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重生之大总统 >

第271部分

重生之大总统-第27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学生指挥部决定队伍北进南长街,东去王府井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一路行走,越走人越多,其中有参加游行的市民。也有随行看热闹的人,下午3时走到王府井。游行队伍已上五千多人了。游行队伍一路声势浩荡,高呼口号震撼人心。走到王府井大街上遇到了武装军警的阻拦。

    当天,北风呼啸,天气严寒。**穿着一件老羊皮袄,跟同学们一起勇往直前,他们高呼口号,军警开始用水龙头猛冲游行队伍,队伍遂被水龙冲散,现场一片混乱。

    有一位平日不参加政治活动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的女同学陆琪心情激愤,挺身而出,她企图爬进城脚洞口为大队打开城门,被军警抓住,用刀背、皮鞭殴打致伤。

    参加游行的学生义愤填膺,坚决抗议,呵斥军警。慑于群众声势,军警不得不放了陆璀,后来同意开城门,只允许清华、燕京学生返校。游行队伍在城外示威游行,高呼口号,坚持奋斗到黄昏。学生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民意被充分调动起来,政府将多多少少被胁迫着马上接受他们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们着重于宣传和抗议示威。学生在记者招待会上和街头巷尾公开他们的要求。他们散发传单和单页报纸,张贴告示、漫画、标语和壁报。他们举行讲座,演戏,开展览。抗议的形式包括会议、游行、公开请愿和罢课。有的时候,学生们故意招引警察逮捕他们或者故意刺激警方采取暴力,以此来损害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威信。

    徐树铮渐渐感觉到北京的场面有一些失控,他马上坐汽车赶去段宅见段祺瑞。当时段祺瑞正在下围棋,见到徐树铮,他马上声色俱厉,大声质问徐树铮:“徐树铮,你能维持北京的治安不能?你如不能,我能撤你,我能换你,我能枪毙你!大总统那边,对今天北京的状况很不满,很多国民议员和中央委员都往我这里打电话,问你是不是吃干饭的!”

    徐树铮在门口立正鞠躬向后退,连声说:‘大哥,你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我能维持治安,我能维持治安!”(未完待续)
第六章 段祺瑞下跪
    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第二天凌晨八时许,各大报刊都刊登的是宋骁飞总统在复兴党中央委员大会上的讲话。有的报纸虽然对学生的示威游行进行了报道,但大都是按照复兴党中央的统一口径,也就是总统府秘书长阮忠枢提供的通稿进行报道:“专家吴旭友认为,在我看来,学生的示威游行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影响正常的交通、社会生活,破坏了中华帝国的商业氛围等。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它挑战了我国的法治,它在实际上打乱了作为一个法治社会、民主社会所应该有的基本秩序,这是它最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我们应该看到,全世界各个实行民主选举的国家在具体做法上都是不一样的,从制度设计到程序,从参与性到代表性,都不一样,西方各个国家也不一样。像中国现在这样实行一人一票式普选的也不多,很多所谓的民主国家至今还没有直选,也没有一人一票。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必须回到历史的脉络,中国几千年来,根本没有民主,没有选举这一说。总督、巡抚、县令官员都是任命的。没有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要用街头游行示威这样的极端行为、非理性行为、非法治的行为来表达对政府的不满。”还有一些报纸,对学生的游行示威行为进行扭曲和恐吓:/万//吧/。nsb“北京是中华帝国的首都,是中华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多银行、跨国金融机构及外国领事馆都设在这里,可谓心脏和中枢。学生以逼迫政府和复兴党中央接受其非法要求的非法街头集会行动,这是街头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参与者大部分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对抗性和激进特点,他们看不到复兴党中央坚定不移依法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诚意、善意和决心,严重影响市民生活、出行交通、生意、孩童上学。表面上看是追求民主自由,实际上也是一些不希望中国强大,不希望中国发展,不希望中国繁荣稳定的外部势力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提出的政治诉求。这些学生违法、祸国且不利己,必须对他们斩草除根,可以设立‘辱军警罪’!”

    《世界时报》发表社论:“学生游行示威不会名垂青史。只会遗臭万年》:年轻人因为政府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发动罢课、示威、冲击政府总部,甚至占领及封锁街道,瘫痪交通。实属是蛮横无理之举。他们的举动。完全是对中国正常发展秩序的干扰和破坏。中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但自由不能取代秩序,失去秩序的自由会导致分裂。任何社会陷入分裂,都不是好事。有学者竟以爱国义举与之相比,最终只能贻笑大方,为人不齿,学生游行示威不会名垂青史,只会遗臭万年。”方遇之、阮义勇等人看到《世界时报》这样的报道。很是气愤,阮义勇说:“这是什么时报。简直是世界屎报!”他带了十来个学生,冲进报馆打砸泼粪,找《世界时报》的主编胡民进算账。

    《世界时报》的主编胡民进戴着金丝眼镜,当时正在喝茶,听说有一些学生进来闹事,赶忙放下茶杯报警,但是阮义勇等人还是冲进了他的办公室。胡民进吓得躲到了办公桌子底下。

    阮义勇当胸将他揪了出来,方遇之和另一位同学把早已准备好的粪桶扣在了他的头上。那粪桶里还有半桶屎尿,当头浇淋了下去,胡民进的衣服都被淋透了,顿时浑身从满恶臭。

    阮义勇大笑:“你这叼飞盘的五毛狗,以后不要让我看见你,见你一次,我就让你这样一臭万年!”

