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蜀山混元 >

第183部分

重生之蜀山混元-第183部分

小说: 重生之蜀山混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鼓漆鲜妍,这便是那紫郢剑封存之处了。

    见到鼓面完好,坤元不禁得意大笑,心道,任你紫郢剑多么厉害,遇到圣人剑意也得低头俯首,自己的太平清宁剑潜力无穷,前番已经吞噬了三茅真君的贴身宝剑,想来还有些肉痛,日后不知道还要怎么去找寻仙剑来给清宁剑升级。

    当即来到鼓架之下,破开鼓面,取出内中一个白木剑匣,剑匣上面隐隐看出画有太清云篆。坤元记得还珠楼主记载,当时魈神殿中的僵尸扯碎木匣,紫郢剑化为一道紫光冲起,将其剖为两截。

    这乃是僵尸不识玄门符篆,故尔激起紫郢剑凶性,暴起杀敌。

    坤元乃按照上清心法,远转玄功,小心炼化剑匣上的符篆。

    哪知祭练多时,不见成效,心中疑惑,反复运用中的心法口诀解咒,依旧无功。不由得心中焦躁,也不多想,干脆直接召出太平清宁剑,将白木剑匣绞碎。

    木匣破处,一道凛冽紫光飞起,似蛟龙一般在空中盘旋,忽然又直扑坤元面门,奇寒透体袭来,令人不寒而栗。

    坤元忙将清宁剑抵住紫光,青紫两道剑光斗在一处。那紫郢剑虽无主人指挥,居然进退得法,灵妙非常,隐隐压住清宁剑一头。

    书中暗表,这紫郢、青索二剑,在蜀山中均是顶级仙家神兵利器,承接太清一脉的套路,先天金精所造,自艾真子到长眉,已经在人间修炼数千载。

    清宁剑虽然来历更胜一筹,然不过是一丝剑意所化,剑胎尚未凝练周全,前次所遇茅君佩剑,本都是上清路数,故而收服容易,遇到太清手法练就的神兵便没了先天便宜。两下相遇,一时难分不分轩轾。

    坤元见状只好先硬着头皮,御使清宁剑与之周旋。与紫郢剑这等神兵相斗,于坤元也是极大的受益,前世混元祖师的记忆与上清道藏中所载用剑之法相互印证,清宁剑光越加远转纯熟,不由暗喜,便由得紫郢剑一味缠斗。

    不觉二剑相斗良久,坤元想到紫郢剑的剑柄藏于庙内佛像之中,当下分神观瞧,果然瞥见神龛内的一尊佛像,胎土开裂,缝隙中隐隐发出绿光,快步来到跟前,伸手往佛肚皮中一摸,果真掏出一个剑柄,上面依旧封印有一道太清神符,以云篆书就,非金非石,形制古雅。

    拿在手中,正盘算这样以其收服紫郢剑,那空中紫光好似通灵,坤元刚将剑柄拿到手中,居然化为一道紫电,往庙外飞去。坤元大意之下追赶不及,来到庙外已不见紫郢剑踪迹。

    不由得肉痛,转念一想,便也释然,天将降大任,必多有波折,自己秉承圣人之命,再兴截教,亦不能毫无险阻,何必挂怀,当前最要紧的还是提升自己功力。

    至于紫郢剑的剑柄那就不客气的据为己有,日后还有段故事,坤元以紫郢剑柄为赌注,还和峨眉三仙有一场擂台。

    离了魈神庙,坤元一路施施然行来,莽苍腹地,山景优美,除梅林外,那松仁、榛栗及许多不知名而又好吃的异果,遍地皆是,想到后世风景胜地人满为患的场景,心中颇为快活。

    莽苍山不愧是蜀山数一数二的宝库,天才地宝无数,且人迹罕至,实在是僻居修行的上佳之地。即便万年温玉、冰蚕等物不便巧取,那道家朱果,千年首乌等物也是自己目前所需之物。

