很有吸引力,于是复明党迅速壮大,在全国各地发展到十余万人。

    朱象帝在美国学校受过训练,很有演讲天赋,他到处演讲,一针见血指出,李鸿章非常愚蠢,把旧事物换一个新名字,比如巡抚改名叫省长,以为这就是共和,大错特错!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旧的官僚体制依然存在,行贿受贿、敲诈勒索都依然风行。朱象帝天天抨击李鸿章是“假共和”,连辫子都不敢让民众剪,还让双手沾满汉人鲜血的满清鞑虏参加共和国,这是共和国的耻辱,他鼓动会党成员采取暴力手段夺取一些地方的政权,组建真正的共和国,政党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很新鲜的,复明党的思想很有蛊惑性,一些青年学生也纷纷加入,一些地方的新军里也出现复明党的成员。

    1894年6月,维新派的安徽省长王之春被复明党成员暗杀。当时王之春正去参加该省巡警学堂的开学典礼,正要进入学堂的正门,一位复明党的学生拔出偷来的手枪,向他的脑门连开三枪,三颗子弹均击中了王之春的脑袋,这位最早支持李鸿章在东南搞独立的一省大员就这样当场毙命。

    对此,李鸿章还没有发怒,有一个人先怒了,他就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见王之春被杀,兔死狐悲,意识到复明党下一步或许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没等李鸿章下令取缔复明党,他就开始调集湖北、湖南两地五千名训练有素的新军,集结武昌,准备对复明党大开杀戒!
第二章 大开杀戒(三更求订阅)
    ps:

    三更送到,求订阅

    张之洞此前任的是湖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简称为湖北湖南总督,因湖南、湖北两省在明朝时同属湖广省,因此又俗称为湖广总督,总管湖北和湖南的两身军民政务。

    当时复明党在湖北、湖南的负责人是唐才常,此时才二十七岁。唐才常是湖南浏阳人,早年就读于长沙校经书院、岳麓书院及武昌两湖书院,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对西洋的变法思想特别热衷。

    李鸿章刚成立共和国时,唐才常很兴奋,期待国家能真正巨变,但很快就发现,一切如旧,共和国成立后,县官还是老爷,地主还是地主,他很失望,组织“正气会”,后易名“自立会”,组成自立军,唐才常任督办,号称武装了三千人,实际上装备很差,武器多是一些鸟铳和大刀,少量的西洋火枪。

    朱象帝的复明党成立之后,唐才常加入了复明党,并负责湖南、湖北两地的党务,很快发展党员将近五千人,张之洞见安徽省长王之春被杀,就对复明党动了杀心,他假意邀请唐才常到武昌的总督府作客,说想和复明党谈一谈组建真正的共和国的事。

    唐才常素知五十七岁的张之洞有“老狐狸”的外号,为官狡诈,接到张之洞的书信邀请,怕其中有诈,不想去武昌城。他电报请示复明党党魁朱象帝,朱象帝闻讯后大喜,电报回复:“张南皮多办洋务,思想开明,是国内地位仅次于李鸿章的重要人物,在两江总督任职期内,他就曾在徐州练过一万江南自强军,军官全部用德国人担任。采用西法操练,在湖广总督任上,又练就新军一万五千人,如能拉拢他,我们复明党的大业可成,汝切勿失此千载难逢之良机!”

    唐才常回电报说,“如果张之洞出尔反尔,借机剿灭我们,怎么办?”

    朱象帝回复唐才常说:“你先带自立军去武昌,我将亲提五万复明党军去支援你。”

    唐才常没有办法。只好将自己的三千自立军乘船带往武昌。此时。张之洞已经将五千洋枪洋炮武装的新军开进武昌城驻守,磨枪霍霍。

    唐才常独立船头,汉水从北方流到这里与长江交汇,武昌和汉口、汉阳组成了大武汉。日落时分。唐才常到达了汉口,脚下是滔滔的长江水,滚滚流向前方,他往西看去,夕阳照耀下的蛇山和龟山层峦叠翠,廊檐高飞的黄鹤楼历历在目,低空中漂浮着金色的云彩,一切没有什么异样。他往南看,则是炊烟袅袅的山村。船再往前走了一会,便看见了高墙矗立的武昌城了。

    坚固的石墙围住了巨大的城区,原来武昌老城区里建满了房屋,但武汉在太平天国的长毛作乱时,惨遭战火的洗礼。武昌城四分之三的房屋被烧毁,尽管张之洞就任湖广总督后有所恢复,但此时也只是恢复了旧城区的一半。

    唐才常带着自立军要进武昌城时,守卫城门的新军说,总督大人有令,不许大队人马进城。

    唐才常心中有点忐忑,赶紧让人给朱象帝通风报信,然后问城门的守军:“那允许我们带武器进去吗?”

    守卫武昌的新军说:“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