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追魂夺命拳谱 >

第40部分

追魂夺命拳谱-第40部分

小说: 追魂夺命拳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拳”、“段氏两仪”。两仪拳集天地日月之精华,会阴阳二气于一身,内蕴太极虚实之玄,外呈两仪八卦之机,宗法自然,招法奇特,疾如暴风,迅若闪电,至刚至柔,变化莫测。两仪点穴更是神奇,汇阴阳二气,聚无限能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不同力度击中对手任意穴位、阻断不同经脉而呈现不同症状,且无药、无法可解。而点穴者可一掌解穴迅即复原。制人而不伤人,有一拳制人之威,又有一掌复原之能,堪称武林一绝。   两仪拳正是因为有点穴这种绝技,前辈不会轻易外传,所以会两仪拳的少,知道两仪拳的人就更少了。                                  神拳又称两仪拳,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两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两仪”。此拳用来练习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武术特点,有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是太极门中的必练长拳。   两仪拳套路名称:   (第一路)   1、混元一气 2、仙人指路 3、龟蛇同体   4、白蛇吐信 5、银蛇探路 6、乌龙摆尾   7、黄龙探爪 8、野马抖鬃 9、金鸡上架   10、猛虎出林 11、白猿盗果 12、黑熊反掌   13、海底捞月 14、金鸡报晓 15、孤雁游飞   16、老龙探穴 17、燕子抄水 18、二龙戏珠   19、游龙戏水 20、猛虎出林 21、苍龙入海(左)   22、金鸡点食 23、苍龙入海(右) 24、银蛇出洞   25、白蛇吐信 26、燕子抄水 27、金龟入洞   28、白鹤亮翅 29、银蛇缠柳 30、乌龙摆尾   31、野马抖鬃(左) 32、黑熊亮掌 33、气吞山河   34、二龙戏珠 35、玉兔弹腿 36、海底捞月(右)   37、单凤朝阳(右) 38、海底捞月(左) 39、单凤朝阳(左)   40、金龟探路 41、灵龟出洞(右) 42、玉龙抖鳞(右)   43、灵龟出洞(左) 44、玉龙抖鳞(左) 45、金龟探穴   46、金鸡报晓 47、推窗望月 48、野马抖鬃(右)   49、黑熊推掌 50、熊猫拔笋 51、龟蛇同体   52、白蛇吐信 53、神龟入穴 54、正气长存   (第二路)   1、混元一气 2、扭转乾坤 3、银蛇探路   4、气吞山河 5、老龙探穴 6、黄龙摆尾   7、神龟含灵 8、抬头望月 9、金龟寻巢   10、白蛇吐雾 11、老龟出洞 12、回身取宝   13、银蛇入洞 14、白蛇吐信 15、黄龙探爪   16、抬头望路 17、白蛇出洞 18、神龟含灵   19、白蛇探路 20、老龟捕物 21、金龟措食   22、回首寻物 23、金龟探路 24、老龟戏水   25、苍龙入海 26、龟蛇同体 27、玉龙抖鳞   28、金龟入洞 29、坐振山河 30、抱元守一   31、正气长存

螺旋拳
螺旋拳,充满螺旋力。表现有上下螺旋,左右螺旋,倚角,斜倾等各个方向角度之螺旋力。利用螺旋力将力学原理应用于拳架中,通过螺旋变形与还原,使直面接触变为曲线斜点接触,外形动作似上下左右来回不停旋转,如同时紧时松之螺旋弹簧。

  螺旋拳于1964年由河间人所创。习武数十载,潜心研练武术有较深造诣。更吸取先辈高人之武学理论和武术技艺;创出融形意、太极、八卦、意拳为一炉;别具一格的螺旋拳。经其弟子在多场合演练;为专家称道。螺旋拳主要传播在天津。螺旋拳共有二路;总拳架66式。第一路拳架38式;其中有26式为左右重复式。第二路共28式;其中有20式为左右重复式。

  螺旋拳架每一招式;对手、肘、肩、腕、膝、胯、腰、脊、颈、口、眼、头、精、气、神均要求细腻。如旋手腕;随肘而转肩;旋脚腕;随膝而转胯;旋腰身;转脊背而顶颈;闭口合齿;眼亮头要灵;精敛气隐神要敏等等。

