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家事 >

第210部分

家事-第210部分

小说: 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扶着钟氏忙着掐人中,也没有见钟氏要醒转。
大太太烦得要命,又不能说让人把她扔这儿不管她。
“这儿现成一架软兜,把你们奶奶抬回去,赶紧请个郎中给她看看。”
底下人应了一声,七手八脚把钟氏架到了软兜上,急慌慌的抬起来就走。又林半张着嘴,指着那软兜,没等她说话,朱慕贤把她的手拉住了,示意她别出声。
她真晕假晕还没人知道呢,这会儿贸然开口,钟氏只怕会抓住机会再生事端。
眼见前头那些人已经走远了,朱慕贤扶着大太太:“我送娘回去吧。”
大太太让钟氏闹得头疼,看着小儿媳妇脸色也差,摇头说:“我这儿有的是人,你倒是陪你媳妇回去吧,也找郎中看看。可怜见儿的,今天这么一通折腾。”
虽然刘姨娘的事儿牵扯到她,不过大太太这会儿看小儿媳妇可比大儿媳妇顺眼多了,难得宽大明理了一回:“今儿这事儿不怨你,谁家没有几门远亲,都多少年不见面了谁认得出来?你放心回去歇着,要是二房的再找事儿,我跟他们说。”
又林忙说:“多谢太太体恤。”
朱慕贤还是坚持送大太太回去,说是天气闷热,怕大太太身子不爽快。说实在的,天气着实是闷热,昨天的雨并没有带走暑气,今天天气依旧是那样混沌沌的,让人觉得胸口憋闷。
大太太说着不让儿子送,可是儿子真送了,她当然心情大好。还想着嘱咐儿子:“今天这事儿不是你媳妇的错,你回去不要和她闹别扭。她祖母刚过世,身子又不好。”
朱慕贤当然满口应是。
“说起来,那个刘姨娘真是她表妹?那亲家老太太死,也没见她有什么表示啊?还穿着大红大绿的,哪有点孝子贤孙的样儿?实在不象话,这品性”
朱慕贤陪大太太说了会儿话,又到老太太那儿去了一趟,才回了桃缘居。
回来路上,书墨一溜小跑的来了,一边走一边轻声回话:“大少奶奶不是真晕,说她根本不敢坐软兜上,睁开眼没等软兜落地,一骨碌自己就从上头跳下来了。”
朱慕贤嘴角露出丝冷笑。
他就料着钟氏不是真晕,只是当时那情势不好下台,才装晕过去。反正她是不敢让大太太坐上那软兜的。
“还有,二太太把三少爷院子里上上下下所有人全都让人看起来了,跪了一院子。二太太说,她可没多少耐心,反正那勾结着买药下药的不会只有一个人,剩下的同伙肯定就在这些人里头。要是谁知道了,揭出来,二太太重重有赏。要是都不说,等到天黑就把他们全卖去盐井做苦力去。”
果然是二太太的作风。