    漫游闲逛之中,又过了数日,可惜一样宝物也未寻到,联想到此前收服紫郢剑不顺,不由暗中计较,自己实乃偷天之幸,得圣人青睐,这般机遇下,再有贪心无厌,不知惜福,难免月盈而亏,水满而溢。

    如此看来,此行无有所获也是幸事,想到此处,便息了一扫莽苍山所有宝物的念头,稍事休息,架起剑光回转黄山五云步不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峨眉三仙自二次斗剑后深感五台派的五毒仙剑端的厉害,如不是玄真子以无形剑暗中偷袭,彼此正面相抗,倒也难一时分出高下,考量到日后三次斗剑,别派高手更加层出不穷,内中所藏高人多有远胜混元祖师之辈,便搜集了五行真金并三朵纯阳心火,在东海祭炼金光烈火剑,此剑一旦炼成,无论何派的飞剑,遇上便化成顽铁消融。

    这一日三仙又是齐聚丹房,开炉炼剑。大师兄玄真子忽然说道:“二位贤弟,我近来屡觉心神不安,想来自恩师飞升,天下大势已定,我等只待完了杀劫,便可霞举飞升,峨眉也可一统天下道门。却不知为何无端心烦,难不成又旁生枝节?今日我三人何不一起以先天大衍神数,推演卦象,以顾周全?”

    苦行与妙一,颔首应诺。

    几番打卦参详,三人不由得惊骇。先前清晰天机,已经是混乱不堪,不知是有人施法掩蔽,还是有人破局,搅乱天机。

    正踌躇间,门外弟子诸葛警我求见,原来是白眉和尚前来拜访。三仙一起来至洞外迎接。

    那白眉和尚,枣红色脸庞,两道雪白长眉,身材高大,法相庄严。

    两下见礼,入洞中安坐,白眉开口便道:“三位道友,近来可有感悟?天机乱矣,旁门中又生枝节,必将坏我正道大事!”

    三仙心中一凛,这和尚功力果然胜过自己一筹,佛门势大,远在峨眉之上。

    大师兄玄真子开口说到:“禅师佛法精深,不知道是何意外枝节?”

    白眉乃细细道来,原来昔日长眉飞升,虑及峨眉门中顶尖高手不多,能如自己一般睥睨群雄者,更是没有,只得结好佛门,还让苦行由道入释,作了头陀。明里是峨眉摇旗呐喊,铲除左道旁门,诸多释教高僧,暗中支持,大力襄助。

    如尊胜,天蒙,白眉等人俱以佛法推演天机,时刻警惕,事事预知,才有了后来峨眉一统玄门的便利。

    只是近来,几位高僧心有所感,互相静坐参禅,发觉天机有变,虽然略显混沌,但可见峨眉气运阻滞不前,佛门生机也是稍不如前,然旁门中却隐约新生一股气机,盎然勃发,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不由得心惊,乃让白眉知晓东海三仙,打探情况。

    玄真子默然半晌道:“旁门中乙休、凌浑之人已经彼此交好,一气同枝,北海陷空,天痴上人,青海天灵子等辈不足为患,其余人等不似有此心力,老禅师说这股气机乃是新生,难道是兵解转世之人?”

    言及于此,几人顿时一愣,不由齐呼:“难道是他?”

    (更新不力,不敢厚颜求票,拜求各位书友就加个收藏吧,最近在写大纲,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二十三回 林渊进忠言 得宝终南山
    玄都羽士林渊在五台派中算得上出类拔萃,还珠楼主说他为人“陰险狡猾”,实属立场不同而巧言污蔑,但也不得不说他“智谋深远”。

    林渊本是书香世家,幼年遭遇变故,被寄养道观,耳濡目染之中倾慕道法,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被混元祖师看中,收入门中,颇受青睐。

    但林渊为人不大热衷逢迎,并不一位讨好混元祖师,且对五台门风颇有非议,认为不是正教所为,便是对混元祖师也多有腹诽,只是深感祖师厚爱,不愿背弃师门,然也常常暗中感叹,奈何举世皆醉,唯我独醒,在五台派中实则过得十分忧郁,这又越发显得他极具城府。

