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家事 >

第41部分

家事-第41部分

小说: 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跟李光沛去过杭州府,甚至还去过更远的地方。李老太太对大孙女也是十分偏疼,并不因为有了孙子就不重视她。可是对玉林,李老太太象是生怕这孩子长歪了·坏了品行一样,对她管束的特别严,即使是识字,也只是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书,要么就是让人给她讲烈女传之类的,连诗经都不给她看——诗经里还有讲两情相悦的诗呢。

李老太太年青守寡,玉林母亲的出身始终是扎在她心里的一根刺。

又林摸摸玉林的头。

她改变不了家里头长辈们的想法。不……不止他们这样想,这时候的人都是这样想的。嫡庶有别,出身决定了一切,李老太太对玉林的严格不但不会被人诟病,反而会被所有人一致赞同。

又林扶着李老太太的手,经过水池子边的石子铺的路时,又林特意扶着李老太太慢慢挪着步子从上面走过去:“您慢些走,别嫌硌脚。”

李老太太笑了:“就你点子多·不过常打这上头走一走,倒还觉得人真是轻快不少。”

又林抿嘴一笑,玉林乖巧的扶着李老太太另一只手,也跟着慢慢的走。

玉林最喜欢晚饭前后这段时间,因为又林总是相着她,有什么东西·有德林一份,必定也有她一份。

但是玉林也很懂事,能要的东西她要,不能要的她也不会撒娇耍赖。前两天家里小厮捉了蝉,给了德林玩耍,玉林也十分羡慕。那蝉趴在窗棂上,时不时的叫上一两声。德林十分宝贝,玉林也很想要一只,但是玉林是养在李老太太那里的·蝉鸣太过聒噪·因此又林就不能给玉林也弄上一只蝉了。玉林也很乖,又林把道理一说,她就马上说:“蝉会吵老太太,我不要。”

这样乖巧的孩子……也由不得又林不疼她。

“朱家老太太人怎么样?”

“头发都白了,但是脸色很红润,看起来爱说爱笑的。”

“嗯。”

又林又说:“朱家的规矩可大了,下人特别守规矩。”

“那是当然。人家是官宦人家,对礼法规矩特别看重。象咱们家,要是谁做错了事,罚点月钱、训丨一顿,或是让他做点重活儿苦差就算了。在人家家里,关起来三天不给饭吃,或是打一顿,那都是常事儿。家越大人越多,规矩就越严,不然的话,一个管束不当,出纰漏事小,说不定会惹出祸事连累主家,这可不得不慎重。”

又林点了下头。

李老太太说的都是金玉良言。人事人事,人在事前。欲要做事,必先做人。

玉林虽然不是很懂,但是也把这几句话牢牢记住。

“你娘正张罗着再给你再预备几个人,明天就叫镇东边的石婆子来一趟。”

石婆子是镇上有名的牙婆,很有口碑。

又林以前刚到这里,听到牙婆,总觉得这不就是人贩子么?坑蒙拐骗,逼良为娼——反正于的都不是好事儿。

但是后来慢慢了解,她才知道自己想错了。这个牙人,性质其实可以解释为中间人。但凡需要牵线跑腿,保媒拉纤,买卖互通,雇人买人这些活计都可以托付给他们。当然,人口买卖在这个时候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就象现在李家一样,他们家需要买人,而在于江的周围四乡六里,有的是人家想把养不起的孩子送出去,换一笔钱救急救命,孩子也谋个好出路。这中间就需要牙婆来牵线奔走。最后李家买了人,那穷苦人家可以得一笔银钱,牙婆也能抽成,这是三方都得益的事。

卖儿卖女固然是人间的惨事,可是在乡间,要是自家孩子在大户人家里头做事,吃穿不愁还有月银,比在乡间受苦受穷要强。将来婚配,由主家做主,可能也会嫁得不错。所以只要卖到一户好人家,他们反而求之不得。