    说完,他带着学生扬长而去!只留下浑身颤抖和散发着臭气的胡民进,一脸茫然无助。北京朝阳警察分局的局长冯家会带着十来个警察赶到,他原来是阮忠枢的僚属。这位警察局长一仰脸,认出了那位莽撞而勇敢的青年就是总统府秘书长最宠爱的儿子,不由大声夸赞道:‘嗨,小子,你真棒!’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专家对学生抱有同情。他们拒绝了很多无良知的媒体采访。总的来说,媒体歪曲的报道让学生们都很气愤。他们再次走上街头,浩浩荡荡的游行大队陆续地到达铁狮子胡同门总理府前的空场上,人数比昨日更多,叫骂呼打,情况混乱已极。

    大约是11时半前后,冯家遇在吉兆胡同忽闻连续不断的十余声枪响,来自西北方,他大吃一惊,猜到这一定是总理府门前发生事故了。他骑上一匹白马,一抖缰绳,乘马在街上飞驰,奔往总理府,想看一个究竟。

    在半路上,冯家遇遇到一位短发的女学生,看起来十六七岁,圆脸,孩子一般的大眼睛,穿着女子中学淡蓝色的校服。就在那白马眼看要撞上女孩子的紧急关头,骑在马背上的冯家遇猛地用双手紧紧勒住缰绳,使那白马在霎那间耸起前腿,直立而起。

    袁克仁这时也已经听到了枪声,正和段宏纲赶去总理府,恰巧碰到了这一幕,于是扑了过去,将那女学生扑倒,从马蹄下救了那女学生。

    那女学生叫方静怡,是女子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事发突然,她受到了惊吓,在袁克仁的怀里半天没反应过来。过了半响,她才说了一声“谢谢”。

    冯家遇和段宏纲此时已经赶往了总理府门前。当时北京军警总队司令徐树铮已经赶到了现场。

    段宏纲上前询问何处枪声,徐树铮语气极为紧张,说:“刚才游行的学生百般地辱骂兵士,并动手抢夺枪支,还有人手执枪棍,闯袭总理府,高呼敢死队前进,并有抛掷炸弹,泼灌煤油等举动。守卫军警,向之拒绝,即遭痛骂,并被击死军警一名,他们欲闯破铁门,兵士迫不得已开枪,死伤有五人,包括一名士兵,其余伤者已经送往附近医院抢救。你马上回去报告先伯。”

    段宏纲马上坐军警的车子赶回了吉兆胡同的段公馆。中华帝国成立后,凡军政界要人,多数在北京均有大住宅,更富有的还有出租的房产。但段祺瑞最为陆军总长,为官清廉,一生几乎没有不动产,先前住的醇王府被当作文物保护起来后,这时他在北京东城吉兆胡同内有一座很大的私宅,这里早年也曾经是王侯的府邸,后来荒废下来,成了一片空地,段祺瑞便在那修建一所公馆。修建南门仓公馆这笔款是他的学生田中玉、靳云鹏、魏宗瀚、陈文运等凑集起来的。他们想到自己都有自置住宅了,惟有段总长没有房子,他们觉得很难为情。

    段宏纲回到段公馆,告知了段祺瑞惨案的发生,段祺瑞得知卫队士兵屠杀学生,极度悲愤不安,顿足长叹:“徐树铮误我!我一世清名,毁于一旦!”他随即赶到现场,在冰冷的地面长跪不起,并立誓终身食素以赎罪。语极沉痛,在场者无不下泪。

    徐树铮慌忙上前搀扶段祺瑞,对他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拜父母,大哥何故如此!这些学生聚众扰乱,危害国家,实属目无法纪……”

    徐树铮的话还没说完,段祺瑞一巴掌打在了他的脸上,留下了几个清晰的手指印:“滚!你我兄弟情份,就到今日了!你立即滚去调查死难者的名字,给予他们的家人优抚。”

    说完,有良知的段祺瑞,还是跪在冰冷的地上,不肯起来。
第七章 后院失火
    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当天,天空飘的小雪变成了大雪,掩盖了总理府门前的斑点血迹。死了两个学生和一个军警,北京城气氛紧张起来,老百姓大多闭门不出,很多怕事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拉回了家,有的甚至都动了粗。

    因为是冲动的学生首先抢夺军警的枪引发了血案,很多人对学生的莽撞表示谴责。最终,北京各学校还是举行种种悼念活动,北京市政府举行了“国民追悼大会”。剩余的学生们在街头,知道闹不起来,也逐渐散了,去参加各种悼念活动。

    宋骁飞召开了紧急会议,内阁总理盛宣怀、国民议会议长容闳、总统府秘书长阮忠枢、陆军总长段祺瑞、司法总长梁启超、财政总长席家栋、教育总长严复等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总长鲁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始后,内阁总理盛宣怀提议解除徐树铮北京军警总司令的职务。宋骁飞同意了,并钦点曹锟接任这一职务。

    盛宣怀平时就跟段祺瑞的关系就不太好,因为段祺瑞的亲朋好友中很少有做官和发大财的,而盛世家族,包括八儿八女,都亦官亦商。国民常把他们两家做对比,尊崇段祺瑞而贬损盛宣怀。此次徐树铮未能阻止总理府前的惨剧,加上徐树铮过于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当时的中国,他除了对大总统和段祺瑞服气外,没有第三个人能被他看在眼里。这种人往往容易得罪人,盛宣怀也看得不爽。而且徐树铮到段公馆去,也是随去随见,而且用不着号房代他通禀,他就扬长直入。段祺瑞会见外客是在外客厅。而徐树铮可以一直走进内客厅,和段见面,两人关系确实不一般。盛宣怀于是又站起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