这种让人互相揭发的办法是最有效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机密的事儿也会有人暗暗留意。再说,一院子的下人未必就是一条心。眼下二太太给了两条路,一条是揭发有功,一条则是死路——谁不知道去盐井做苦力那根本就是条死路?累死累活,吃不饱更穿不暖,壮年汉了都熬不过三五年的命,更不要说他们了。
这么两条路摆在眼前,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又林听说了也为二太太的辣手而心惊。怪不得大太太不是二太太对手,这心计手段差得太多了。
不过又林关心的是:“怎么今天没见三少爷露面?”
翠玉说:“听说三少爷一早去庙里了。丹菊没了孩子,听说出血又厉害,到现在人还没有醒,不知道她自己的命保不保得住呢。好象还是三少奶奶劝三少爷去庙里的,说是去卜卦问凶吉,顺便也给丹菊,还有那个没福见天日的孩子祈个福。”
韩氏有那么好心吗?八成她是想支开朱长安好顺利处置刘姨娘。
“还有大少奶奶,回去以后听说关起门来摔东西呢。”翠玉冷笑:“今天真便宜她了。要我说,就不该这么轻松放过她。”
“她毕竟是嫂子。”又林说:“反正知道她不安好心,以后她再要出什么阴招儿,肯定不会象今天这么便宜了她。”
中午饭送来了,又林的饭依旧是小厨房单做的。管着小厨房的婆子一早就让人来过,问四少奶奶想吃些什么。小英估摸着今天闷热,事情也多,让做些清淡开胃的来。现在送来的四菜一汤果然都极清淡,其中一道笋丝特别的鲜嫩。挑起来仔细看,都是笋尖。
又林有些不安,这个季节,这样的嫩笋可不多,笋尖都在她这儿了,想必朱老太太的菜里只剩下切剩的中段和末段了,口感自然不如这个。
朱慕贤笑着说:“祖母这可不是心疼你,是心疼她老人家的重孙子呢。你要是过意不去,就正该多吃些。”他舀了半碗汤递过来:“来来来,冬瓜汤清火的,你多喝点。”
“你更该多喝,火气比我还大呢。”
朱慕贤笑着,从乳娘手里把原哥儿接过来,用调羹给他喂汤。虽然他动作不太熟练,不过原哥儿还挺给他爹面子的,一勺一勺的,把半碗汤都喝了。
朱慕贤怕儿子吵着妻子午睡,吃过午饭把他抱出去。原哥儿平时都是跟乳娘和丫头们在一起,现在跟他爹在一起玩儿,顿时觉得新奇刺激。乳娘可不会把他举到头顶上还转圈儿,也不会让他骑在脖子上到处溜达。玩了快一个时辰,终究还是小,体力精神都跟不上了,在朱慕贤怀里头呼呼大睡,口水把朱慕贤衣裳的前襟都沾湿了。
朱慕贤把儿子交给乳娘抱去安置,自己回房来换衣裳。早起刚穿的一件新衫子,前襟上沾了一大块口水渍。在这种丝罗料子上看起来特别明显。
朱慕贤把衣裳搭在屏风上,看着上面的一摊口水渍,忍不住微笑。
又林睡得不太踏实,朱慕贤进来的时候她模模糊糊已经听到了。
“醒了?”朱慕贤在床边坐下来。
“原哥儿呢?”
“玩累了,也睡去了。”
“二太太那儿…有动静了吗?”
朱慕贤点了下头。

