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申宜真幼儿心理百科 >

第7部分

申宜真幼儿心理百科-第7部分

小说: 申宜真幼儿心理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妈要认识到孩子哭得厉害是正常的。因此,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看到妈妈平和的神情,会学会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要让孩子懂得,生气或者感觉忍无可忍的时候不管不顾地发脾气、大哭大闹是毫无用处的。妈妈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情,可以使孩子拼命耍性子、哭闹的情况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
  虽然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会受身边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妈妈惊慌失措、大发雷霆或者伤心流泪,一切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的模仿能力又强,一定会模仿妈妈的行为举止。所以,妈妈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大哭之前予以阻止
  在孩子哭得背过气去之前采取措施,让孩子停止哭泣是最明智的做法。每当我看到静模有一点要哭的征兆时,就会尽全力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孩子开始呜咽时,马上抱起孩子换个地方,或者把准备好的玩 具递到他眼前等等。此时,善于“察言观色”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举动不敏感的妈妈十有*会错过好时机。
  只要平时留心观察,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不良习惯,大体是能够察觉到孩子在何时会哭的。此外,还要了解怎样使孩子保持好心情,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等等。提前采取行动避免孩子号啕大哭,那由此带来的烦恼也会相应减少许多。
  正如前文所述,一旦孩子哭起来了,就要更加温柔地抚慰孩子。因为孩子还不会控制情绪,哭起来就很难止住,变得愈加烦躁。妈妈要记住,越是这样的时候,孩子越需要妈妈的温柔呵护。
  夜哭郎
  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尽的妈妈以为总算可以闭眼休息了,可孩子就像算准了时间似的,又开始哭起来了,而且怎么哄都没用,像是被什么东西吓到了,或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扯着嗓子猛哭。有个妈妈曾经对我说:“孩子一关灯就哭,害得我一到晚上就紧张得不行。”那些白天玩得挺好,晚上却特别爱哭的孩子,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孩子的恐惧心理
  有的孩子晚上特别爱哭,吃饱了奶,白天就开开心心地玩耍,但只要天一黑,便哼哼唧唧地哭起来。这样的情况并非一两天,而是每天如此,妈妈当然会感到绝望,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发展成产后抑郁症。
  孩子出生6个月左右时开始会感到害怕,也就是能体会到“恐惧”。在这之前,孩子只是通过单纯生理性的满足,如进食、睡眠、排泄等来感受世界。从6个月左右起,孩子将体验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感觉——恐惧。
  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环境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会感到害怕,比如搬到陌生环境,突然传来巨响,天黑了,或者被强光照射等情况。随着环境变化程度的加剧,孩子的恐惧感也会随之增强。

