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家事 >

第134部分

家事-第134部分

小说: 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琢磨着,先把长安的媳妇娶进门,年底或是来年开春,再替长子续娶一房。这续弦比原配当然是不能比,条件得适当放宽。到时候她也有两个儿媳妇帮衬,不管是对付大嫂还是讨好老太太都好说了。眼瞧着钟氏的一对孩子,在老太太面前多么得宠。还有朱慕贤新娶的媳妇,也是个会讨好卖乖的,马氏脸上不显,心里可急着呢。

朱长安迎娶的那天一早下了几滴小雨,等迎亲的队伍出门时天却放晴了。来的宾客纷纷言道这是好兆头。风调雨顺,举案齐眉之类的吉祥话说了不少。

新娘家里并不算特别宽裕,嫁妆不过二十四抬,看着还虚飘飘的。虽然已经入秋,可天气还热着,马氏今天娶儿媳妇,穿戴得又比平日厚重精致,用帕子抹着汗,一边笑着和人应酬,一边在心里盘算。

大房娶的小儿媳妇门第是比不上自己的小儿媳妇,可人家是实打实的有钱人家,从于江运来的那些箱笼结结实实的,听帮抬东西的媳妇婆子说,那些箱子可是连手都插不进去的。今天这些嫁妆看着就显得寒酸,一起折了现银也不知道有没有两千两。亲家已经破落了,这个马氏心里也有数。可是想着烂船也有三斤钉,心里还是抱着期望的。现在看到这些嫁妆,马氏心里很是失望。

就是少,也不能比二房的少这么多——别说有人家一半了,就这点儿东西,怕是只有人家的一两成。

朱长安生得一表人才,系着大红绸花,跨在高头大马上,倒是很招眼的。马氏看着这样的儿子,心里发酸,觉得这门亲说得还是草率了些,将来儿子难免受委屈。

新人落轿进门,鞭炮声喧天匝地。又林捂着耳朵站在门前看着,朱长安握着红绸走在前头,喜娘和丫鬟扶着新娘子跟在后面。

这一切又林都经历过,算一算,她成亲到现在也有半年了,日子过得当真快极了,一眨眼的功夫,一个月一个月的,从春到秋的流过去。

拜天地时,马氏的笑容还是无可挑剔的。笑容满面,一股子喜气洋洋。大太太不爱见她得意的样儿,推说身子还不舒服,根本就没到前头来。钟氏也顾不上在这儿看热闹,她要应酬宾客,安排宴席。幸好款待送亲的那些人不用她张罗,不然就算把她劈做两半也顾不过来。

朱家原来家大业大,管事下人加起来也有二百余。可是后来家中遭变,一来是为了避祸,二来也是为了减少嚼用,不少都放出去或是发卖了,现在宾客盈门,人手就显得捉襟见肘。

又林去了新房。

如果没有二太太有意作梗,这里本来应该是她住的。又林虽然没这事儿放在心上,不过还是难免多看了几眼。

院子的确宽敞,又幽静。离前院有段距离,关起门来自成一国。现在夏天还未完全过去,越过墙头,可以看见一片深深的绿色。怪不得大太太和二太太都看中了这里,东院本来也挺好,但是跟这儿一比,就显得逊色了。

一屋子人起哄让朱长安快点挑盖头,朱长安笑着用秤杆去挑。

新娘子生着一张瓜子脸,倒是很秀气。至于五官——顶着一脸的脂粉实在看不出什么来。这些喜娘们好象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粉那是要擦得越厚越好,胭脂是越红越好,以至于打扮出来的新娘子差不多都一个样子。再加上喜服厚重,新娘子们除了高矮略有区别,几乎都象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反正这事儿也不用急,明儿认亲,新娘子就会露出真容来了。

虽然又林比朱长安的媳妇早进门,可是论长幼,朱长安行三,那又林也算是弟媳妇了。她如果是嫂子,那一份儿见面礼是跑不了的。现在倒挺好,省了一份儿礼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妆扮,翠玉管着又林的这些首饰衣裳,她特意取了一件大红撒金百蝶穿花的衣裳出来:“奶奶今天穿这个吧?”