    在五台派中他也没有几个贴心之人,显得落落寡合,只有日月僧千晓虽然颟顸,却十分钦佩林渊才智谋略,一向以他马首是瞻。

    昔日混元祖师五台兵解,林渊推论觉得大势已去,覆巢之下难有完卵,自己一心想维护师门尊严,一死以报,也算对得起良心。

    他舍不得千晓白白送命,便偷偷哄骗日月僧,叫他外出寻找朱洪,实则是让其远离五台,避祸而已。这一事,当日坤元不知道内情,反误会了千晓。

    然自祖师坐化兵解,林渊秉承遗命,回天山岭万秀山避免潜修,不仅仅是修习功法,也暗暗反思五台败亡之教训,今日坤元问及,他便开口言道:“恩师下问,林渊不敢隐瞒内心所想,言语有冒犯处请恩师降罪!”

    坤元摆手道:“自来能纳谏者最爱逆耳忠言,我如今痛定思痛,昔日一味喜爱别人奉承,听不进去真话,不修己德而败身,实则五台败亡,首罪在我,今日想听你忠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怎么会降罪于你?”

    林渊一听,十分惊讶,看来恩师转世,心性也有大变,不由欣喜,遂开诚布公,说到:“恩师海量,胸襟包容,徒儿的确有逆耳之言。我五台也算是道门一脉,然这些年来失了修真本分,不守玄门清规。首在恩师一向偏袒纵容弟子,即便为恶也无有惩处,长此以往,自然门风败坏,为正道所不齿。”

    坤元颔首赞同。

    林渊继续说到:“此外,我五台一味结交歹人,交友不慎,败坏己身,收徒又不顾德行根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搞得门派乌烟瘴气。”

    他见坤元毫无不满之色,便继续大胆道:“尤为关键的是,我五台没有顶尖功法傍身,与峨眉等派相较,实力实在远远不如,还一味逞强好胜,实在是为祸之道,咎由自取!”

    坤元反问道:“既然这般,我当何如?”

    林渊乃道:“请恩师其一,以以雷霆手段宣布门规,整肃门人,日后有违者必须严惩重罚,其二,吐故纳新,激浊扬清,选拔弟子必须德才兼备,宁缺毋滥,这第三嘛……”

    言及于此,林渊暂时顿住,坤元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林渊告罪一声道:“第三必须请老师不吝门派之秘,将道书功法,择可靠弟子,尽心授教,彼此互相专研交流,以勤补拙,稍稍弥补顶级功法不足之憾。”

    坤元点首赞许,林渊所言虽不算高论,但的确针对五台派的要害,且能心底无私,尽此诤言,可为门派干城!不由欣喜。

    对林渊说道:“你所讲三条,我全部答应做到,这十八年来我也时刻检讨,你之所言,全合我意。

    你最担心之处,也大可放心,我今世来归,最大依仗乃是兵解后得遇天大机缘,得了一部正宗上清道藏,日后便是我五台派立命之本。

    你旧日所习混元真经,修不到天仙位业,日后只作我五台派初级功法,我有一精深心法秘传,修到天仙,飞升天阙,不是妄言,我只将他传给了飞娘,今日再传之于你,望你好好用心修习,功行大进,为我五台鞠躬尽瘁!”

    林渊喜不自禁,忙叩首参拜。

    坤元当即将九转真元决前三转心法,不立文字,口耳相传,命其用心记熟。

    林渊本是智识超群,闻此精深经文,高兴得手舞足蹈,颇为失态。

    坤元不以为怪,似九转真元决这等道书心法,体悟其中高妙者必然是身具慧之人。然也怕他一味躁进,根基不牢,只传下前三转的心诀。

    传毕功法,师徒二人,又对旧日弟子门人品评分析,择其堪造就者再行联络。

    林渊又提及日月僧千晓之事,坤元乃道:“如此说来,倒是我误会于他,我的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