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没有我们的世界 >

第18部分

没有我们的世界-第18部分

小说: 没有我们的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墙体的顶端留下一段空隙。当建筑物在地震中摇动的时候,有些墙体的支撑柱折断了。在土耳其,无数的学校里都存在这样的隐患。从加勒比到拉丁美洲,从印度到印度尼西亚,只要是没有空调的热带地区,人们通常会靠通风的方法赶走热量。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同样的隐患也经常发现在没有空调的建筑结构中,比如说车库。
  二十一世纪,超过半数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大多数人并不富裕。人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廉价钢筋混凝土:人类消失后,世界上成排的廉价建筑都将土崩瓦解,如果城市正好在某个断层的边缘,那么倒塌的速度就会更快。伊斯坦布尔狭窄、蜿蜒的街道将会被无数遇难建筑的碎石堵得水泄不通,索安森估计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在三十年内都不可能疏通,直到哪天人们把这些巨大的碎片清理干净。
  当然前提是假设那里还有清洁人员。如果没有,如果伊斯坦布尔每年冬天的积雪都无人清理,那么结冰和融化的循环交替将把大多数地震碎片化为圆石和人行道上面的沙子和土壤。每场地震都会招致火灾;没有了消防人员,博斯普鲁斯海峡边土耳其帝国时期宏伟的木制楼房将和雪松一样化为灰烬,形成新的土壤。
  尽管清真寺和圣索菲亚的穹隆一开始都能幸免于难,但地震波还是会松动它们的结构,结冰和融化的循环交替将使灰泥开裂,砖块和石头最后都会掉落下来。正如那距离土耳其爱琴海海岸175英里、有着四千年历史的特洛伊,伊斯坦布尔只有没了屋顶的寺庙墙壁还依然耸立——对,还竖立着,却已埋入了土中。
  2.陆地
  伊斯坦布尔市计划要建设的地铁系统包括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下面开通一条连接欧洲和亚洲的线路。如果地铁的轨道未经过什么断层,如果伊斯坦布尔还能存在到竣工的那一天,地面上的城市消失许久后,这个系统或许还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尽管早已被人遗忘。(在地质断层附近建造的地铁,比如说旧金山海湾地区的快速运输系统和纽约地铁系统,将会经历不同的命运。)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地铁系统的中心区域不断扩张,成为巨大的地下购物区,有嵌花式的墙壁、吸声天花板、电子布告栏系统和石头的拱廊——比起地上喧嚣的街道,地下算是井然有序的了。
  安卡拉有地下商场;莫斯科的地铁,隧道很深,枝形吊灯装饰的、博物馆一般的地下站台,作为城市最有品味的地方而闻名遐尔;蒙特利尔地下的商场、购物中心、办公室、公寓、通到地面上老式建筑物的迷宫一般的通道——这些地下系统会成为留存时间最为持久的人造大厦,人类不复存在之后,它们依然会在这里。虽然渗漏和地表陷落最终也会影响到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上建筑,但它们的命运总比地下建筑好一些。
  这些并非是最古老的地区。距离安卡拉三小时车程的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中东部,字面上的意思是“优良马匹之乡”。不过这个名字必然有误:它以前肯定有个更为贴切的名字,是用某种古代语言起的,但因为发音上的混淆才有了今天这个名字,因为即使是有翼的飞马也无法窃走这片土地的特点——窃走地下的就更无从谈起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八章 残存(3)