又林笑出声来:“这衣裳多厚,你想热晕我啊?把那件藕荷的拿来。再说今天是三嫂子的大日子,我穿着大红干什么?和人抢风头去?”

翠玉嘟了下嘴:“您也是新媳妇呢,怎么就不能穿红了。”话是这样说,她还是照又林说的另换了一件。

照翠玉想,二太太那个人素来不省事,这一娶了媳妇进门,保不齐就想跟自家姑娘别苗头。这头一回见面儿,可不能就让人比下去了。

可是又林的吩咐她也不能不听。



第一百八十九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又林先去了大太太院子,钟氏随后也来了,妯娌俩说笑了两句。又林见钟氏眼圈发青,关切地问了句:“嫂子昨晚又没睡好?”

钟氏用帕子掩饰着打了个哈欠,笑着说:“新人进了洞房,我那儿活计还多着呢,送走了客人,还要看着他们收拾,最后各处上夜都查了一遍才睡下的,只觉得刚躺下就要起身了,一看时辰钟,才睡了不到两个时辰。”

“嫂子着实是费心了,回来让新人好好敬你一碗茶道谢才是。”

钟氏也跟着笑。她之所以这么费心尽力,不过是因为这是她接手家务后家中头一件大事。她要用这件喜事让人看看她掌家理事的手段本事。再说,二太太可不是吃素的,这婚事倘若怠慢一点儿,不知道她又能生出什么是非来。

她连着操劳多日,现在新媳妇是进了门,她也一下子松懈下来,今早一醒就腰酸背疼的,险些爬不起来。可是今天是认亲的大日子,钟氏又不愿意在人前露怯,还是打叠精神细细妆扮了来的。

相比钟氏装扮得精致华贵,又林就显得素淡多了,一件藕荷色纱衫,下头是白绫水波裙子,脸上淡施脂粉,看起来清丽宜人。

钟氏看着她的脸,一时有些恍惚,大太太已经收拾停当出门了,妯娌两个忙跟着出去。

朱老太太屋里很是热闹,一家子人差不多都到了齐了,连不怎么露面的大老爷也在。

朱长安小夫妻两个相携进了门。朱长安固然是神采熠熠,新娘子看起来满面娇羞,也生得十分秀丽。

见过了长辈,平辈之间再相互见礼。

又林打量新娘子,新娘子也在悄悄打量她。

没过门之前新娘子韩氏对大房新进门的这一位四少奶奶就有所耳闻,在家时母亲也说,她和这位李氏同一年进门,家人外人有心无心的,也会拿两人做比较。李氏是老太太看中的人,听说嫁妆丰厚非同一般。可是她毕竟出身商户,就这一条短处,就能把所有的好处都抵过了。哪怕将来四少爷朱慕贤有了大出息,李氏能得封诰命,她的出身永远都会被人诟病。

而且韩氏还知道,她现在住的院子,原来是大太太要给小儿子预备的新房,可是现在却让二房占了,四少爷和李氏不得不住了靠街近的东院儿。

韩氏才十六,心里有事,脸上不免就带出一些来。

又林含笑与她相互见礼,对韩氏那种探究中带着不以为然的目光一点儿没放在心上。

这些她早就预料到了,韩氏不是这么做的头一个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

如果整日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议论之下,那真是累也要累死了,何若来?在这一点上,又林觉得自己要向朱老太太学习,自己的日子可不是为别人过的,她可不会自寻烦恼

她和韩氏是隔房的妯娌,不过是见面时应酬两句,完全没有在意这个人的必要。

天气一天天凉了下来,快到中秋,李家的船从南边来,整一条船上都装的给又林的东西。茶叶自然直接运到铺子那边去,还有许多节礼,朱家上下老小人人都有,无一落空。虽然东西并不太金贵,多半是些吃食土产,可是亲家之间走动,讲的就是个周到和面子,而不在物的贵贱。