又林点了下头。这是没办法的事,她身边的两个,的确都有不妥的地方,小英不够机灵,翠玉又太过浮躁。还有一点更重要是,小英还罢了,翠玉比又林大,她今年已经十七,眼看要十八了,已经到了能出嫁的年纪了,这个年纪,显然不适合做陪嫁的丫鬟跟着又林出嫁。

所以买人是一定的。

李家的腌的梅子是很有名的,这一次再腌成的时候,又林照例把梅子装满了两只小坛子,带去周家。

以前每次腌成了,都少不了周家这一份儿。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对周榭来说,这是她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夏天了。

虽然她嫁的是又林的表哥,可是舅舅家毕竟不在于江镇,两人想象现在一样亲亲密密的在一起,是再也不可能了。

又林进周家跟进自己家一样,周家的人都快把她当成自家第二位姑娘了。事实上周大奶奶不止一次说过,要认又林当个于女儿。她只有一个女儿,又十分喜欢乖巧的又林。

“李家妹妹?”

又林站住脚,看到周富辉正出院门。

“周大哥。”

“来找阿榭?”周富辉一眼就看见又林手上捧的小坛子:“今年的梅子又腌好了?”

“是啊。”又林有一阵子没见周富辉了。他已经定下了亲事,也开始跟着父亲料理铺子里田庄上的事务。

可是周富辉明显是志不在此。他跟石家老爷子学了几年功夫,从前是一直嚷着要去从军报国,现在虽然不整天吵嚷这个了,但是年轻人哪个甘愿庸碌平淡一生?总想着要做点什么不平凡的事情出来。

周富辉这几年长高了不少,嘴唇上方有细细茸茸的胡须悄悄长了出来,说话声音也变得低沉了。

 第61章闲谈

又林把坛子打开,请周富辉先尝。周富辉在别人面前要端着架子,要稳重,但是在又林跟前一点儿都不顾忌,直接捏起来尝了一颗。

“嗯嗯,不错……酸甜适中……”他又捏了一颗。

又林把坛子盖上:“周大哥这是要出去?”

“要去铺子里看看。”周富辉说:“李妹妹,你这一手儿可是了得,完全可以自己开个蜜饯铺子挣些零钱花。瞧,你腌的梅子,蜜枣,杏脯,晒的柿饼,瓜条什么的,那是远近有名啊。”

又林笑了:“前两年请着先生,现在我娘管我又严,只怕是开不成。”

说起来有些丢人,她鼓捣这些东西不过是因为自己嘴馋贪吃,家里又宽裕,折腾得起,还真让她给折腾出名堂来。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来讨方子,只是有的做的不象她家做的这样可口,有的是没有那个精力金钱做这些不当紧的东西。

周富辉深以为然:“你是姑娘家,管得严些也是应该的。”

不知不觉间,他们都长大了。自家妹妹要出嫁了,李家妹妹多半也快了。一个个嫁为人妇,将来还不知道都有什么际遇。

半大少年的心里顿时十分感慨,梅子也不吃了。又林看他的情绪迅速从兴致勃勃变成意兴阑珊,有些摸不着头脑。

谁说女孩儿的心事你别猜?男孩的心事也让人猜不透啊

周榭正绣鞋面,袖子用臂钏挽起,露出一段圆润的手腕。竹帘半垂,纱窗静寂,象是一张不知在哪儿见过的仕女图。又林索性抱着坛子站在那儿欣赏了一会儿,才出声唤她:“周姐姐。”

周榭抬起头来,向她一笑。

又林忽然有点体会到刚才周富辉的心情了。

周榭几乎可以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好吧,虽然她现在比周榭要小,但是心理年龄可是另外一回事了。看周榭从一个小姑娘,变成如今的娉婷少女,即将出阁,再倒回去想一想当初的种种,的确令人感慨万千。

“咦?梅子腌好了?”