*
  1963年,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詹姆士·米拉特在土耳其发现了一副壁画风景画,它现在被人们视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壁画风景画。*千年以前,这也是人类在墙面上(泥巴和砖块砌成的墙面上)绘制的最古老的作品。这副八英尺宽的二维壁画,描绘的是一座正在喷发的双锥形火山。如果离开事件发生的情境,这副图画的内容就显得毫无意义:用赭石色的潮湿石膏颜料绘制出来的火山,也可被误认作一个气囊,或者甚至是脱离了身体的*——若是后者,那就该是母猎豹的*,因为上面莫名地点上了黑色的斑点。火山看起来像被直接置于一堆盒子之上。
  不过,如果从壁画的发现地来判断,它的含义是明白无误的。这座双峰火山的形状吻合东面四十英里处、10700英尺高的哈珊峰的轮廓——它位于土耳其中部高高的科尼亚平原上。此外,“盒子”指的是原始城镇的房屋,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加泰土丘:它的年龄是埃及金字塔的两倍,当时的人口就达到了一万,比同时期的耶利哥要热闹多了。
  米拉特开始挖掘工作后发现,这个城市的遗址只剩下小麦和大麦田中矮矮的土墩了。他最初发现的是成百上千个黑曜石矿点,这就能解释那些黑色的斑点了,哈珊峰火山就是这种矿石的来源。不知为何,加泰土丘被人们遗弃了。“盒子”房屋中,泥巴和砖块砌成的墙面自行倒塌下来,“盒子”的矩形轮廓在腐蚀作用下有了柔和的弧度。再过九千年,弧线又该变平了。
  但是在哈珊峰的另一侧的山坡上,发生过截然不同的事情。今日被称为卡帕多西亚的地区开始是一个湖泊。几百万年以来,火山频繁喷发,一层层的火山灰不断堆积到湖泊中,深达几百英尺。当这个“大锅炉”终于冷却下来的时候,这些火山灰凝结成了凝灰岩——资源丰富的岩石。
  两百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大爆发掀开了熔岩层,在一万平方英里的粉状凝灰岩灰上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玄武岩硬壳。冷却坚硬后,气候变得糟糕起来。风霜雨雪都来侵袭,结冰和融化的周期循环使玄武岩硬壳发生断裂,于是水汽渗透进去,溶解了下面的凝灰岩。随着腐蚀的加剧,地表开始塌陷。剩下的是数百个灰白、细长的小尖塔,深色的玄武岩层覆盖其上。
  旅游产业的推广人把它们称为“仙女塔”,这名字听起来挺悦耳,但却不是人们头脑中的第一反应。不过,这个带些神秘色彩的名字还是流传开来,因为塑造周围的凝灰岩山丘形状的不仅仅有风蚀和水蚀作用,想象力丰富的人类也参与其中。卡帕多西亚的城镇建造在地面上的部还比不上建于凝灰岩山丘中的那么多。
  凝灰岩十分柔软,意志坚定的囚犯用一把勺子就能越狱。不过,接触到空气的凝灰岩会变硬,形成一层光滑的、灰泥一般的外壳。到了公元前700年,人类用铁制工具在卡帕多西亚的悬崖峭壁上挖洞,甚至把“仙女塔”也挖空了。就像草原土拨鼠喜欢在周围打洞一样,没过多久,每一块岩石的表面都被凿出了洞洞——有些能容下鸽子,有些能容下人,再有些放得进三层楼的大酒店。
  墙体和山丘上凿出了不计其数的鸽子洞。建造这些鸽子洞的目的是吸引野鸽,得到它们营养丰富的粪便,不过现在城市中的人们却因为鸽粪的问题想把它们赶走。鸽子的粪便很有价值,在这里可以用来给葡萄、土豆和有名的甜杏施肥,因而许多鸽房外部雕饰的华美程度完全不逊色于卡帕多西亚的洞穴教堂。这种对鸽子的敬意在建筑上体现出来,而且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造化肥出现的时候。有了化肥,卡帕多西亚人就不再建造鸽房了。(他们现在也不再建造教堂了。土耳其帝国将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改为*之前,卡帕多西亚的高原和山腰上建有七百多座教堂。)