第二百八十九章

二太太的办法相当有效。
有效得让人觉得——也许那跪在一处的人,不是被二太太的重赏所诱惑,也不是被二太太的重罚吓倒,是他们本来就在等着这么一个机会,把别人踩下去,让自己爬上去的机会。可能等的太久了,所以一有机会,一个一个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
韩氏本来就压服不住朱家的下人,头一个吃亏在出身上头,娘家既没钱,也没势,朱家上上下下的人,多长着一双势力眼。更要紧的是,她进门几年了都没生孩子。这院子里的人没几个是和她一条心的。
所以当头一个人开口之后,其他本来还在犹豫、观望、掂量轻重的人也忙不迭的抢着告密。没人出头的时候怕当那个出头的,有人先出头了,又唯恐功劳全让人抢去,自己连口汤都分不着。
事情说穿了,其实很简单。
丹菊吃了晚饭之后出的事,郎中也确定了问题就出在了她吃的饭菜上头。那么除了刘姨娘,还有多少人经手过丹菊的饭菜?
第一个人开口是送饭的小丫鬟青儿。她岁数小,才进来伺候刚一年年,胆子也小,哪经过这样的阵仗。二太太问昨天谁送的饭,还没打器,她先吓瘫了,完事儿一骨脑的就把知道的全说了。
她说昨天在刘姨娘之后,还有人动过那个食盒了。那人是三少奶奶身边的陪房文妈妈,青儿把食盒拎来之后,先是被刘姨娘拦了一下,刘姨娘一脸不忿,掀开盒盖看了还说:“她也配吃这么些好东西。”
青儿知道刘姨娘脾气可不好,也不敢顶嘴。等刘姨娘扔下盒盖走过去了,她要进屋门的时候又遇着了文妈妈。文妈妈端着茶盘过来,问了她一声:“这是给丹菊姑娘的饭?”
青儿停下脚步应了声是。
文妈妈还揭开盖子看了看,说了句:“丹菊姑娘有身子,厨房也不说给多做两个好吃的,净拿这种大锅菜来充数。”
在青儿看来,这饭菜已经够好的了。以前丹菊没身子的时候,虽然说是通房,可是待遇不比丫鬟高多少。月钱差不多,吃穿衣裳也差不多。现在有了身孕,马上单给她两间屋住,不用干活儿,还有人伺候她,这一天三顿饭都快赶上少奶奶的份例了。
二太太再问文妈妈是不是对饭菜还动了手脚,青儿却说不上来了:“我…我没看清。”
文妈妈也跪着,听了这小丫鬟的话立刻大声喊冤,又尖声怒骂那小丫鬟想往她身上泼脏水。二太太面前哪容得她撒泼,让人按住了把嘴堵住,拉到一边的空屋子去了。
有了第一个开口的,马上就有人跟着开了口。是一个扫地的粗使婆子,说的和小丫鬟青儿一样,说她当时在院门边,也看见文妈妈动那个食盒了。而且比青儿还多说了件事。文妈妈不但看了了菜,还把手里的茶盘递给了青儿,让她把茶盘送到东屋里去。青儿只能放下食盒去送茶盘。
青儿刚才没敢说出来的话,别人替她说了。
只要破开了一个口子,后面的人立刻踊跃跟上。就在又林睡午觉的功夫,事情差不多已经水落石出了。文妈妈倒是硬气,恫吓拷打她都不怕。可是二太太根本不跟她费事,直接把文妈妈家里的孙子孙女儿一起让人带了来,往她面前一放,文妈妈当时就软了。
其实这件事如果换个地方,换个时候,二太太不会如此震怒,这样雷厉风行的把这件事当成大事来办。可是眼下不一样,二太太盼孙子盼得眼都红了,她对韩氏的容忍也快到头了!自己生不出来,还把丹菊的孩子给算计没了。要是可能,二太太真想让她给自己孙子偿命!那流掉的可是个男胎啊,都已经有鼻子有眼手脚俱全了,在丹菊肚子里都已经会动弹了。
昨天夜里二太太也赶过去了,看着那端出去一盆盆血水,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恍惚间,好象几年前那一幕又回来了——就在她面前死去的儿媳和孙子,还有当时差点变得疯颠的儿子。
韩氏也绝没有想到二太太会如此较真,在她想来,谁家没有这样的事儿,往刘姨娘头上一推,一下子铲除了两个心腹大患。
说到底还是韩氏出身寒微。她把那些听说来的消息全当了真——再说,她前头还有个榜样。钟氏不是一样弄掉了锦珠肚子里的孩子吗?还把锦珠放逐到了庄子上,这辈子没什么指望再回来了。
钟氏既然能做,她为什么不能做?她也没打算要丹菊和刘姨娘的命,只是不想让她们坐大成为自己的威胁。
“现在她人呢?”
朱慕贤知道妻子问的是耍
“关在屋里,有人守着。她身边的人全被看起来了,那个文妈妈是肯定不会留的…其他的人,我看也悬得很。刚才老太太打发人过去了一趟,这事儿不会对外张扬,如果老太太过问,三嫂活罪也难免。”
即使不打骂她,不休妻,韩氏的惩处也不会轻。比如就此把她送进佛堂,或是说她生了病,送到庄子上去软禁起来,都是有可能的。她既没有孩子,又没有得力的娘家做靠山。这件事一揭出来,朱长安和她本就很单薄的夫妻情份也荡然无存了,没有一个人会维护她,替她说话。
看妻子的表情也有些黯然,朱慕贤其实心情也不好。没的毕竟是三哥期盼的孩子,而动手的人就是他的妻子,这让朱长安情何以堪。
还是又林把话岔开了:“大哥那边呢?”
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中午大嫂和大哥又吵了一架,大嫂又晕了一回。”
也不知道这一回是真晕假晕。
可是良哥儿还病着,当爹娘的却都顾不上他。钟氏忙着算计,朱正铭关心的是丫鬟的肚子。
就没有一件让人顺心点的事情。又林倒不是什么圣母情怀发作,她只是同情孩子。大人作孽,与孩子总没有关系。
傍晚时分朱长安才到家,二太太关起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