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追魂夺命拳谱 >

第38部分

追魂夺命拳谱-第38部分

小说: 追魂夺命拳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观灯   (六)   52、湘子吹笛,拦腰取宝 53、倒退三步,就地观瓶   54、拨开彩云四方莲花赏月 55、烈虎登山,就地藏身   56、乌龙抱柱,左右打缠 57、立身双鸟戏沙滩   58、天王托塔,左拳右掌 59、童子拜月银河架梁   (七)   60、蓝采和八卦掌,莲台观望 61、白蝉入漆拄占四方   62、风摆荷叶,浪子抛球 63、卧地身子一让   64、童子拜月,掌夺阴阳 65、喜雀蹬枝,渔翁撒网   66、侧身卧地一挺。燕子朴梁   (八)   67、吕洞宾侧睡仙床,如醉如量 68、一翻一跌,卧挂仙梁   69、昏沉沉进三退两 70、左一拳,右一脚,前啄后仰   71、跨一步,身子让,单凤朝阳 72、双飞脚,野马跨林,翻身举掌   73、便一步,拨正门,鹞子翻身,落一单枪 74、有天篷,戏嫦娥,把月宫来闯   75、走一步,退一步,一躲一藏 76、就地落,滚三滚,挺身按落云祥   77、何仙姑,拨彩鞋,众仙登场 78、走八步,退八步,日月阴阳 。 想看书来

金刚拳
金刚拳,主要是被用于金刚顶部。《金刚顶经》中所说羯磨印,都是以此金刚拳为其基本。《大日经疏》说其印相为:“以空指在于掌中而拳之”,《金轮时处轨》说为:“以中指、无名指、小指握大指,以头指拄大指之背。”虽然因流派之不同,金刚拳的结法因而有异,但大多以《金轮时处轨》所说为准。   《金刚顶经》说此金刚拳是“一切如为身语心金刚缚智印。”不空的《般若理趣释》则说:“身、口、意金刚合成名为拳。”两者都认为此金刚拳是表示一切如来身、语、意之三密活动的总持。   少林大金刚拳(又称“金刚罗汉拳”)是我国北派少林拳法中较为古老且具有代表性的拳种。其完整的体系,丰厚的武学内涵,独特的技术形式,简洁实用的自卫临战值,均使其立于中国传统武术之林,并占有重要的位置。   多年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满足人们对中国传统古少林拳的爱好、学习与研究的需求,作者将家学秘传三部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少林大金刚拳、少林十八罗汉掌)中的第二部“少林大金刚拳”经重新修定后出版,审慎推出。其间对编写体例、内容要求等进行了数次专题研讨和严格把关,确保其拳法原有技术内容、结构、风格、技法的完整性、规范性、原创性、实用性与可读鉴赏性。                                                                                     “少林大金刚拳”属于近身搏斗型拳法,讲究“招招有势,势势有法,法法有用”。这部凝聚了几代人心血,并具“原生态”的古拳法,拳势古朴,遒劲雄强,凶狠果决,精到妙。整体拳法四段,九九八十一动势,具有发力猛重、疾稳、沉实、整透的风格,及招势简洁、短促迅疾、拳腿互用、攻防并施、避实击虚、刚柔相济的运用特点。手法上善于“连打重击,来去风速,劲路奇出,斩钉截铁,势如破竹”,得势近身,低腿为先,短拳肘变,顺擒摔翻,拿压固控,得机相授。因此技法上讲究“远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擒”。   “法以功为基,功以法致用”。此拳法十分注重内功的锻炼与修养,以补人之本元。拳法的修习以“大金刚气功”为基础,此法以“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   之精华”为本;以“舒通血脉、畅育气机、聚神调息、运气强力、经脉营顺”为锻炼宗旨。通过内功的练习,使其人体意、气、力达到高度统一与平衡,进而用内、外功夫为一身,运用于养生长寿。功法健身与武术的实战技击之中。   “少林大金刚拳” 十分崇尚“拳禅一如” 的武道与禅学相契、相融,拳法中的“禅”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崇拜,又可称为静能生悟。意的超然、体味感知的心理静思维,是聪慧、灵感与诚实体验的感悟,是武学禅法千磨万砺而后启智的“顿悟”,是历史与人文情结赐予的文化象征,是大气古远的文武之道,智善学养的尚武精神。   在“拳”与“禅”的长期历史衍化过程中,在孕育千年的传统文化凝聚与互融中,其夙具慧根的独到领悟,使其武者崇尚“禅于万象,禅于心中,自然平淡,随缘宽容,情智平和,佛韵高古,清逸静雅,虚怀若谷,真意诚和,超脱凡俗,*养性,静能生悟,学至空灵,拳禅一如”的研修武学、禅意的心理境界与法则。因此在少林拳法中十分讲究“禅修慧世、智仁勇戒、禅悟拳意、拳融心法”的理念。    拳法之名“大金刚”,谓之宇宙间顶天立地者,寓为传统世间最为紧强无惧的“力神”。中国庙宇殿堂之中,多塑有“哼、哈”二将、四大天神、八大金刚等护法神的金身重彩法像,是持卫佛陀、守护佛法的“夜叉”之神;是匡扶正义、镇慑、邪恶、守土保民、护佛镇妖,驱凶避灾、平安永定的象征。观“金刚”神态威武刚烈、气势威仪、立眉环眼、怒含霸气、法眼观界、身披利甲、手持法器、各涵寓意、姿勃勇,从中看出佛门奉善止恶,充分体现出一种力量与智慧、坚韧与顽强、正义与在情“替天行道”的人文情结与民族精神。   因此在“少林大金刚拳”的修习与演练中,十分注重“金刚之躯、叱咤风云、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拳法意识、气度与风范,实现与完善举法本身所固有的“拳禅一体、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拳术本质与内涵。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七星拳
七星拳原系少林七星门的看家拳,也是少林武术的基础之一,与长护心意门同属小架拳类,素有子母拳之称,七星拳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且有拳打卧牛之地的特点。有歌诀:步如鸡形头似猿,身似蛟龙意在天,藏有千斤有余力,借力还打瞬间,卧牛之地展身手,精巧敏捷七星拳。   少林七星拳原系少林七星门的看家拳,也是少林武术的基础之一,与长护心意门同属小架拳类,素有子母拳之称,七星拳短小精悍   有歌诀:步如鸡形头似猿,身似蛟龙意在天,藏有千斤有余力,借力还打一瞬间,卧牛之地展身手,精巧敏捷七星拳。   七星拳是现在少林寺地区流传最广的套路。它练起来动如猫,行如虎,参照天下北斗土星定位,动作架势以它独有步型、步法而组成。步型要求两脚前后站在一条线上并齐,称为小缩身,这个动作也是考验少林武师在练习少林拳时的功夫深浅的标准。其动作大开大合,气势逼人,则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该拳的风格特点是:手法凌厉,腿法多变神奇、身法自然巧妙,功架大开大合、舒展大方,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内功浑然一体,犹如楚霸王临阵,其势雄猛。