朱老太太很是喜欢这些家乡的土产,尤其是河鲜干货之类,笑着说亲家真是费心了。大太太是爱面子的人,李家这样周到,她自然觉得面上有光。

除了东西,李家也有信捎来。又林进京半年多,要说不想家乡,不想亲人,那肯定是假话。可是按规矩,家里来的人得先拜见了老太太和大太太,才能来同她相见。

李家打发来送东西的不是旁人,是又林十分熟悉的魏妈妈。

魏妈妈进了屋先要行礼,又林可不愿意受她的礼,连忙让人扶住,又让搬凳子来给她坐。

“这送点儿东西,随便打发谁来不成,妈妈怎么亲自跑这一趟?路途又远,你也是年过花甲的人了。”

魏妈妈刚才进来时已经把院子都看过一眼,又仔细打量了一眼又林,见她脸色红润,嘴角含笑,一看就是好气色,魏妈妈顿时把心事放下了大半。

家中李老太太和四奶奶都挂心得不行,恨不得亲自来一趟见一见才安心。生怕自家姑娘吃了苦受了罪,还没处能诉苦。现在姑娘的样子,日子想必过得还顺心。

“老太太和奶奶都挂念姑娘,要差别人来,她们也放不下心。”

又林问:“家里都好吗?祖母身子怎么样?父亲母亲好吗?”

魏妈妈笑着说:“好,好,都好。老太太身子康健,爷和奶奶也一切都好,生意也顺当。姑娘现在自己当家作主了,奶奶听说您开了间小铺子,倒是跟着操了不少心哪。”

“德林和玉林呢?通儿也该开蒙读书了吧?”

问起这个问题,魏妈妈却一时没接口,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

又林心里一紧:“怎么?莫不是……”

魏妈妈忙说:“姑娘别担忧,德林少爷好好儿的,前阵子书塾的先生考评文章时,还拿了个甲等呢,比以前更懂事更出息了。小少爷上月也开蒙了,先生也夸他聪明,有悟性,旁人要学三五天的东西,咱小少爷一天就学会了。”

不是德林,也不是通儿。

又林轻声问:“玉林怎么样?”

魏妈妈抿了下嘴唇,轻声说:“二姑娘她……她病殁了。”

又林一惊,手里的半盏茶一晃,泼在了裙子上。小英也十分震惊,一回过神来,立刻帮着又林收拾擦拭。

又林全顾不上这些,定定的看着魏妈妈:“妈妈……你刚才说的什么?”

魏妈妈十分为难。李家上下,对玉林这位姑娘都不怎么在意。可是又林做为长姐,对弟弟妹妹都是不偏不倚的,虽然玉林不是同母所生,她也一直对她关爱照拂,姐妹俩感情算是李家里头独一份儿的。

魏妈妈连忙起身走近,握着又林的手,低声安慰:“大姑娘千万要放宽心,多保重自己。”

又林只觉得两耳里嗡嗡直响,只觉得这消息太不真实。不是她听错了,就是魏妈妈说错了。

她离开于江时玉林好端端的,家里几回来的信上也都没有提起过玉林生病的事儿,怎么可能突然间就得病死了?

魏妈妈尽量和缓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又林恍惚了半晌,回过神来时魏妈妈正说:“……吃过午饭还好好的,天快黑的时候突然嚷着肚子痛得厉害,赶着去请郎中,可是雨太大,先去请的一位郎中并不在家中,另一位路上车翻了,等郎中赶到,又施针,又灌药的,到底还是……四更天的时候二姑娘就……”

她一边小心的措词,一边观察着又林的脸色,又林的脸色苍白,什么表情都没有。

魏妈妈握着她的手,只觉得又林的手心又湿又冷。她心里有些发慌,用力搓着又林的手掌:“姑娘,姑娘?您要是难过,您就哭出来吧,千万别憋着,倒把自己憋出病来了。”

又林慢慢地摇头:“这是……哪天的事?”

“就是上月的二十二日生的病……二十三天不亮就……”

又林并不是象魏妈妈说的那样太过悲伤,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