“可不是,上次和你说过,就这几天了。”

周榭洗过手,唤丫鬟过来把梅子倒进小碟里,拈了一个放进嘴里:“瞧我,这些忙得什么都顾不上了,连日子都记得不大清楚。”

又林一笑:“周姐姐你现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了绣嫁妆啊。”

周榭不好意思起来,捏了粉拳对着又林好一通捶。

“对了,后头那户人家,怎么样?”

“朱老爷子和老太太人都很好,很是好客,家里头很规矩也很气派。”

周榭有些不满意:“就这些?”

当然不止这些了。以上是可以放在台面上冠冕堂皇的说法,接下来才要说小道八卦。当然,声音要适当放低。

“听说,之所以只有朱家老两口回来,是因为两个儿子在京城闹得厉害,老两口索性躲出来了,眼不见为净。大儿子的官已经罢了,没有什么非得羁留在京城的理由,按理说,不该伺候在父母身边儿吗?二房没有官职,京城能有多少庶务生意要打理?就算夫妻俩走不开,二房的其他人难道没一个能抽空送爹娘回乡?从京城到这儿,千里迢迢呢,万一路上有点什么闪失意外,那可如何是好?哪怕送到了地方立马打道回府折回去也成啊。

这可是亲爹娘啊,又不是没儿孙——要是没有,老两口孤清返乡也就算了。明明儿孙满堂的……

周榭也跟着唏嘘:“怎么会这样?百事孝为先,不管怎么着,也不能不孝敬生身父母啊……”

这怎么说呢?有句话说得好,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子谁见了?娶了媳妇,生了孩子,自然顾着自己的小家,至于父母、兄弟手足……那就隔了一层,是外人了。如果兄弟再和自己争产,又觉得父母偏心不公……那何止外人?那直接成了仇人。

他们镇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家,只不过,门第没有朱家这么高而已。官宦人家更讲究忠孝礼义,偏偏官宦人家里头这种面和心不和争心斗角的事情更多。

两人边谈边说,把一小碟梅子都吃完了。周榭意犹未尽,却也知道这东西不能多吃。两人洗了手,重新坐下。又林拿出几个荷包:“做了大半月,就这么几个,你自己留着也成,送人的话只怕拿不出手。”

周榭拿起来看看:“嗯,我还是自己留着吧,这手艺确实拿不出手。”

又林瞪眼:“去你的,那我不送你了。”

周榭连忙按住她的手:“别别别,挺好挺好,我都要好好留着,一个都不给别人。”

又林一笑:“这还差不多。”

为了做这几个荷包,她可没少花功夫。虽然针线是她的弱项,但这几个绝对是下了心思的,很拿得出手。

“多谢你啦。”周榭挨个儿看,葫芦的,如意的,双鱼的,个个都做得十分精致。用色、配线,扎花,用的颜色花样也都不落俗套。周榭越看越爱:“说真的,你要用心做,做的一点都不差,平时还是不用心的缘故。”

“因为这是给你,所以才费了老大功夫,你瞧瞧,我眼都熬红了。换是别人,我才不干呢。”

周榭说:“是是是,妹妹辛苦了,我很承你的情。”

只是以后想要再这么自在的见面,说话……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周榭身边有两个丫鬟,月桂和月纹,月纹家里要把她接出去,月桂已经定下来了亲事,就嫁给周家管事的儿子,然后两口子一起跟着周榭走,月桂就在周榭身边儿当个管事娘子,她男人可以管着外头田地铺子。这两人是周大*奶物色了不少时候的,都是稳妥可靠的人,专给周榭预备着的。

四奶奶也在给又林预备人手了,这样的人可不好找,既要忠心可靠,又得有才干。两样缺一样都不行。好在又林不是现在就说亲出嫁,还有得是时间让四奶奶慢慢物色。

“对了,听说你姑姑家……分家了?”

“分了,冯家老爷子拖了一年多,还是撒手去了。分完家,冯家老太太跟着大儿子过活,老宅子、还有她的私房什么的,肯定都归了大房了,我姑姑他们怕是吃了不少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