婴儿啼哭(5)
如果孩子身体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父母的养育方法也没有什么问题,但一到晚上孩子就特别磨人、爱哭的话,可能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恐惧心理。这时,打开一盏光线柔和的灯, 或者播放柔美的古典音乐,可以给孩子安全感。
  严格禁止如此对待“夜哭郎”
  发育快的孩子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时即能区分昼夜。如果孩子夜里哭就喂奶,或者像白天一样和他玩耍,会养成孩子在夜里吃奶、玩耍的坏习惯,因此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假如孩子并不是因为饿才哭,就要尽力抚慰孩子,让他平静下来,轻轻拍着他,哄他再次入睡。
  妈妈的态度很重要
  有的妈妈认为孩子在夜里哭是不听话的表现,就训斥孩子“为什么还哭?”虽然只有几个月大,可孩子已经能从妈妈的表情、动作、语气上准确感受到妈妈的情绪了,这就是母子间非语言性的互动。白天因为照顾孩子很辛苦,妈妈还可以发点小脾气,但夜里孩子惊醒后啼哭的时候,妈妈千万要抱起孩子及时给予安慰。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孩子才会放下心来,一点点地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相反,如果妈妈对哭泣的孩子发火,对他说:“妈妈也要睡觉呀!你不能不哭吗?”那么孩子内心的恐惧心理不但无法消除,反而会因为妈妈的责备变得更加强烈。
  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开朗的性格
  如果孩子身体虚弱,恐惧心理会更强烈。此外,天生敏感气质的孩子,即便周围环境发生细微变化也会感到很害怕。
  气质温顺、性格开朗的孩子相比敏感的孩子情绪上更为稳定,恐惧感较弱,并能快速从恐惧感中走出来。因此,为了让孩子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平时要让孩子尽情玩耍。
  不知道孩子哭的原因
  孩子哭泣的原因不同,哭泣的类型也有相应的变化。身体出问题的时候、想玩耍而向妈妈提要求的时候、想得到妈妈疼爱的时候、情绪上出现问题的时候等等,所有这一切,孩子都是通过不同的啼哭来表现的。孩子哭的原因,需要妈妈自己来寻找。
  出于不同原因的4种啼哭类型
  新妈妈最头疼的就是搞不懂孩子啼哭的原因,不理解啼哭的含义。然而,即使开始弄不清楚,也可以通过细心观察慢慢分辨出其中的差异。虽然每个孩子的啼哭千差万别,但结合我本人的经验和其他妈妈的讲述,孩子的啼哭大致可以归纳4种类型。
  眼睛时睁时闭、嘤嘤地哭
  这种啼哭多出现在孩子困倦的时候。表现为用不尖锐的中音,没有表情变化或者没有眼泪地干哭。当孩子这样哭的时候,首先要布置好孩子入睡的环境。如果周围开着电视、放着吵人的音乐或者房间太亮的话,孩子是很难入睡的。让周围安静下来,并调暗室内光线之后,就可以轻拍着孩子的背部哄他入睡了。
  睁着眼睛、张着嘴巴哭
  这种啼哭多出现在孩子肚子饿的时候。此时,如果把手放在孩子嘴边,孩子会转过头来看手指或者吮吸手指,这是孩子肚子饿了的表现。此时首先要确定上一次喂奶的时间,孩子吃奶2~3个小时后要再次喂奶。如果喂完奶没过多久,可能是吃的量不够,孩子还想吃,所以还要确认喂奶量。
  突发性啼哭
  如果是因为困倦或肚子饿而哭的时候,孩子在哭之前会有不好好玩或变得安静等表现。如果孩子正玩得起劲,突然哭了起来,就要看看他的尿布。孩子玩得正欢时,突然觉得下身不舒服,就会哭起来。如果尿布干爽可孩子却突然哭的话,就要看看孩子的身体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有可能在吃辅食的时候掉下的食物残渣变干后粘在衣服上,让孩子觉得不舒服。
  哭声很大却没有眼泪
  这是孩子在呼唤妈妈,大多是“干打雷不下雨”,既没有眼泪,表情也没有什么大变化。孩子大声哭却没有眼泪,不会是因为肚子饿或者是尿布湿,很可能是在撒娇,表示“再抱抱我吧”或“和我玩玩吧”。此时,妈妈应该好好抚慰孩子,让他停止哭泣后,再一边看着孩子,一边和他一起玩一会儿。
  告诉妈妈自己生病了
  妈妈必须仔细观察孩子的啼哭,因为它很可能是孩子表达身体不适的信号。婴儿腹绞痛发作时,孩子经常会在睡梦中突然尖声哭起来。如果孩子屈着腿、肚子硬邦邦的,就可能是婴儿腹绞痛发作。当孩子因为婴儿腹绞痛发作而哭的时候,是很难让他停止哭泣的。这个时候,只能轻轻地抚摸他的肚子,给他喂点儿温开水,让他打打嗝。只要痛劲一过去,孩子就会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重新入睡。
  孩子表现得很吵闹,并用手捂着耳朵,哭得喘不上气来的话,可能是得了中耳炎。特别是当孩子有感冒迹象的时候,如果突然哭起来,患上中耳炎的可能性会较高,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无法弄清孩子啼哭的原因,无论怎样哄着抱着都停不下来,而且反复出现哭着哭着突然安静下来又再次高声哭起来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肠套叠,只要肠子一被牵动就会疼,一疼就会哭。这种情况也要立即去医院治疗。
  无法知道原因的时候怎么办?
  前面说过,啼哭是这个阶段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唯一手段,而且都是有原因的。但是,也有无论如何都弄不清原因的时候。这是孩子渴望母爱,用哭声在呼唤妈妈呢!请想一想,平时是不是经常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爱他的话说得够不够?是不是能迅速解决让他不舒服的问题等等。在孩子不哭的时候,妈妈也要充分传递母爱。做不到这一点,孩子就会觉得母爱不充分,总是哭着找妈妈。
   。 想看书来

睡眠问题(1)
什么时候才能让孩子自己睡呢?
  很多妈妈都想知道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自己睡。实际上,即使已经给孩子准备好了婴儿房,大多数孩子也无法和妈妈分开睡。时间一长,孩子的爸爸不得不分房自己睡,夫妻关系也似乎变得疏远。为此,有的妈妈想尽早培养孩子自己睡,却又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发育,不敢轻举妄动。
  孩子周岁前不宜自己睡的理由
  在西方,孩子常常是从出生起就自己睡,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西方人认为经营好个人生活是人生最大的目标,因此父母自己的生活比养育孩子更重要。根据这种价值观,父母把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所以,父母在孩子周岁前会准备好小床,或者安排好单独的房间,让孩子能适应独自睡觉。当孩子哭的时候也只是哄一小会儿,但不会和他一起睡。
  但是这种方式不一定正确。对于周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而是培养他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如果让一离开妈妈就会哭的孩子自己单独睡觉,会对孩子的情绪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想象一下,在漆黑的房间里,孩子从睡梦中醒来,看不到妈妈,只能仰望黑乎乎的天花板的时候,会感到多么恐惧啊!如果孩子因为害怕而极力坚持要 和妈妈一起睡,就应该答应孩子,和孩子一起睡觉。
  什么时候让孩子自己睡?
  孩子长到3岁时,已经知道即使分开,也并非彻底见不到妈妈了。因此,从这个阶段起就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睡觉。但是,如果孩子仍然害怕或表示反感,就不能强制性地让孩子单独睡觉。
  孩子长到5~6岁时,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应该完全形成了。从这时起,可以正式让他独自睡了。但要切记,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打开孩子的房门,让他知道妈妈就守护在门外;把房间布置得温馨一些,或者买一张新床,尽可能让孩子喜欢自己的房间。要让孩子意识到,即便分开睡,他仍然能够感受到妈妈的关爱。
  让孩子独立睡觉的标准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情绪是否稳定。当孩子能够接受和妈妈分开的事实、一个人也能安心睡觉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分开睡了。
  夜里一定醒一回
  很多妈妈在养育不满周岁孩子的时候,经常会为孩子在凌晨醒来而担心。大家都知道睡眠好有利于发育,“真要是因此影响发育可怎么办呢?”不过,这并不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与成人相比,孩子睡得较浅,在睡着后很容易醒来。虽说在夜里起身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总有一天必定会告别这种辛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