  螺旋拳所含之劲力;1970年;王芗斋之弟子敖石朋云:“螺旋拳含有螺旋力、弹力、炸力、离心力、向心力、摩擦力、撞力、行力、杠杆力、相对平行力以及在某些条件下所利用的惯性动作等符合力学原理之力。”弹力一般用于化解;解脱后通过螺旋力而形成正、反弹力;由此达到进击而出现炸力;亦即“寸劲”。其力可透脊背;起到小胜大;弱胜强;“四两拨千斤”之作用。其余之力;多用于以弱破强;以力小胜力大之功用;尤为奇特的是;螺旋拳中各种劲道都是在运动中不停留、不间断之情况下所发出。

  螺旋拳特别强调练习时的呼吸配合;肩肘腕胯膝之放松;头眼手腰腿之神活精灵;要求全身各部位肌群积极协调配合。故习练者全身大小骨路及关节都相应不停地旋转、变形、还原。因此该拳对身患关节炎症以及心脏病、胃病者无异灵丹妙药。

  螺旋拳演练起来潇洒漂亮;动作舒展大方;起伏展转;对比幅度大。对意念;神态要求较多;既有健体、技击实用价值;又有观赏、养生等美学价值。

  另;螺旋拳独门器械“螺旋鸳鸯轮”(又名螺旋五行轮);是习练螺旋拳精熟后方可习练之器械。鸳鸯五行轮小巧玲珑;动作潇洒美观;使螺旋拳更具威力;并更适于防身;对练;表演。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形意拳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显著之差别.形意拳之短打直进用于战阵中最为适合,无花俏之招法,长劲亦是最快.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中,要能有闪转腾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进,走亦打,打亦走.如黄河之决堤。   形意拳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                                                 形意拳历史

  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际可。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枪法。后又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论,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心意把,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鸟台、鹰、熊)为基本拳法,其桩法以三体式为基础。山西一些地区有以“站丹田”、“六合式”为基本桩法的。其他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锤、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以刀、枪、剑、棍为主,多以三合、六合、连环、三才等命名。河南一带流行的形意拳多称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和四拳八式(头拳、挑领、鹰捉、粘手)为基本拳法。桩法有鸡腿桩、鹰熊桩。单练套路有龙虎斗、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术内容有所不同外,在风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河北一带的形意拳,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山西流传的形意拳,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一带的心意拳,拳势勇猛,气势雄厚。                         形意拳特点

  形意拳是明显的枪拳。枪术是中国周朝以后出现的战场绝艺,有护王定国之功。古有名将赵子龙、姜维善枪。姜维有传人宋朝周侗,乃禁军教头,其徒豹子头林冲继其位,周侗晚年有徒岳武穆王,神枪定北疆。形意拳注重实战,打法凶狠,没有花招,直进直退,身法迅疾,较少窜高翻筋斗,此种打法尤其适合战场作战,或在群殴中以一敌十。由此可见此拳是经历数代人经历战场厮杀而得,不可能是某人所思而得。然而是谁所创,无法考证,且尊姬际可为祖师。   形意拳还属于道家拳派。自心意六合拳时便有不少道家内容,李洛能变心意六合拳为形意拳时更是大量吸收道家理论、功法。形意拳讲究内功训练,在应敌时要求以意念调动出体内的最大潜能,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在触敌前的一瞬间发劲,而且要求肘部不得伸直,缩短了出拳距离,使得形意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往往可对敌人内脏造成伤害。所以,形意好手们在一般情况下,绝不轻易出手,也不敢轻易出手。   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有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形意十二形。   形意拳具有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风格是顾中带打,有";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之训。明家交手几如电闪雷鸣,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   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单练式,练功不练拳。   在技击原则上,形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意思是敌人打来,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须致命一击,便可取胜。所以形意拳门规甚严,不准轻易与人交手。河南派形意规定:凡忤逆不孝者,贪财如命者,逞能欺人者,贪酒好色者,概不得收为弟子;凡练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须忍让,也不准在街头卖艺。                  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顾名思义,就是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和结合。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练习。其拳势恢宏,劲力刚猛,功夫上身快,实战性强。自清乾隆年间开始,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广泛传播。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创形意拳后,形意拳得到不断的发展。山西地区练法,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地区练法,拳势勇猛、气势雄厚;河北一带法,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当年形意拳宗师郭云深曾创下“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武林佳话。   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钻、崩、炮、横五式)、十二形拳为主;山西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