观音掌
观音掌,又名斩魔剑,为柔功外壮,属阴柔之劲,练腕侧一部之功夫,与拳法中的斫手相同。   练习之法,先以手在木具上,作侧掌势,时时下斫。待至每一斫手,木上即陷深痕为度,则易木具而斫石。石坚难破,练习一二年后,手斫石即有小石片飞下,如象被锤凿一样。但这仅是第一步。必须手斫之后,石深陷如切,而切痕之四周,依然如旧,无丝毫损伤而后可。然后再以深盘满贮铁屑,厚约尺许,亦按时以掌斫之。初时掌斫下,铁屑被分开,及至手掌提起,铁屑仍合聚如前。练之日久,掌下铁屑向两旁分开,虽提掌亦不复聚拢。终至于掌一下斫,铁屑竟向两旁飞出寸许,中间划然如刀切,盘底不复有一屑存在。若举掌连斫之,可将满盘铁屑分为若干块,如用刀斫豆腐,平滑均匀,整齐有致。   至此,观音掌的功夫,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掌可代刃,着人无幸免者。练此掌之手,亦如马鞍功、朱砂掌等,不能复作他用,故以左手为宜。若用右手,虽极注意,亦难免无意中伤人。

佛汉拳
佛汉拳起源

  佛汉拳亦称“佛汉捶”,俗称“佛拳”。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在清朝咸丰年间才传入民间。                                                                                               佛汉拳技法

  佛汉拳惯于施展擒拿、分筋、挫骨、点穴闭气等技法,运用名暗柔硬功,强调闪身贴近,挨身肩靠,转身背撞,拧腰胯打,讲究呼吸得法,力从腰发,摇身加晃膀,动动带身法。以敏捷为主,低进高退,落地生根。全身各法运用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体现一个“整”字,在技击中强调以变应变,滚打巧拿,讲究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做到身灵,步活,眼到,手到,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佛汉拳以徒手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对打为主要形式,强调实用,动作精巧紧凑,敏捷灵变,刚柔相济,练功练拳,二者兼能,互为致用。 功法有铁把功,回拉转,五龙出洞,保守式。                                                                                   佛汉拳特点

  佛汉拳发展至今,在短短100多年里,顷吐了佛汉拳历代先师的心血及智慧的结晶,它事例了中国古典哲学、医学、武学、人体力学,遵循佛家、儒家思想,特别吸收了道家太极阴阳学论,形成具有独特优点的拳学体系。它以人体为依据,以实战求真为宗旨,具有结合性、科学性、实用性、卫生健身性四大特点,它以贴身靠打,擒拿分筋挫骨,点穴闭气为长。运用明暗柔硬劲,内外兼修,全身各法运用协调,精气神高度统一。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周身一家,浑圆一体。                                                                           佛汉拳实用反背捶技法

  在佛汉拳的拳法体系中;具备冷脆快远、勇猛短毒、迅猛凌厉之特点的;非反背捶拳法莫属。反背捶拳法是一种以拳背为力点;通过伸肘抖腕的力量;反臂向前弹抽、敲砸对方头部、胸腹、软肋等要害部位的突发性实战拳法。这种动作短促、劲意抖炸冷脆、神出鬼没、酣畅淋漓、眼镜蛇般的攻击;往往令对手猝不及防。其迅猛的进攻态势正如《六韬》所讲:“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反背捶所具备的这种天然攻击特性;使其倍受青睐。                                                            一、反背捶的技术动作及要点   1、前手反背捶:以左脚左手在前的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右脚前脚掌微蹬地面;左脚向前贴地滑步疾进;右脚快速蹬地跟进;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臂顺肩伸肘抖腕;借助身体向前的摧力;反臂向前弹抽;力达拳背。当攻击动作完成后;迅速收回左拳;恢复到实战预备姿势。   要点:   (1)出拳前;左拳要松握;左臂肌肉尽量放松。   (2)出拳攻击时;要拧腰、顺肩、送肘、抖腕;力达拳背;快击快收;做到“出手如闪电;回手似触炭”。   (3)整个动作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步手合一;动作脆猛。   2、后手反背捶;以左脚左手在前的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右脚前脚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