  今天,这里最为昂贵的地产是开凿在凝灰岩中的家宅,外部饰有浅浮雕(和任何其它地方的官邸一样以吸引眼球为目的),还有与之协调的天光山色。以前的教堂都被改造成清真寺;宣礼员召唤信徒进行夜间的祷告,卡帕多西亚光滑的凝灰岩墙体和尖顶了产生共鸣,仿佛大山便是祈祷着的信徒。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八章 残存(4)
在某个遥远的日子里,这些人造的山洞都会消逝,即便是那些比火山凝灰岩坚固许多的纯天然山洞也不例外。然而,在卡帕多西亚,人类留下的印记会长于其它地区,因为这里的人类不仅安身于高原的墙体中,还居住在平原之下。深深的地下。假如地球的两极发生变化,冰川层某天掠过土耳其中部,把挡路的一切人类建筑扫荡一空,这里被摧毁的也仅仅是地表而已。
  没人知道卡帕多西亚究竟存在多少地下城市。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八个城市和许多小村落,但无疑还有更多。最大的一个叫做德林谷幽地下城,1965年的时候才被人发现:有天一个居民在清理洞穴的密室,他打破一面墙,竟发现后面还有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房间,这个房间之后又有一个……最后,从事洞穴研究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连接各个房间的迷宫,它至少有地下十八层那么深,距离地面有280英尺,足以容纳三万人,还有许多有待挖掘的古迹。有一条地道足以让三人并肩而行,连接了另一个六英里之外的地下城镇。其它通道表明,在某个时期,卡帕多西亚的所有地区——不管是地上还是地下——都被覆盖在一张隐蔽的交通网中。许多人依然在把这些古代的地道用作地窖和储藏室。
  最早的部分离地表最近,这个与河谷的形成是一个原理。有些人认为,地道最早的建造者是圣经时代的希提人18,他们为了躲避弗里吉亚强盗而挖洞躲藏到地下。穆拉德·埃尔图格鲁尔·居尔雅是卡帕多西亚内夫谢希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他赞同希提人曾在这里生活的观点,但对他们是第一批来这里生活的人则持怀疑态度。
  居尔雅对自己身为本地人而感到自豪,他的胡子和土耳其精工地毯一样浓密。他曾从事阿西克力土丘的挖掘工作。阿西克力土丘是卡帕多西亚的一块小土墩,里面埋藏的人类遗迹甚至早于加泰土丘。遗址中有一万年历史的石斧和黑曜石制成的工具,能够切割凝灰岩。“这些地下城市属于史前,”他宣布道。他说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比起下面精准的矩形地面,上层的房间显得比较粗糙了。“后来出现的人类就越住越深。”
  他们似乎一发不可收拾了,因为每一代文明都意识到了隐蔽的地下生活的好处。居尔雅发现,是火炬点亮了地下城市,但更多情况下用的是亚麻子油灯——这种灯也能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保持宜人的温度。温暖可能是驱使第一批人类挖洞过冬的动力。但是随着希提人、亚述人、罗马人、波斯人、拜占庭人、塞尔柱王朝的土耳其人和基督徒相继发现这些洞穴居住区,他们进行了加宽加深的工程,主要的目的是防御。最后塞尔柱王朝的土耳其人和基督徒甚至扩展了原先的上层房间,足以把他们的马匹圈养在地下。
  卡帕多西亚弥漫着凝灰岩的气息——清爽、带有黏土和薄荷的味道,这种气味在地下愈发浓烈。凝灰岩可塑性强,哪里需要灯火,哪里就能挖洞;但它又很坚韧,土耳其曾考虑,如果1990年的海湾战争战火扩大的话,可以把这些地下城市用作防空洞。
  在德林谷幽地下城,马厩的地面上有牲畜饲料箱。下一层是公共厨房,九英尺高的天花板上有一个洞,而陶制的灶头就放置在这个洞下面——通过岩石通道,人们把厨房油烟排放到两公里之外的地方,敌人也就无法判断他们的藏身之处。出于同样的原因,通风道在设计上也是歪斜的。
  巨大的存储空间和数以万计的陶制瓮罐表明,千千万万的人能终日不见阳光地在地下度过好几个月。通过垂直的信息交流通道,他们可以和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